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魯豫主持的綜藝節目有哪些,節目收視率如何
1993年,陳魯豫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國際新聞專業88級。
1994年,陳魯豫獲「中央電視台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稱號。
1996年,陳魯豫從央視離職,加盟鳳凰衛視,成為《魯豫有約》主持人,並主持《音樂無限》、《音樂發燒友》和《神州博覽》節目。其間她還參與主持鳳凰衛視如香港回歸、黛安娜王妃葬禮、美國總統大選等許多重大新聞直播節目。
1998年4月,陳魯豫擔任新創資訊節目《鳳凰早班車》主持人。
2002年,鳳凰衛視專為魯豫量身打造談話類節目《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
2003年1月1日,陳魯豫出版第一本個人著作《說出你的故事》。9月,出版第二本著作《魯豫有約-心相約》。
2006年,陳魯豫在都市麻辣愛情賀歲喜劇電影《愛情呼叫轉移》中客串演出,本色出演片中主持人一角。
2008年4月14日,陳魯豫主持的《魯豫有約》落戶湖南衛視,更名為《快樂心靈-魯豫有約》。8月,陳魯豫擔任北京奧運聖火四川最後一站成都的035號火炬手。
2010年1月1日,陳魯豫主持的《魯豫有約》正式進駐安徽衛視,更名為《愛傳萬家-說出你的故事》。
2012年,陳魯豫在赫特福德擔任倫敦奧運會火炬手,並舉辦了一期魯豫有約以 「《魯豫有約》GREAT英國行 」為主題的節目 ,聚焦英國,走訪最熱奧運之都。10月,陳魯豫獲得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和中國傳媒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大學生電視節最受大學生喜愛電視節目主持人獎。
2013年8月1日,語言競技類真人秀《超級演說家》在安徽衛視播出,陳魯豫在節目中任「導師」兼任《超級演說家》總監制。
2014年5月,隨著IPO的開閘,正在排隊等待登陸創業板的北京能量影視,陳魯豫因持有能量影視325萬股,佔比5.57%,為公司第三大股東。
2016年1月,陳魯豫主持「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16春節大聯歡」晚會。
Ⅱ 魯豫有約20100607全集在線觀看與下載100607全集
全集在線觀看與下載100607全集
觀看高清電影電視劇:
http://v.1630.cc/
下載高清電影電視劇:
http://www.119s.com/
目前更新最快最新最全在線觀看熱門電影、電視劇、動漫、娛樂節目
Ⅲ 魯豫主持過哪些節目
據我所知「從1997年開始 任魯豫從河南電視台開始主持節目,直到現在2018年的重頭大戲--春晚,每年都有不俗的表現」。1997年,任魯豫主持河南電視台《河南新聞聯播》節目,並兼任新聞節目《午間報道》和《新聞60分》的播音主持工作。同時還擔任河南省以及河南電視台節慶晚會的主持人。
2014年10月4日,擔任北京衛視語言競技類真人秀《超級演說家》的導師。總之,任魯豫是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從小愛學習的他工作後成了一個工作狂,正是這樣的性格使得任魯豫的主持水準穩步提升,由此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生活中的任魯豫是一個低調的人,並且熱衷於公益事業。
Ⅳ 魯豫經典語錄
魯豫經典語錄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語錄了吧,語錄一般具有語句簡短流暢、通俗明了、詼諧機智的特點。那什麼樣的語錄才算得上是經典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魯豫經典語錄,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一個人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場合出現,就會閃出她的光彩。
2 、不僅是我,任何一個年輕女性,任何一個人要獲得成功都必須全身心地投入,敬業精神是最重要的。
3、我希望如果人有一種獨到的眼光,能夠在別人發現一個畫家好之前能夠先發現他,我覺得那個感覺太棒了,但是很難。
4 、很多人說,如果一件事情你堅持做二十一天,那麼這件事情會成為你的一種習慣。那如果一件事你堅持做十八年,這是什麼,我想這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習慣了,裡面會包含很多情感因素,比如說責任,比如說愛。
1、已經發生的事,就是會發生的事。
2、我很容易受傷,但從來不會被打到。
3、接受別人的善意也是一種美德。
4、我相信人這一生快樂悲傷的總和,總量是一樣的。我不認為誰的經歷會比誰少一些,所以這么一想的話,當很快樂的時候不會忘乎所以,很悲傷的時候也不會特別絕望。
5、優雅是一種境界,優雅的男人讓人如沐春風。
6、別以為世界很強悍,只要你不懈地去改變,總會在陰霾密布的地方打開一個缺口;別埋怨社會很冷漠,只要你長期微笑地面對,總能收獲一縷人際的暖陽。如果你撬動不了他人,那就重新來塑造自己,在干癟的行囊里裝上智慧、自信、奮斗、堅韌,哪怕只向前挪動一小步,亦有很多人被你甩在身後。
7、哪怕愛明天讓你遍體鱗傷,今天你還是要愛,哪怕它只有一瞬間。因為在你愛的那一刻,這個世界真的是無與倫比的美好。
8、我從來都堅信一點,只要你真心的想做一件事、想念一個人,無論何時何地絕不放棄這份堅持,所謂心想事成,只是時間的問題。當然,堅持是聰明的堅持,在一步步靠近夢想的道路上,有時要退讓,有時要迂迴,有時甚至要忍痛暫時放棄。這頗像打仗的道理。
9、一個人愛不愛你,不是看你們在一起的時間長短,而是他願意給你一個承諾。我不懂什麼叫挽留,我只知道,愛我的人不會離開我,因為他知道,我會難過。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也無法感動一個不愛你的人。
拓展閱讀:
基本信息
陳魯豫,1970年6月12日出生於上海市,成長於北京,中國內地主持人。
1993年前後,開始擔任中央電視台綜藝節目《藝苑風景線》的主持人。1996年,加入鳳凰衛視,主持《音樂無限》、《音樂發燒友》和《神州博覽》等節目,期間她還參與主持了如香港回歸、黛安娜王妃葬禮、美國總統大選等新聞直播節目。1998年4月,陳魯豫擔任資訊節目《鳳凰早班車》的主持人。2002年,鳳凰衛視開始為魯豫量身打造談話節目《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2008年8月,擔任北京奧運聖火四川035號火炬手。2010年,成為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出鏡人物。2013年8月1日,擔任安徽衛視語言競技真人秀《超級演說家》的'導師和總監制。此外,她還成為了能量影視傳播公司的執行董事。2014年10月4日,擔任導師的北京衛視語言競技真人秀《我是演說家》播出。
2016年4月,擔任北京衛視讀書日特別節目《豫薦·讀書日特別節目》的主持人。2017年1月,獲得「指尖綜藝榜」2016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電視操盤手」;2月15日,擔任東南衛視《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第二季的主持人和總監制。2019年10月,擔任「中華小姐環球大賽」評委。
人物經歷
陳魯豫小學畢業於北京中古友誼小學,初中就讀於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高中就讀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
1992年,還在北京廣播學院 (前中國傳媒大學) 外語系讀書的陳魯豫便參加了北京市申辦奧林匹克英語競賽,並獲得了第一名的成績,隨後,進入中央電視台《藝苑風景線》欄目,成為欄目主持人。
1993年,從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國際新聞專業88級畢業。1994年,獲「中央電視台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稱號。
1996年,從央視離職,加盟鳳凰衛視,並主持《音樂無限》、《音樂發燒友》和《神州博覽》節目。此後,她還參與主持了鳳凰衛視如香港回歸、黛安娜王妃葬禮、美國總統大選等許多重大新聞直播節目。
1998年4月,陳魯豫擔任新創資訊節目《鳳凰早班車》的主持人。2001年,電視談話性節目《魯豫有約》開播, 她成為了該節目的主持人。2002年,鳳凰衛視開始為魯豫量身打造談話節目《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
2003年1月1日,出版第一本個人著作《說出你的故事》,9月,出版第二本著作《魯豫有約-心相約》。2006年,在都市愛情賀歲喜劇電影《愛情呼叫轉移》中客串演出,本色出演片中主持人一角。
2008年4月14日,《魯豫有約》落戶湖南衛視,更名為《快樂心靈-魯豫有約》;5月21日,陳魯豫在「5·12」四川大地震發生後前往地震重災區都江堰、綿竹等地采訪,並聯合演藝界人士攜帶救援物資探望當地災民,為災民搭建帳篷,並以個人名義向中華慈善總會捐出人民幣15萬元為四川大地震災民賑災;5月30日,主持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廣播電視集團、鳳凰衛視、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主辦,四川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和成都電視台承辦,新浪網獨家網路協辦的《以生命的名義》四川省抗震救災特別節目;8月,陳魯豫擔任北京奧運聖火四川035號火炬手。
2010年1月1日,《魯豫有約》正式進駐安徽衛視,更名為《愛傳萬家-說出你的故事》;7月18日,受邀成為唐山城市形象大使;同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正式啟動了《國家形象系列宣傳片》的拍攝工作。作為參演人員,而陳魯豫也成為了在片中出鏡的人物之一。2012年,陳魯豫在赫特福德擔任倫敦奧運會的火炬手,並製作了一期以「《魯豫有約》GREAT英國行」為主題的節目,聚焦英國,走訪最熱奧運之都。
2012年10月,陳魯豫獲得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和中國傳媒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大學生電視節最受大學生喜愛電視節目主持人獎。
2013年8月1日,參加的語言競技真人秀《超級演說家》在安徽衛視播出,陳魯豫在節目中擔當「導師」並兼任總監制。
2014年4月4日,擔任導師和總監制安徽衛視語言競技真人秀《超級演說家》第二季播出;6月7日,作為主持人和總監制的旅遊衛視原創明星夫妻旅行成長真人秀節目《魯豫的禮物》播出;8月,受邀出席APEC女性領袖峰會;10月,擔任北京衛視語言競技真人秀《我是演說家》的導師;11月,博鰲亞洲論壇在迪拜舉辦金融合作會議,開幕儀式由陳魯豫主持。
2015年1月,受「太和觀一心一德為善樂慈善晚會」主辦方邀請赴新加坡為晚會站台主持,與眾多藝人為慈善發聲;3月21日,魯豫擔當導師以及總監制的安徽衛視語言競技真人秀《超級演說家第三季》播出;7月31日,受邀主持北京申冬奧特別直播節目,與短道速滑名將楊陽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全程直播;8月28日,語言競技真人秀《我是演說家第二季》播出,魯豫以導師身份率領「豫花園」爭奪語言魁首。
2016年,連任第七屆宋慶齡基金會理事;4月22日,擔任北京衛視讀書日特別節目《豫薦·讀書日特別節目》的主持人;4月29日,擔任旅遊衛視原創明星夫妻旅行成長真人秀節目《魯豫的禮物》第二季的主持人和總監制;7月8日,擔任北京衛視語言競技類真人秀《我是演說家》的第三季導師;8月26日,擔任東南衛視《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第一季的主持人和總監制。
2017年2月15日,擔任東南衛視《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第二季的主持人和總監制。2008年11月,11月擔任「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互聯網發展論壇」的主持人。2019年10月21日,其主持的《豫見後來》第一期人物采訪在優酷播出。
2022年1月7日,陳魯豫當選為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青春代言人。
;Ⅳ 關於魯豫的那些事
娛樂圈裡面總是有一些特立獨行的人,雖然早已經被人熟知,但有些特殊的怪癖仍然讓人好奇。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關於魯豫的那些事,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魯豫的那些事
有的東西是因為太過於極端而讓人感覺到神秘,比如楊麗萍的指甲、小彩旗的頭發、金星的變性,都讓人有種想一探究竟的沖動。除了她們,還有這樣一個人,靠著一檔節目馳騁娛樂圈數十年卻依舊立於不敗之地,她就是陳魯豫。她主持的《魯豫有約》相信很多人都看過。
提起陳魯豫,有兩個特點會讓人一下子就記住了她。一個是暴瘦的身材,另外一個就是因為身材凸顯的一個大頭,以及頭上頂著的萬年不變的bobo頭。這也是大家對陳魯豫幾個很大的好奇之一二。陳魯豫在主持界的地位毋庸置疑,且不管她的主持風格是不是有時候犯傻,但確實縱橫娛樂圈這些年,陳魯豫對於面對面訪談還是頗有心得的。下面就為大家一一解惑關於46歲陳魯豫的未解之謎。
謎團一:十粒米減肥法
當然坊間也有說是七粒米和十三粒米的,就是說陳魯豫這么瘦是因為她一頓飯只吃十粒米。這個說法據說是來自於魯豫早年間的一期節目中,她說:“我就是不吃主食,米飯最多也就十幾粒,可蔬菜、水果、雞、鴨、魚、肉我可一樣都不耽誤。”這種飲食方法和楊麗萍有些相似,不過楊麗萍她是中午吃一小碗雜糧飯輔助肉食和果蔬,晚上吃得較少。因為有164cm的陳魯豫只有43公斤讓很多人對於這一傳聞深信不疑。
陳魯豫自己辟謠說,她並沒有說說那麼少,只是吃的不多,也吃得比較快。而且陳魯豫一致認為自己“身體健康”:“以我的工作量來說,我的身體狀況算是可以了。你們硬要說我瘦的話,那我真沒什麼可說的了!”而且在今年的《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孟非就關於這個問題對她發問,魯豫也顯得有些不耐煩,不過就當時的情況來看,魯豫確實沒有吃得那麼少,但卻是吃的不多,而且比較注重營養的搭配。
謎團二:萬年不變的bobo頭
經常看陳魯豫節目的朋友應該對陳魯豫的發型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在這十幾年裡面,這個發型幾乎很少會有變化,比起年輕時候的陳魯豫來說,那時候的頭發稍長,滿臉的膠原蛋白,顯得有起色多了。而至於這萬年不變的bobo頭,有網友形容這是“削尖了的腦袋”。偶爾換一個造型還只是一個頭套,為什麼陳魯豫這么鍾愛這個發型呢?
其實這裡面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為了省事,最後是習慣。由於剛入行的時候工作壓力太大,那時候的陳魯豫幾乎每天都是凌晨2點多起床,之後迅速來到工作間,先是火速搜集重要新聞材料,然後還要把節目編輯提交的新聞材料用自己的語言背下來。等到凌晨4點多的時候,化妝師一邊化妝,陳魯豫一邊“背”新聞。繁忙的工作任務根本讓她無暇顧及其他。而且陳魯豫留的這個發型比較好弄,省時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關於陳魯豫的感情生活。由於這些年魯豫的感情生活一直不算順遂,所以也很少去關注自己的造型是否需要更換。
謎團三:幾段感情和婚姻
很多人可能覺得女主持的感情史很混亂,但是對於46歲的陳魯豫來說,她的感情經歷算是相當簡單。網路是這樣介紹陳魯豫的感情生活的:魯豫13歲時結識初戀男友朱雷,1989年,兩人一同考取了北京廣播學院。他們在大學即將畢業時分手。1995年魯豫遠赴美國留學期間嫁給了一位美國人。1996年,她攜夫回國加盟鳳凰衛視。1999年,陳魯豫宣布離婚。2002年陳魯豫、朱雷在香港紅棉道婚姻注冊中心登記結婚。
其實在2013年的時候,陳魯豫講過關於她的情感經歷的一個故事,大致吻合三段感情和兩次婚姻的事實。第一段感情是她和現任丈夫、也是初戀男友朱雷在學生時期的一段初戀,兩人可謂青梅竹馬,13歲相識,21歲分開。分手的原因是魯豫想要結婚而男生沒有回應。第二段感情和婚姻是魯豫出國與後一位老外閃婚,四年後被傳因“家暴”而與洋老公離婚。第三段感情和第二次婚姻是2002年再度與朱雷聯繫上,並注冊結婚。
謎團四:不生小孩
其實女明星不生小孩有多方面的原因,比較普遍的幾個原因,一是忙事業顧不上生小孩,等到要生小孩的時候已經要不上了;二是為了維持住身材,導致身體無法懷孕;第三個是想要享受兩人世界,就是不想生小孩。
而魯豫經歷了兩段婚姻,如今也已經46歲了,為什麼還沒有要小孩?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事業心太重,導致她沒有時間考慮生小孩的事情。另一個就是因為她太瘦,身體狀況不適合生小孩。想當年大S也是一代瘦美人,但為了生小孩不僅開葷,而且現在就變成了一個大媽的身材,估計見過太多這樣的狀況才導致陳魯豫不想生小孩吧。
不管怎麼樣,陳魯豫作為一個主持人仍然有很多值得大家敬佩的地方,有人評價她是“魯豫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會裝傻的主持人’。只要嘉賓願意說話,她可以全程都一聲不吭,讓嘉賓自由發揮。我覺得這樣的主持人,才是一個真正的做訪談的好主持人。”毫無疑問,魯豫是內斂的,連表情也是那種有教養的得體和節制,不張揚,卻讓你感覺有底氣。希望她今後的路越走越順,生活幸福美滿。
魯豫的個人經歷
1993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國際新聞專業88級。
1994年,獲“中央電視台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稱號。
1996年從央視離職,加盟鳳凰衛視,成為《魯豫有約》主持人,並主持《音樂無限》、《音樂發燒友》和《神州博覽》節目。其間她還參與主持鳳凰衛視如香港回歸、黛安娜王妃葬禮、美國總統大選等許多重大新聞直播節目。
1998年4月,陳魯豫擔任新創資訊節目《鳳凰早班車》主持人。
2002年鳳凰衛視專為魯豫量身打造談話類節目《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
2003年1月1日出版第一本個人著作《說出你的故事》,9月,出版第二本著作《魯豫有約-心相約》。
2006年在都市麻辣愛情賀歲喜劇電影《愛情呼叫轉移》中客串演出,本色出演片中主持人一角。
2008年4月14日,《魯豫有約》落戶湖南衛視,更名為《快樂心靈-魯豫有約》。8月,陳魯豫擔任北京奧運聖火四川最後一站成都的035號火炬手。
2010年1月1日,《魯豫有約》正式進駐安徽衛視,更名為《愛傳萬家-說出你的故事》。
2012年,陳魯豫在赫特福德擔任倫敦奧運會火炬手,並舉辦了一期魯豫有約以 “《魯豫有約》GREAT英國行 ”為主題的節目 ,聚焦英國,走訪最熱奧運之都。10月,陳魯豫獲得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和中國傳媒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大學生電視節最受大學生喜愛電視節目主持人獎。
2013年8月1日,語言競技類真人秀《超級演說家》在安徽衛視播出,陳魯豫在節目中任“導師”兼任《超級演說家》總監制。
2014年5月,隨著IPO的開閘,正在排隊等待登陸創業板的北京能量影視,陳魯豫因持有能量影視325萬股,佔比5.57%,為公司第三大股東,將一夜暴富。
2016年1月,主持“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16春節大聯歡”晚會。
關於魯豫的人物評價
她參與主持鳳凰衛視許多重大新聞直播節目,如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千禧之旅、黛安娜王妃葬禮、美國總統大選以及911事件、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充分體現了她英語的出色才華和國際新聞的敏感度。
同時,鳳凰衛視的許多大型晚會之中也都能見到她的不俗表現。不可否認,陳魯豫表現得很好。
陳魯豫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會裝傻的主持人”,多年的訪談節目經歷讓她擅長於面對面的傾聽與溝通,她可以做到,只要嘉賓願意說話,她全程一聲不吭,讓嘉賓自由發揮。能剋製表現欲,不去打攪被訪者,這樣的主持人,才是一個真正好的訪談主持人。
真人秀節目中,陳魯豫是一個平和的導師,她通常以鼓勵的方式引導學員進步。訪談節目中,陳魯豫也是一位非常願意欣賞對方的主持人。而在公司管理中,陳魯豫很嚴格,但“並不嚴厲”。
Ⅵ 魯豫有約08-09的節目單
http://kankan.xunlei.com/4.0/movie/2/2802.html
Ⅶ 《魯豫有約一日行》吳啟華四十年演藝生涯,他都有哪些記憶深刻的演藝經歷
吳啟華飾演的反派令人印象深刻,入木三分。入行40年,吳啟華成功地創造出了無數的經典作品。例如《九品芝麻官》《妙手人心》等等。憑借著多年的演繹,吳啟華被一代人心目中稱為港劇的男神,從中也收獲了無數的忠實粉絲。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認真演好每一部電視劇,吳啟華傾注在演繹生涯中的心血是不會白費的,因為他的精益求精使觀眾對他的印象十分深刻。也因為他的精益求精,讓他在演藝生涯當中留下了無數的作品。從而讓觀眾認可他的演藝技術。雖然演藝生涯工作繁忙,但是對於這一份自己所投入心血的工作,是甘心,也是樂意的。
Ⅷ 我想知道關於魯豫的一些資料,生活經歷之類的
魯迅簡介
魯迅(1881-1936),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為周樹人,改字為豫才。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正陽縣),是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並且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的母親是魯瑞,父親是周伯宜。在這一生中他寫了小說,散文,雜文100多篇.
魯迅出身於沒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學,先入江南水師學堂,次年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其間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的「科學」與「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1904年到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後因為在那裡發生的兩件事對他影響很大,從此棄醫習文。
作品及簡介
少年時代在家塾學習詩書經傳,喜歡野史雜錄和民間繪畫藝術。1898年就讀於洋務派創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數月後重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開始接觸新學。1902年到日本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1904年4月結業,6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這一時期開始參加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廣泛涉獵西方近代科學文藝書刊。最早的一篇譯述文章《斯巴達之魂》前半部分發表於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後半部分載於第9期);同年在東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譯科幻小說《月界旅行》。 1906年棄醫學文,希望以文藝改造國民精神。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未果,轉而在《河南》雜志發表《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文化偏重論》等重要論文。與周作人合譯《域外小說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辛亥革命後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1911年用文言寫了第一篇小說《懷舊》,思想特色和藝術風格,都與後來小說相同,捷克學者普實克認為它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先聲」。1912年2月應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職,後隨教育部遷往北京。1918年5月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發表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專集都被收錄在各類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發表《阿Q正傳》,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被北洋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魯迅逝世於上海。成千上萬的普通人自發地來為他送行,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沈鈞儒手書)三個字。 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1957年版本,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八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魯迅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生平和創作
魯迅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歲那年,他的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一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他經常拿著醫生為父親開的葯方到葯店去取葯,拿著東西到當鋪去變賣。在過去家境好的時候,周圍人是用一種羨慕的眼光看待他這個小「公子哥兒」的,話語里包含著親切,眼光里流露著溫存。但現在他家窮了下來,周圍人的態度就都變了:話語是涼涼的,眼光是冷冷的,臉上帶著鄙夷的神情。周圍人這種態度的變化,在魯迅心靈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對他心靈的打擊也太大了,這使他感到在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人們是用「勢利眼」看人待物的:對有錢有勢的人是一種態度,對無錢無勢的人又是另一種態度。多年之後,魯迅還非常沉痛地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吶喊〉自序》)
家庭的變故和變故後的人生體驗,也使魯迅從少年時候起就親近下層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農村,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和了解農民的生活。特別是在他祖父入獄的前後,他不得不到農村的親戚家避難,長時期住在農村。在那裡,他與農村的孩子們成了朋友,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劃船,一起看戲,有時也一起到他們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們之間,沒有相互的歧視和仇視,而是相互關心,相互友愛。魯迅一生都把他與農村小朋友這種樸素自然、真誠單純的關系當作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系而懷念著,描寫著。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做官的道路。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友」,假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還可以去經商。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的。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措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的欺凌。
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官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他之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歧視。在他們的眼睛裡,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59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於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首先是文學和藝術。於是魯迅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在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於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在當時,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譯了兩冊《域外小說集》,他個人單獨發表了《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一系列重要論文。在這些論文中,他提出了「立國」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並熱情地呼喚「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的「精神界之戰士」。
在留學日本期間,魯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為當時大多數的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的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志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 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個時期,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後的現實,社會的昏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五四運動之後,他的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並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也是中國最早的現代白話小說。這篇小說,凝聚了魯迅從童年時起到那時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體驗和對於中華民族現代命運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過「狂人」之口,把幾千年的中國封建專制的歷史痛斥為「吃人」的歷史,向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發出了「從來如此,便對么?」的嚴厲質問,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記》之後,魯迅連續發表了多篇短篇小說,後來編入《吶喊》《彷徨》兩個短篇小說集,分別於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魯迅的小說作品數量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魯迅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底層,描寫這些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這是與魯迅的創作目的分不開的。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這種表現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目的,使他描寫的主要是孔乙己、華老栓、單四嫂子、阿Q、陳士成、祥林嫂、愛姑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在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這樣的社會難道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系難道是合理的人際關系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們彼此之間也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採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並通過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洩自己受壓迫、受欺侮時郁積的怨憤之氣。在《孔乙己》里,有惡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顧客;在《阿Q正傳》中,別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魯鎮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劇當作有趣的故事來欣賞……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魯迅對他們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愛他們,但希望他們覺悟,希望他們能夠自立、自主、自強。
除了社會底層的人物形象之外,魯迅還塑造了一些剛剛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這些知識分子有進步的要求,有改善社會的良好願望,有對人、對己的真誠的感情,真誠的愛,但當時的社會卻不能容忍他們。「狂人」詛咒人吃人的現象,希望人人都能成為「不吃人的人」,成為「真的人」,周圍的人就把他當成瘋子,必欲除之而後快(《狂人日記》);夏瑜為社會而犧牲,茶客們說他「瘋了」,華老栓則用他的血來治自己兒子的病(《葯》);魏連殳關心中國社會,社會卻來迫害他,到他不再關心中國社會時,周圍的人卻來巴結他(《孤獨者》)。《在酒樓上》中的呂緯甫,《傷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為社會,為自己,追求過,奮斗過,但在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經歷的都是悲劇的命運。
魯迅對權勢者和偽君子抱著深惡痛絕的態度。《孔乙己》中的丁舉人、《阿Q正傳》中的趙太爺、《祝福》中的魯四老爺、《長明燈》中的郭老娃、《離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這樣一些權勢者的形象。他們有權有勢,但對他人的命運卻沒有真誠的關心,對社會的進步沒有絲毫的熱情,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權勢和地位,自私、虛偽、冷酷,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銘、《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則是一些假道學、偽君子,他們口口聲聲說是關心社會的道德,實際上他們自己都是毫無道德心的人。
魯迅的小說寫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卻充滿了無窮的藝術魅力。這種魅力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他對人、對生活的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對人的內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畫帶來的。讀魯迅的小說,時時有一種「發現的喜悅」。畫面是普通的畫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卻在這么普通的畫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隨時都能注意到我們平時注意不到的特徵,覺察到平時覺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正是由於這種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畫,使魯迅小說的藝術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徵。在青年時期,我們涉世不深,對人生還沒有更多的親身體驗,魯迅小說是作為一個整體進入我們的感覺世界的,但在我們感覺到的人物和畫面中到底潛藏著多麼豐富的內涵,我們還不可能盡數感覺到,隨著我們社會經驗的增加和人生體驗的深化,這些人物和畫面的內涵就會不斷從中生發出來。為了揭示不同生活畫面和不同人物命運的不同的意義,魯迅的小說結構是多變的,幾乎一篇有一篇的樣式,一篇有一篇的寫法。《狂人日記》與《阿Q正傳》不同,《孔乙己》與《白光》不同,《故鄉》與《祝福》不同,《孤獨者》與《傷逝》不同。不僅結構樣式不同,音調節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麼的單純而又冷峻,《傷逝》則那麼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魯迅的小說是小說,也是詩,意境幽深,外冷內熱,其運用民族語言的功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寫作《吶喊》、《彷徨》的同時,魯迅還創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前者出版於1928年,後者出版於1927年。如果說《吶喊》《彷徨》中的小說是魯迅對現實社會人生的冷峻的刻畫,意在警醒沉睡的國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則是魯迅溫馨的回憶,是對滋養過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懷念。幼時的保姆長媽媽,在備受歧視的環境中給予過他真誠的關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羈的老友范愛農,給過他無限樂趣的「百草園」,吸引著他的好奇心的民間戲劇和民間娛樂活動……所有這一切,都是在這個險惡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們,滋養了魯迅的生命。這些散文,把抒情、敘述、議論結合在一起,有時如平靜的港灣,有時如波濤翻滾的大海,有時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時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態,體現了魯迅散文創作的藝術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凈細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詩則呈現出迷離恍惚、奇詭幻美的意境,它們像一團團情緒的雲氣,在空中旋轉飄盪,變幻出各種意想不到的形狀。魯迅內在的苦悶,化為了夢,化為了超世間的想像,使《野草》成了中國現代主義文學中的一朵奇葩。魯迅曾對別人說:「我的哲學都在《野草》里。」魯迅最內在的情緒體驗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過這種奇特的藝術手段傳達出來。魯迅的藝術創造力是驚人的。
最充分體現魯迅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還應該首推他的雜文。「雜文」古已有之,在外國散文中也能找到類似的例證,但只有到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到了魯迅的手中,「雜文」這種文體才表現出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潛力。魯迅的雜文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化的一部「史詩」,它不但記錄了魯迅一生戰斗的業績,同時也記錄了魯迅那個時代中國的思想史和文化史。當中國現代知識分子要創造適應於中國現代發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時,遇到的是從各種不同的階層,各種不同的人物,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的誣蔑和攻擊。魯迅的雜文就是在這種沒有固定不變的戰線、沒有固定不變的論敵的思想文化斗爭中自然形成的。從五四起,魯迅就開始用雜文的形式與反對新文化的各種不同的論調進行斗爭,但那時他還是不自覺的。到了後來,有些人開始嘲笑他是一個「雜文家」,他才更明確地意識到「雜文」的力量,並且開始自覺地從事雜文的創作。魯迅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它能夠「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從而為新文化、新思想的發展在舊文化、舊思想的荊棘叢莽中開辟出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夠存在,能夠發展,能夠壯大。魯迅一生寫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5部雜文集,在這15部雜文集中,魯迅把筆觸伸向了各種不同的文化現象,各種不同階層的各種不同的人物,其中有無情的揭露,有憤怒的控訴,有尖銳的批判,有辛辣的諷刺,有機智的幽默,有細致的分析,有果決的論斷,有激情的抒發,有痛苦的吶喊,有親切的鼓勵,有熱烈的贊頌,筆鋒馳騁縱橫,詞采飛揚,形式多樣,變化多端。它自由、大膽地表現現代人的情感和情緒體驗,為中國散文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更加寬廣的道路。魯迅雜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魯迅晚年還完成了一部小說集《故事新編》(1936年出版)。這部小說集取材於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和歷史事實,但它沒有拘泥於原有的故事,而是加進了魯迅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有些還採取了古今交融的寫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現代人發生直接的對話。魯迅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我們能夠通過對現實人物的感受和理解,還古代人物一個鮮活真實的面貌,也通過對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現實人物的真實面目。通過《故事新編》中的小說,魯迅實際重構了中國的文化史,揭示了中華民族存在和發展的根據,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國封建文人聖化了的歷史人物的形象。《補天》可以被認為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創世紀」, 在魯迅的觀念中,真正體現中華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聖先賢和帝王將相,而是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女媧,她是中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徵;《奔月》寫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劇,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類,但那些自私狹隘的世人並不想繼承、發揚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實現自己自私狹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學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拋棄;《鑄劍》表現的是被壓迫者向壓迫者復仇的主題;《理水》《非攻》歌頌了中國古代那些身體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式的人物。孔子、老子、莊子、伯夷、叔齊這些歷史人物也在魯迅的筆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愛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魯迅的《故事新編》以荒誕的手法表現嚴肅的主題,創立了一種完全新型的歷史小說的寫法。
魯迅在短篇小說、散文、散文詩、歷史小說、雜文各種類型的創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創造。他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掙扎奮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筆尖持社會正義,反抗強權,保護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熱情支持青年學生的正義斗爭,揭露段祺瑞執政府鎮壓學生運動、製造「三一八」慘案的罪惡行徑,寫下了《記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後期,他反對國民黨政府對共產黨人和進步青年的血腥鎮壓,參加了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寫下了《為了忘卻的記念》等一系列充滿義勇正氣的文章。「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於上海。成千上萬的普通人自動地來為他送行,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字。
生前,他立下遺言:「一、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亞說:「一個人的臨終遺言,就像深沉的音樂,有一種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魯迅一生的著作和譯作近1000萬字,其中雜文集共16本.
鏈接里更全面http://ke..com/view/2004.htm
Ⅸ 魯豫有約20100712全集在線觀看與下載100712全集
我告訴你個網站魯豫有約20100712全集在線觀看與下載100712全集
去下面的網址看看吧,很不錯,推薦!
在線觀看&下載地址:
http://www.tom32.com/
在線觀看&下載地址:
http://www.kuaikan.info/
電影電視劇都很全的!
Ⅹ 魯豫有約主持人魯豫個人經歷有哪些
陳魯豫,93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國際新聞專業88級。94年,獲中央電視台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稱號。
96年,從央視離職,加盟香港鳳凰衛視,成妁《魯豫有約》節目主持人。
02年,鳳凰衛視專為魯豫量身打造談話類節目《魯豫有約_說出你的故事》。
03年,出版笫一本個人著作《說出你的故事》
08年,魯豫有約落戶湖南衛視,更名為《快樂心靈_魯豫有約》。
08年8月,魯豫擔任北京奧運聖火四川最後一站成都的035號火炬手。
12年魯豫獲得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和中國傳謀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大學生電視節最受大學生喜歡電視節目主持人獎。
16年,擔任北糸衛視讀書日特別節目主持人。
17年2月,擔任東南衛視《魯豫有約_大咖一日行》第二季主持人和總監制等等!
陳魯豫小學畢業於北京中古友誼小學,初中就讀於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高中就讀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92年還在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讀書的陳魯豫參加北京市申辦英語奧林匹克競賽獲得第一名,緊接著直接進入中央電視台《藝苑風景線》欄目擔當主持人。1993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國際新聞專業88級 。1994年,獲「中央電視台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稱號。
向左轉|向右轉
1996年從央視離職,加盟鳳凰衛視,成為《魯豫有約》主持人,並主持《音樂無限》、《音樂發燒友》和《神州博覽》節目。其間她還參與主持鳳凰衛視如香港回歸、黛安娜王妃葬禮、美國總統大選等許多重大新聞直播節目 。1998年4月,陳魯豫擔任新創資訊節目《鳳凰早班車》主持人 。2002年鳳凰衛視專為魯豫量身打造談話類節目《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 。
向左轉|向右轉
2003年1月1日出版第一本個人著作《說出你的故事》,9月,出版第二本著作《魯豫有約-心相約》。2006年在都市麻辣愛情賀歲喜劇電影《愛情呼叫轉移》中客串演出,本色出演片中主持人一角 。
向左轉|向右轉
陳魯豫生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其名字的內涵是:魯是山東籍貫代表,豫是河南籍貫代表,魯豫兩個字是父母籍貫的結合。陳魯豫在北京長大。1993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外語系國際新聞專業,曾赴美留學。尚未從學校畢業時,即被中央電視台選中擔當《藝苑風景線》主持人,1994年底曾獲「中央電視台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稱號。
1996年加盟鳳凰衛視後,她先主持了《音樂無限》、《音樂發燒友》等 娛樂 節目。從1998年4月起,擔任資訊節目《鳳凰早班車》主持人,以「說新聞」而不是「讀新聞」的主持風格脫穎而出,成為鳳凰知名主播。另外在重大的新聞直播節目中,例如《香港回歸》、《千禧之旅》、《黛安娜王妃葬禮》、《美國總統大選》以及911事件、伊拉克戰爭等,也充分發揮了她在國際新聞方面的才華。2000年,她更當選為《2000中國電視榜》年度最佳女主持人。
在《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中,她曾訪問過的名人包括現任北京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廖靜文、奧運長跑金牌得主王軍霞、著名詩人汪國真、國際巨星成龍,香港特區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以及青年偶像謝霆鋒等知名人物。
2005年起,《魯豫有約》改版成為一檔全新的日播談話類節目,並在鳳凰以外的中國內地各地方台廣泛播出,陳魯豫的知名度全面提高。2008年4月14日,《魯豫有約》進駐湖南衛視。現同時擔任湖南衛視《快樂心靈—說出你的故事》節目主持人。她始終追求自然、鬆弛、言之有物的主持風格,在亞洲華語圈擁有廣大觀眾。
陳魯豫 - 個人經歷從小愛讀書
陳魯豫出生在北京,小的時候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上海,大一些同父母回到北京。從童年時小姑姑給她讀小人書時,她就已經算是開始讀書了,因為不認識字的她居然可以把每本書一字不拉地倒背如流。等到認字了,媽媽給她買的第一套書是《格林童話選》,陳魯豫從里邊認識了青蛙王子、白雪公主和可愛的小紅帽。少女時代,正好風行瓊瑤的書。魯豫將每一本都買下收藏。讀瓊瑤讀到多愁善感,從此憧憬純真又凄美的愛情。當自己已經開始閱讀世事人生後,她又開始喜歡讀人物傳記並且直到現在仍是她買書的首選。
學習標准英語
小時候,陳魯豫生活在北京和上海兩地,很自然地就成了「雙語兒童」,在北京講普通話,在上海講上海話。兩者語音、語調上的差別和南北方言結構上的不同,都讓她覺得遊走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之間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她父母都是學外語的。爸爸學的斯瓦西里語,媽媽學的孟加拉語。小的時候聽爸媽嘰哩咕嚕地說外國話,陳魯豫覺得神奇,於是也立下志願,長大後學外語,每天繞著舌頭說話,讓誰也聽不懂。陳爸爸很希望她能繼承父業。在陳魯豫才上小學一年級,他就對小魯豫說:「要不要學英語,爸爸教你。」當時的小魯豫轉著眼球撇著嘴,一臉不屑地說:「你中學學的是俄語,大學學的是斯瓦西里語,你說的英語有口音。我,要麼不學,要學就學最標準的英語。」
與咖啡結緣
陳魯豫爸爸的同事李叔叔送給她一罐從坦尚尼亞帶回來的正宗非洲咖啡,她如獲至寶。小孩子哪懂咖啡,純粹是看個稀罕。那時市場上見不到包裝精美的產品,於是她對那個亮晶晶的金屬罐愛不釋手。又正是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羨慕的年齡,覺得鐵罐上一行行的外文顯得那麼洋氣。翻過來倒過去地看了很久,才想到重要的是罐里的咖啡。用長長的鋼制勺把撬開罐口,裡面是一層密封的錫紙,撕開錫紙,一股濃郁的又苦又香的氣味撲面而來。就這樣一下子陳魯豫就愛上了咖啡,天天喝咖啡的習慣至今也沒有改變。
廣院的生活
1988年入學時,陳魯豫所在的外語系人丁並不興旺,只有國際新聞一個專業,一個年級又只有20人。作為新生,她對高年級同學很是羨慕,覺得他們成熟、漂亮、能幹。陳魯豫眼巴巴地盼著大學第一年早早過去,系裡再來些新生,也能夠嘗嘗高年級面對低年級時,那種關懷、自信又略帶傲慢的感覺。而由於她的父母都是北京廣播學院六十年代的畢業生,外語系不少老師都認識他們,再加上魯豫面試時口語突出,老師認為她是可塑之才,所以從陳魯豫一進學校開始,就受到很多關注,這也使得她不得不努力學習而不讓所有人失望。
感情
廣院的學生很少有不談戀愛的,陳魯豫當然也不例外,她當時的男朋友也就是她現在的老公朱雷。他們兩個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十三歲就認識。但是他們之間也經歷了多年的磨難。他們在大四的時候分手了,陳魯豫回憶過:「那真是天塌下來的感覺。生活還能不能繼續我不知道。我復習准備考托福到國外留學,立刻離開北京這個傷心地。」可能好事多磨,經過了一次失敗的婚姻,九年的分別,她和她現在的老公才又走到了一起,現在她很幸福。
陳魯豫 - 主持中央電視台
《藝苑風景線》
鳳凰衛視
《音樂無限》
《香港回歸世紀報道--60小時播不停》
《鳳凰早班車》
《黛安娜王妃葬禮直播》即時旁述
《一點兩岸三地談》
《VIP會客室》
《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
陳魯豫 - 榮譽
1994年 獲「中央電視台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稱號
2000年 當選為《新周刊》主辦、觀眾投票評選的「2000年度最佳女主持」 ;當選「2000中國電視榜」之年度最佳女主持人
2001年當選為「最佳新聞節目女主持人」
2004年 獲得《GOOD好主婦》雜志評選的「最有影響力女性」稱號
2005年 當選《新周刊》2005年電視節目榜之最佳主持人;榮獲第一屆主持人頒獎典禮之最佳專訪類節目主持人獎
2006年當選2006鳳凰衛視最佳主持人;《魯豫有約》獲《新周刊》2006中國電視榜之「最具親和力談話節目」
2007年 榮獲香港《旭茉Jessica》雜志評選的「2007 Most Successful Women」稱號
陳魯豫 - 作品書籍
《陳魯豫——心相約》 2003年
《心相約》(新版) 2006年
《豫約》電子雜志 (2007年上線)
《陳魯豫-心相約》 2003年
影視作品
2006年 《愛情呼叫轉移》
代言廣告
代言丸美化妝品
諾亞舟學習機
輝煌水暖-潔具衛浴產品
歐林雅生態竹紡
陳魯豫 - 評價中國的「奧普拉」
2007年3月5日,一篇名為《陳魯豫:中國的「奧普拉」》的文章出現在美國CNN網站的頁面上,文章將「中國奧普拉」的美譽毫不吝惜地加給了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陳魯豫,並對她堅持了五年的頗具中國特色的「脫口秀」節目《魯豫有約》給予了充分關注與肯定。
魯豫小學畢業於北京中古友誼小學,初中就讀於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高中就讀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92年還在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讀書的陳魯豫參加北京市申辦英語奧林匹克競賽獲得第一名,緊接著直接進入中央電視台《藝苑風景線》欄目擔當主持人。1993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國際新聞專業88級 。1994年,獲「中央電視台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稱號。
1996年從央視離職,加盟鳳凰衛視,成為《魯豫有約》主持人,並主持《音樂無限》、《音樂發燒友》和《神州博覽》節目。其間她還參與主持鳳凰衛視如香港回歸、黛安娜王妃葬禮、美國總統大選等許多重大新聞直播節目 。1998年4月,陳魯豫擔任新創資訊節目《鳳凰早班車》主持人 。2002年鳳凰衛視專為魯豫量身打造談話類節目《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 。
2003年1月1日出版第一本個人著作《說出你的故事》,9月,出版第二本著作《魯豫有約-心相約》。2006年在都市麻辣愛情賀歲喜劇電影《愛情呼叫轉移》中客串演出,本色出演片中主持人一角 。
2008年4月14日,《魯豫有約》落戶湖南衛視,更名為《快樂心靈-魯豫有約》 。8月,陳魯豫擔任北京奧運聖火四川最後一站成都的035號火炬手 。2010年1月1日,《魯豫有約》正式進駐安徽衛視,更名為《愛傳萬家-說出你的故事》。2012年,陳魯豫在赫特福德擔任倫敦奧運會火炬手,並舉辦了一期魯豫有約以 「《魯豫有約》GREAT英國行 」為主題的節目 ,聚焦英國,走訪最熱奧運之都 。
10月,陳魯豫獲得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和中國傳媒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大學生電視節最受大學生喜愛電視節目主持人獎 。2013年8月1日,語言競技類真人秀《超級演說家》在安徽衛視播出,陳魯豫在節目中任「導師」兼任《超級演說家》總監制 。
我不喜歡,瘦的和小鳥一樣。
這個女人我見過,她問我兒那的人,新水橋,她逗娃親水橋,最後還在火車上買火腿爬車桌上睡著了,果然瘦人好名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