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畫面
畫面是指一個實際的平坦表面,在這個表面上,藝術家實現一個圖畫形象。
在有些情況下,畫面僅僅發揮建立實際存在於三維空間中的形式的幻象的透明平面作用,即畫面本身是平面的,但指涉的是三維空間中的東西。
指畫幅、銀幕等上面呈現的形象,某一地域內呈現的自然景象,或者某一特定環境中展示的社會。
② 影視畫面是如何表現構成主要對象
首先:畫面的構成包括四個主要元素,分別是主體、陪體、前景和背景。主體即所拍畫面的主要表現對象,是拍攝者思想的最主要傳遞中介,主體必須是拍攝者最想展示給觀眾的內容,通過主體觀眾才能比較直觀地理解創作者的大意。
其次,畫面的構成元素主要有
1.陪體即陪同主體一同出現在畫面中的形象元素,顧名思義,陪體就是起到對主體的陪襯作用,它和主體可以構成一定的關系,營造一定的情節或氛圍,表現出純主體無法呈現的內容。
2.前景是靠近我們的鏡頭最近的景物,是突破影視畫面二維空間限制的一個利器。我們的眼睛在生活中看到的世界都是三維的,而影視畫面呈現的總歸是平面的,要符合人的視覺特性就必然要利用種種手段土坯二維呈現出三維。前景的存在給人的空間感是鮮明的,合理利用前景,可以產生隱喻、對比等效果。
3.背景是主體存在的環境,是對人物和環境關系的一種明確交代。背景主要是交代環境的,它碎玉主題的烘托,對於氣氛的呈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③ 一般來說電影的主要表現對象是
摘要 一般來說,電影畫面構圖分為主體、陪體和環境三部分。主體指畫面的主要表現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它處於中心的地位。
④ 名詞解釋電影畫面是什麼意思
所謂電影畫面是指不間斷的通過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靜止或運動的對象,能表達一定涵義,並能與上下鏡頭畫面進行組接的有可視影象的一段膠片片段。
⑤ 急,請問影視畫面的分類具體有哪些
這是我找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視攝像畫面景別的分類及各自的作用?
景別是影視作品的重要手段,我國影視畫面的景別大致劃分以下五種:
⑴遠景畫面
遠景具有廣闊的視野,常用來展示事件發生的時間、環境 、規模和氣氛。比如表現開闊的自然風景、群眾場面、戰爭場面等等。遠景畫面重在渲染氣氛,抒發情感。在繪畫藝術中講究「遠取其勢,近取其神」,這一點和繪畫是相通的。遠景畫面的處理,一般重在「取勢」,不細琢細節。在遠景畫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細微動作,有時人物處於點狀,故不能用於直接刻畫人物。但卻可以表現人物的情緒,因為影視畫面是通過畫面組接表情達意的,通過承上啟下的組接可以含蓄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情緒。如影片《一個人的遭遇》當主人公索克洛夫從集中營中逃出後,拚命奔跑,最後躺在麥田地里,這時出現一個近拉遠的鏡頭畫面,含蓄地表現了主人公獲得自由的內心喜悅。
遠景除了表現規模、氣氛、氣勢之外,還可以表現一定的意境。遠景畫面,包容的景物多,時間要長些。一般不少於10秒。
由於電視畫面畫幅較小,有人主張不用或少用遠景。少用是對的,但不能不用。
⑵全景畫面
全景用來表現場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動作,在電視劇中用於表現人物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全景畫面,主要表現人物全身,活動范圍較大,體型、衣著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較清楚,環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內景時,作為攝像的總角度的景別。在電視劇、電視專題、電視新聞中全景鏡頭不可缺少,大多數節目的開端、結尾部分都用全景或遠景。遠景、全景又稱交代鏡頭。
⑶中景畫面
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局部的畫面成為中景畫面。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蓋部位,因為卡在關節部位是攝像構圖中所忌諱的。比如脖子、腰關節、腿關節、腳關節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圍有所縮小,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中景畫面為敘事性的景別。因此中景在影視作品中占的比重較大。處理中景畫面要注意避免直線條式的死板構圖、拍攝角度、演員調度,姿勢要講究,避免構圖單一死板。人物中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卡在腿關節部位,但沒有死框框,可根據內容、構圖靈活掌握。
⑷近景畫面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體的局部成為近景。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離觀察人物的體現,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細微動作。也是人物之間進行感情交流的景別。近景著重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刻畫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別。電視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與觀眾進行情緒交流也多用近景。這種景別適應於電視屏幕小的特點,在電視攝像中用得較多,因此有人說電視是近景和特寫的藝術。近景產生的接近感,往往給觀眾以較深刻的印象。
由於近景人物面部看的十分清楚,人物面部缺陷在近景中得到突出表現,在造型上要求細致,無論是化裝、服裝、道具都要十分逼真和生活化,不能看出破綻。
近景中的環境退於次要地位,畫面構圖應盡量簡煉,避免雜亂的背景奪視線,因此常用長焦鏡頭拍攝,利用景深小的特點虛化背景。人物近景畫面用人物局部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畫面的深度、層次和線條結構。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畫面主體,其他人物往往做為陪體或前景處理。「結婚照」式的雙主體畫面,在電視劇、電影中是很少見的。
⑸特寫
畫面的下邊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頭像,或其他被攝對象的局部稱為特寫鏡頭。特寫鏡頭被攝對象充滿畫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觀眾。背景處於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寫鏡頭能細微地表現人物畫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見的特殊的視覺感受。主要用來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演員通過面部把內心活動傳給觀眾,特寫鏡頭無論是人物或其他對象均能給觀眾以強烈的印象。在故事片、電視劇中,道具的特寫往往蘊含著重要的戲劇因素。在一個蒙太奇段落和句子中,有強調加重的含義。比如拍老師講課的中景,講桌上的一杯水,如拍個特寫,就意味著可能不是普通的水。
正因為特寫鏡頭具有強烈的視覺感受,因此特寫鏡頭不能濫用。要用的恰到好處,用得精,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濫用會使人厭煩,反而會削弱它的表現力。尤其是臉部大特寫(只含五官)應該慎用。電視新聞攝像沒有刻畫人物的任務,一般不用人物的大特寫。在電視新聞中有的攝像經常從臉部特寫拉出,或者是從一枚獎章、一朵鮮花、一盞燈具拉出,用得精可起強調作用,用的太多也會導致觀眾的視覺錯亂。如果形成一個「套子」就更不高明了。
⑥ 影視畫面是如何構成的
影視畫面的構成主要包括構圖、光線、色彩、聲音與文字。通過寫實性、表意性、隱喻象徵性及特殊的符號意義等展現出畫面的美學原則,表達一定的畫面主題。而畫面的構成元素主要有:主體、陪體、前景、後景、背景、空鏡頭。
我們先來說說畫面構成的主體,是影視畫面所要表現的主要對象,也是畫面構圖的結構重心和視覺中心,起著主導的作用。我們要讓畫面的主體占據畫面突出的位置,運用光線和色彩產生鮮明的對比,再利用虛實關系等方法來突出主體。
而陪體是與主體構成特定關系來輔助主體表現主體思想,它是主體的陪襯,一般表現為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影片《無間道》中,陪體黃警官與主體"仁"秘密會面,是為了交代"仁"作為黑幫卧底的由來與"仁"真正身份的見證人。
前景指畫面中處於主體前面、靠近鏡頭的人或景。經常用來交代情節、營造環境氣氛、加強畫面的縱深感、加強視覺表現力、形成某種圖案美和裝飾效果等。
後景位於主體之後,是環境的組成部分,是構成畫面中生活氛圍的主要成分。
背景的范圍往往要大於或包含後景,用來渲染和襯托主體,營造場景氣氛,展示空間深度感的。如在影片《鋼琴師》中,猶太人被德軍驅趕生產軍需產品、遭受飢餓和殺戮的背景,加上在狹小的閣樓的鋼琴師避難的空間背景。起著陪襯、渲染和襯托主體的作用,在視覺上讓畫面主體清晰地呈現出來。
空鏡頭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那些只出現自然景物或場面而不出現人物的鏡頭。這種鏡頭常用來介紹環境背景、交代時空、渲染意境、烘托氣氛、引起聯想、推進故事情節。它具有說明、暗示、象徵、隱喻等功能,還具有時空轉換和調節影片節奏的獨特作用。
接著我們來說影視畫面中的第二部分——光線。它是鏡頭畫面視信息和視覺造型的基礎,是電影語言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元素,是揭示主旨與刻畫人物、強調不同景物或形象、渲染情緒與意境、引發聯想等等的有效手段。
光線的作用十分廣泛,比如光線粗與濃,意味著重與強;淡而細,往往代表著輕與弱;直線代表剛勁,弧線呈現動感;斜線顯速度,曲線有韻律;明亮代表光明、歡樂、幸福,陰暗代表沉悶、困難、憂傷;倒影代表優美、安靜、夢幻等;這對於領會影視中的形象或理解劇情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接下來是影視畫面中的第三部分——色彩。它能最直接地反映了畫面的感情內容、主觀意念和藝術氛圍。色彩還有著象徵性,比如白色象徵著快樂、純真清潔;黑色象徵著悲哀、絕望、沉重等等。
色彩傳達著人的情緒與心理狀態,是人的內心世界外化的表現,即使是同一種色彩,在不同的作品中,其表達的意義也不相同。在影片中,經常以多種色彩來傳達不同的人物情緒。比如蘇聯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用朴實的黑白表現戰爭的殘酷,用柔美的彩色表現女兵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最後我們來說說文字,就是影視畫面中的字幕,對畫面中的聽覺、視覺形象起輔助說明作用。如表明時間、地點、人物身份的字幕等。文字與視覺、聽覺元素一起讓觀眾享受到真正的藝術美感。
⑦ 請問何謂一個鏡頭,鏡頭和畫面是怎麼區分的畫面又是指什麼
鏡頭一般是指開始拍攝到停止拍攝所記錄的一段連續的畫面(待機停拍那種特技攝影也算一個鏡頭)!畫面主要是指這一偵或者這個鏡頭所記錄的內容,主要用來說那些構圖因素啊、色彩色調啊等等等!
⑧ 影視前景畫面是指什麼樣的畫面
影視前景是畫面是在畫面的中心位置。或者是畫面的上端,下端或者是左右兩側,也可以在面的四角。在不妨礙主體的表現時,可以把前景遍布整個畫面。前景可以是一草一木,也可以是建築,也可以是人。主要是書名或者是解釋主題的引導讀者的視線更區域主體。一般情況下也會有透視性線條,或者是空氣透視性來表現空間的深度,增加畫面的層次。一般能夠增強人物動態,畫面藝術感染力的就是前景。
⑨ 電影畫面有什麼特徵
攝影機所攝入的電影畫面是一種客觀視像,它的價值在於它的自然客觀性是無法推翻的。因此電影畫面首先是現實主義。然而它與攝影的區別卻是它的運動性,運動是電影畫面最獨特和最重要的特徵。由此可知,電影畫面可以在某種情況下激起觀眾的現實感,使觀眾確信銀幕上的一切都是客觀存在的,從而可以使觀眾直接參與劇情並與劇中人合為一體。
⑩ 畫面是什麼意思
畫面一般是指畫幅、銀幕等上面呈現的形象,某一地域內呈現的自然景象,或者某一特定環境中展示的社會現象。詳細解釋如下:
用刀劃臉。古代北方某些少數民族的風俗,凡遇大憂大喪,即割面流血,以示悲愁。例子如下:
《三國志·魏志·倉慈傳》:「及 西域 諸胡聞慈 死,悉共會聚於戊己校尉及長吏治下發哀,或有以刀畫面,以明血誠。」
畫幅、銀幕等上面呈現的形象。例子如下:
秦牧《藝海拾貝·壁畫》:「畫面是一座寬敞的大廳,擺著長長的餐桌,桌面上鋪著白布,陳著餅食。」端木蕻良《關山月的藝術》:「石岩之下,一枝紅梅橫斜過來,不枝不蔓,隨意點染,畫面空白很大,然而卻氣象萬千。」
指某一地域內呈現的自然景象。例子如下:
茅盾《風景談》:「於是我又回憶起另一個畫面,這就在所謂『黃土高原』。」王西彥《人的世界·第一家鄰居》:「打開南向的窗子,就有一幅由遠山、近村、電桿和瓦脊構成的畫面呈現在你的眼前。」
借指某一特定環境中展示的社會現象。例子如下:
祖慰節流 《線》:「通過采訪有關的公安人員,看了李鄭生七萬五千字的獄中筆供以及十幾萬字的審訊記錄,也得到了這樣的畫面:用線牽著的僵化思想的人反倒加罪於有新鮮活潑犀利思維的先驅者。」
同時又是梁曉雪/牛奶咖啡創作的一首同名歌曲《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