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奪命十三劍的作品概況
由新詩入門。初中時曾在《聯合報》發表新詩(1952)。
第一篇拿稿費的小說:短篇文藝《從北國到南國》(1955)。
生平撰寫武俠小說六十餘部。
第一部:《蒼穹神劍》(1959-1960)。
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的著作:《楚留香系列》
知名度、流傳度最廣的小說:《楚留香系列》
篇幅最大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和《武林外史》
被最多讀者肯定的「古龍第一書」:《多情劍客無情劍》。
先有劇本後有小說、取消章回體的奇書:《蕭十一郎》。
依事件而非時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歡樂英雄》。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陸小鳳傳奇》系列。
唯一以近代都市為背景者:《絕不低頭》。
最痛苦的創作經歷:1974年《天涯·明月·刀》被《中國時報》腰斬。
最後發表的武俠小說:《大武俠時代》系列(1985)。
四大系列:
《小李飛刀》、《楚留香》、《陸小鳳》、《七種武器》系列。
三小系列:
《蕭十一郎》、《江湖人》(《三少爺的劍》)、《大武俠時代》(/《短刀集》/《獵鷹·賭局》)系列。
空有其名的系列:「驚魂六記」,僅為第一部《血鸚鵡》完成前5章,其後由黃鷹續。 從北國到南國 ▪ 誰來跟我乾杯 ▪ 絕不低頭
㈡ 《南海十三郎》十三郎的悲慘命運是否早已註定
這部電影說來有些年頭了,電影的名字叫《南海十三郎》,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具體時間已經忘記了,約莫有七到八年了,或者還要更長一點,我實在無法確定,那時候經歷一場大病,您是知道的,有些時候就待在廣州。而這個電影最初也是在廣州的二姨家看到的,南海十三郎這個年青時就才華橫溢張狂了得無限風光的男人後半生卻因為清高孤傲不願向俗世妥協而萬分潦倒成了別人眼裡瘋癲的叫花子,沒人記得他前半生所編寫的那些名粵劇,也再沒有人恭敬的叫他一聲十三哥了。看到這個天才的後半生讓我唏噓感嘆了很久,也記住了電影中的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說一般天才只有兩種結局,一種是早死,一種是瘋掉。就好像電影里的唐滌生和十三郎一樣,過了這么多年再重新尋來看,感觸又更是加深了。 哦,我想二舅可能還不知道十三郎是誰吧,電影里一開始就對他的身世進行了介紹,十三郎原籍廣東南海縣,名叫江譽鏐,又名江譽球,南海十三郎是他的藝名。父親可是個有名的精研飲食的傢伙,人稱江太史,後來在專寫吃喝心得的作家沈宏非先生的某篇文章中見他有提起過江太史這個人。「粵菜中的經典傳世之作「太史五蛇羹」(港澳至今猶傳,但90年代初已在發祥地廣州式微),即在江太史的親自指導下誕生於江家私廚。太史交遊廣闊,三山五嶽、黑道白道都來,太史第內常年高朋滿坐,飯局不斷……」在那篇文章中也見沈先生提起在美國教授烹飪的江獻珠女士所著《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就是說他祖父江太史以及十三郎的,不過並未看過這本書,所以對十三郎的印象還是僅僅來之這部電影。
㈢ 南海十三郎
十三郎已經出現在了香港大學舉辦的一個西式舞會上,他依舊中衫長褂,與四周的環境格格不入,滿口之乎者也,簡直讓人失望,難道這個迂腐可笑的人就是南海十三郎?然,真正的精彩才開始,因為他一生中唯一的花出現了,而他坎坷跌宕的人生也就此開始!莉莉是舞會上一朵清新的百合花,前一刻還口口聲聲『庸脂俗粉』的十三郎對她一見傾心,就這般迎了上去,開始了一番令人忍俊的追求,個種的妙處非觀者自己不能品味。短短的一支舞的時間,足夠讓十三郎放棄家,放棄學業,就這般身無長物地追隨去了上海!整整兩年,待兩年後困頓潦倒回家時已十足十街邊乞丐的模樣,但眉眼神情中的狂放不羈卻絲毫不減一分,看他滿不在乎地與父親再次棋桌撕殺,天真若此,也只有南海十三郎!
鏡頭再轉,十三郎開始和所有富家子弟一樣吃飯聽吸、游手好閑,原本以為又要失望,但他忽地拿出一本他自己寫就的《寒江釣雪》,完全不知天高地厚地就這個交給了當時粵劇紅伶薛覺先!至此響徹香江、粵劇界的最富才華才情,集編劇編曲於一身的南海十三郎橫空出世了!
這樣的身份太適合他了!他將自己骨子裡的狂放、不羈、恃才、傲物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如曇花一現它最美麗地芳華,煙花燃燒它最絢爛的剎那,然後卻也就再難找尋了!
因為戰爭已經開始,這叫人不禁想,如果十三郎就這般桀驁到老該有多好?但也因為這場戰爭,我們才真正看到,真正了解了十三郎,那是一根只有十三郎才擁有的傲骨!一根遠不是清高狂傲、目空一切的劣骨,而是一顆比誰都摯熱,比誰都堅定的愛國之心,憂國之情!正如他狂打那個演出靡靡之音,喪志之舞的劇作時大喊的——我編的劇統統引人向上,對得起天地良心!然而這時的人們已不再需要這樣的南海十三郎了,戰後人們選擇逃避,沉淪,甚至遺忘!於是就有了猩猩調戲女子這出荒唐可笑的劇目。
說實話,看到這里是笑不出的,想落淚,偏偏一滴也流不出,被堵住了,悶在心頭,是一種難言的悸動與痛!南海十三郎已經淪落到為這樣的一出戲續寫劇本的地步,但是沒有絕望——猩猩還是那隻猩猩,受辱的女子也還是那個,但是十三郎讓她站直了身軀,大聲喝叱,拿起了長槍,在他筆下猩猩也終於拿起了武器,改邪歸正與女子們一同進戰場保家衛國!可笑嗎?可能吧,我只是會心地笑,呵呵,心裡道,這才是南海十三郎呢。
隨後就是窘迫與潦倒,但他的那根傲骨卻愈來愈與世格格不入,侄女梅仙的那本電影劇本讓十三郎最終對這個迷亂腐朽畸形的社會徹底失望!接踵而來的相逢,那已嫁作人婦,雍容華貴的少婦莉莉已經記不得他這個曾經風采卓絕傾心相隨的痴心少年,南海十三郎跳軌自殺!
卻沒有死!他因為失去記憶,將自己徹底癲狂,那年他三十八歲!此後世上再也沒有驚艷駭俗、才華洋溢的天才十三郎,而街邊巷頭多了一個從來不洗澡,骯臟瘋癲的叫花子。
他真的瘋了嗎?他真的狂了嗎?他只怕是這個世界上最清醒的人了吧?他說,洗澡有什麼用,只要心干凈的就好!他對警察說,漢奸偷了我左腳的鞋,走狗偷了我右腳的鞋,所以我走不了路了!他畫了一幅畫,叫雪山白鳳凰,整天帶在身上,一刻不離。旁人眼中那隻是張白紙,但他知道這不著一塵一染的干凈無暇才是他真正的雪山白鳳凰。
一九八三年,南海十三郎倒在街頭蕭瑟的寒風中,享年七十四歲。他的一生,住過兩次精神病院,精通英、法、德多國語言,寫作流傳至今的粵劇佳作,卻大半生痴痴顛顛、流落街頭。他死後,那個警察為他赤裸的雙腳穿上鞋子,用他的雪山白鳳凰掩蓋他的面目,想來他做了件十三郎真正希望的事。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一個人的一生就這樣被一個同樣天才的編劇娓娓道來,令人只感覺兩字——精彩!人生的精彩不是為了迎合別人的吧,而是這般忠於自己一個人的吧?
這部電影說實話也真是一個人的精彩,那就是十三郎的扮演者謝君豪,聽說他因此片拿了影帝,真正的名至實歸,這么好的演員竟鮮少見其他作品,不免有些可惜。剛出場的十三郎是舞會上迂腐的少公子,油頭粉面,拿腔拿調實在不招人喜歡,但隨著他慢慢,不溫不火將人物的性格鋪展開來,那個驚世艷俗的十三郎無可爭議的出現了。
然後有兩個人物不得不提,一個就是十三郎的父親,一個就是他唯一的徒弟。江孔殷,清末最後一科進士,世稱江太史。原本已經想像得出這樣個人物會是怎樣的性情,但是出場後與少兒十三郎那一場戲,卻著實大出意料,頓覺這也是個不凡的人物!可能有些細節不經意就會被忽略,我不提他與少兒十三郎對弈時的可愛模樣;不提少年十三郎出走兩年後返家,他竟以盲棋相罰,這間的父子情無法言語;我也不提潦倒十三郎自殺不成,是這個年邁蒼蒼的老父將他接回家中,依然是對弈的場景,只是物是人非,但有一種情卻絲毫沒有變過……我只想說,當薛覺先邀請十三郎進入戲班創作劇本時他那真正為子成才,為子驕傲的神情!那是個什麼時代?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明白孩子追求的父親才能真正不計一切的展現出最衷心的喜悅與永遠不變的支持吧?這個生性猴狀的太史公是最偉大的父親,看著十三郎不經意地與他一樣抓耳撓腮,不得不感慨天真若此,可愛若此,也只有這般真正不俗的父親才生得出另一個不俗的兒子!
唐滌生,一個不輸十三郎驚世才華的青年,給我的感覺是同生唐代的李白和杜甫。但是可能因為演員的原因或劇本的限制,這個角色有點弱,但絲毫不影響襯托十三郎不易為人察覺的豐富內心世界。從一開始不屑桀驁到後來的惺惺相惜,直至最後大罵相斥,十三郎真正的識才惜才愛才一點一滴展現無疑。多年後香港再遇,因為唐滌生,他幾乎要重新振作了,卻誰知天妒英才,粵劇界又一代宗師,卻死於心臟病突發,年僅四十六歲!南海十三郎真正的兩次情感流露就是唐滌生死時的大慟大悲以及聽聞父親亡故時那流不出淚的眼中深藏的悲傷。
影片中有句話說,真正的天才只有兩個下場,一個是英年早逝,一個就是變成瘋子……
最後是我自己感慨,在這個偶像漫天飛的時代里,還有誰願意靜下心去看一些雋永的老影片,例如這幾乎名不見經傳的《南海十三郎》。
再給你一個網址你瞅瞅大家的評論就明白了。
希望能幫你哦~~~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03913/
㈣ 奪命十三劍的招式名稱
奪命十三劍的招式名稱;劍出封喉、回風奪月、青峰割面、挫腕彈劍、弓身望月、低首落靴、退步返燕、流光轉逝、弒神滅佛、退步返燕,另外有4招,沒有記載。
(4)奪命十三郎電影全集擴展閱讀:
奪命十三劍,是一個名詞。來源於台灣著名小說家古龍的武俠小說《三少爺的劍》,指書中主人公燕十三的家傳劍法。也指可以奪命的十三把劍。
作者介紹:
古龍(1938.6.7—1985.9.21),原名熊耀華。
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和宗師。
他在1969年創作了一部先有劇本後有小說的武林奇書《蕭十一郎》,贏得讀者的廣泛贊賞。
古龍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他的武俠小說創作理念是「求新求變」,不受傳統拘束,將中外經典鎔鑄一爐,他為「武俠美學」理念的形成與「武俠文化」的推廣作出了巨大貢獻。
古龍為人豪氣干雲,才華驚人,以無比豐富的創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絕倫、風行天下的武俠巨作,影響巨大,開創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㈤ 唐滌生背叛了十三郎了嗎
沒有。唐滌生和十三郎是電影《南海十三郎》中的人物角色,其中唐滌生想要繼續跟著十三郎,卻被十三郎大罵一通,因此負氣去了中國香港,所以唐滌生並沒有背叛十三郎。該電影是由高志森導演,杜國威編劇,謝君豪、潘燦良、蘇玉華、吳綺莉等主演的。
㈥ 如何評價《南海十三郎》這個故事
一個荒誕的故事,透露出當時的心酸,令人想哭,「別人笑我太瘋狂,我笑他人看不穿」就是這本書。《南海十三郎》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AmnI7xyY4iBW22AOqEYhFw
㈦ 奪命十三劍的作者生平
由於國共內戰的緣故,熊耀華隨家人移居香港,就讀於德聲教會小學。1950年漂洋過海,定居台灣。先就讀台灣師院附中(今師大附中)初中部。
據當時同屆三十七班朱邦復說,熊耀華當時就讀卅五班,喜歡上三十七班的古X鳳,因此後來筆名取作古龍。[1]1954年秋考上成功中學(高中)。熊耀華在這段時間大量寫詩,投稿藍星詩刊、成功青年等。然而高二時,父親熊飛(熊鵬聲)無故拋棄妻兒,不久熊耀華亦離家出走,獨居於浦城街,投靠外省幫派四海幫。
高二時(1955年),熊耀華在晨光雜志發表小說《從北國到南國》,1957年秋,古龍進入淡江英專(即淡江大學前身),就讀夜間部的英語科,第二年棄學。為了謀生,他開始從事武俠小說創作。1960年至1963年是古龍的萌發階段,發表了《孤星傳》和《護花鈴》等十餘部小說。這時,台灣武壇以三劍客卧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為尊,古龍特意結交他們,還替他們代筆了幾部作品。最重要的朋友牛哥(李費蒙)、牛嫂(馮娜妮,古龍中學及專科的學姊),和鄒郎和胡正群等兄長也很照顧古龍。
1963年起,第一個妻子鄭月霞(莉莉)開始和古龍同居於台北縣瑞芳鎮。感受家庭溫暖的古龍,接連發表了《情人箭》、《大旗英雄傳》、《浣花洗劍錄》、《名劍風流》、《武林外史》和《絕代雙驕》等六部長篇;1967年又出版《鐵血傳奇》(即楚留香傳奇),集武俠、文藝、偵探、推理、寓言於一身。以上作品皆接近或超過百萬字,質感也明顯提升,可視為創作的茁壯階段。1964年至1966年發表的《浣花洗劍錄》向《宮本武藏》等日本時代小說取經,探索武道(天道),另闢武俠蹊徑。《武林外史》奠定古龍武俠小說的「浪子」風味,強化了《名劍風流》的現代感。《絕代雙驕》有明顯的寓言化傾向,是頗受到好評的長篇武俠喜劇。附帶一提的是,當時香港知名作家倪匡替明報邀稿《絕代雙驕》,從此和古龍結為莫逆。
1968-1969之交,《多情劍客無情劍》開啟了古龍創作的成熟階段。《多情劍客無情劍》、《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大人物》、《陸小鳳》系列、《七種武器》系列、《天涯‧明月‧刀》、《三少爺的劍》、《白玉老虎》、《碧血洗銀槍》及《英雄無淚》等作品均廣受讀者歡迎。其中《陸小鳳》系武壇首席名家金庸封筆後親自為旗下的明報邀稿,有世代傳承的意味。另外《天涯‧明月‧刀》因理念較為前衛,被中國時報腰斬,古龍常引為憾事;1976年香港邵氏以《流星‧蝴蝶‧劍》和本書為底本,開創了武俠電影的又一次高峰,也締造了古龍的電影時代。中國時報後來又向古龍邀稿,於是就有了《碧血洗銀槍》。
古龍的創作理念是「求新求變」,不受傳統拘束,將中外經典鎔鑄一爐。從創作中期直到末期,他不斷突破自我,多次說「武俠小說到了要變的時候」。中外鎔鑄者,如王度廬鶴-鐵五部曲和《野性的呼喚》共融於《多情劍客無情劍》,又如史坦貝克《薄餅坪》啟發《歡樂英雄》,《教父》和日本漫畫《帶子狼》融入《流星‧蝴蝶‧劍》。他也在小說滲入散文和新詩的句法,寫出《天涯‧明月‧刀》等小說。直到1979年《英雄無淚》《新月傳奇》完成後才走向衰退,創作銳減,代筆橫行。古龍就此江郎才盡,生涯未再發表重要作品。
㈧ 『十三郎』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張宇的老婆是十一郎。
你問是不是電影《南海十三郎》呀。
香港電影《南海十三郎》故事曲折,富有傳奇色彩,自然免不了有虛構成分。其實,南海十三郎是佛山張槎人,而且是兩個人。
晚清期間,張槎朗邊村出了一位翰林,名叫江孔殷,膝下一子一女,頗具才情。女兒江畹征20年代為薛覺生寫了多個劇本,獲得成功。由於當時封建禮教觀念仍然嚴重,女子不宜拋頭露面,只好署名「南海十三郎」,並托胞弟江楓轉交。江楓在反復抄寫、傳送劇本過程中,也不知不覺愛上了粵劇。
不幸畹征英年早逝,江楓便接過「南海十三郎」的筆名,繼續充當薛覺生、白駒榮等粵劇名伶的開戲師爺。《花落春歸去》就是同名粵劇的一個唱段,在中國曲藝家協會廣東分會編印的《粵曲集成》中佔有一席之地。
抗戰勝利後,江楓得了精神病,到香港定居,生活相當貧苦。1956年薛覺生逝世,更加劇了他的病情,被送往香港青山精神病院,80年代初離開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