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洋芋書記電影全集高清

洋芋書記電影全集高清

發布時間:2022-10-18 10:46:22

『壹』 忽然間,就想到了散文隨筆

這個人是誰?是老喬。老喬叫喬運篤,河南西峽人。他是我在卓尼一中時的同事。篤,卓尼人不讀,而讀o。我當時,一腔熱血,糾正過。但是,人微言輕,沒人理。後來,跟他熟悉了,說我的意思,他笑了笑,說名字不過是個代號,想怎麼叫,就怎麼叫吧!

對老喬,我們幾個年輕人,都叫他喬老爺。這個,緣於一部電影,也就是《喬老爺上轎》,我看過。我們幾個年輕人,都看過。

想到老喬,是在一個夏日的早上。就在頭一天,一場小雨,降下來了連續幾天的高溫。雨不大,也僅僅是濕了路面。但是,天陰了幾個小時,還有風。本來嘛,這一天,民勤沒報哈有雨的。老天爺沒防著,從酒泉下到金昌,給炎熱的民勤,來了點小恩小惠。

下雨了,晚上就涼快。晚上涼快,就睡了個好覺。不過,鬧鈴沒響,就醒來了。醒來了,在床上翻微信,就想到了老喬。一點兒來由也沒有!

老喬到卓尼,不是分配的,是招聘的。起先,以為老喬是因著什麼原因,扔了工作,跑到卓尼的。那時節,到甘南工作,好多人去,都是帶條件的。卓尼一中,有個張掖的老師,西北師大畢業,賴姓。我們認老鄉,他到甘南,就是解決自己媳婦問題。先當民辦老師,幾年後,考試轉正了。

後來才知道,不是的,他到卓尼,純粹是找口飯吃。

老喬上過兩個中專,一個好像是水校,一個是師范。然而,有兩個中專文憑的老喬,卻沒有一份工作。這可是上世紀80年代啊!中專畢業,也是要包分配的。

老喬沒有工作,就是因為他的家庭。解放前,他爹是當地的鎮長。解放了,自然就是偽鎮長。解放時,地下黨做他爹的工作,讓投誠,他爹權衡利弊,同意了。本來呢,這在當時,也是挺有面子的事。可是他爹投誠後,卻被槍斃了。

槍斃的原因,很簡單。接受他爹投誠的那位領導,完事後,隨大軍南下,沒了音信。當時,有些亂,對舊政府的工作人員,尤其是官吏,政府做甄別工作。他爹說是投誠,沒有文件,也沒有證人。結果,就被槍斃了。

一個家庭,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他爹被槍斃了,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他的兩個中專,是怎麼上的,他沒說過,我們也沒問過。但是,他拿著派譴證去報到,接受單位卻不要。他就一直沒有工作。不過,他不服氣。為了生存,他去過新疆,還在天山上采過葯。

因為家庭關系,他又當過盲流。他到36歲,才結的婚。婚後,有了3個孩子。

老喬個頭偏高,平頭,瘦樣樣的。很朴實,卻很精神。生活的滄桑,讓他經歷了太多苦難,並沒能消磨掉他的樂觀,還有他的堅強。和他相處,也不知怎麼的,我總覺得,有一種親切感。所以年輕人中,我跟他走的近些,聊的也多些。

那時節,卓尼一中有灶。不過,老師中,本地人多,到灶上吃飯的,沒幾個人。我們幾個年輕人,倒是常在灶上吃。可是人少的灶,不太好辦。學校經費緊張,不能補貼。這個灶,有大師傅,卻基本上停著。我們吃飯,有時候在洮河林業局職工灶上,有時候,在招待所灶上。洮河林業局職工灶,吃的人多,價格上要好一些,飯菜質量也不錯。

老喬很少上灶,主要就是為了節省開支。他每月的工資,除了留下少量生活費,都要按月寄回家的。

一次,我們喝酒,也喊了老喬。他不怎麼喝,卻愛跟我們喧。個中原因,也許都是外地人吧!之前,我們喝酒,從沒喊過老喬,一是年齡上有差距,二是他生活節儉,大家都知道的。他做飯,和面的盆子,也洗臉用。這在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

好像是馮寧吧,他說老喬的煎餅烙得好。因著學生的事,馮寧去老喬房間,正碰上老喬烙煎餅,老喬讓吃,他就吃了一塊。之後,就贊不絕口。這一回,老喬一高興,說要請我們吃煎餅,大家都很高興。

那時,我還不知道煎餅這個詞兒。小時候,在家裡吃過的,我是媽烙的雞蛋餅餅子。這東西,我一直愛吃,到現在,動不動的,還讓徐六烙一些。

老喬說到做到,真請我們吃了一回煎餅。當然,吃煎餅,也有菜。那時節,在卓尼,吃別的菜,不太容易。比如茄辣下來的時候,要比大肉貴。他煎餅里夾的菜,是涼拌山葯絲絲子,也就是洋芋。老喬的煎餅,烙得又薄又軟,我們吃得特別盡興。

看老喬烙煎餅,挺簡單。就是把麵粉放盆子里,加水,攪成糊糊狀。再把鍋搭爐子上,火不能大,等鍋燙了,把麵糊糊往鍋里倒一些,用鍋鏟子一抹,三下兩下,就成了。吃過後,我就琢磨,啥時候了,自己也做一回。

這會兒,我們的飯,也基本上自己做了。因為在灶上吃,畢竟費用高。而那時候的卓尼,晚上錯過了飯點,到街上,你是吃不上飯的。街上的飯館,早早就關門了。

馮寧做飯,和毛德軍搭檔。我呢,和趙仲禹搭檔。趙仲禹是本地人,音樂老師,藏族,原籍天水。初開伙,聽了他的建議,就在那個冬天,兩個人買了一副氂牛骨架,借了個高壓鍋。那牛挺大的,骨架拉來,光肉,就剔了兩盆子。每天早上起來,我們都啃牛骨頭。

我愛吃肉,還愛飽肚子吃。覺得這樣的日子,有肉吃,有酒喝,挺好。不料,牛骨頭熱,啃到後來,每天早上洗臉,淌開鼻血了。這才有年齡大的老師說,年輕輕的,不能吃這個。沒吃完的,就讓趙仲禹送人了。

有天下午,興致勃勃,就准備做煎餅。先用盆子,學老喬,把面攪成糊糊,然後搭鍋。老喬燒的是柴火,我卻是炭。老喬把麵糊糊下鍋時,也用少量的菜籽油。我也如法炮製。可是,那麵糊糊一進鍋,用鍋鏟子,怎麼也抹不開。好不容易弄了兩塊出來,厚還不說,皮焦瓤生的,特別不好吃。

第二天,找老喬。他一看,笑了。說這東西,不僅要火候,還得技巧。你的麵糊糊,和那麼稠,怎麼抹得開?他把那些麵糊糊,拿到他房間,稀釋了,用柴火烙,成功了。不過,他說過了夜的面,再做,特別不容易。幸虧是他,換了別人,就得倒掉。

說老喬,還有一個人,不能不提一下。他叫劉安國,也是卓尼一中的老師。他好像是臨洮人,愛讀書,主攻的是莎士比亞。他讀莎翁戲劇全集,把他認為上好的段子,都摘抄了出來。

這份工作,若到了現在,並不怎麼難做。因為,現在有電腦。在網上讀書,有好段子,復制,粘貼就是了。在當時,用鋼筆,在稿紙上抄出來,很不容易。一次酒後,他向我們展示過他的成果,差不多一尺厚的一摞子。工整的鋼筆字,令人叫絕!

為了做這個,他專門到印刷廠,印了方格稿紙。他印的稿紙,格子是綠色的,跟街上商店裡買的稿紙不一樣。一頁子上,盛的字要多。我用來抄稿子,特別合適。那時間,投稿不用貼郵票,你只要在厚厚的信封上,剪掉一個角就可以了。

一次,我到老喬房間,看到了這樣的稿紙。差不多有一尺五厚的一摞子。我好奇,問老喬:你咋會有這么多稿紙?老喬說:劉安國給的。原來,他的幾個孩子,還在上學。安國讓帶回去,給孩子們用。當時,我很有些感慨。

突然,老喬說:你寫稿子,要不,給你放哈些吧?我說:他給你的,這怎麼行?其實,我心裡是很想要的。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說:這么多,我帶著也重,就給你放下些吧!說著,便取了三寸厚的一沓子,給了我!

沒想到,他給我的稿紙,沒過幾天,就讓劉安國發現了。安國埋怨我:老喬那麼困難,你還要他的稿紙?你需要,問我要就是了。我多的是。他倒是說到做到,給我抱來了一摞子,有1尺厚。

劉安國後來,調到臨潭了,也轉了行。他的阿叔,好像是當時的縣委書記。我到卡車時,去臨潭,還找過他,在他那兒住了一夜。他當時在縣政府。不過再後來,他自己不想呆,又調到冶力關走了。

對老喬,卓尼文教局有些不厚道。當然了,卓尼文教局不厚道的,也不光是老喬一人。他們要辭退老喬,放假時不說。一個假期過了,老喬從老家回來了,卻不要他了。

這事兒,讓我們這些外地人,都有些義憤填膺。從他身上,我們似乎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老喬來時,連生活費也沒帶沒個。這一辭退,他沒准備,要回河南,路費都是大問題。大家動手,幫了一下。不過,都是年輕人,工資又低,也就是意思了下。

拿了老喬的稿紙,讓劉安國一說,我心裡不是個滋味。當時有個想法,我用了老喬的稿紙,他回家時,給他上學的孩子,帶點什麼。這一下,心裡有底了。

有天晚上,我一個人到老喬房間,給了他90元錢。理由是這樣的:你3個孩子,都在上學。你現在要走了,我也沒什麼能幫你的。90元錢,雖然不多,一個孩子30元,到家後,你給他們買些學習上的用品吧!

老喬不要,說你也緊張,一月還不到70元。我硬塞給了他。我明顯看到,老喬的眼睛的,有了淚水,就趕緊離開了。老喬走的時候,我沒有去送他!

老喬走了,我的不幸也開始了。我從卓尼一中,被調到了卡車中學。因為生活成了大問題,只好調回民勤。我要調動,卓尼不放。我不上班,卓尼文教局就在甘肅日報上登啟事,要解除我的公職。

還好,合作有安永福。他從州人事局入手,為我辦妥了調動手續。卓尼不放,我的調令,是州文教局下的。就這,我到卓尼,也只辦到了工資關系。我的糧戶關系在卡車鄉,我去轉,卡車鄉上不給。當時的鄉長,叫張仁。

在民勤五中時,有一年,收到了一封信,是從鄉里轉來的。拿到手,才發現,是老喬的。那年月,河南西峽,正流行恐龍蛋。而老喬,正好就是西峽人。老喬怎麼知道我老家地址的,不清楚。當時,我好像沒給過他。

信里的內容,我倒是記得一些。他到老家後,上面有了政策,他家的問題,給落實了。他也有了一份工作。他的幾個孩子,學都上出來了。他的意思,就是讓我到西峽走一趟。他現在的經濟條件,也好多啦!

在那封信里,老喬特別問我,成家了沒?他說他的幾個孩子,特別想見到我。我似乎覺得,他這些話里,多少有些兒別的含義。

到民勤後,我的生活和工作,其實並不怎麼順利。跟張專的同學們相比,他們已經有了7年的工作經歷。這7年,可是人生進步的黃金時期。為了趕上,我只有在做好本職的同時,埋頭讀書,勤奮寫作。

走西峽,自然就沒戲了。當然,經濟也是大問題。

我回了一封信,說了自己的情況。從此,在民勤這座小城裡,埋頭工作,苦苦打拚。和他,再沒了聯系。

在四中時,我又收到了一封信,還是從鄉里轉來的,是老喬的。我有些納悶,上次給老喬回信,落款是民勤五中,他怎麼又把信寄到了鄉里?莫不是上次那封信,他沒收到?

信里的意思,說他老了,有個心願,就是想讓我和我的家人,到西峽轉一圈兒。當時,我被借調到教育局,編審教育志。我回了一封信,說了自己的情況,很委婉地告訴他,等以後吧!

至於以後是個什麼時候,我也說不上!

現在,沒來由的,突然就想到了老喬。老喬,老喬,你還好嗎!

網上查了下西峽。西峽,地處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森林覆蓋率高達81%,被譽為綠色王國。為屈原故里,是屈原文化的主要遺存地和屈原扣馬諫王故事的發生地。

西峽,擁有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西峽老界嶺等2個國家5A級景區,龍潭溝、鸛河漂流風景區、西峽老君洞、寺山國家森林公園等4個國家4A級景區,五道幢、荷花洞、雲華蝙蝠洞、神仙洞等4個國家3A級景區及國家水利風景區石門湖、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點宛西制葯工業園等眾多著名景區。

西峽,還真是個好地方!怪不得,老喬總讓我來!

『貳』 誰有關於熱愛勞動的小故事

雷鋒帶病進行義務勞動
有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會,想硬挺過去,但又一想,明天還要出車,這樣疼下去可不行,趕快爬了起來,跑到衛生連。
值班醫生問了問病情,按了按肚子,給了些葯片,囑咐說:「不要緊,回去用熱水袋壓一壓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別再累著呀!」
雷鋒往回走,路過一個建築工地,工地上那熱烈的勞動場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心裡贊嘆著:「嘿,真了不起,不久以前,這里還是一片煤渣地,現在就要蓋起高樓大廈了。」在這里勞動的人,個個汗流浹背,干勁十足。砌磚的和運磚的,展開了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擴音器里響著一個尖嗓子姑娘的聲音,鼓動得整個工地熱氣騰騰的。他正要離開這里,忽聽得那尖嗓子姑娘喊道:「……砌磚的同志大顯身手,以懲每小時一千二百塊的速度,打破了過去的紀錄,運磚的同志加油呀!」雷鋒回身一看,見運磚的兩人一輛小車,一個拉一個推,個個幹得挺歡,還是供不上砌磚的需要。他忘了肚子痛,跑到推磚場,操起一輛小車就干起來。他一個推一輛車,裝得滿滿的;上坡時挺費力,幾個工人趕來幫助他,有個工人問道:「同志,誰叫你來的?」雷鋒笑著逗他說:「你們叫我來的呀!」「我們?」「是呀,你們為了社會主義,幹得熱火朝天,就不許我來嗎?」
雷鋒覺得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添一塊磚,也是好的,他越干越高興,推著小車跑得飛快,一口氣推了十幾車,臉上的汗珠子直淌,衣服全濕透了。工地上的人都很納悶:「哪兒來了這么個解放軍戰士,幹得這么帶勁!」有的說:嘿,真了不起,解放軍同志干什麼都是好樣的!「
有一位工人端來一碗水,對雷鋒說:「同志,喝碗水,休息一下吧。」
雷鋒說:「不累,謝謝。」接過碗,一飲而盡,用手背抹了抹嘴,又推磚去了。
運磚供應不上的情況很快轉變了。當雷鋒剛剛裝好一車磚的時候,尖嗓子的廣播員甩著辮子跑出來,問雷鋒:
「喂,同志,你是哪個部隊的?叫什麼名字?」
「你問這個幹啥?」
「你給我們帶來很大鼓舞,大家要求寫篇稿子表揚表揚你。」
雷鋒說:「我今天沒事兒,到這兒干點活是應該的。有啥可表揚的。」說罷,推上車就走。
廣播員感動地望著他的背影,自言自語:「還向我保密哩,我非打聽出你的名字不可!」
整個工地你追我趕,熱火朝天,大家越干越歡。上半天,超額完成了施工任務。中午,勞動結束後,雷鋒拿起軍衣,准備回連隊時,一幫工人忽地把他圍住了。這個和他握手,那個向他致謝。一個穿白襯衣的人,上前來拉住他的手,熱情地說:「你到這里來勞動,給我們的鼓舞不小。」
雷鋒不好意思地說:「這有什麼!我和大家一樣,只是盡了我應盡的義務。」
那位女廣播員又問道:「可是幹了半天,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叫什麼呢?」
「我該回去了……」雷鋒拔腿就走。
廣播員故意板起面孔說:「同志,廣播你的事跡,不能看成光是對你的表揚,這對我們今後的工作,也會有推動作用呀!」
雷鋒只好說出了自己的名字。那位廣播員一甩辮子,笑著跑。不一會兒,她那尖嗓子傳遍了工地:
「感謝解放軍,向雷鋒同志學習……」
毛澤東教岸英掃廁所
1937年,毛澤東同志帶著兒子岸英在延安鳳凰山某地居住。當時岸英只有十四五歲。
在毛澤東住的院外有個小廁所。這里以前一直由警衛班的同志打掃,可是一連很多天廁所總是在戰士們去之前就被打掃干凈了。戰士們心中很是納悶兒。
一個大雪過後的清晨,戰士們很早就起來掃雪。當警衛班長准備去掃廁所附近的積雪時,發現廁所外的積雪早被打掃完了。「是誰打掃的呢?」大家估摸著,一時卻猜不出來。忽然,班長聽廁所里有人說話:「你到爐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來,往廁所里撒一撒。」多麼熟悉的聲音啊,班長立刻就聽出了這是毛澤東同志和小岸英的對話。
原來,毛澤東同志為了培養岸英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特意和岸英一起來打掃廁所。從這以後,警衛戰士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小男孩打掃廁所,很少間斷過。
朱德從小熱愛勞動
朱德,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指揮了全國解放戰爭。你們知道嗎?他在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幫助媽媽做事,每當放學回家,他總是悄悄地把書包一放,然後就幫助媽媽去挑水或放牛。農忙的時候,朱德便整天在地里跟著母親勞動。朱德深情地寫道:「我應該感謝母親,母親給了我一個勤勞的習慣。這個勤勞的習慣使我擁有了和困難做斗爭的勇氣和經驗。這使我在以後的生活中再也沒有感到過勞累,再也沒有感到過困難,沒有被困難嚇倒,因此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愛勞動的小猴
一隻小猴在自己的家門口種了一棵桃樹,希望在夏天能吃上甜甜的桃子。
小樹一天天長大了。有一天,小樹被風吹得東倒西彎。小樹痛苦地說:「小猴,快幫幫我,我要被大風吹倒啦!」小猴聽見了,連忙給小樹做了個支撐架。小樹終於在風中站穩了,感激地小猴說:「謝謝你,小猴!」
過了一段時間,桃樹身上又長了蛀蟲,小猴又立即把樹上的蛀蟲捉了個一干二凈。
經過漫長的等待,盛夏來臨了,桃樹上長出了鮮美的桃子,讓小猴吃了個夠。
你們知道小貓咪咪嗎?它是一個愛勞動的小貓,它多次被評為勞動模範。我來告訴你們,它愛勞動的事跡吧!
一天早上,咪咪早早就起床了。他提起籃子和鋤頭,出去采野菜。它采了一籃子野菜,在回家的路上,它忽然看了草地上有幾朵美麗的野花,它心想:「我給媽媽摘幾朵吧!」於是它摘了幾朵野花放在籃子里,然後,把籃子掛在鋤頭上,又把鋤頭扛在了肩上,連蹦帶跳地跑回了家。
咪咪到家後,把籃子放在地上,把野花送給了媽媽,媽媽非常高興。咪咪想:「媽媽這么辛苦,我給它釣幾條魚吧!」它路到小河邊,把尾巴伸進河裡,一動不動地趴在那兒。一會兒。一群小魚遊了過來,以為是好吃的,就咬住了咪咪的尾巴,咪咪使勁往上甩尾巴,魚就被甩到了岸上。咪咪用這種方法釣到了很多魚。
又過了些天,爸爸種的莊稼長出來了,咪咪就拿起鋤頭去鋤草。過路人都豎起大拇指誇咪咪真能幹。
晚上,媽媽想把剛買的毛線纏成線團,給奶奶織一件毛衣。咪咪見了,急忙跑過去,幫媽媽纏毛線。在咪咪地幫助下,媽媽很快就纏完了。媽媽說:「你真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咪咪紅著臉,高興地笑了。
這回,你們知道咪咪是一隻勤勞的小貓了吧!

『叄』 山葯蛋的那些事

山西省和順縣習慣把土豆稱為「山葯蛋」,山葯蛋的學名是馬鈴薯,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是全球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的第四大重要糧食作物。

山葯蛋在我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稱謂,東北、河北、鄂西北一帶稱土豆,華北稱山葯蛋,西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土豆,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

資料顯示,山葯蛋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人工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山葯蛋傳入中國只有300多年的歷史。

山葯蛋原來的產量並不高,只能在生長莜麥(裸燕麥)的高寒地區生長,傳入中國後,很快在內蒙、河北、山西、陝西北部等氣溫較溫和的地區普及,於是產量大增,山葯蛋和玉米、番薯等從美洲傳入的高產作物成為人類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於山葯蛋易種、易保存、易運輸,非常適合中國國情,所以很快風靡神州大地,成為人民生活中主要的菜蔬之一。

中國山葯蛋的主產區是甘肅定西市、西南地區、內蒙古和東北地區。2012年「定西馬鈴薯」已獲得中國馳名商標。

山葯蛋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濕潤的土壤環境。

山西和順縣平均海拔1300米,地形復雜,山高風勁。春寒如冬,夏無盛暑,方秋隕霜,初冬飛雪,無霜期僅119天。所以,和順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狀況特別適合種植山葯蛋,且所產的山葯蛋個大橢圓光滑,無病蟲害,天然綠色,品相好、口感佳,深受群眾歡迎。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自然要開啟栽種山葯蛋的第一道工序,即准備山葯蛋的種子,和順人叫「刻山葯子」,盡量挑選個大飽滿的山葯蛋,用刀切成小塊,保證每塊上至少有一個芽,因為山葯蛋屬於無性繁殖,直接栽種到地里就可以了。

山葯蛋從播種到出苗約需要20-30天,在此期間,不需要特別的管理,間苗、除草的勞動量也不算大,但是施用農家肥(或化肥)的工序必不可少。山葯蛋不怕乾旱,如果不是遇到雨澇成災的年成,那麼農民們等著秋天的收獲就可以了。

「山葯蛋寶中寶,頓頓飯離不了」,對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的和順人來說,這是最真實的寫照,早飯「糝面粥」的下飯菜就是酸菜山葯蛋絲,糝面粥里也煮著山葯蛋塊,午飯的干糧是玉茭面或黍面窩窩頭,湯飯「糊菜飯」(相當於「和子飯」),由少量的小米和玉茭麵疙瘩、大量的酸菜和山葯蛋塊組成,晚飯「餷餷」(caca)近似於玉茭麵糊糊(小米聊勝於無),下飯菜自然少不了山葯蛋。

山葯蛋既是蔬菜又屬糧食的特性,在人類可食用的農作物中,可謂獨特少見,因為山葯蛋非常萬能,所以有數不勝數的烹飪方式。山葯蛋的做法簡便多樣,可切絲可切片可切條可切塊,可烤可煮可蒸可涮可炒可炸,可紅燒可干煸可干鍋可拔絲可涼拌,可與白菜、豆角、青椒、茄子、雞蛋等做菜,可與紅燒肉、牛肉、羊肉、排骨、雞塊、魚肉等搭配,可酸辣可麻辣可香辣可咖喱可孜然,也可做成土豆雞蛋餅、土豆卷等主食,可以說,幾乎所有的烹調技藝都可在山葯蛋上使用,山葯蛋平和淡泊、博大包容的胸懷,使它能與任何菜蔬、麵食融合搭配,並相得益彰。

記得公社化時期,社員收秋時,休息間隙,把用玉茭秸稈等做柴火在地里烤山葯蛋,和順人又叫「焐山葯蛋」(在家中的地火里也經常「焐」),當山葯蛋的綿香味道混合著柴煙飄散在田地里,人們就急不可耐地從火星閃閃的灰堆里撥拉出外皮烤糊的山葯蛋,兩手捧著滾燙的山葯蛋,邊倒手邊用嘴吹,甚至手舞足蹈,一來使其快速降溫、二來吹去上面的柴灰,有些性子急吃得快的人,嘴上還燙起燎泡,直至把烤糊的山葯蛋皮都消滅干凈。說起來話長,我的岳父少年時期(五十年代)因家境貧困,缺吃少喝,夏秋之際,莊稼尚未成熟,就去地里挖些山葯蛋或掰幾穗玉茭,然後用火烤熟來吃,小時候這種半生不熟的山葯蛋玉茭吃的太多,就生了胃病,胃痛吐酸水,後來一輩子就不能吃太多的山葯蛋。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和順,山葯蛋作為糧食最簡便最具代表性的吃法是,把山葯蛋(最好是「里外黃」的品種)上籠屜蒸熟或在高火邊烤熟,然後把兩三個放入碗中(具體看山葯蛋大小),使用筷子劃成碎塊,拌入咸鹽、蔥花、辣椒面、香油等調味品而食,也可炒制蔥蒜辣調和,澆在上面吃,那入口綿咸香辣可口的感覺,至今咂吧唇邊難以忘懷。現在一些飯店有了土豆泥這道菜,算是傳承了山葯蛋的飲食文化,再說這種吃法也最大地保全了山葯蛋的營養價值。

七十年代初,我還是個學齡前兒童,跟隨大人參加本家爺爺的喪葬活動,全體孝男孝女上貢獻祭祀飯食,叫「上飯」,當有一碟金黃的炸丸子傳到我手中時,受不了撲鼻香味的誘惑,就偷吃了一顆,細細品味了一番,才知道是山葯蛋泥做的,後來,還要求母親給我們炸了椒鹽山葯蛋泥丸子,這是人生中最香的山葯蛋食品。

說起和順的傳統飯食,幾乎都與山葯蛋密切相關。且不說酸菜山葯蛋絲、炒山葯絲、各種麵食的澆頭臊子、轉菜、拔絲山葯、粉麵茶湯都離不開它,就是很多主食,如糊嘟(無論玉茭面、莜麵都有它)、撥爛子、玉茭面烙餅、黃米面菜糕的餡等都與山葯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上世紀「糠菜半年糧」的歲月里,和順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在秋天准備腌制兩三大瓮(缸)的酸菜,以及儲存滿滿一菜窖的山葯蛋,作為一年日常飲食的重要菜品,從秋天八月(農歷),一直吃到來年的五黃六月,此時,菜窖里山葯蛋隨著天氣的迅速轉暖而蓬勃發芽,勤勞的母親們就指揮著孩子們,把窖藏的剩餘的山葯蛋用笸籃全部搬運上地面,把芽清理掉、把腐爛的撿出來,把小山葯蛋做撥爛子,把大個的再放回菜窖中儲藏,一直吃到農歷六月,新山葯蛋就接上頭了。

和順人愛吃山葯蛋,幾乎每天都離不開。山葯蛋沒有窈窕的身材、鮮艷的容貌、優美的造型,在「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此起彼伏之時,綠豆、大蒜、生薑的價格在不同年份不同時段暴漲十幾倍甚至數十倍,遠遠超過肉的價錢,山葯蛋卻憑借其海納百川的特性和平民的價格,大行其道,波瀾不驚,依舊能順利出現在普通百姓的餐桌上,滿足了人們的飲食需求。

據研究,山葯蛋富含維生素C,以及鉀和錳的微量元素。而且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其品質相當於雞蛋的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優於其他作物的蛋白質。而且蛋白質含有18種氨基酸,包括人體不能合成的各種必需氨基酸。其中粘液質在體內分解為具有滋養作用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澱粉酶有水解澱粉為葡萄糖的作用,是機體所需能量的來源之一。

山葯蛋塊莖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並含有豐富的鉀鹽,屬於鹼性食品。有資料表示,其含量與蘋果一樣多。因此胃腸對土豆的吸收較慢,食用土豆後,停留在腸道中的時間比米飯長的多,所以更具有飽腹感,同時還能幫助帶走一些油脂和垃圾,具有一定的通便排毒作用。

在我國的雲南,對山葯蛋更是青睞有加。雲南把山葯蛋稱為「洋芋」,是少見的紅皮品種,在昆明話中流傳著一句話:吃洋芋,長子弟(意為多吃洋芋,男人帥氣,女人美麗)。雲南人對洋芋情有獨尊,洋芋在雲南有N多種做法,大街小巷賣洋芋的攤販很多,許多在外的遊子回到雲南除了米線之外吃的最多的應該就屬洋芋了。如炸洋芋,老奶洋芋,洋芋粑粑,粉蒸洋芋,烤洋芋,銅鍋洋芋燜飯,子弟土豆片,牛屎洋芋,開花洋芋,麻辣洋芋條,干焙洋芋絲等。雲南可謂是山葯蛋吃法的集大成之地。

山葯蛋在國外也身價不凡,有"地下蘋果"、"地梨"、"第二麵包"、"十全十美的食物"等稱譽。美國農業專家認為,土豆比米、面有更多的優點,每餐只吃土豆和全脂牛奶,可得到人體需要的全部食物元素。

風靡全球的休閑食品炸薯條、炸薯片,應當歸功於麥當勞、肯德基等全球快餐連鎖企業,把山葯蛋的飲食功能發揮到了極致,讓人們在閑暇娛樂之時,邊品嘗各種口味的薯條薯片,邊看書邊看電視邊看電影邊玩游戲,據說,中國的麥當勞企業薯片的來源地就是內蒙古。

山葯蛋不僅引領著飲食文化,而且在山西還有一個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叫做「山葯蛋派」的,形成於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他們是以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西農村土生土長的作家,有比較深厚的農村生活基礎。這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以菜蔬命名的文學流派吧。

山葯蛋和「山葯蛋派」就像趙樹理先生一樣,不僅屬於山西、屬於中國,更屬於全人類!

��

『肆』 創業先鋒事跡材料

創業先鋒事跡材料精選

近年來,曹金海同志始終圍繞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主線,創新思維、勇於開拓,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招商引資、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虛心學習,勤於思考

自進入東趙村工作以來,曹金海同志堅持原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待人明理,嚴於律己,團結同志,為人處事光明磊落。任職期間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切實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參加市委黨校大專班,取得了大專學歷。工作中思路清晰,遇事不推不拖,主次分明、有條有理、富有開拓創新精神,使東趙村各項工作邁上了一個新台階,本人也多次獲得「優秀黨員」、「先進個人」稱號。

熱心公益,致力教育

曹金海任職以來,熱心教育事業、社會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一是關愛老年人。每年堅持為全村7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福利,為全村老年人集體辦理老年乘車卡。二是重視學校教育。先後投資40多萬元為村小學建設多媒體教室一個,同時添置教學儀器、辦公電腦、復印機等設備,極大的改善了教學條件,使該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學校的教學質量逐年上升,又投資5萬元,建造了師生車棚,方便師生出行。三是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餘萬元修建橋、涵、閘口 12餘座,有利的改善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投資280多萬元硬化村間道路 5000米,方便群眾出行。 打深井5眼,為全村群眾安裝安全飲用水管網,解決全村群眾吃水難的問題。四是豐富群眾娛樂載體。 籌資10萬元建設 活動中心,組織開展各類文藝節目和文體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思路清晰,勇於創新

作為東趙村的支部書記和村主任,曹金海同志能夠圍繞工作大局開展工作,切實發揮自己的作用,帶領東趙村兩委成員團結一致、認真工作,積極帶領全村群眾共同致富,多次被上級政府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致富帶頭人。2000年就開始了魚塘養殖,每年經濟效益可觀,2007年又創辦了集娛樂、休閑、餐飲一體的惠濟農家樂「怡苑生態園」,年經濟效益達到了80萬元,安置本村剩餘勞動力200餘人。作為年輕人,曹金海同志明白,自己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全村群眾共同富了才算富。他下定決心,要把群眾的共同致富當作自己的事業,下一步他將依託區位優勢,在專家的指導下,將全村土地集中使用,建造大型蔬菜基地,打造XX市北部第二大無公害蔬菜基地,將東趙村這個品牌打造出來、宣傳出去,逐步帶動全村群眾共同致富,為新農村建設打下良好的經濟基礎。

堅持原則,待人明理

曹金海同志在工作中以身作則,同時要求村兩委幹部做到制度之內「不缺位」,制度之外「不越位」,切實履行好自己工作職責。在群眾普遍關心的財務管理方面,一直堅持做到按制度真辦事,按程序嚴把關,對村內重大事項和敏感問題不搞一言堂,積極爭取村兩委幹部和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做到大家共商、共定,杜絕了違紀違規事件的發生。個人更不在經濟上謀半點私、拿半點利。同時,曹金海同志在任職期間,十分關心兩委幹部的學習和生活,村兩委幹部年齡大的佔大多數,為了保證大家在工作的同時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解決幹部的後顧之憂, 他拿出自己的工資為村兩委成員購買了人身保險 極大地融洽了同志們之間的關系, 全村幹部群眾無不為有這樣的書記而自豪。目前全村幹部群眾關系和諧,群眾遇到難題和疑問,首先想到的就是村書記,用群眾的話說,那就是:找書記辦事,俺放心!

市水務局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及時學習宣傳動員,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結合單位和幫扶村實際,精心謀劃出走好畜牧養殖、特色種植、勞務輸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基層組織建設「五條路子」的工作思路,以項目為載體,突出抓好暖棚養殖、人飲工程、渠道建設「三大工程」,扎實推進馬家坪村整體跨越發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市水務局黨組高度重視雙聯行動,及時成立了以局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局相關領導為副組長,局機關各科室為成員的市水務局「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雙聯」工作的組織協調、政策宣傳、幫扶措施落實及日常聯絡、考核等工作。確定一名局班子成員主抓雙聯工作,抽調2名機關工作人員負責雙聯工作,切實把雙聯工作責任落到實處。

---強化學習宣傳,營造輿論范圍。雙聯啟動後,市水務局及時把省、市雙聯行動有關會議精神及惠農政策納入局機關學習計劃,作為局機關幹部學習和培訓的重要內容。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及時向聯系戶宣講「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重要意義、具體內容和相關惠農政策,進一步提高了幫扶群眾對「雙聯」行動的知曉率、認知率。通過報刊、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加大對外宣傳,在甘肅日報、金昌政務網、金昌日報、金昌電視台等市級新聞媒體宣傳報道9次,編發上報雙聯信息簡報36期,被市「雙聯」簡報轉載刊發6期,向聯系村捐贈圖書260冊,為9戶貧困家庭0-3歲嬰幼兒捐贈營養包900元。同時,通過幹部入戶面對面交流,發放雙聯行動《宣傳手冊》、《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選編》等方式,使「雙聯」行動的群眾知曉率大為提高,營造出良好的輿論范圍。

---開展入戶走訪,制定幫扶規劃計劃。動員會後,市水務局立即與紅山窯鄉馬家坪村進行了幫扶對接,對村上確定的44戶逐戶進行了細致地調查摸底,掌握了聯系戶基本信息,確定了39名幹部職工與44戶的幫扶對接名單。局領導先後12次到馬家坪村座談調研和進行項目對接,局機關組織全體幹部職工集中入戶走訪4次,幹部職工個人入戶走訪128人次,全部發放了「民情連心卡」,簽訂了幫扶責任書。在入戶過程中,局機關幹部嚴格遵守「八個不準」、「三個防止」,吃、行等都是自己解決,不擾村、不擾民、不花聯系村和聯系戶一分錢。結合水利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市水務局「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幫助紅山窯鄉馬家坪村制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規劃(2012年-2020年)》,明確了聯村聯戶工作任務、方法步驟和主要措施,將工作任務量化細化,分配到人,有效促進了工作的深入開展。同時按照市委雙聯辦的總體要求,每個聯戶幹部幫助聯系戶都制定了脫貧致富規劃、年度實施計劃以及個人的幫扶規劃和年度計劃。一年來,39名幹部職工先後為聯系戶幫扶生產生活物資價值18000餘元。曹緒生局長為聯系戶郭銀紅幫扶「白薩福克」種羊一隻,價值4500元;樊志和紀檢組長為聯系戶吳永年解決了800米人畜飲水管道,價值5000元;職工張宗禮為聯系戶尤吉喜捐贈多功能鍘草機一台,價值1700元;其他幹部職工也紛紛捐助了價值不等的營養品、生活用品、學慣用品等物資,極大解決了群眾的燃眉之急。

---深入調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在雙聯行動中,市水務局領導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帶隊,深入紅山窯鄉馬家坪村進行座談調研,與鄉、村領導和聯系戶座談討論,從馬家坪村的.村情實際出發,幫助該村明確了今後發展要走好畜牧養殖、特色種植、勞務輸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基層組織建設「五條路子」,為加快聯系村經濟發展壯大、聯系戶增產增收打下良好基礎。一是走好畜牧養殖的路子。利用馬家坪村地處高寒冷涼地區、比較適合良種牛羊養殖的優勢,積極引導農戶大力發展暖棚養殖。力爭通過2-3年的時間,每戶養羊達到50隻以上,使暖棚養殖產業成為馬家坪村的主導產業,有效提高農戶收入水平。二是走好特色種植的路子。充分利用馬家坪村海拔高、氣溫低,大氣、水源、耕地無污染,有機肥料充足,病蟲害較少等有利條件,引導村民在鞏固啤酒大麥種植的基礎上,著力發展食用菌、旱洋芋等高原無公害蔬菜種植產業,幫助拓寬銷售渠道,促進聯系村特色種植產業健康穩步發展。三是走好勞務輸轉的路子。積極引導農戶參加各種實用技術培訓,提高他們創業就業能力,努力增加務工收入。發揮水利部門作用,鼓勵和引導季節性富餘勞力和常年富餘勞力外出務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帶動聯系村經濟快速發展。計劃每年輸轉富餘勞動力100人以上,實現勞務收入60萬元。四是走好水利設施建設的路子。通過實施農村人飲和末級渠系改造等項目,改善聯系村基礎條件,努力夯實發展後勁,幫助農戶增收致富。五是走好基層組織建設的路子。以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為契機,通過指導幫助、培訓提高等多種措施,切實加強聯系村基層黨組織的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提高村上領導班子服務農民的本領和水平。

---以項目為載體,深入實施「三大工程」。為把雙聯工作落到實處,市水務局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六大任務」,結合局黨組制定的「五條路子」幫扶思路,2012年主要以項目為載體,著力抓好「三大工程」。一是抓好暖棚養殖工程。對有暖棚養殖意願的農戶,幫助每戶修建6×10米磚砌暖棚1座,估算投資約8000元左右,由單位支持每戶水泥3噸(約合1500元),其餘資金農戶自籌,並通過鄉上協調婦女小額創業貸款等方式籌措或通過在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暖棚養殖項目中配套解決一部分項目建設資金。市水務局已多方籌措資金7.5萬元,購買的150噸水泥全部運送到馬家坪村用於農戶修建暖棚。聯系范圍內有發展意願的26戶農戶全面完成了暖棚修建,結合該村實際,將聯系范圍外有修建暖棚意願的20戶農戶也納入暖棚幫扶計劃,暖棚養殖項目總體進展良好。二是抓好農村人飲工程。結合單位實際,突出部門特點,徹底解決馬家坪村三、四社近400口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共鋪設供水管道6.73公里,配套建築物23座,工程總投資50.09萬元,實現了馬家坪全村人飲工程全覆蓋,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的目標。三是抓好末級渠系建設工程。在馬家坪七、九社修建灌溉渠道 1.28公里,配套建築物15座,工程總投資70萬元。工程的建成,極大提高了七、九社1740畝耕地的灌溉效率和水的利用率,降低了水費,減少了群眾負擔。

---及時建立台賬,健全幫扶機制。為了扎實有效地做好「雙聯」工作,市水務局按照市委雙聯辦的要求,認真填寫上報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農戶調查表》,建立了《聯戶幹部和聯系戶台帳》、《雙聯行動工作台賬》等檔案資料。建立健全了雙聯工作例會、督查和考核等5項制度。建立幫扶責任制,實行局領導分社牽頭負責整體推進機制,將雙聯幫扶任務分解落實到局領導和每個幹部,責任到人、各負其責;建立督查制度,定期檢查幹部入戶幫扶和民情日記記錄情況;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把落實雙聯行動作為幹部年終考核、評先評優的重要內容。

市水務局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真心實意幫基層、全心全意解難題,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取得了 「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初步勝利。在收獲成果和喜悅的同時,市水務局全體幹部表示將繼續深入扎實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為貧困村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做出積極貢獻。

2007年參加XX區「大學生村幹部」的公開選拔活動,經過報名、審核、筆試、面試、考察等程序,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幹部」,現任花園口村黨支部副書記,主要協助支部書記做黨建、新農村建設工作,另外還負責安全、旅遊等工作。

該同志大學畢業後,曾在企業就職,後辭職回村創業。經認真考察,籌措資金50萬元創辦了庭院式農家樂「黃河人家」,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年產值180 多萬元,年盈利達30萬元以上,年納稅額近10萬元,安置本村剩餘勞動力23人。自從成為「大學生村幹部」以來,該同志迅速轉變角色,以充沛的精力、高昂的熱情積極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一是積極協助支部書記搞好黨建工作。 花園口村有黨員91名,黨小組6個。為提高全村黨員的政治理論水平和致富創業的能力,其發揮自身優勢,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設備經常組織黨員、先進積極分子以及部分群眾集中培訓30餘場,並且做到了學前認真備課、學中耐心講解、學後組織討論,通過多次學習培訓,該村黨員的綜合素質有了顯著提高。 二是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工作。 利用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經常向村兩委建言獻策。比如,針對村中心道路兩側排水渠道影響衛生城市創建的現象,該同志提出了排水渠道「明改暗」的建議,並提交了改造方案,被村「兩委」採納落實後,減少了污染,美化了環境,拓寬了路面,使交通更加便捷合理,大大提升了花園口新農村建設的形象。 三是認真做好村裡的安全和旅遊工作。 為了搞好安全工作,他深入農戶,哪家蓋房、哪家修屋、哪家出遠門、哪家來生人都做到了及時掌握,且多次組織黨員、村組幹部、群眾代表進行安全知識培訓,提高安全防患意識。近一年花園口村無一起安全事故發生。其負責的旅遊工作也在原來的基礎上錦上添花,花園口村被區旅遊局評為旅遊工作先進村,並給予5萬元的資金獎勵;其經營的「黃河人家」2007年被XX市旅遊局評為全市五家「農家樂示範點」之一,2007年8月代表XX市「農家樂」承擔了世界旅遊小組與河南省書畫協會聯誼活動的接待工作,有力推介宣傳了XX市花園口綠色餐飲品牌。

「個人致富不算富,群眾共富才叫富」,李廣勝在自己創業致富的同時,積極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經過反復考察探討,他決定將黃河花園口景區周邊打造成以餐飲為帶動,集觀光、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旅遊產業帶,帶領更多群眾走上致富之路。在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的大力支持下,他向群眾宣傳政府開展「農家樂」的政策,多次組織業務知識培訓,協助群眾辦理營業證照、信用貸款等,動員鼓勵黨員群眾積極興辦「農家樂」。在他的鼓勵及「黃河人家」的示範帶動下,花園口村建起了「新農村飯庄」、「天水農庄」、「老漁夫」、「農家院」、「大黃河」等20餘家旅遊休閑觀光餐飲項目,基本形成了「農家樂」一條街,優勢產業已初具雛形,規模效益逐步顯現。據統計,花園口村的農家樂項目安排群眾就業300餘人,月營業額達200多萬元,納稅近20萬元。

;

『伍』 水窖滋潤西部,我想說什麼

水窖滋潤西部,我想說什麼
這位知友,西北有支民歌調子,叫「花兒」。從山路到田間,從日出到黃昏,朴實的西北人民祖祖輩輩唱著「花兒」,傾吐心中的喜怒與哀樂、愛情與希望:

高高的藍天不見雲,阿哥哈曬地(者)頭破(哩),尕妹盼水(者)做飯(哩),啥時候「胡大」下給個雨(哩)……

幾天前,在全國婦聯「大地之愛·母親水窖」甘肅項目試點驗收中,我們再次聽到了自由奔放、高亢嘹亮的「花兒」。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唱詞里沒有了西北人民盼水的蒼涼與辛酸,卻多了他們對黨、對全國婦聯、對每一位「母親水窖」捐助者表達不盡的感激之情。

乾旱曾與貧困同行

東鄉,是此次全國婦聯「大地之愛·中國母親水窖」甘肅項目試點驗收的第一站,這里居住著56個民族之一的東鄉族。然而,這里並沒有因為居住著一個美麗的民族而變得富饒,卻因為缺水一直戴著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東鄉縣地處甘肅省境內黃河以南的山麓地帶,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特殊的地理環境使東鄉縣十年九旱。對於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農民來說,貧困如影相隨。由於缺水,水成了東鄉人走親戚、探病人最好的禮品,提上一壺(桶)水,就是對主人最大的尊重。在沒有水窖的日子裡,吃水,要走20里地去背;種莊稼,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一位老鄉曾把大旱之年莊稼的收成用一句話高度概括「種了一料子,收了一抱子,打了一帽子」。大旱的年份,青壯年男子大多出門在外,婦女就在家耕田種地,過著半年洋芋、糜谷,半年聽天由命的日子。

為了表達惜水的心情,東鄉人講述了這樣一個笑話:有兩個婦女相約第二天一同去趕集,結果其中一個婦女因有急事,不能去了,另一個不知道,翻山過去叫,聽說不能去了,便埋怨起來:「哎呀,你不早說,害得我都洗了臉了。」意想不到的「怨言」既讓人好笑又覺得心酸,但這就是乾旱山區水貴如油的真實寫照。

在漳縣,有一個叫馬泉山的貧困社,這個社31戶人家,人均年收入不到500元。因為沒有水,他們沒養一頭豬,一隻雞;因為沒有電,全社120口人沒看過電視;因為沒路,社裡連一輛三輪車都沒有。直到建「母親水窖」的沙子、水泥、鋼筋要運到山村,這里才在縣政府的幫助下用推土機推了一條長4.5公里,寬不足4米的土路,算是有了一條機動車可以走的路。38歲還沒討上媳婦的社長王元生憨厚中帶著點幽默,他說,因為這里的媳婦早上4點鍾在丈夫、孩子都沒睡醒的時候,就要摸黑走10里山路去背水,把水背回來,才能給要上學的孩子做飯。所以當地有句順口溜,「有女不嫁馬泉山,馬泉山的水難擔」,所以他至今沒能討上媳婦。不過,從他的笑容里我們看出了王元生的喜悅,他說,有了「母親水窖」,他就不用為討媳婦發愁了,是水窖給他帶來了希望。

水窖,為脫貧帶來希望

生活在乾旱山區的人都熟知「水窖」。由於極度缺水,人們吃水、用水幾乎全靠人工蓄積有限的雨水,他們在地下挖的蓄積雨水的容器就叫「水窖」。由於山裡人沒有足夠的錢對水窖內部進行混凝土硬化,天上的雨水用不了多久就滲漏掉,所以吃水成為乾旱山區人們一輩子的心病。

為了讓西部母親從一輩子背水吃的命運中解救出來,不再因水而嘆息。去年12月,中國婦女基金會在全國婦聯的支持下,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還母親以微笑,給大地以豐收———「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募資義捐活動。到目前為止,活動共募集資金1.16億元,其中1.12億元已經到賬。婦基會對這筆專款的使用實施嚴格的監控制度,以1000元為單位下撥到地方婦聯,再由地方婦聯配合地方政府、地方水利部門,把「母親水窖」落實到每家每戶。大地之愛綿延萬里,母親水窖惠及山鄉。到目前為止,已有14135眼集雨水窖在全國婦聯的幫助和指導之下,在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西部10個省(區、市)75個縣安家落戶。這一筆筆聚集著全國人民心願與祝福的專款資金,在西部乾旱山區收到很大成效。

東鄉縣的副縣長祁秀芳告訴我們,一眼深5.7米,直徑3米的水窖,可以蓄水30方,而30方水就可以解決一家5口人、3頭牲畜一年的飲水,增加灌溉面積2.7畝。2至3眼水窖,就可以解決一家農戶經濟作物的澆灌,實現增產增收,脫貧致富。

在武當鄉當土村,「母親水窖」不僅解決了全村人畜的飲水困難,當地群眾還利用水窖集流的雨水,在海拔2400米的乾旱山區,種了西紅柿、辣椒、花纓蘿卜、香菜、芹菜等10多個品種的新鮮蔬菜。當我們在一座新建的塑料大棚中見到一位胡須很長的百歲老人時,他的兒子告訴我們,自從有了水窖,家裡就貸款建起了這座大棚,老人心裡特別高興,每天從天亮到天黑一直坐在棚里不出來,因為老人當了一輩子農民,卻從來不知道西紅柿秧、黃瓜秧長得什麼樣。缺水讓老人種了一輩子洋芋(土豆),一年四季,種了洋芋,吃洋芋;吃了洋芋,種洋芋。是「母親水窖」改變了老人的生活。但是,這些蔬菜他們捨不得吃,大部分都拿到鄉里賣了,這樣可以為家裡增加收入,有了錢,他們的日子才過得踏實。現在,有了水窖,全村人都在想著掙錢的路子。

西部,缺的不僅僅是水

正像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中國婦基會副會長莫文秀說的,「母親水窖」意義重大,它可以解決乾旱缺水山區群眾的基本生存問題,卻改變不了西部乾旱山區的貧困面貌,這需要全社會的整體推進。

在一路的采訪中,我們始終被當地群眾的笑臉包圍著。但是,我們的心卻一直略帶苦澀。

看到一口口蓄著水的「母親水窖」,我們為愛而感動;看到當地群眾為感謝黨、感謝全國婦聯、感謝捐資單位而立的紀念碑,我們為中國農民的知恩圖報而感嘆。

然而,貧困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的。當我們看到當代的農民還在提著煤油燈挖水窖;當村裡讀不起書的孩子為了一瓶驗收團的人喝剩下的礦泉水而爭搶;當上學的孩子為了一袋刨冰,用充滿渴望的目光看著奶奶手裡的一毛錢時,心中的情感卻被不盡的感慨和無奈交織著。一眼小小的「母親水窖」可以讓西部母親不再乾渴,卻無法讓她們在短時間內遠離貧困。

甘肅省扶貧辦「兩西」農業建設指揮部的趙志遠處長在項目驗收中曾一直與我們同行,他從多年的工作經驗中總結出,僅憑物質資助是無法把貧富差距拉近的,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不僅體現在物質的貧乏上,還有經濟基礎、思想觀念、人文素質多方面的因素。

的確,在東鄉縣我們就遇到這樣一個「怪」現象,當我們來到一個老鄉家采訪時,敲門尋問:「家裡有人嗎?」只聽到裡面響亮而乾脆的回答:「沒人」。就在疑惑時,地方婦聯的一位同志告訴我們:「在這里,男人是當家的,男人不在家,家裡就算沒人」。在東鄉族,「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在東鄉族的社會文化氛圍中,婦女只有出色地完成家庭職責之後,才能去扮演社會角色。不過,自從婦聯的「母親水窖」進入山裡以來,婦女們的腰桿一下子硬了許多,婦女們像被雨露澆灌過的花朵一樣精神了很多,她們不僅帶著孩子挖水窖,而且開始到鄉上學習,相互交流種植蔬菜的科學技術了。「母親水窖」到山裡,還讓西部的母親們知道了有一種愛在時刻關心著她們。當然,改變陳舊、落後的觀念,還需要全社會的幫助和支持。

東鄉族是一個喜唱「花兒」的民族,在我們離開東鄉的時候,又聽到了高亢嘹亮的「花兒」:山上山下的忙(呀)壞了,共產黨親人送水(者)來了。新媳婦提上個水桶(者)跑了,甘甜的清水存給(者)窖里了……(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張春環)王元生的喜悅,他說,有了「母親水窖」,他就不用為討媳婦發愁了,是水窖給他帶來了希望。

水窖,為脫貧帶來希望

生活在乾旱山區的人都熟知「水窖」。由於極度缺水,人們吃水、用水幾乎全靠人工蓄積有限的雨水,他們在地下挖的蓄積雨水的容器就叫「水窖」。由於山裡人沒有足夠的錢對水窖內部進行混凝土硬化,天上的雨水用不了多久就滲漏掉,所以吃水成為乾旱山區人們一輩子的心病。

為了讓西部母親從一輩子背水吃的命運中解救出來,不再因水而嘆息。去年12月,中國婦女基金會在全國婦聯的支持下,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還母親以微笑,給大地以豐收———「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募資義捐活動。到目前為止,活動共募集資金1.16億元,其中1.12億元已經到賬。婦基會對這筆專款的使用實施嚴格的監控制度,以1000元為單位下撥到地方婦聯,再由地方婦聯配合地方政府、地方水利部門,把「母親水窖」落實到每家每戶。大地之愛綿延萬里,母親水窖惠及山鄉。到目前為止,已有14135眼集雨水窖在全國婦聯的幫助和指導之下,在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西部10個省(區、市)75個縣安家落戶。這一筆筆聚集著全國人民心願與祝福的專款資金,在西部乾旱山區收到很大成效。

東鄉縣的副縣長祁秀芳告訴我們,一眼深5.7米,直徑3米的水窖,可以蓄水30方,而30方水就可以解決一家5口人、3頭牲畜一年的飲水,增加灌溉面積2.7畝。2至3眼水窖,就可以解決一家農戶經濟作物的澆灌,實現增產增收,脫貧致富。

在武當鄉當土村,「母親水窖」不僅解決了全村人畜的飲水困難,當地群眾還利用水窖集流的雨水,在海拔2400米的乾旱山區,種了西紅柿、辣椒、花纓蘿卜、香菜、芹菜等10多個品種的新鮮蔬菜。當我們在一座新建的塑料大棚中見到一位胡須很長的百歲老人時,他的兒子告訴我們,自從有了水窖,家裡就貸款建起了這座大棚,老人心裡特別高興,每天從天亮到天黑一直坐在棚里不出來,因為老人當了一輩子農民,卻從來不知道西紅柿秧、黃瓜秧長得什麼樣。缺水讓老人種了一輩子洋芋(土豆),一年四季,種了洋芋,吃洋芋;吃了洋芋,種洋芋。

『陸』 彭州有什麼美食

1、九尺板鴨

九尺板鴨分為鹵鴨和風吹鴨兩種系列,其中鹵鴨為熟食,風吹鴨為生食。全部採用九尺獨特的地下泉水養殖的川鴨系列,以土麻鴨為原料。活鴨宰殺去毛後,利用當地清澈泉水反復漂洗,清除淤血和臟物。

干板鴨加精鹽、香料浸漬、煙熏、風干。鹵板鴨曬干水分後,用優質鋸末煙熏,然後選用八角、茴香、花椒、老薑、陳皮、醬油、白糖、胡椒、冰糖等多種香料下鍋鹵制,經過多道工藝精心製作而成。成品做到煙熏本色,油亮鮮潤,香嫩可口,口味甜綿,香味悠遠。

『柒』 洋芋開花賽牡丹日誌

在我們的團場連隊,領導幹部大多是男的,女人在連部當政工員、農業技術員的很不少,能把日常工作和任務做好,順利完成全年各項任務指標真的是很不容易,更何況是在兩百多名職工的連隊當書記,那就更不容易了。

這一年,連隊領導班子的成員很特別,書記是女的,技術員是女的,文教是女的,新上任的統計也是女的,已經佔到領導班子的一半比例了。

三月陽春團里人事調整,連長對這種分配幹部心裡有些猶疑,但還是很爽快的接受了,他不動聲色,沒有像有些連隊的連長直接到組織表示不願意要女的干副職或者業務,理由是:事多,關鍵時還是男的管用。

連長看著資料上的幾個女人的基本情況,嗬!三個都是原籍甘肅。他一下想起『甘肅洋芋蛋,光吃不能幹』這句話,嘿嘿笑了笑,笑的坐在一邊的副連長愣了愣,被他笑得莫名其妙,只有他自己知道,因為,自家媳婦也是甘肅滴。

連隊里的男人們一直都覺得找媳婦還是甘肅女人好,勤快、干凈,利索、會伺候人。

有回甘肅接拾花工的男人回來說:看那山裡的爺們,多享福,女人把飯都遞在手上,洗腳水打好放在腳邊。連隊的新紅、超營不都找的甘肅媳婦嗎,挺好的啊。

可是在連隊里,讓女人當領導干業務,包斗渠,抓生產,就讓連里的男人們想不通,看不上眼了。

連長手下的副連長坐在辦公室里小聲嘀咕:整些個女人來,能幹啥,一個個不在家裡呆著,跑這來湊熱鬧,這活咋幹嘛?還都是甘肅女人,甘肅人認死理兒,記仇。

連長表面是接受了,還是心裡還是有些懸著勁兒,只不過,他這人遇事沉穩,大小事不表露在臉上而已。

眼看就是春播,連長心想,正好考驗考驗幾個女人。

按照團連要求,連隊成立春播領導小組,全體吃住在連隊,跟車播種,檢查質量、還要做好標准化條田建設,要打地頭埂子,清除排鹼渠雜草。春播跟車,那可是考驗領導幹部住連跟車值班抓播種質量的關鍵。有沒有兩下子,就可以看出來了哦。

早晨5點多,天還沒亮,女文教就打開廣播放歌曲,連隊農機戶們也起床發動車,跟車的幹部們已經在地頭候著了,已經電話通知要播種的承包戶拉生產資料到地頭,等播種機車到地頭,承包職工的小四輪也就都到了。

女技術員可是一點不含糊,早早就騎著摩托車在已經播種的棉田查種、查墒,她還要檢查播種質量,要求嚴格的很,說一不二,不合格,立馬停播調試,那不是昨天紅強機車上的點種器上的挖種勺的拐臂磨損嚴重,太困了,沒有及時更換,播種時出現空穴現象,女技術員一改往日笑眯眯的樣子,面無笑意,硬是讓紅強停車更換,還當著承包職工的面說紅強趕進度不講質量,服務職工的態度不端正,說的紅強面紅耳赤,啞口無言,紅強心裡真的懊惱:早知道這樣,昨晚上就換了,也不叫技術員批評自己,說不定,這個春播自己拿不上先進機車獎了,對於技術員的批評,紅強誠懇接收,這個技術員,別看她是個女的,關鍵時候,有把幾刷子,真的有本事呢。

女書記就更不用說了,跟機車,包斗渠,抓連隊的安全,綠化、環境衛生。

連隊工作一個蘿卜一個坑,安排工作頭頭是道,一切都井然有序地進行,這一切,連長看在心裡:看不出這幾個女人,關鍵時候還真能沖上去,還真不簡單哩。

到了秋收時節,連長因病住院手術,連隊一大攤子事就落在了女書記肩上,白天照常上班,夜間她和副連長,治安員一起巡邏護秋,女文教、女技術員輪番在場院值夜班,和警衛共同守護著百萬公斤的棉花。 那一陣子,女書記帶著大家白天上班,晚上值班巡邏,還不忘關心解決連隊職工生產生活上的.難題,這讓原本對女的有看法的副連長也慢慢接受了這個現實。

等連長痊癒回來,看到連隊三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心想:這女人,行!趕上老爺們了,能扛事!

到了冬閑,開展職工冬季培訓,女技術員是老師,講解棉花新品種的種植、玉米栽培新技術,滴灌肥料的合理使用、病蟲害的防治,引章論據,職工們聽得津津有味。

女書記就更忙了,誰家發生了糾紛,誰家老人身體多病需要救助,誰家的孩子上學交不夠學費,都得去操心幫著處理解決。

連隊冬閑組織文藝活動,不管是歌詠比賽、文藝匯演,還是三秋拾花競賽。都可以看到女文教忙碌的身影。

正月十五扭秧歌,連部門前那叫一個熱鬧,女書記、女技術員、女文教和連隊的女人們一起踩著鼓點,手拿彩扇、腰扎紅綢扭的正起勁,紅衣彩扇,帶著女職工隨著音樂扭得正歡,在白雪的映照下,窈窕俏麗,老遠都能聽到女人們歡快的笑聲。趕到連隊7月、八月的大合唱,上百人的合唱隊,在女文教的組織和指揮下,服裝亮麗,動作整齊,聲音嘹亮,一首《幸福贊歌》唱的讓觀眾和評委的掌聲不斷,連長帶著副連長們參加社區比賽排球,幾個女人理所當然成了陪練隊員和啦啦隊員,加油、吶喊更是不在話下,讓其他連隊的人看了真羨慕啊,連長心裡,喜滋滋的。

連隊的面貌一天一天在發生變化,連隊家屬區的道路鋪好了,下雨天孩子上學不用大人扛著自行車送到大路上,連隊場院的土圍牆也換成了彩板的,連隊還建起了職工文化活動室,人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紅火起來了。

一切的變化,連長看的很清楚,女人們各項工作都乾的很出色,有人說起連隊女書記,女技術員、女文教,連長總是會笑眯眯的說:不要小看了這些女人們們,惹不起!洋芋開花,賽牡丹咧!

『捌』 雲南曲靖市有什麼特產哪個比較好吃呢

每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味道」,那些屬於曲靖的味道,早已深入到每個曲靖人的骨髓里。那一間間街邊小店,一份份令人垂涎的美食,就是我們曲靖人的美食記憶。

漫步在曲靖城,那些遍布大街小巷的早餐店裡,蒸餌絲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品種。曲靖蒸餌絲,2017年已經列入雲南省級非遺名錄,還入圍全國旅遊金牌小吃。一碗香噴噴的蒸餌絲,在曲靖人心裡,更多的是一種情懷,很多身在外地的曲靖人都會說:「下了火車,先克甩碗蒸餌絲」。

師宗柑桔,具有成熟早、果形色澤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化渣少核等優點,果皮光滑美觀,果肉清香,甘甜爽口,脆嫩多汁,耐貯耐運,是鮮食、加工的優質果品。其品種較多,個大、皮薄、味甜的碰柑在全省首曲一指,臍橙、錦橙、夏橙、血橙更是獨樹一幟。

黑爾糯米

黑爾糯米享譽盛廣。其特是品位好、價值高、外形吸引人、米質優、同一些高級領導品嘗而遠近聞名、區位優勢、米價市場行情好。

蕎絲

馬龍蕎絲色澤黃亮透明,營養豐富,香脆可口,含有大量的 蛋白質、維生素的特點,是理想的饋贈親友的禮品和 美容健身食品。

藠頭

藠頭的吃法,在馬龍也很考察。鮮品切片或成絲炒肉。味道獨特,而更多的還是用來腌制。個大色白的可按各人喜好腌成酸、甜、辣等口味,不但色澤晶瑩鮮亮,而且馨香沁人,令人聞而生津不止;品質稍差的則拌入辣椒剁碎腌成藠頭辣子,都是開胃佐餐順氣的佳品。

閱讀全文

與洋芋書記電影全集高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00個免費電影素材網站 瀏覽:642
萬能聯播電影怎麼保存到手機相冊 瀏覽:116
你的婚禮電影請柬圖片 瀏覽:531
怪物獵人電影百度雲資源鏈接 瀏覽:883
ar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667
抖音怎麼剪輯電影片段不算搬運 瀏覽:472
日韓愛情片免費電影網站 瀏覽:528
幻夜微電影 瀏覽:548
最新的動漫電影2021美劇 瀏覽:402
沈騰各個電影的票房 瀏覽:908
驚悚電影免費全集下載 瀏覽:346
韓國犯罪電影下載網站 瀏覽:137
國民黨抗日電影有哪些 瀏覽:810
棋王和他的兒子電影天堂下載 瀏覽:899
激盪電影免費觀看全集 瀏覽:280
現在哪個視頻網站免費電影多 瀏覽:732
島電影資源下載迅雷下載迅雷下載鏈接 瀏覽:569
韓國免費看完整版電影 瀏覽:146
古天古惑仔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44
賴雨濛最新電影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