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仙配是什麼劇種
天仙配是黃梅戲劇種。
《天仙配》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是根據東漢董永遇仙故事編成的,最先編人話本的是宋元時期《董永遇仙傳》;最早編成雜劇的是元代,僅留下《路遇》一套《商調集賢賓》載於明郭勛所編《雍熙樂府》。
到了明代,在南方民間就出現過不只一個董永戲文的演出本。據傳與安徽省青陽腔關系最為密切的是顧覺宇的《織錦記》(又名《織絹記》《槐陰記》),該劇全本早已失傳,只有《槐陰分別》作為戲膽分別載於明代有關青陽腔諸刻本。
(1)戲曲電影天仙配全集擴展閱讀:
黃梅戲《天仙配》戲文可圈可點之處頗多,傳之後世的也多,但傳之婦孺之口的要算「滿工」一場,這一段戲文膾炙人口,是一首清新質朴的田園牧歌,同時也是傳唱海內的愛情二重唱。
黃梅戲《天仙配》戲文注重文學性和賞析性,跳出一般戲文重戲劇性輕文學性的窠臼,是戲劇性與文學性並舉,擷取其戲文唱段,或雅或俗,雅俗並重,創作者側重錘煉詞句,從文學的層面挖掘人物內心,從賞析的層面賦予戲文美感,從而形成黃梅戲戲文獨特的審美風格和文學特色。
② 天仙配是什麼劇種
天仙配是黃梅戲劇種。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賣身》,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黃梅戲的保留劇目之一,是首部以電影方式出現的黃梅戲。
作品講述了七仙女不顧天規,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伉儷,憧憬美好生活,最終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愛情故事。
評價:
戲劇片《天仙配》的成功,充分說明創新賦予藝術生命的力量,其所包含的創新精神為當代戲曲藝術的繼承、革新與發展提供了借鑒和啟示。
經典劇目《天仙配》改編前後在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董永的形象經改編變得單薄,主題思想由「孝悌」變為 「情愛」,這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的方面。
改編後的《天仙配》之所以能為人喜好,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唱腔,其綿軟、柔美、細膩、婉轉,具有純音樂的質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天仙配
③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里,還有幾位仙女健在
天仙配該電影主要講述了七仙女不顧天規,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伉儷,憧憬美好生活,最終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愛情故事。該劇獲得第一屆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劇本一等獎、優秀演出獎、導演獎、音樂獎,被評為建國50周年經典劇目,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七仙女嚴鳳英
嚴鳳英於1953年調入安徽省黃梅戲劇團,1954年的華東區戲曲會演,是嚴鳳英事業走向輝煌的重要一步,這次匯演直接為1955年電影《天仙配》拍攝奠定了基礎。隨著電影的播映,黃梅戲從安徽省的一個地方小劇種,變成了全國皆知的劇種。
13年間,嚴鳳英演出了50多個大小劇目,尤其在《天仙配》、《女駙馬》中塑造的七仙女、馮素貞的藝術形象,已成了她的代表作,也是黃梅戲中的珍品。1956年下半年,嚴鳳英在排演《王金鳳》時認識了導演王冠亞,並與之結婚。1968年4月8日,嚴鳳英不堪在那段特殊時期受到的屈辱,服安眠葯自殺。
④ 老版天仙配195幾年天仙配全集
1995年
?1955年由嚴鳳英和王少舫主演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將董永、七仙女的故事推向了歷史巔峰。內容取材於干寶《搜神記》中的董永與七仙女故事。不過,之所以要拍攝這樣一部電影,鮮為人知的是的藉以宣傳新中國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
⑤ 哪裡可以下載到老版本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嚴鳳英主演的
由嚴鳳英、王少舫唱紅的《天仙配》
是黃梅戲最負盛名的優秀傳統劇目。從嚴鳳英1953年首次主演《
天仙配》到1955年該劇搬上銀幕,
再對比這個1959年的全劇現場錄音,《天仙配》
的劇本和唱腔設計歷經多次改動,日臻完善。黃梅戲《天仙配》
的各種錄音錄像製品已出過不少,
但這版1959年現場演出的實況錄音仍屬珍貴。
它的母帶靜靜躺在中唱公司的版庫中數十年,此次拂塵出版,
以饗廣大戲曲愛好者。
嚴鳳英和王少舫兩位黃梅戲表演大師非同凡響的現場演唱功力和演出
時的全情投入,良好的現場氣氛,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有種恍若親臨演出現場的感覺。
�0�2LZ ,下面的連接中就可以下載!我試過了。
�0�2祝您母親早日康復!
⑥ 《天仙配》和解放前的劇本完全不同那後來為什麼要改編呢
歌曲《夫妻雙雙把家還》,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朗朗上口,一時傳遍大江南北,即使在五六十年代,也變成了家喻戶曉,至今仍然傳唱度很高的一首歌。這首歌出自電影《天仙配》(1955)。
董永和七仙女 黃梅戲
改編後的版本很多人各種吐槽,但這樣的改編的好處就是它的趣味性更強,使整個故事曲折離奇,不只加上反派及神仙人物出場,而原來之前的董永孝子的內容也包含在裡面,使故事內容並不再一味的單一,比如將董永的長工期限由三年改為百日,否則將三年改為六年這個設定更加會引起觀眾心裡的不平,而七仙女懷孕以及天兵捉拿七仙女的片段更容易讓觀眾有置入戲中的感覺,引起共鳴,這些我都覺得就是這劇本傳唱度更久的原因,因為白開水的劇情太過單調,吸引不了觀眾。
⑦ 天仙配 黃梅戲的全劇台詞
【序幕:開場舞(待定)】
男)金蛇狂舞,神采飛揚九州藝苑 ;
女)黃梅情韻,銀纖牽動四海雲天 。
男)我是主持人
女)我是主持人
合)全國戲迷朋友們晚上好!
男)今天是4 .18全國黃梅戲戲迷自己的節日;
女)這里是歡慶黃梅戲藝術團成立的網路晚會現場
男)生旦凈莫丑,黃梅唱九州,網路傳情誼,戲迷展歌喉,
女)漫舞陽春曲,以戲會朋友,歡慶四一八,藝苑展宏圖。
男)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在這鮮花與微笑構成的舞台上,在這溫馨與永恆鑄就的聖地里,全國戲迷歡聚一堂,共慶4.18佳節。
女)先生們,女士們,在這盛滿真誠與歡樂的網路間,在這激情飛揚的空間里,我們撩開歡慶九州藝苑——黃梅戲藝術團成立晚會的幃幕,共慶藝術佳節,同賞黃梅盛宴!有請黃梅戲藝術團團長錦書致晚會開幕詞!
…………
男)黃梅戲源於盛唐採茶調,沿承著古老的血脈,經歷了千年磨煉,成就了一個劇種。
女)黃梅戲握動著時代脈絡,傳承著民族精神,吟唱著華夏文明,譜寫著藝術樂章。
男)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張輝先生,他是第一屆全國黃梅戲戲迷聯誼大會的倡導者,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中國戲曲梅花獎得主,掌聲有請張輝先生為晚會致辭!
…………
男)感謝張輝先生熱情洋溢的講話!黃梅戲與社會進步一起成長,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有專家的打造,有戲迷的擁戴,才有今天的輝煌!
女)黃梅戲隨時代變革與繁榮,梅開二度,再飄清香,靠專業團體的提升,靠各種社會平台的推廣,才有今日的芬芳。
男)今天,黃梅戲藝術團落戶VV社區——九州藝苑,資深戲迷的憶江南也來到現場,有請憶江南講話!
男)感謝憶江南的講話!回首百年滄桑,黃梅戲離不開群眾的土壤,根與土的情誼千古流芳。
女)再看今日輝煌,黃梅戲靠民族文化的弘揚,徽韻鄉音萬代傳唱。
今晚好戲連台,戲迷明星同台獻藝;今夜精彩紛呈,錦綉黃梅點綴新春。有請張輝先生,為我們開場表演——————(節目未定)
1、《山野風》
男)高歌一曲《山野風》,春風催開映山紅。賓朋雲集藝術團,全國戲迷喜相逢。下面掌聲有請來自安徽的零點為大家演唱電視劇《嚴鳳英》的主題曲「山野的風」
2、十八相送
女)泱泱華夏,燦爛文化源遠流長。巍巍河山,錦綉黃梅吐艷芬芳。
舞台再現了將相名臣,戲曲演繹了各色人生。梁祝的傳說千古傳頌,愛情的悲劇百年流芳。請欣賞武漢的纖雲帶來《梁祝》選段「十八里相送」
3、江水滔滔向東流
男)梅花得意佔群芳,黃梅飄香萬里疆。黃梅戲戲文優美,曲調流暢,標格秀雅,神形俱清。傳統劇目《金玉奴》,彰孝道,秉真情,一棒打醒無情人。有請來自上海的雲演唱膾炙人口的選段「江水滔滔向東流」
4、春風送暖到襄陽
女)黃梅藝術顯優雅,高山流水啟艷霞。鄉村歌劇,清新典雅;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彩紛呈。黃梅戲經典劇目《女駙馬》,大家都耳熟能詳。請欣賞《女駙馬》選段「春風送暖到襄陽」演唱者同樣是來自上海的雲霞—
5、花開花放
男)四月贊歌四月花,黃梅又開新奇葩,黃梅戲曲目眾多,很多劇目取材於小說話本,開人物演繹之先河,獨樹一幟,深入人心,黃梅劇《小辭店》就是典型的範本。請欣賞安徽的閃舞為我們帶來《小辭店》選段「花開花放」。
6、英台挑水
女)梁祝化蝶是真情,海枯石爛不變心,三年同窗又共枕,不知祝弟是女人,錯失良機千古恨。有請幽蘭,她給我們演唱的是《梁祝》選段「英台挑水」
7、聲聲呼喚無回應
男)黃梅迎春生機無限,藝術團慶成立歡樂無邊。黃梅戲代代人才輩出,今晚的舞台更是精彩紛呈!七號演員是來自江西的洪雨,給大家帶來的是《風花雪月》選段「聲聲呼喚無回應」
8、西樓會
女)黃梅戲藝術精湛,對白甜美,形式自由,唱腔活潑;地方特色濃郁,通俗易懂,風趣詼諧,膾炙人口。《西樓會》就是三十六本中的詼諧一折,須眉喬裝上西樓,巧扮丫鬟把婚求,三日之約半月會,私定終身真情訴。有請湖南的伊人帶來清脆悅耳,令人嚮往的《西樓會》
9、一捧戰袍
男)黃梅戲取材廣泛,雅俗共舉,再現了一幕幕人間故事,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歷史在這里繽紛上演,人物在這里重生涅磐。巾幗不讓須眉的《大喬與小喬》就是這樣,留下了動人的傳說。今晚,來自安徽的小喬給大家演唱「一捧戰袍」選段。有請!
10、一彎新月像鐮刀
女)黃梅戲承繼傳統,保留著它古老的魅力。黃梅戲《雙下山》是根據傳統摺子戲《思凡》、《下山》等劇目重新創作改編的非正式黃梅戲輕喜劇。今晚現場的張輝先生在該劇的表演中獲得中國戲曲最高獎「梅花獎」。有請來自安徽的秋月冷演唱「一彎新月像鐮刀」的選段
11、采蓮
男)黃梅戲曲調悠揚,清新自然,歌聲清脆,甜美婉轉,讓人耳目一新,讓人如痴如醉,好似江南的采蓮女,驚鴻一瞥,引來無限遐想。有請雅意,來自湖南的她將給朋友們帶來這唱腔優美、曲調動聽的黃梅調歌「采蓮」掌聲有請——
12、空守雲房無歲月
女)黃梅戲演繹了人間的風花雪月,也描繪了傳說的恩愛情深。《牛郎織女》的故事家喻戶曉,天上人間的愛情故事成為絕唱。下面是來自安徽的好心情送上的《牛郎織女》選段「空守雲房無歲月」
13、董郎昏迷在荒郊
男)早在1955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將黃梅戲《天仙配》搬上了銀幕,推向全國,走向世界,確立了黃梅戲發展史新的里程碑,全國人民認識了黃梅戲的魅力,而且在港澳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感受她舉世無雙的魅力,傾聽她優美甜潤的韻律吧!有請來自遼寧的百靈,她將演唱《天仙配》選段「董郎昏迷在荒郊」
14、春風萬里梳柳煙
女)情意濃,愛意濃,怎知紅絲錯千重,路同歸不同,歡亦憂,樂亦憂,踏雪尋梅方始休,回首天盡頭。請出來自安徽的.天意,她將為我們傾情演唱《紅絲錯》選段「春風萬里梳柳煙」
15、民女名叫馮素珍
男)錯,錯,錯,錯是對,對是錯,錯中有對,對中有錯,好一個有情有義的紅絲錯。謝謝天意的精彩演唱。馮氏素貞招東床,秀外慧中美嬌娘。明知喬裝欺君罪,冒名趕考救情郎。掌聲有請青衣《女駙馬》選段「民女名叫馮素珍」
16滿工對唱
女)樹上的鳥兒成雙,青山綠水帶笑顏。黃梅戲膾炙人口,唱遍祖國大地,享譽全球。含皖西南山水之靈氣,承皖江文化之精華,如曼妙的村姑,風姿綽約,翩翩起舞,像迎春的紅梅,清香四溢,情撒人間。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聆聽《天仙配》中的「滿工對唱」選段,掌聲歡迎錦書、雲卷雲舒
《天仙配 (2007)》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XHBLz9tklDp1HSM5-VVbyg
⑧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還有幾位健在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中的七位仙女分辨是:
大年夜姐王少梅、二姐潘璟琍、三姐潘霞雲、四姐丁俊美、五姐江明安、六姐張萍、七仙女嚴鳳英。
這是昔時仙女們的一張合影(不包含老大年夜跟老七)左起:潘霞雲(三姐),江明安(五姐),潘璟蜊(二姐),張萍(六姐),丁俊美(四姐)
七位仙女的近況:曾經有四位去世,另有三位健在。
去世的仙女們:
1.七仙女嚴鳳英
嚴鳳英是出色的黃梅戲扮演藝術家,是中國黃梅戲的開展創造者之一,也是中國黃梅戲傳承開展重要的開辟者跟奉獻者。
嚴鳳英塑造了很多經典的人物抽象,她拍攝的黃梅戲電影家喻戶曉,她扮演的角色深刻平易近氣,有數人因為愛好她的扮演跟唱腔而愛上了黃梅戲,她為中國黃梅戲的開展跟遍及作出了弗成消逝的奉獻。
嚴鳳英的代表作有:《打豬草》、《游春》、《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夫妻不雅燈》等。嚴鳳英主演的黃梅戲電影有:《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
1968年4月8日,嚴鳳英不堪在「文革」中遭到的屈辱,服安眠葯自殘,年僅38歲。
2.大年夜姐王少梅
王少梅是黃梅戲演員王少舫的妹妹,是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的一級演員,曾經在電影《天仙配》中扮演大年夜姐,在電影《牛郎織女》中扮演王母娘娘,在《江姐》中扮演雙槍老太婆。
王少梅於2008年3月27日因病去世。
3.二姐潘璟琍
潘璟琍是有名黃梅戲扮演藝術家,曾經上演過《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夫妻不雅燈》、《春噴鼻傳》、《天仙配》等劇目。
潘璟琍於1988年11月23日去世。
4.五姐江明安
江明安是安徽省黃梅戲劇院二級演員。曾經上演過《天仙配》、《女駙馬》、《西廂記》、《紅樓夢》等劇目。
江明安於2009年去世。
《天仙配》的眾仙女中,現在健在的另有三位:
三姐潘霞雲
(照片暫未找到)
四姐丁俊美(丁俊美的丈夫是《天仙配》的作曲時白林)
六姐張萍
⑨ 黃梅戲《天仙配》的主要內容
黃梅戲《天仙配》作品講述了七仙女不顧天規,私自下凡與董永結為伉儷,憧憬美好生活,最終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愛情故事。
《天仙配》敷演董永行孝遇仙事。原本寫秀才董永賣身傅家為奴,以所得銀錢葬父,孝行感天。恰七仙女有思凡之意,玉帝乃命七仙女下凡,與董永配合百日夫妻。董永於上工之日,在槐蔭樹下與七仙女結為夫妻。後七仙女一夜織成十匹錦絹,傅員外將三年長工改為百日;又收董永、七仙女為義子、義女。百日期滿,夫妻二人辭工回家。
途中七仙女告知董永實情,並贈羅裙、白扇寶,約定來年二月十五日送子相會後,在槐蔭樹下重返天庭。董永進寶得官,歸途又逢七仙女送子下凡,董永後與傅員外之女結為夫婦。
(9)戲曲電影天仙配全集擴展閱讀
《天仙配》是黃梅戲早期積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是根據東漢董永遇仙故事編成的,最先編人話本的是宋元時期《董永遇仙傳》;最早編成雜劇的是元代,僅留下《路遇》一套《商調集賢賓》載於明郭勛所編《雍熙樂府》。
該劇獲得第一屆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劇本一等獎、優秀演出獎、導演獎、音樂獎,被評為建國50周年經典劇目,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⑩ 「天仙配」的完整故事是什麼
天仙配
1955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導演石揮
黃梅戲《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發了香港數十年黃梅戲電影的經久不衰!
影片於一九五七年獲文化部優秀舞台藝術片二等獎。
《天仙配》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它寄託著下層勞動人民對自由純真愛情的嚮往。影片系根據同名黃梅戲改編,劇本改編桑弧,主演是在戲曲界享有盛名的黃梅戲演員嚴風英、王少舫。嚴鳳英創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間村姑,既熱情大膽,又勤勞智慧;嚴鳳英尤其把是把七仙女對董永誠摯的愛情,表現得十分深沉動人。王少舫塑造的董永形象,朴實、敦厚、可親。這兩個形象,富有濃郁的人情味與強烈的真實感,雖系神話,實際上是現實生活中美好人物精神的折射.是勞動人民審美理想的體現。影片上映後,同樣受到海內外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據1958年底統計,僅祖國大陸的觀眾就多達一億四千萬人次之多,創造了當時票房的最高紀錄。《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帶上映時,同樣盛況空前。六十年代初,香港邵氏公司拍的黃梅戲影片《粱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上演,風靡了無數觀眾,創下了空前賣座記錄,而這部影片是從1954年'上影'攝制的越劇戲曲彩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移植的。
其實現在最流行的是《天仙配》這首夫妻對唱的黃梅戲。
劇情介紹:
人間:董永家貧,父亡,賣身為奴,得資葬父。
天上:玉帝七個女兒戲於鵲橋,窺視人間。
七女厭惡天宮歲月之凄清,對董永由同情而至鍾情,乃不顧森嚴天規,隻身奔向人間。槐蔭樹
下路遇董永,傾訴衷曲,二人遂結伉儷。
僱主傅員外以董永新婚不符契約為由,要挾七女須於一夜之間織成錦絹十匹,成則工期縮短,不成則加倍。七女邀眾姐助而成之,三年苦役遂改百日。
工滿,歸程中,夫妻正嚮往未來,憧憬幸福,忽聞玉帝旨意,令七女即刻回宮,否則禍及董永,七女無奈,忍痛泣別,別時誓言:「不怕你天規重重活拆散,我與你天上人間心一條」。
(榮獲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優秀演出獎、劇本獎、導演獎、音樂獎;據此劇拍攝之影片獲1949----1955年優秀影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