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獨立日與星球大戰哪個好看
獨立日,雖然都有缺陷,如獨立日外星母艦被蘋果病毒入侵,外星人沒有敵我識別系統等,星戰中那麼大的弒星者基地被幾架飛機打爆,武器不夠先進等。但星戰視覺效果絕對比不上獨立日,而且星戰7,8劇情老套,而且有魔幻色彩,有點扯。獨立日相對較好,遙遠的外星文明給人以神秘感,而星戰中全銀河都是人類,太沒新意。綜合比較,不論是特效,劇情,震撼度都是獨立日更勝一籌。
⑵ 求電影《獨立日》4000字影評
今 天在網上下載了曾轟動一時的好萊塢科幻動大片《獨立日》,看過之後,讓我再次熱血沸騰,再次過足了癮。導演羅蘭德·艾默里克總是以災難片讓觀眾如夢似幻,驚心動魄。盡管《獨立日》是十年前叫座的影片,但這絲毫不比他兩年前拍攝的《後天》差,從某種意義和深遠影響上講,《獨立日》完全超過了《後天》。電影《獨立日》是以地球遭到外星人入侵為賣點,大肆宣揚美式英雄主義,這時候且讓全世界都會團結起來,在以美國總統為核心的聯合軍周圍,為了地球人類的生存,共同抵禦外星人,奮起反擊最終擊敗侵略者的故事。出色的特效場面,龐大無比,令本片橫掃1996年度全球電影票房榜,以北美3億,全球8億多的總收入,成為當時僅次於《侏羅紀公園》的賣座大片。 雖然時至今日已經是十年過去了,《獨立日》也伴隨著我們這代人走過了十年的風風雨雨,倘若我們單單拋開美國的霸權主義不談的話,我想說的是這部優秀的電影帶給我們不僅僅是電影本身的色彩和場面,更多的便是對電影的思考,尤其是對中國電影人的思考。 想想我們國內拍的那麼多電影,為什麼很多電影遭到封殺或者是刪減呢?不要因為「糊弄」幾個做 愛的激情戲,能脫幾次,就把中國觀眾給振住了,其實咱們老百姓的要求越來越高,欣賞、審視電影的角度也發生了很多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用挑剔、懷疑的眼光來看今天的電影,我們跟著電影的邏輯去推理導演下一個所要講述的故事、所要發生的事情。我們也隨著影片的情節的變化與發展來評價電影的好壞與優劣,我們也會因為大導演和平民官司的糾紛,來嘮叨幾句,甚至漫罵電影的不良讓我們花了五六十元的鈔票進了電影院,看到的卻是一場人為製作的垃圾。我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就這樣被一場精神的瘋子演繹給摧毀了,我們容易嗎? 於是,我們開始失望了。什麼《英雄》,什麼《無極》,什麼《夜宴》,全是不著邊際的扯淡電影,我們像是中了《十面埋伏》的計,又開始懷疑《卧虎藏龍》怎麼就獲得那麼多大獎,連世界觀眾都中了圈套。 於是,我們開始大罵導演,甚至大罵電影院的苟且偷生、黑心高價的欺騙。但仔細想想,有些導演也真TMD不容易,為了換回世人的眼球,夫妻搭檔,不斷的籠絡大量的資金,製作所謂「大場面」的電影,當不惜血本的中外合壁、中西融合之後,總希望像雜交出來的「水稻」一樣高產,把自認為很牛X的電影神不知鬼不覺的在世界各地輪回展映,無非是想拿一個XX大獎,來引起眾人的矚目。可是到頭來呢?連屁股都來不及擦! 中國很多奇怪的事情,也有很多奇怪的電影。你也不知道為什麼,在中國還沒有上映的時候,卻在國外拿了好多大獎回來,甚至有的獎項你根本就沒有聽說過,人家卻在國外紅了,當真的再回歸到中國的一些電影院的時候,卻並沒有讓中國觀眾大加贊賞,反而更加失望了,甚至懷疑中國未來電影的發展道路是不是走向了滑坡…… 原來,我只會看電影,看了又看,從來不發表任何的評論;後來,我不只會看電影,也開始挑剔,看邏輯性、歷史性、合理性、推理性等等;再後來,我不僅僅為了看電影而看電影,我在看電影的時候,總是在思考電影本身的意義所在,該電影所產生的意義何在?甚至去寫寫評論;可是到了現在,我似乎不願意再動腦筋了,也不願意再去挑剔了,索性在半醒半醉之間,呼呼的睡去又猛然驚醒。看電影的時候,只要是不被商家吵得熱火朝天的電影,我壓根不進電影院,因為每年我在電影院扔的錢完全可以買一個上檔次的DVD機了。當真的去的時候,也往往是各種無奈的活動或者是XX首映式又不得不的走進電影院。 可是今天,當我再一次看《獨立日》的時候,我又想起了「和平」、「團結」之類的詞語。《獨立日》不愧是被譽為科幻電影的超級經典,人們經常拿外星人入侵類題材的電影與這部《獨立日》相比,可最終還是敗在了《獨立日》的腳下。像羅蘭德·艾默里克這樣的導演,再多幾個也無妨,因為觀眾喜歡,因為老百姓的娛樂離不開這樣的優秀導演。《獨立日》在特效與搧情方面都做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巨大場面無與倫比的畫面和音效令這部電影的DVD一版再版;尤其是劇中美國總統慷慨激昂的演講,筆者也整理了下來。這又不禁令人思考:為什麼人家美國的「主旋律影片」在狂賺票房的同時,還能在不經意之間能如此打動人心?還能漂洋過海讓中國觀眾大跌眼鏡之後拍手稱贊叫好叫絕呢?要知道人家美國並沒有單位組織去電影院觀看這一說,可是我們卻還像「科教」一樣,為了某些電影,上一堂所謂的某些教育意義的課,居然還能獲得**屆**獎的最佳影片獎,實在有點意思…… 片中充滿了「美國式超級大國英雄主義」,將美國「獨立日」變成了一個「世界保衛日」,並且是美國帶領全世界取得最後的勝利,這是其一;另外,劇中有科學家與飛行員不顧個人安危深入虎穴施放病毒,有平常美國公民不畏生死在炸彈發射不出的情況下開著飛機與外星人同歸於盡.......總而言之,「大美國主義」在這部影片中是大秀了一把 獨立日要表達的意念是獨立,並不是供消遣、消磨時間的娛樂電影 首先要講的是為什麼外星人侵略地球,因為資源、能源的需要,這其實是暗示我們要節約,合理的去利用我們地球的一切能源. 然後要說的是和平,一開始地球人以和平方式去查看,但被襲擊.這個其實就是說明做任何事首先是要以和為貴. 再來說一下美國獨立日, 獨立日是美國主要法定節日之一。1776年7月4日,由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在費城大陸會議上正式通過,庄嚴地宣布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獨立宣言》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偉大文獻,通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也成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定為美國獨立日。 美國位於北美洲南部,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從15世紀末起,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開始向北美洲移民。17世紀到18世紀前半期,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並加強了對殖民地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激起了當地人民和新興資產階級的反抗。1775年,北美13個殖民地的人民開始掀起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組成了"大陸軍",由喬治·華盛頓任總司令。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眾國。 在最後,是如何打敗外星人.這反映了人類的智慧! 我們在這部影片中最應該思考的是何為人類與生存與被生存的關系...... 總結經是幾年前的片子了,今天看來視覺效果依舊不錯,感覺人家的電腦特技技術真是比我們要先進好多啊。 首先取材幻想未來地球遭受外星球攻擊,城市瞬間消亡,人類面臨空前絕後的大災難。看看美國人此時都想些什麼,很多人幻想外星人會給他們帶來他所深切期望的諸如某些失去的明星,也有人期待可以宣洩對現實的不滿。當更多的人還沒有意識到災難的到來時,從某角度來講,以上種種都是值得理解的。一旦現實擺在面前,美國人就是宣揚一種責任感,一種挽救國人甚至全人類的責任感。很願意看到這鍾態度,當然不是僅就美國人而言,相信所有的人在假設的這人類共同的災難面前,都會去勇敢面對,都會團結在一起的。而我們看到美國人此時更願意相信他們年輕的總統,更願意堅定的站在他的身邊工進退。想想在我們國家就不會那樣了,也許是幾千年所深埋國人心裡的等級觀念,更多的時候我們的國家主席給人是一種高深莫測的神秘感。我們看到美國總統最後親自登機參與戰斗,並直至最後一刻也不退縮。且不論現實怎樣,至少這種精神這種想法是很難得的。但不能把老美想得那麼完美: 美國人活的過分的自信、自大和張揚,什麼都以他們的思維方式來衡量一切和為一切下定義。而這一切在我看來,是沒有任何根據和理由的。如果沒有911的那次事件,他們會相信自己等同於一個國家一年國民生產總值的軍費開支維護的堅不可摧的國土會遭受襲擊嗎?所以說,如果以前沒有事實來說明美國人愚昧的自以為是,那麼這件事後總有一個論據了吧!美國人過度的這樣,只有讓我覺得很可憐他們,他們還在天方夜譚的美夢中過著自認為是一切的日子。 希望在獨立日這天,美國人真正學會「獨立」的概念,也願「天佑美國」的國歌和星條旗能真的保佑這些還在迷途中的美國人。
⑶ 獨立日的內容介紹
片名:Independence Day
譯名:獨立日/ID4星際終結者/天煞-地球反擊戰
導演:羅蘭-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
主演: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
比爾·普爾曼(Bill Pullman)
傑夫·戈德布拉姆(Jeff Goldblum)
類型:動作/驚悚/科幻
片長:145分鍾
級別:美國PG-13
國家/地區:美國
上映日期:1996年7月3日
發行: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
來自外太空的浩劫、一場全人類的災難、七月四日地球即將終結…
七月二日,天空出現異象----偌大的外星人太空船突然停駐在世界各國主要都市上空。
七月三日,在外星人不留活口的攻擊原則下,地球上各主要都市,包括洛杉磯,紐約都紛紛被外星入侵者摧毀,而他們下一個目標是美國白宮。此時全世界已入極度的恐慌,美國總統(比爾普曼飾)聯合各國領袖共商解決之道,科學家(傑夫高布倫飾)和空軍上校史蒂芬希爾(威爾史密斯飾)也合作為人類的命運奮斗,這時武裝部隊已經動員,捍衛地球!
七月四日,外星人戰艦飛抵白宮,垂直的一道白色光柱由上而下,白宮瞬間被炸得粉碎,武裝部隊在來不及對抗下,美國總統只有倉促逃離。整個華盛頓陷入一片火海。死傷無數的人類,激起戰斗意志,人類決心反擊,並以擊落一架外星戰機將之俘虜,作為開始……
⑷ 電影《獨立日》是不是有兩個不同的版本
樓主記得沒錯,在電影院放映的版本(國內放映的也是這個版本),是羅素被認為太神經(被外星人綁架什麼的),沒能獲得開F18的機會,最後是開綁著顆核彈的農葯飛機去撞的外星人飛機。後來是因為認為這個太扯了(農葯飛機的速度、高度均不可能完成這個目標),而且羅素的核彈是怎麼弄來的,掛上核彈的農葯飛機是怎麼飛起來的都是問題。於是在後來發行的DVD版本中,就重做了這一段,改成用F18撞了
⑸ 《後天》、《獨立日》這兩個電影好看嗎票房怎樣
相當不錯《獨立日》可以稱為史詩般的科幻電影,《後天》就更經典了,在各大電影網評分都高達9分以上
⑹ 為什麼喜歡看獨立日 具體的原因寫幾點。(急)
一個民眾支持率低於40%的菜鳥總統,一個自甘平庸的猶太裔工程師,一個喜歡脫衣舞女郎的黑鬼飛行員,一個「垮掉的一代」的酒鬼,這四個人拯救了世界,雖然這只是一個童話,但這更表明美國對於非主流的態度和包容。
ps:美國主流文化即歐裔、新教和自信。
先說總統,低於40%的總統是不合格的,就算小布希也沒混到這份兒上,他在影片的前半段也表現的不自信,不果斷,結果使億萬人喪命,可以說是一個失敗的總統。但正是他最終決定了進攻計劃,發表足以媲美林肯的演講鼓舞士氣,率領勇士擊敗敵人,到這里他化身為超級總統。對於不成功的人我們可以包容他,畢竟天才+勤奮+機遇不是每個人都能碰到的;時事造英雄,失敗不可怕,勇敢的走下去會看到成功的那一天的。
再說工程師,一個信仰猶太教的潦倒工程師,他很有才華,很自信,但是他是猶太人,在美國猶太人的地位看似很高,但實際上在美國人心裡還是歧視他們的。說一個真實故事吧,我一朋友留美歸來,幫人在美服代練魔獸,聖誕節游戲管理員問他為何聖誕節還在網上,他回答我是猶太人,對方連忙道歉。由此便可窺見一斑。而關鍵時刻正是猶太人用他享譽全球的智慧拯救地球,拯救人類,不愧是上帝的選民。我是誰並不重要,關鍵是我做的事重不重要。
還有那個黑鬼,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黑人在美國的地位。他想報考宇航員,而他的一身黑皮給他帶來了重重困難。他的未婚妻是脫衣舞女郎,應該說是美國最底層的女性,能喜歡並娶脫衣舞女郎的人其品味肯定非同一般,但是黑鬼還是娶了,不像那些道貌岸然「君子」,做婊子還要立牌坊。而且是在教堂(簡易的)由牧師主持的神聖婚禮,諷刺的是,證婚的兩個人一個是不信耶穌的猶太人,另一個則是美國婦女中最頂尖的精英人士。出身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未必不如人。
最後說說酒鬼大叔,這是一個參加過越戰的老兵,也是不折不扣的「垮掉的一代」,這一代留給人們的大多是性解放、嬉皮士、墮落、沒有追求、沒有責任感及無政&府主義。他最好的朋友是酒,他最大的光榮事跡是被外星人SM;他的鄰居嘲笑他,他的孩子也看不起他,絕對是底層小人物。可就是這樣的人卻開著飛機與敵人同歸於盡,這個瞬間做出的簡單動作需要極大的勇氣,需要高度的責任感,需要對親人的愛。最後他向外星人帶去了一句「垮掉的一代」的經典問候,卻懷揣著一顆男子漢的心迎接死亡。鮑勃.迪倫問,男人走多少路才能成為男子漢。酒鬼用肢體語言回答,擁有家庭以後。
我們總說美國這樣不好那樣霸道,是的,美國是資本大量集中而變質為權&利和暴&力的產物。但是我們有沒有考慮到它除了物質、科技以外的優點呢,我想那就是美國社會的「有限」包容性,以及對每一個作為個體的人的「有限」尊重,雖然有限,但聊勝於無。
⑺ 科幻電影《獨立日》系列值得一看嗎
鏈接: https://pan..com/s/1XwvsYIilhh9k59zXCzyaCA
《獨立日》是美國1996年上映的一部科幻片,由羅蘭·艾默里奇執導,威爾·史密斯、比爾·普爾曼和傑夫·高布倫等聯袂出演,於1996年7月3日在美國上映。影片主要講述一艘巨型的外星人母船進入地球軌道,並釋放了三十多個小型飛船進入地球大氣層,停留在世界幾大城市上空,造成人們的恐慌。
⑻ 20年前《獨立日》奪得當年票房冠軍,這一系列的作品值得一看嗎
我覺得非常值得人們去觀看,這種有主題的科幻片簡直好看了,人物的轉換很清楚,節湊緊湊,人物設計的也比較有看點,非常的出色。
這部影片的精神意義是可行的,畢竟也是展示自己強大的一面,也體現出了人類堅持不懈,頑強斗爭的一面。場面拍的也非常逼真。尤其是爆炸情景,讓我瑟瑟發抖一下,營造出威武的畫面,比較精彩。
還有演員的演技,也是非常的不錯,拍這種電影必須要震撼人心,劇情是很簡單,可是要震撼人心可不容易,可是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至少沒讓我失望,非常值得人們去觀看這部電影,超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