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有那些著名拍電影的影視基地
1.平谷飛龍影視基地,位於北京平谷郊區的山上,是同福客棧的所在地,《武林外傳》的拍攝地。周邊有飛龍谷,谷內有一曲清溪,是發源於北峰半山之「北高泉」。
② 電影《雲霄之上》榮獲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哪些大獎
北京國際電影節剛剛拉下帷幕,這次的大滿貫得主就是《雲霄之上》,榮獲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最佳攝影、最佳男主角以及最佳影片三項重量級大獎。電影《雲霄之上》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其中演員的演技、導演的策劃、攝影師的拍攝都讓人驚嘆不已。
看過《雲霄之上》的人都會覺得這部劇真的拍得非常好,影片中人物的心裡也非常生動。這三個獎項《雲霄之上》當之無愧,故事的描述和畫面的拍攝都非常的感人。
電影《雲霄之上》是以小視角來呈現了浙西南革命歷史,影片打破了傳統戰爭片的敘事和影像風格,將人物融入山河之中,整個影片採用了創新視聽語言真實的展現了紅軍戰士的心境變化。陳偉鑫是這部電影的主角,在劇中他的表演非常恰到好處。
《雲霄之上》的導演是劉智海,他是中國美術傳媒動畫影視系副主任兼講師,在畫質與鏡頭上面掌握的非常好。這部影片在後期製作也非常精細,採用的創新拍攝手法,用老膠片的灰色來提高了電影的質感,給我們一種真實,身歷其境的感覺,氛圍感非常強,讓我們感受到了普通戰士從害怕到勇敢犧牲自己的過程,這也是值得大家去看的一部影片。
③ 在北京拍過的電影有哪些!取景在北京
那就太多了,如:國慶十點鍾、花兒朵朵、駱駝祥子、門頭溝、青春之歌、清宮密史。
④ 有哪些電影或者電視劇在北京拍攝多,盡量詳細點
《奮斗》,華子他們去遊玩,那是在順鑫度假村拍的。
《康朝秘史》,其中有一段是在順義大公園的石橋上拍攝的。
《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愛情故事》《家的n次方》 《裸婚時代》《婚姻保衛戰》《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龍堂》《幸福未滿》 《婚變》《街舞少年》 電視劇《葉問》
⑤ 你知道有哪些影視作品是在北京故宮拍的嗎
能夠進入故宮拍戲,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特別的允許,一般的人可進不去的,如《甄嬛傳》等都是在橫店拍攝的。不過下面幾部電視劇,都曾是在故宮拍攝的。
《末代皇帝》大決戰三部曲之《平津戰役》講述了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後,蔣介石只好宣布接受和平解決北平的協議的故事,該片於1992年01月01日在中國上映。值得一說的是這部電影的拍攝完全真實,空曠的太和殿,連裡面難得一見的千龍吐水也有鏡頭,此外盧溝橋也是真實的,景山萬春亭,中南海等都是實景,規模也是非常宏大了!
真正能得到允許進入故宮實景拍攝的影視作品是很少的,進入拍攝基本上允許的范圍也是局限在外景拍攝,內景方面為了保護故宮的文物起見,一般只允許紀錄片這些拍攝,像影視劇當中出現的比如像「太和殿」、「乾清宮」和「養心殿」等這些內景的場景基本上都是劇組在影棚里搭景拍攝。
⑥ 有哪些影視劇是在北京拍的
《血色浪漫》是由北京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電視劇,滕文驥執導,都梁編劇,劉燁、孫儷、連奕名和林好等主演。該劇描述了經歷過文化大革命一代年輕人成長的故事。
⑦ 在北京拍的電影有哪些
有很多,如《北京人在紐約》,《康熙王朝》等等。
⑧ 在北京取景的電影
《甲方乙方》 《沒完沒了》 《不再讓你孤單》《獨自等待》《蘋果》 《大腕》《有話好好說》《洗澡》《陽光燦爛的日子》 《幸福時光》 還有好多...
⑨ 好萊塢電影有哪些在北京拍攝過
《末代皇帝》不是好萊塢電影,是英國、義大利和中國合拍的,沒美國人什麼事,只是拿了好萊塢的奧斯卡獎而已
現在一般不讓外國人到北京拍電影,太敏gan了,真正在現代北京取景的我記得只有《紅色jiao落》,還是偷偷拍的
⑩ 影史票房前三甲均來自北京,這里正變成高水平"影視之都"
文化土壤蘊藉深厚,影視要素資源豐沃,影視人才高度集聚,影視創作精品不斷……作為中國電影產業的中心,上萬家影視機構在北京用激情和夢想創造出《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戰狼2》《紅海行動》等佳作,為觀眾編織出一片片光影幻境,支撐起國內電影產業的半壁江山。當中國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時,北京也正朝著「影視之都」奔跑。
【創作】
影史票房前三甲均來自北京
2019年8月,青島東方影都,總投資30億元的《封神三部曲》正在全封閉拍攝中。不同於多數國產片晝夜不停地趕工拍攝,這個劇組罕見地「忙而不亂」,像上班族一樣准時收工。曾經以《鬼吹燈之尋龍訣》刷新華語片特效水準的導演烏爾善,這次想要創造另一個奇跡——用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創作華語影史上首部奇幻史詩三部曲。
《封神三部曲》的幕後推手,則是被觀眾和行業稱為「爆款製造機」的北京文化。這家名字中就有「北京」二字的北京企業,近兩年一口氣推出了《戰狼2》《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無名之輩》等多部現象級影片,無論票房、口碑還是 社會 效益都可圈可點。
「我們並沒有刻意追求爆款,只是有一套選片標准。」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透露,這一標准分為三個層級:強刺激、強共鳴、強共情。「一個電影具有『強刺激』的 娛樂 性是及格標准,但是光及格還贏不了,往上走就是尋求共鳴,影片要能夠反映時代,讓觀眾有休戚相關之感,光有代入感還不夠,還要能打動他們的內心,這就是最高要求——共情。」
截至目前,中國內地影史票房前三的影片分別是《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均為北京出品。《一代宗師》《北京遇上西雅圖》《黃金時代》《親愛的》《滾蛋吧,腫瘤君》《破風》《不成問題的問題》《八月》《岡仁波齊》《羞羞的鐵拳》《紅海行動》……這些觀眾耳熟能詳的優質電影,均為「北京創作」。北京重點扶持的影片《戰狼2》《湄公河行動》《百團大戰》《智取威虎山》曾榮獲第14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數量位列全國各省區市之首。正在熱映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口碑雙豐收,成為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冠軍。
2018年,北京地區生產影片410部,佔全國電影產量50%,其中15部影片票房過億。2019年春節檔期間,北京電影票房達2.18億元,8部新片中,《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新喜劇之王》《神探蒲松齡》《小豬佩奇過大年》等均為北京出品,共貢獻42.23億元的票房,佔新片總票房的72.4%。
【影院】
全國影迷最嚮往的「朝聖之地」
今年30歲的李曉北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她的童年記憶里,北京城區的商業電影院很少,禮堂、文化宮、劇場里既放電影,又搞活動,還看演出,比如地質禮堂、西城文化宮等,好幾百號人擠在一個廳里看電影,觀影效果「就跟把露天電影搬到室內一樣」。「從2005年、2006年開始,北京的商業電影院開始多起來了,看電影的人也多了。」2005年《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上映,她跟同學早上五六點就跑去首都時代影城排隊買票,也只買到第一排,得躺著看。
現在,李曉北和愛人住在五環外的霍營,家門口就有兩家影院:保利影城龍旗廣場店和沃美影城華聯商廈店。在西局上班的愛人,公司附近就有一家萊納恆泰影城,每天中午休息時還能抽空看一部電影。
在北京,觀眾不僅不愁沒地兒看電影,還能找到滿足不同觀影需求的影院。追求高端享受的,有華誼兄弟電影匯這類輕奢影院;喜歡看懷舊影片的,來耀萊成龍國際影城五棵松店,每周有惠民專場;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博物館,則成為文藝青年「打卡」的必去場所;國內外大片在京舉行的首映禮、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等組織的各種專題影展、北京國際電影節一年一度的「北京展映」……讓北京成為全國影迷最嚮往的「朝聖之地」。
截至2018年年底,北京共有影院238家,銀幕1675塊,座位數22.99萬個,布局相對均衡,且仍在保持高速增長。全國年度票房最高的5家影院中,北京就佔了4家。在北京,電影已成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中最受歡迎的形式之一。目前,農村公益電影已實現每村年均固定放映40場,年均播放各類題材影片550餘部、17萬余場次,年均觀影達到820餘萬人次。
未來兩到三年內,北京還將加快城區影院空白點和鄉鎮影院建設,爭取市民在城六區內出行一公里就能看到電影院。根據規劃,2020年,北京市影院將達到300家,銀幕數量達到2200塊左右,從目前的平均1.5萬人共享一塊銀幕,發展為1萬人一塊。圍繞農村電影放映提質增效的新一輪改革試點也正在籌備中。
【產業】
「京十條」等政策帶來利好消息
陽光打在爬滿綠藤的紅磚牆上,透著些許慵懶氣息。位於東四環外的銅牛電影產業園建築密度不高,安靜中透著文藝范兒,正是電影人創作的絕佳場所。這片佔地30畝的文創空間,目前已有50多家企業入駐,出租率達到100%,涵蓋電影策劃、投資、製作等各個環節——電影產業鏈的每一環,像珠子一樣穿了起來。像這樣的影視產業園,北京還有很多。
剛剛在北京成立工作室的香港導演唐季禮,這樣概括北京在電影產業上的優勢:「北京既是全國文藝氣氛最濃的城市,又匯集了最頂尖的創意人才,還集中了電影全產業鏈的核心技術,盡管很多電影的拍攝地不在北京,但融資、策劃、劇本、選角、後期製作、宣傳發行都在北京。」
北京參與影視製作的機構目前已達上萬家,從事電影製作的機構1500餘家,在全國遙遙領先;中影、萬達、光線、開心麻花這些中國電影的明星企業都在北京落戶;全國各地乃至世界主要影視企業都在北京設有分支機構或創作經營實體。這樣的體量和集中程度,不僅在國內,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這些影視企業是北京加快建設「影視之都」的主體力量。
在北京,電影公司既能感受最濃厚的電影文化氛圍,也能接觸到最豐富的行業資源。拍電影——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範區是全國唯一一處國家級影視產業示範區;聚人才——國內最優秀的電影從業者、北京電影學院等頂尖藝術高校都在北京;找平台——每年四月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是區域乃至全球電影交流、合作與發展的重要場所。
各項政策的扶持也為影視行業發展帶來諸多利好消息。宣傳文化引導基金、文化藝術基金、廣播電視網路視聽基金等專門資金、專項基金扶持創作;文化精品工程扶持重點項目,《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均曾受惠;2019年推出的《關於推動北京影視業繁榮發展的實施意見》,被業內稱為「京十條」,從「文化+ 科技 」、「投貸獎」聯動、金融支持等10個方面推動影視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