❶ 電影裡面有個叫全民...是個戰爭片
《全民公敵》?
❷ 有一個美國電影名字開頭是全民什麼
超人漢考克,他的第二個名字就是全名什麼的,不好意思,我也忘記了,但是我記得就是這個電影
❸ 威爾史密斯的有幾部電影都帶有「全民」兒子,是一個系列的嗎
這只是翻譯的問題,很誤導觀眾的。請看這篇文章。
說到電影片名的譯法,卻是越看越不順眼,不得不說幾句。現在外來影片的譯名,順意性太大,太過於自由發揮,把很多本來美妙的名稱糟蹋得一塌糊塗,其中以台灣、香港兩地的電影翻譯工作者們「貢獻」最大。粗粗歸納,大概有以下十種情況:
1、四字情結
看多了影片,會發現四字譯名最多,估計感覺叫起來好聽,容易上口,但大量的譯名都是四字,未免過於單調吧。像:莎翁情史、烈火悍將、死亡詩社、奪面雙雄、帝國驕雄、木馬屠城、金剛屠龍、狂蟒之災、越戰忠魂……莎翁情史,不如直譯為「戀愛中的莎士比亞」(原名:Shakespeare in Love),情史,按我的理解是整個感情歷史;而「戀愛中的莎士比亞」僅僅是一種狀態。死亡詩社,原片名是Dead Poets Society,正確的譯法應該是「死亡詩人俱樂部」,死亡修飾詩人,而非詩社,而且片中,「死亡詩人」確是一個群體的稱呼。上面兩個例子都是「硬壓縮」的典型。
Mystic River神秘河,意境很好,譯成「懸河殺機」,完全破壞掉了。
《鋼琴家》譯為「鋼琴戰曲」、「戰地琴人」,特別是後一個,笑破肚皮,什麼玩意兒呢?有叫琴人的嗎?
奇怪的是,《殺死比爾》好好四個字,卻非要弄成「標殺令」,簡單問題復雜化。
2、尋親情結
還有喜歡把本土的一些片名直接改用於外來影片的譯名。像梅爾.吉布遜的《勇敢的心》,被譯為《英雄本色》,跟吳宇森導演、周潤發主演的黑幫片同名,甚至連一個字都懶得改,「英雄本色」這個叫法倒是有氣勢,但吳導演已用過,再次拿出來套在別人頭上,就遜色很多了。還有《最後一個莫希幹人》(下面將說到),顯然,可憐的靈感來源於《滿清最後一個太監》。
3、片面追求氣勢,裝神弄鬼
還有喜歡片面追求名稱的氣勢,故弄玄虛,卻不知強奸了多少原意。《獨立日》,譯為「天煞:地球反擊戰」,什麼叫天煞啊?恐怕大多數人不知所雲吧。好好的名字非要裝神弄鬼一番。奇幻電影《伊拉貢》(Eragon,也有譯成龍騎士,倒說得去)拍得臭哄哄,本不值一提,但因為另一個譯名實在太惡心了,不得不說,聽好:《俠影魔龍》就是港譯法的最新貢獻!把正義的龍變成魔,估計導演知道後會吐血吧。
《最後的蘇格蘭王》,原名「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這個名稱本來是烏干達獨裁者阿敏給自己的稱號,因為他一直仇視英國,親近蘇格蘭,還曾經狂妄地宣稱將組織解放軍去把蘇格蘭從英國統治下解放出來,在片中最後有記者也問起這個問題。另外,片中另一個男主角,來自蘇格蘭的青年醫生尼古拉斯,從一個畢業生直接變為備受寵愛的總統私人醫生,享受榮華富貴,甚至坐在總統車中,烏干達老百姓以為是總統本人,歡叫著追捧著,讓他享受片刻的帝王待遇,片名也對此暗中有所映射,所以直譯為「最後的蘇格蘭王」可謂非常切題。港譯為《末代獨裁》或《末世獨裁》,就離題了,獨裁未必末代吧。港譯中,凡有LAST都喜歡譯為「末代」、「末世」、「末日」,所以另一部小成本影片《The Last legion》(最後的兵團)又被翻譯成「末日兵團」就不奇怪了。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The Last of the Mohicans》(最後的莫希幹人),不譯為「末代」啦,譯成「最後一個莫希幹人」,初一看覺得不錯,仔細一瞧,不對,Mohicans是復數,而且片中講的絕對不僅僅是最後一個莫希幹人,而是三個(盡管其中男主角擁有白人血統),港譯的來源估計是受到港片《最後一個太監》的影響,可是不動腦子,直接套用。
4、缺乏常識
港台弱智翻譯的最高境界莫過於尼古拉斯主演的《8MM》(8毫米),稍讀過數學的人都知道,MM是毫米的簡稱,港譯偏要譯成「8厘米」,厘米的簡稱應該是CM。而且8毫米,是一種膠片的規格。對於這個最基本的譯名錯誤,很多人卻捨不得花點精力去求證糾正,而是直接引用,於是錯誤越來用越廣,人心的浮躁可見一斑。
Contact《接觸》講的是跟外星人的接觸,譯成「接觸未來」,我懷疑翻譯工作者根本就沒有看完全片,因為整片似乎沒有涉及到「未來」,都是講當前的接觸。
《風語者》是人們對二戰中用民族語言為情報作貢獻的納瓦霍族人的稱呼,翻譯成「追風戰士」,太搞笑了,初一看以為是青春偶像劇。
5、牽強附會
把「Enemy of the State」(國家的敵人)譯成「全民公敵」本來就有問題,「國家」等同於「公民」么?這里STATE特別應該是國家機構,大概覺得「全民公敵」,又是四字,叫起來順口吧。如果事情到此為止,那就算了,不行,接下來,威爾史密爾和他的電影連續被強奸了,「我,機器人」被譯為「機械公敵」,「hitch」譯為「全民情敵」,就僅僅為了硬湊成一個系列,不倫不類。
另一個硬湊的例子是塞爾吉奧•萊昂內的所謂「往事三部曲」,簡直是瞎扯。嚴格來說,只有《美國往事》和《西部往事》才是直譯名,另一部所謂的《革命往事》根本就是亂翻,本名是A Fistful of Dynamite,一束火葯。據說萊昂內本人也從來也不知道自己有過什麼往事三部內的事。
西部片譯名喜歡用「狂沙」一詞,像西部往事,有譯成「狂沙十萬里」,莎朗•斯通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The Quick and the Dead,應該指兩個殺手的特點,一個QUICK,一個DEAD,卻被譯成「鳳舞狂沙」,更莫名其妙的是「致命快感」一說。講述沙漠騎士的《Hidalgo》譯為「狂沙神駒」,此外,還有:車舞狂沙、鳳囚狂沙、日落狂沙……怎麼聽怎麼拗口。
由此「聯想」到,美國男籃,自從夢一隊以來,一直被我們稱到現在的夢七隊,其實從第四屆後,美國人已經不稱自己為夢之隊了,倒是我們自己一廂情願。
6、畫蛇添足
「The Deer Hunter」本來直譯《獵鹿人》挺好嘛,非要加多兩個字,「越戰獵鹿人」,把觀眾當作白痴?《第六感》,大家都知道是什麼回事,非要叫「靈異第六感」。類似的還有Munich《慕尼黑》,譯為「慕尼黑慘案」,Crash《撞車》譯成「沖擊效應」,
7、以偏概全
《特洛伊》,本來三個字言簡意賅,符合這種歷史戰爭巨片的命名,非要變成「木馬屠城」,可知,木馬屠城僅僅是這整場戰爭的最後一部分,根本無法概括全貌。《金剛》譯成「金剛屠龍」,同樣的,屠龍只是其中一個小片段,整個影片這么長,用這么短的片段來概括,太莫名其妙了。
8、起鬨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風雲」開始流行,像賭城風雲、白宮風雲、邁阿密風雲、監獄風雲、無間風雲、西部風雲、紐約風雲……任何跟黑幫,或者宏大敘事相關的,都要用上「風雲」兩字,想像力極其貧乏。
「黑幫」一詞的使用頻率也頗高,像紐約黑幫、黑幫暴徒、鯊魚黑幫、黑幫悍將、黑幫風雲……
「追緝令」也常用,像《低俗小說》譯成「黑色追緝令」,《七宗罪》譯成「火線追緝令」,此外還有:媚力追緝令、紅粉追緝令、殺戮追緝令、外星追緝令……
還有,我發現「悍將」一詞也極為常見,這樣一個看似強悍、實是拗口至極的叫法出現頻率高得驚人,像悍將情仇、追命悍將、摩天悍將、烈火悍將、 魔鬼悍將、時空悍將、 超時空悍將、執法悍將、催眠悍將、頭號悍將、星際悍將、城市悍將……不行,再列舉下去,我感覺就要嘔吐了。
對了,還有「神鬼」兩字,神鬼傳奇(木乃伊)、神鬼奇航(加勒比海盜)、神鬼無間(無間道)、神鬼玩家(飛行者)、神鬼追緝、神鬼帝國、神鬼戰神、神鬼戰將、神鬼戰士(角鬥士)、神鬼悍將……不行了,已經吐了。
題外一下,受此影響,我發現新浪NBA頻道的標題也動不動用「悍將」,隨手一查,比比皆是:霍里惡肘掀翻納什 火爆主帥悍將貝爾險釀斗毆/馬刺奪冠功臣心生離意 阿根廷悍將欲試水自由市場/火箭大前鋒終有著落 3年1000萬簽阿根廷悍將斯科拉/前瞻:背靠背火箭遇巨人殺手 山貓悍將瞄準紀錄/火箭夏季全力追逐得分後衛 國王悍將是最佳選擇。
此外,「煞星」、「至尊」等譯名也很常見。
9、自作聰明
《英國病人》譯成《英倫情人》,惡俗無比,離題萬里,又另有個惡心譯名叫《別問我是誰》。《洛麗塔》是把同名小說搬上銀幕,小說已經名揚天下了,洛麗塔三字也已經成為特定含義,可是非要掉書袋,譯成「一樹梨花壓海棠」,這下,又順手糟蹋了蘇東坡大人。類似的有《安娜-卡列尼娜》譯成「浮世一生情」。《City of God 》上帝之城是人們對巴西里約熱內盧的稱呼,卻自作主張譯成「無主之城」,大概自以為了解劇情,提前發布簡介吧。Million Dollar Baby百萬寶貝,譯成「登峰造擊」,拗口得要命。
Sleepy Hollow沉睡谷是故事發生的地方,卻幫它改名為斷頭谷,要用血腥字眼才能引人注意。
《沉默的羔羊》已經出名了,其實原意是「羔羊的沉默」,不同的譯名,含義完全不同了。
《21克》是一部結構很棒的影片,傳說靈魂的重量為21克,於是翻譯工作者心急如焚,以為觀眾不懂,直接把片名譯為《靈魂的重量》!這就像看懸念片之前,別人提前把結果告訴你一樣,令人討厭。
《銀河系漫遊指南》出自同名著名小說,卻成「星際大奇航」。
10、惡俗口語化
《離開拉斯維加斯》譯成「兩顆寂寞的心」,《殺手萊昂》譯成「這個殺手不太冷」,《墨西哥往事》譯成「英雄不回頭」,變得一點都不好玩了。更惡心的莫過於「刺激1995」,其實就是《肖申克的救贖》,我不知道前一個譯名是怎麼來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原名是Malèna,我覺得這個翻譯得倒不錯,但又有另一個譯法了,叫「真愛伴我行」,俗得不能再俗了。似乎要與此響應,《天堂電影院》叫「星光伴我心」,《放牛班的春天》叫「歌聲伴我心」,原來是三部曲!
我還發現,熱門的影片受糟蹋的可能性更大,冷門的影片一般翻譯得中規中矩,估計港台翻譯工作者分身乏術吧,正好,留一部分給人試試吧。
太多了,無法一一簡述,列表如下吧,歡迎補充:
12猴子---->未來總動員
人類之子---->絕種浩劫/碩果僅存
火龍帝國---->火焰末日
剪刀手愛德華---->幻海奇緣
美麗心靈---->有你終生美麗
飛行者---->神鬼玩家
亞瑟王---->王者無敵
聖徒指南---->放下屠刀
好傢伙---->盜亦有道
阿拉伯的勞倫斯---->為阿拉伯世界而戰(哈哈,這個太有才了)
角鬥士---->帝國驕雄/神鬼戰士
天國王朝---->王者天下/天國驕雄
不可饒恕---->豪情蓋天
墓碑鎮---->絕命終極者
300勇士---->戰狼300/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
硫磺島來信---->硫磺島戰書(戰書?MY GOD)
父輩的旗幟---->硫磺島的英雄們
全金屬外殼---->烈血焚城
史密斯夫婦---->史密斯行動
美國麗人---->四季開花的紅薔薇
我們曾是戰士---->越戰忠魂
黑鷹墜落---->黑鷹計劃
❹ 關於《全民公敵》和《公敵》的問題
當然是兩部片子啦,《全民公敵》英文名《enermy of the state》由黑帥哥威爾.史密斯主演,是部喜劇,九十年代老片,而09年新片《public enermy》是由越翰尼.德普主演,其國語譯名五花八門,《公眾敵人》、《公敵》,也有誤譯為《全民公敵》,這是一部反映美國三十年代一代梟雄的犯罪片,建議樓主以後記外國電影記英文原名,中譯名太雜。
❺ 威爾·史密斯 演過的全民系列電影有哪些
全民超人漢考克,全民公敵,全民情敵、
❻ 全民目擊美國原版叫什麼
控方證人。《全民目擊》是由非行編導,孫紅雷、郭富城、余男、鄧家佳等主演的犯罪懸疑電影。全民目擊美國原版叫控方證人。影片講述了富豪林泰在女兒林萌萌成為殺人嫌疑犯後,聘請律師周莉與以童濤為首的檢察官對決的故事。該片於2013年9月13日在中國上映,取得1.8億票房。
❼ 為什麼很多電影都帶有「全民」或者「全城」二字
營造一個大的氛圍,不管題材如何,先從名字氣勢上先聲奪人。電影是現實世界的一面鏡子,一聽這個名字,你就想知道大多數人在幹嘛。(純屬揣測)名字真的很難起啊!名字重復了不行,太長了不行,拗口了也不行,還得讓大多數人一眼記住,所以導演/編劇就偷懶了[同樣的參見「×戰,各種聯盟」]
❽ 威爾史密斯的全民系列電影英文都是什麼名字
全民超人漢考克Hancock (2008)
全民情敵Hitch (2005)
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State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