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講民樂電影叫什麼

講民樂電影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09 16:04:15

㈠ 風箏與風電影是在哪拍的

電影《風箏與風》在張掖市民樂縣拍攝的。
《風箏與風》由甘肅伊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以民樂一中學子學習生活為背景的青春勵志電影《風箏與風》在張掖市民樂縣正式開機拍攝。
《風箏與風》是甘肅伊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於2013年底申報,由國家新聞出版和廣電總局審核批準的高中生勵志公益電影。據悉,該片將在張掖市民樂縣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拍攝,拍攝場景大部分取自民樂一中、扁都口、童子寺等地。拍攝完成後將在中央電視台、全國農村院線、校園院線、主流媒體同步放映。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是首部以電影形式反映民樂教育事業發展的影片,也是通過電影方式展示張掖市及民樂縣秀美山川、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的一次有益嘗試。

㈡ 觀《閃光少女》有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吧,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麼寫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觀《閃光少女》有感(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閃光少女》有感1

做什麼事都沒有「容易」兩字,周五上午,掌校組織觀看了電影《閃光少女》。

影片中民樂學生為了證明民樂組織了一個樂團,從樂團的成員招集到最後登上國家大劇院的演出,這條路如流水,漫長而又布滿無數坎坷、暗礁。

電影中,民樂的學生非常不受待見,不僅僅是西洋樂學生的無情白服,院方甚至不讓他們演出,將他們的練習室鎖上鐵門,並宣告以後不會再招收民樂學生。每個孩子都有夢想,都想得以展現,和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尊重,然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借下桃練室,在深夜躲開老帥悄悄練習,他們讀遍天下歷史,為這傳承上百上千年的民族本土音樂注入下情感和靈魂,他們為了連手組團用心研讀每個人的愛好。

或是指尖音律,或是口中滔滔音樂歷史,又或是內心對音樂的痴迷,用的是異於凡人的堅心,用的是是一夜夜破曉的艱辛,把音樂刻印在一把把一架架的琴上。憑借看烈火般的熱情,而以此為基礎感受古人創下那樂譜時的情懷,把它們融入指間,口中,讓音樂活起來。每一個音符,每一首曲子,每一段旋律,都讓他們隨之彈奏,從而打敗西洋樂,從而讓民樂「活」起來,讓院長,讓家人看到民樂其靈魂。

民樂是古人們領用數千年乃至數萬年的心血的結晶。如果說西洋樂是歡快動人,那麼民樂便是深況婉轉。挑戰權戚,破除成見,選流飛奔,是滿血,也是青春的弦,是一輩子的憶。與首樂結緣也件,是人世通最美好的解追了吧。

觀《閃光少女》有感2

今天我和我的爸爸一起看電影《閃光少女》。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講一所音樂學校里發生的故事。

在一所音樂學校里,有的學生學習民樂,有的學生學習西洋樂。學民樂的和學西洋樂的彼此看對方不順眼,學西洋樂的覺得學民樂的土,學民樂的覺得學西洋樂的裝,他們經常吵架。

學習民樂揚琴的陳驚喜歡學習鋼琴的王文師兄,向他表白失敗後深受打擊,下定決心苦練楊琴證明給王文師兄看,還組建了一個樂隊,叫「二點五次元樂隊」。通過一段時間練習磨合,他們在一起漫展上表演大獲成功,陳驚心滿意足,准備解散樂隊。

由於學民樂的學生少,而且本校學民樂總體表現不佳,學校里准備以後停招學民樂的學生,並且把一次少兒音樂普及展上的表演機會直接給了西洋樂隊,這激起了民樂同學的不滿。民樂的向西洋樂的發起挑戰,定在上級領導過來視察那裡進行斗樂。結果,通過一場激烈的比賽,民樂獲勝,作為回報,西洋樂隊同學幫助民樂的進入會場進行表演。

最後表演大獲成功,社會影響巨大,並讓學校改變政策,繼續招學民樂的學生。

觀《閃光少女》有感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夢想。這些便是自己心裡最神聖,最美好的東西。

《閃光少女》主要講述了學民樂與學西洋樂的沖突。還有一些喜歡二次元而不被大眾所接納的故事。結局是美好的哦,人們不再只學習西洋樂,更注重傳統的,古典的樂器了。

民樂與二次元的結合產生了許多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排練時找不到合適的場地,學校里的排練廳留給了學習西洋樂的人,第一次合作時找不到可以合奏的曲子,只好先用《春節序曲》代替,參加漫展時,聽民樂的人寥寥無幾……

這些故事的背後卻有著更令人深思的問題:再排練廳里排練的都是學習西洋樂的,系裡的老師不給開條,沒法用排練廳。連學校的老師都認為學習西洋樂的學生更優秀,更出眾。民樂隊的學生很不受待見,所以,民樂隊在幾次掙扎之後只好解散了。

西洋樂真的那麼好嗎,民樂就真的那麼俗氣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學習西洋樂並不是真的喜歡,而是覺得那樣才優雅,不落伍。其實,這都是人們心中崇洋媚外心理在作怪。

民族樂器是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流傳下來的,它不僅代表著一種音樂,更象徵這我們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社會在進步,人們與時俱進的思想是對的,但是過分的貶低自己的民族的精華就是不對的,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國的圓。有些愛好民樂的人更是被叫成「土包子」。愛好不同,自然選擇不同,為什麼要貶低別人的愛好呢?

這種風氣不知何時才能有所改變。但有一句話我想送給那些極力崇洋的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觀《閃光少女》有感4

一個天真無知的女生喜歡上高冷男神,不斷追求失敗,有失望有彷徨,最終在越挫越勇中找到朋友,找到自己最愛的事物,找到了一直陪在身邊的真愛,順理成章的長大成人。

不知道諸位有沒有感覺到濃濃的俗套氣息。反正我印象中大多數青春片都是這樣的越挫越勇,逆風成長的套路。

如果《閃光少女》完全就只有這個模式,那恐怕這部影片別說想閃光了,怕是被人黑的烏黑發亮。事實上,雖然影片套了這么一個常規的模板,但是在鮑鯨鯨的筆下,二次元和音樂作為兩大重要元素貫穿了整部影片,加上飲水機火鍋,廣場舞,地方方言,漫畫式表達等具有話題性的噱頭,故事確實變得有趣三分。

雖然故事在各式各樣的花式表達下顯得光鮮華麗,可相比民樂包容西洋,音樂最終大同的和諧表達,影片對二次元的表達則具備了相當的爭議性。在影片中,喜歡二次元的宅男被表現成又肥又丑的宅男,二次元被說為顏即正義的美貌崇拜,而對二次元表達最為重要的二次元宿舍,也單純的成為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讓女主找到夥伴,不斷成長的符號。

總的來說,影片中的二次元宿舍,換成愛貓者聯盟,王者榮耀團隊加入進故事,配套搭配一些吸貓或打游戲的鏡頭。重新融入充滿逆襲的少女樂團,其實是完全可以的。

在這樣極簡的設置下,影片固然講述了有趣的故事,依然顯得套路滿滿。

觀《閃光少女》有感5

看得人挺熱血沸騰的。電影閃光少女,之前看了電影,到現在想起來還是意猶未盡的,徐璐真人真的太瘦啦。多吃點啦。電影很好看。雖然不混跡二次元但是都覺得超燃的。以前關注樂器多是鋼琴。小提琴。這些西方樂器。看了電影也看到我們國家自己傳承的一部分。揚琴。古箏。二胡。琵琶。唐鼓。就像當下國家文化隨著出國和國際經濟融合,也逐漸被我們重視和升華,我們理當如此,國家的就是我們的,不僅有責任宣傳更有責任維護和保護。也看得出來這部劇的用心。連編鍾都真實的用在裡面。電影故事情節也不錯。看到一群志同道合並且對自己堅持而堅持的人很有體會,那種友誼和合作十分珍貴。片中有個部分超級燃,中西大比拼變成中西的碰撞,就像一南一北的交融,忽而突兀忽而融合很奇妙的感覺。大家上映的時候帶上你志同道合的盆友去吧。不白花這份錢的。我保證!!男主炒雞超可愛中國好朋友!!。超暖心的!!!其中最最最可怕的是千指大大。真的收下我的膝蓋好嗎。古箏技術太強大了!!!電影里看她彈奏的時候真的是倒吸一口氣的那種厲害。看完去搜了一下演員果然是真厲害的。

觀《閃光少女》有感6

這部電影是朋友說要不要去看電影,聽說不錯。一直以來看電影都只是我平時生活的消遣,沒有什麼要求,朋友想看什麼看什麼,所以什麼了解都沒有就去了。去之前看了下電影名字:閃光少女??呃,感覺有點雷,不像平時他喜歡看的電影類型,一般他都是看外國特效片的。看完過後,了解了,原來這么多二次元的元素,他一直二次元愛好者。

這是一部很特別的青春片,整部電影非常輕松搞笑,總體講的是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的對抗,奇妙地融入了古風音樂和比較小眾的二次元文化,因而人物造型有些另類,但是並不違和,也傳達出雖然小眾也有同伴的理念,並且使電影增加了很多笑點和一些淚點,而且整部電影非常熱血和勵志,尤其電影中有三場音樂表演,非常燃,非常震撼,看得人熱血沸騰,為民族樂器和古風音樂自豪,看完都想去學一下民族樂器了。

很開心有這樣一部沒車禍,不死人,不墮胎,非常勵志熱血的電影。不知道對於一般觀眾的來說,電影的二次元元素會不會不適應,但對於我這個民族樂器,古風音樂和二次元都喜歡的人來說,真的是大福利啊。當然影片也有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強行說道理,喜歡二次元的人也不會那麼誇張,學西洋樂器的也並沒有瞧不上學民族樂器的,生活中喜歡和學民樂的人還是很多的,當然這是藝術的加工,可以理解。

演員方面演的還可以,男主表演的時候還挺帥挺有魅力的。故事也說完整了,最精彩和震撼的還是音樂,非常出色。

觀《閃光少女》有感7

以前,我覺得民樂很老土,有一點點難聽。西洋樂很時尚,又酷,而且很動聽。我自己學二胡,也不是很重視。但是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閃光少女》,讓我有了改觀。

電影里,讓我印象深刻的樂器是:民樂樂器揚琴和西洋樂器鋼琴。之前,彈鋼琴的王文,瞧不起敲揚琴的陳驚。王文說揚琴不算樂器,不能上台表演。憑什麼,揚琴可是民族樂器中的大型樂器,是敲擊樂。如果這點還不懂,就不算是一個合格的音樂家。陳驚為了向王文證明揚琴也是樂器,就想組個樂隊上台表演。可是大家都不會中國傳統樂器。陳驚為了組樂隊,去了502宿舍。那裡的人,都活在二次元世界裡,但是她們的音樂技術高超,全都是學民樂的.,學的樂器種類繁多:二胡、琵琶、冬不拉、古箏。我也真是沒想到,竟然會有人樂器學的那麼好,她們一定是堅持了很久的,而且他們還學關於樂器從古至今的歷史文化。陳驚想要和她們組隊,她答應給大家酬勞。就這樣,她們幾個人勉為其難組了個樂隊。

她們都為了這個團隊,每天都在練習。一天,外號叫千指大人的古箏手說:「最近有一個動漫展覽會,在那裡可以上舞台表演各種東西,我們就上台表演民樂吧。」大家聽了都點頭表示同意,還給樂隊起了個名字「2·5次元」。到了那天,她們准備上台表演。可是,「2·5次元」團隊一上台,大家一看到民樂,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全都走光了。她們一個個面面相覷,交換了眼神,互相鼓勵,開始合奏樂曲了。出乎她們的意料之外,大家一聽到這有節奏的音樂,立刻圍了過來。後來,他們這一段視頻上了微博,學校里所有人都看見了。大家都愛上了民樂,開始學習了。

一次,民樂樂隊和西洋樂樂隊在視查領導面前,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比賽。兩隊都演奏《小蜜蜂》。民族樂隊先出來了古箏,西洋樂隊又出來個豎琴;民族樂隊這邊接著出來拉二胡,西洋樂隊不甘示弱,出來了小提琴;民族樂隊這邊打開了一扇門,裡面傳出了動聽的揚琴聲,西洋樂隊也打開了一扇門,裡面傳出了美妙的鋼琴聲;我民族樂隊這里一個吹著笛子的女孩走慢慢的走了出來,西洋樂隊派出了單簧管。最後,民族樂隊這里使用了必殺技——嗩吶。嗩吶一出來,打破了之前僵局,勢均力敵的音樂氣氛,一下子橫掃千軍,吹出了優美的音樂,讓整個學校喜氣洋洋的,讓人聽著這個音樂,可以想像出小蜜蜂在辛勤的工作,在空中自由的飛翔。就是因為嗩吶,西洋樂隊輸了。

輸掉的懲罰是:讓民族樂隊去上海音樂劇院的舞台上表演。這次,王文終於理解了民樂也是可以像西洋樂那樣好聽又酷的。因為這個,陳驚有了自信,上台發揮的更好了。只見,台上投射出了一個動漫人物,在空中撒下了一些花瓣,這些花瓣跟民族音樂也很配,非常美妙。這場音樂會受到了所有觀眾的熱烈鼓掌,整個劇院里掌聲雷動。

哇,原來民樂也可以這么酷啊,我以後要好好學習我的二胡,讓自己變得也很酷。現在編鍾漸漸失傳了,二胡以後也有可能會消失的。可能以後中國樂器,都會慢慢地不再流傳。從現在起,我要好好學習二胡,成為合格的音樂家,發揚民族樂!

觀《閃光少女》有感8

在這個既歡樂又炎熱的假期當中,除了有 寫作業的繁忙之外,還有閑暇的時間看一個自己喜歡的電影。

《閃光少女》這個電影其實也是我在無意中看到的,當時就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就重復看了很多回,到現在回憶起來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看這么多遍,可能是故事的情節或者是這個電影 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吧。

這個電影雖然是我無意中看到的,但是他們這個電影講述了是一群年少輕狂的青春的男孩女孩為了自己的夢想拼搏的故事,這裡面有學習歷史久遠的老藝術家留下的樂器,還有的是學習西方文化的西洋樂器,他們就好比兩個敵人一樣,都覺得自己學習的樂器都是最好的,最受歡迎的,兩方都在不停的斗,各方都為自己的樂器爭光,可是結果差強人意,他們學校的 領導都覺得西洋樂才有學習的必要,而老樂器已經是過去,沒有人會喜歡了,所以對學習西洋樂的同學的態度,和對學習老樂器的同學的態度差距明顯,真是讓人生氣,我最喜歡的情節是西洋樂和老樂器對抗,當時有 領導檢查,結果很讓人高興,那就是老樂器的學生贏過了西洋樂, 領導就這一幕感到一臉贊同,因為他們都是為了讓別人承認自己的樂器是最好的,這也是為了自己理想努力的結果。

看完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在我們還能為自己的夢想努力的情況下要加油,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努力,心中要有一種信念,那就是我們喜歡的東西都是最優秀的,是獨一無二的,是沒有人可以輕松替代的,我們要把老祖先傳承下來的東西繼續延續到下一代,不讓老藝術家們失望。我們應該堅持老樂器,為我們的老樂器感到驕傲。

這是我在這個暑假觀看到的電影,你喜歡的電影是什麼呢。還給我們說一說你從中學到了什麼吧?

觀《閃光少女》有感9

跑來看《閃光少女》的點映完全是一場意外,我本來是打算看《大護法》或者是《悟空傳》的,但是正好家附近的影院都沒有合適的場次,刷到了《閃光少女》有一場點映時間合適就去了。不過在此以前也在微博上看到了最終的宣傳片,感覺很不錯里頭也帶了很多自己熟悉的元素,所以就想來看看這一次大屏幕又是怎麼演繹我所熟悉的那個文化。

看完後沒忍住一路奔回家查了資料,寫了這篇影評——或者叫觀後感更合適些。

影片是從一所音樂學校的西洋樂和民族樂的矛盾為出發點的,在這所音樂學校里學兩種樂器的學生經常發生矛盾。學西洋樂的學生看不起學民族樂的學生,覺得他們很土;學民族樂的學生則看不慣學西洋樂的,認為他們很裝。甚至是兩邊的校服都有很明顯的差異,學西洋樂的學生們是很漂亮的西式校服,而學民樂的學生則是接地氣的中國式校服。這便是影片一開始給我最直觀的感受。

然而即便是兩者之間存在這樣的表面「階級」,學習揚琴的女主角陳驚還是喜歡上了學習鋼琴的學長王文。表白失敗後的陳驚因為學長的一句「揚琴是什麼?」決定證明自己,於是就有了後面組建了「二·五次元樂隊」的故事。

四處拉攏隊友無果的陳驚,在夥伴油渣的建議下,去找了住在502宿舍四個喜歡二次元文化的學習民樂的女孩子。在協商完條件後,幾個人聚在了一起,每天在西洋樂隊練習結束後進行排練磨合。期間也因為一系列的事情,陳驚對加入的四個隊友也越來越了解,知道她們的情況知道二次元的文化知道古風樂曲。甚至在之後,身為網路知名UP主千指大人的小蠻受邀去漫展表演的時候,他們一個樂隊一起去演奏了《權御天下》。

當時那個場景里,台下只有零星幾人坐著舉著千指大人的應援牌。但是當《權御天下》的曲子一起來,揚琴、古箏、琵琶、中阮、堂鼓匯成的旋律一響起來的時候,眼淚就怎麼也停不下來。那是熟悉的樂曲、熟悉的環境還有熟悉的感情。那段的曲子是我覺得整部影片中最大的亮點了,甚至遠遠超過後面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帶給我的震撼,就是這一瞬間彷彿所有沉睡著的情感都被呼喚蘇醒了。

在後面的劇情里,原本是為了向師兄證明揚琴的陳驚再次告白失敗以後,整個故事的重心開始向愛好向音樂轉移。陳驚因為達成了目的,預備解散樂隊的時候,四人組卻反對了,真正喜歡著民樂喜歡著古風曲子的她們,希望還能夠以這樣組隊的形式繼續演繹自己的音樂,然而陳驚卻沒有這種堅持。

可以說這是一個象徵著如今很多年輕人狀態的角色。在現在這個社會里,太多人沒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事物,沒有找到自己追逐的目標,隨著社會浪潮的起伏沉浮飄動著。學習樂器學習藝術,更多的人都是奔著考試升學去的,多少人是因為真正喜歡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堅持?不過是尋一條路,熬過去了就解放了。

但是就像電影中,陳驚的媽媽告訴她的那樣:

「它陪了你這么多年了,你要不學,和它商量。」

人生在世,擁有的時間那麼漫長,總有對於自己而言很特別很重很喜歡的東西,如果找到了這個東西並與它一起不斷努力,我相信那個人一定是閃閃發光的。就像在不斷努力的音樂學院的學生們,就像很多很多現在為在屬於自己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而不斷努力的人們。因為擁有重要的東西,所以人生也會與眾不同。

劇情從兩邊學生的比拼開始基調就變得非常的燃,深深的讓人感覺到為了自己重要的東西努力著,這才是青春應該有的模樣!學習民樂的大家紛紛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向學西洋樂的同學們下了戰書。在領導來視察的那天,一決高下——不得不說Eson這個領導演得挺好的,我剛開始完全沒有認出來——中西方音樂的合奏,互相間用音樂廝殺,到最後西洋樂略遜一籌,這一段真的非常酣暢淋漓。正應了賽前學小提琴的鄭有恩引用的肖邦的話一樣,這就是他們的戰歌,懂音樂的人哪怕不同樂器不同種類,也一樣能夠互通拼搏的一場戰役。

西洋樂的同學們輸掉了比賽,學民樂的同學們卻借用了這一次的籌碼,換來了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機會,並在各方的幫助下進行了這一次普及性質的演出。這一段戲碼就變得非常和諧團結,也讓人非常感動的劇情。大家共同努力著,向觀眾們展現了民樂的魅力,展現了音樂的神奇。

這樣的一個故事,可以說編劇鮑鯨鯨非常懂如今的年輕人了。很多年輕人流行的元素,出現在這一代年輕人中的迷茫和矛盾,都在故事中一一體現了出來。切入點也非常難得,是一個本來比較小眾、近年來在愛好者們中間才逐漸有些許起色的民族樂。不得不說如今古風音樂以及我們傳統的樂器音樂等,也在慢慢擴大影響。像國內較早一批進行古風音樂創作的愛好者和團隊,早已經將古風音樂帶上了人民大會堂的舞台。影片中學習民樂的大家的堅持,特別是「二·五次元樂隊」用自己的方式演繹著曲目的模樣相信很多創作者都會有共鳴。

整個故事很積極向上,充滿青春燃點的同時也不忘情感線,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就故事而言非常的棒。只是有些可惜,在刻畫二次元文化方面,再怎麼努力貼近,終歸和我們親身經歷的實際情況還是有一些差異。

影片中塑造的502宿舍四個喜歡二次元文化的女孩子的情況,實際上是一種非常極端的情況了。也許在很多不了解這個文化圈的人來說,對這個群體就是這樣一個印象。但是作為一個影視作品而言,這種形象塑造容易讓觀眾產生錯誤的理解從而造成印象上的偏差。大部分即便是喜歡二次元文化的女孩子,也很少會選擇在日常生活中做那麼誇張的打扮,並且基本上日常交流沒有什麼問題。影片中這樣的形象塑造,對於很多不知情或者一知半解的觀眾而言,是一種較為負面的印象灌輸。而且在人物造型設計,還有服裝和發飾這些的搭配上,手法看上去也非常生澀。畢竟從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一個方式太業余也誇張了,既然是想要表達這個文化圈的一個狀態,還是希望會有更好更詳細的表達。也希望以後會有相關的作品,運用更恰當的方式來進行詮釋。

此外影片中也有一些關於古風音樂的解釋,但實際上也存在一些偏差,誠然古風音樂是從傳統歷史文化中汲取的內涵結合現代的一些新的方式再灌輸進去的新產物,但是影片中反復用台詞強調歷史成績的重要性,倒讓人感覺有些哭笑不得了。

但不管怎麼說能加入這些元素也已經非常開心感動了,多多少少也是一種科普一種宣傳,最起碼能讓不了解的人知道那麼一點和這些文化有關的事情。我們喜歡的、嚮往的、執著的那個世界,到底有什麼魅力,又到底是什麼模樣的。或許這就是一把鑰匙,可以開啟通往那邊的門,如若是有心人就會去看去聽去了解。

實際上這部片子我比較推薦有自己非常執著非常喜愛的事物的朋友,但是家裡人持反對、不理解意見的,可以一起走進影院。至於一些詮釋的比較有偏差的部分,就由你們自己去解釋,我相信絕大部分還是願意傾聽的,畢竟青春路短誰都會走過。

而人生是如此的漫長,我希望大家都能夠自己走、自己看,自己找到對於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東西,每一天都能和它一起努力奮斗著,每一天都過得閃閃發亮。

因為是以感想居多,所以本來還想聊聊幾位演員的就給帶過去了。像飾演門衛大爺的是北大荒的崔可法老前輩,他的話劇、電影很多都是很經典的作品,很多時候他的角色並不是很重要卻讓人不容忽視,是個演技非常棒的老演員。

另外還想說一說關於那首《權御天下》,其實我第一個反應網路知名古箏演奏UP主+這首曲子=墨韻……墨韻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古箏演奏UP主,雖然她考研後已經很久沒有更新了,但是和司鼓君合作的《權御天下》也一直是經典。盡管影片中六種樂器帶來的震撼感更強,但我還是第一個想到了墨韻他們的視頻。這里也在原文鏈接中貼一下地址,供大家感受參考一下。

還有一天電影就要上映了,希望大家能吃下安利去影院看一看這部片子,畢竟它帶來的共鳴與感動才是最重要的。

觀《閃光少女》有感10

一直以來,青春片成了「懷舊」的代名詞,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是父輩的革命情懷,是70、80後的大學生活,是創業者的青澀日記……語調里充滿了感傷和苦澀,有時這些故事裡又帶有幾分成功者的自戀,一個個年少時就未能打開的心結成了故事講述的開端,總之無趣大於可愛,矯飾蓋過天然。

如果青春還有另外一種苦澀的味道,那一定是一種孤獨,一種不被理解的失落與無助,一種付諸行動卻一無所獲,驚不起半點漣漪的痛苦。無論是愛情還是理想,只有一個人對影自憐的時候,世界確乎是不完整的。《閃光少女》敏銳的捕捉到了這個主題,但是劇作本身又跳出了感傷的限制。

《閃光少女》是一群慢慢被音樂學院附中所忽略的民樂班學生,為了證明他們熱愛的音樂也可以有觀眾,通過組建樂隊重新找回「存在感」的勵志小故事。鮑鯨鯨的天才創意將青春期的孤獨和身份認同的話題巧妙的編織在了傳統民樂和西洋古典樂的沖突中。她筆下的少女默默無聞,但為了愛情卻爆發出了能量驚人的小宇宙。她的詼諧幽默戰勝了心態蒼老者的懷舊,用滿滿的少女心畫出了青春最靚麗的弧線。

徐璐賦予陳驚身上「神經大條」的氣質沒有絲毫的忸怩造作,她就像一朵自由舒展的小花,她會為誰是欣賞者而糾結,但是她更享受開花的過程。《閃光少女》比起其他的青春片在表演難度上給演員提出了新的挑戰,徐璐不僅要展現出青春期少女獨有的活潑可愛以及戀愛的煩惱,她還需要用樂器來表達自己,揚琴是她和別人溝通的最重要工具,音樂是她身份的另一個象徵。徐璐靈活手指流淌出的旋律,是不甘示弱的自我表達

《閃光少女》里的徐璐讓觀眾看到了青春最真實的樣子,沒有被太多的規矩束縛,沒有過分沉溺於自己的世界,她渴望交流,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一些陳見。徐璐的「2.5次元」樂隊,用樂觀和堅持打破了堅不可摧的次元壁,不僅展現了證明民樂的價值和音樂美感,而且找回了青春期自我的「存在感」。因為對於成長來說,「存在感」要比其他事情重要,它背後隱藏著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種可以獲取身份認同,從而擺脫「異類」標簽的心理安全閾值。

㈢ 題材鮮見的《幕後人》揭露了哪些行業的扎心真相

題材鮮見的《幕後人》於2021年9月1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是以古箏為題材電影,因為題材少見,這部電影的熱度也十分有限,那麼題材鮮見的《幕後人》揭露了哪些行業的扎心真相?

衡好流行與大眾,完成新舊迭代繼承,是中國民樂的最好出路。

㈣ 民族樂器與外國與樂器pk的電影是什麼名字

電影名字叫做《閃光少女》。

《閃光少女》是由安樂影片有限公司出品發行的青春熱血校園電影,由王冉執導,徐璐、彭昱暢領銜主演,駱明劼、劉泳希、韓忠羽、魯照華、李諾、陳雨鍶主演,陳奕迅、閆妮、耿樂特別演出。

該片講述了神經少女陳驚與男閨蜜和小夥伴組成2.5次元樂隊,大戰西洋樂的勵志青春故事。該片於2017年7月20日在中國上映。

(4)講民樂電影叫什麼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陳驚(徐璐飾)是一個古靈精怪、敢愛敢恨的姑娘,江湖人稱神經。作為音樂附中的奇葩人物,陳驚人緣欠佳只有男閨蜜油渣(彭昱暢飾)甘願為她鞍前馬後。

自信滿滿的陳驚戀上了校草師哥,不料卻遭到校草的嘲笑和奚落,還引起了校園兩大院系之間的大混戰。

為了向師哥證明自己,陳驚聯手502宿舍神秘人物組成2.5次元樂團,挑戰權威、破除成見,上演了一幕幕生猛搞笑的青春趣事 。

㈤ 電影《閃光少女》中每年民樂學習者年年減少是客觀事實還是劇情需要

我覺得學古箏、琵琶箜篌這類民樂會的人確實少,不是大家不喜歡,是貴,至少比鋼琴貴。但是笛子、洞簫、葫蘆絲這類樂器學的人不比學吉他的少。

未映先火的暑期檔青春熱血校園電影《閃光少女》,繼上影節和點映場收獲頗豐口碑之後,這部電影的音樂部分也引發不小關注。在音樂中不斷突破的梁翹柏,將電影音樂升級為「閃光少女概念音樂計劃」,徐佳瑩、逃跑計劃、祈Inory、楊宗緯、周筆暢等各路音樂高手紛紛響應。不僅如此,在電影即將上映時,日本天後級歌手中島美嘉作為「閃光推介人」為影片獻聲,並破天荒首度演繹中文歌曲。據悉,中島美嘉初讀《閃光少女》故事便被深深打動,並將這些被觸動的部分寫成歌詞。

㈥ 尋找一部國產電影(內容見下面)

影片《戀愛通告》。

王力宏自導自演的處女作《戀愛通告》,集合了劉亦菲、陳沖、陳漢典、喬振宇、曾軼可、謝園、謝娜和方大同等一批優秀演員。講述了大明星杜明漢偽裝身份追求民樂系女孩宋曉青的故事。影片中王力宏大秀流行樂和民樂,是影片一大看點。

㈦ 電影《百鳥朝鳳》中的技藝傳承對現代民族管樂教學方法的思考

內容摘要: 吳天明導演的電影《百鳥朝鳳》是一部現實版的關於中國嗩吶技藝師徒傳承的鮮活樣本。本文通過《百鳥朝鳳》這部電影中的師徒嗩吶技藝傳承片段剖析,試圖從人才選拔、技巧訓練、技藝追求三方面觀照現代中國民族管樂教學,以此揭示傳統的師徒傳承教學智慧,並為現代教學所用,也深深希望這些存於現實生活中的民間技藝能得到真正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字:電影《百鳥朝鳳》、師徒傳承、民族管樂,教學

一、電影《百鳥朝鳳》背景介紹

     電影《百鳥朝鳳》是吳天明根據作家肖江虹的小說《百鳥朝鳳》改編而成的一部電影,影片講述了兩代嗩吶藝人以及嗩吶這種民間藝術在各類生存壓力的擠壓下正逐漸消亡的過程。嗩吶王焦三爺便是劇中無雙鎮焦家班的掌門人,技藝過人的焦三爺在措手不及的社會變革與浮躁的年代裡,對沒落的嗩吶技藝堅守不渝,引領弟子們用生命不息、傳承不止的信念奏響著嗩吶藝人獨特的光輝。影片至情至深、催人淚下,它讓人看到了中國藝術一種久違的質朴與純粹。一曲嗩吶所吹響的不僅是對逝者的輓歌,更是對中國文化和本不該沒落的匠人精神的堅守。這部吳天明導演用心血和情懷拍攝的國產電影,從表層看寫的是吹嗩吶這一門演奏技藝,但從深層看,表現的是對傳統優秀民族文化傳承的深深眷戀,以及當外來文化入侵時,對待本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應當持有的正確態度,可以說此部電影是現代民族管樂教學的一部鮮活的樣本。因此,本文旨在通過對電影嗩吶演奏的師徒傳承的細節片段解讀,觀照我們現代的民族管樂教學,以此揭示傳統的師徒傳承教學智慧,並為現代教學所用。

二、從現代教學視角解讀電影《百鳥朝鳳》中的嗩吶師徒傳承

1、人才選拔——獨具慧眼挑人才,學藝在後德為先。

在電影《百鳥朝鳳》劇中無雙鎮這個地方,吹嗩吶是一項傳之久遠的民間藝術,但它絕不止於娛樂,還有著深層的禮教內涵。它通過道德水準的高低來劃分嗩吶送葬儀式的繁簡——道德平庸者吹兩台,中等者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因此,這首曲子,承載的是對逝者蓋棺定論的終極評價,只有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得起嗩吶班手為他吹《百鳥朝鳳》。「百鳥朝鳳」難度之高,在無雙鎮只有領軍的嗩吶高手、最有名望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爺能演奏,每個學徒都以能吹好《百鳥朝鳳》為畢生至高的榮耀,前來拜師求藝之徒絡繹不絕。但焦三爺膝下無兒,加之年邁體衰,急需培養接班人,選擇誰作為焦家班嗩吶的傳承人便顯得尤為重要,這關繫到焦家班嗩吶這一民間技藝的生死存亡。在他看來,候選學徒必須品行端正,忠守嗩吶藝人的德行,從骨子裡做到「嗩吶離口不離手」,他認為只有把嗩吶吹到「骨頭縫里」的人,才能拼了命把它傳承下去。焦三爺為考驗自己帶的兩個徒弟天鳴和藍玉是否符合接班人選,他這個面冷內熱的黑臉師父使盡了各種招數。 

     游天鳴初進焦家班時年幼稚嫩,對焦三爺滿心敬畏。當父親送他來焦三爺家拜師學藝時,父親不小心摔倒了,他趕緊跑過去扶父親,看到父親摔得頭破血流時,他心疼得滿眼淚水。焦三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挑人的眼神睿智而犀利,他相信這么有孝心、懂事的孩子一定是一個有擔當、敢作為的人,未來是能夠托起無雙鎮嗩吶明天的,從電影的後續鏡頭可以看出焦三爺對這個徒弟的人品與藝品是極為滿意的。他後來之所以選擇天性愚鈍的天鳴作為接班人而沒選藍玉,看重的也正是他的仁孝忠義和勤勉踏實。自焦三爺收天鳴為徒後,一開始並未急於讓他學藝,更多的是磨煉其品性與耐性,相比其他弟子對天鳴的要求要更為嚴格。事實也證明,天鳴後來並未辜負師傅的期望,不管外界多麼喧囂浮華,他心中一直有自己的堅持,並最終成為焦家莊最有責任與擔當的弟子。

     電影中,焦三爺的另一個徒弟藍玉表現出和天鳴完全不一樣的個性與特質。他聰明伶俐、天分過人,在懸空運氣吹羽毛、不換氣吸滿瓢水、蘆葦桿吸河水等基礎訓練上都信手拈來,完全駕馭得游刃有餘。然而,越易擁有的能力越不會懂得珍惜,對藍玉而言,能將嗩吶揮灑於彈指間,卻不會當作生命一樣守護。焦三爺從一開始便察覺藍玉是個極不踏實、做事毛燥的孩子,以藍玉玩世不恭的個性至多把嗩吶當作生計,不適合守著古老的、即將沒落的手藝活,所以想讓他早學完早離開,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當他與天鳴一起割麥時,他丟三落四、應付了事,而天鳴每割一把麥子都疊放得整整齊齊,善始善終。有一次出班,當火災發生時,藍玉全然不顧嗩吶沖出來逃命,而天鳴卻冒著生命危險跑進火場去搶救藍玉的嗩吶。自始至終,天鳴拒絕別人幫他拿嗩吶(藍玉沒拒絕),他一直牢記著師傅「嗩吶離口不離身」的規矩。因此,最終藍玉沒能傳承師傅的衣缽,被趕出焦家班,師徒二人也從此分道揚鑣。

回歸現實,電影的場景就是現實的翻版,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中國民樂的發展就需要千千萬萬像電影主人公游天鳴一樣把傳統技藝當做生命一樣守護的人。只有這種堅定信念不受外界因素影響的人,才會對傳統技藝一如既往的堅守,天鳴身上的這種品質也是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所缺失的。在現代民族管樂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可從焦三爺收徒的經驗中吸取智慧。在人品的選擇上,盡量挑選能吃苦耐勞、品性優良、持有感恩之心、胸懷遠大理想與抱負的學生作為重點培養教學對象。學藝天賦判斷上,通過各種方法(如吹泡泡等)來考察學生的肺活量;通過在鋼琴上彈奏各種音與節奏來讓學生模唱以考察學生的聲音聽辨能力與模仿力;通過與學生、家長的提問聊天,更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個性、家庭環境及學習氛圍,以此推斷學生是否能長久的堅持學習。那些先天學習管樂條件不是太好的學生,教師可讓其改行學習其他藝術門類,那些天性聰穎又勤奮好學的學生可列入重點培養對象。雖說教師應該有教無類,但樂器的學成卻並非一蹴而就,教師對一個學生的培養過程是極其漫長的,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若剛開始沒有認真的做好篩選工作,且學生又沒有強烈的學習興趣與勤奮踏實的品格,最終教學結果可能事與願違。因此,有針對性的、慧眼識珠挑選學生、挖掘學生的潛力,在教學初期顯得尤為重要。

2、技巧訓練——因材施教夯根基,深入自然摹技巧

     任何民間技藝的傳承都離不開師傅的口傳心授,剛開始學徒初學技藝的必修課便是夯實基本功,進而再實踐、模仿、練習與創造,而這也是現代民族管樂「一大鍋煮」式的教學所缺失的。電影主人公焦三爺對初學嗩吶演奏氣息的重視及因材施教的理念在影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眾所周知,嗩吶演奏的基礎是氣息,沒有很好的氣息控制,嗩吶演奏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開始,焦三爺並未給天鳴講授任何嗩吶演奏相關的要領與竅門,只是讓他拿著根蘆葦桿吸河水,直至把水吸上來才能回家,但至太陽落山他都未能成功,日復一日,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有一天,他可以通過長長的蘆葦桿從河岸吸水入嘴,這說明天鳴已基本領會了嗩吶演奏入門的嘴型與氣息狀態。之後焦三爺又讓他對著更長的蘆葦竿繼續吸水,而這意味著他要用更強的氣息控制力及嘴勁才能吸水成功。因此,這一看似簡單的竹管吸水訓練,一方面,實則進一步夯實了天鳴的氣息基本功;另一方面,也蘊含了焦三爺極為豐富的教學智慧。焦三爺看似表面上的「無為而教」,實則「別有用心」。從電影播出細節片段我們可以看到焦三爺是沒有對天鳴進行任何嗩吶指導的,兩個月的時間天鳴就是拿著根蘆葦桿吸水,樂器都未曾碰觸,但焦三爺卻把現代嗩吶入門教學演奏的氣息、口型、嘴勁訓練通過一根長長的具體實物化的蘆葦桿間接性的讓天鳴完成了嗩吶初學入門演奏所需達到的氣息與嘴勁要求。讓他在實物化的蘆葦桿吸水練習中找到未來吹奏嗩吶的嘴型與氣息狀態並加以不斷的強化、鞏固。兩個月的時間里,焦三爺讓一個幼小的孩子天天反復對著一根竹竿吸水練習,足可以看出焦三爺的教學用心及對嗩吶演奏入門基本功訓練的重視,而這也是奠定天鳴未來成為焦家班嗩吶吹手的基本條件。

而《百鳥朝鳳》中另一位主人公藍玉,我們從電影片段中看出焦三爺對他並沒有採用和天鳴同樣的教學方式。藍玉天性聰穎,具有演奏嗩吶與生俱來的天分,從他一進焦三爺家門開始,我們便看到他具有比天鳴好數倍的肺活量,能一口氣把焦三爺設置的障礙物吹倒,所以從鏡頭我們能看到藍玉初學嗩吶採用的是和天鳴不一樣的訓練方法,焦三爺讓他一來焦家莊學嗩吶練的是在院子里做「懸空吹羽毛」練習,這看似生活化的、簡單的吹羽毛動作,實則是焦三爺在有意用「寓教於樂」的方式滿足藍玉天生貪玩的天性,讓他通過貌似日常生活化的、玩游戲的方式,間接性的通過懸空吹羽毛看似簡單、生活化的動作,來增強藍玉的氣息與嘴勁控制。因此,這給我們現代民族管樂的教學啟示是:很多演奏技巧的學習,不一定要用生澀的理論講解才能讓學生領會,試著盡量把每一個技巧動作分解,並找到這一技巧和學生日常生活相對應的、熟悉的的肢體動作加以不斷地鞏固,其實就是在間接的練習技術,掌握技巧,即所謂的「寓教於樂」。這不僅是一種很實用的教學方法,更是教學的一種境界,於「潤物細無聲」中達到「春風化雨」的效果。

而在現代人心浮躁的社會,都在追求「最快、最短、最好」,教師也不例外,很多教師為追求經濟利益與社會影響力不惜揠苗助長,給學生教授所謂的「速成」,這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的基本功極不扎實。從電影《百鳥朝鳳》中我們可以看到天鳴在焦三爺家學藝時,焦三爺兩個多月的時間都沒讓天鳴碰嗩吶,就是對著河邊用蘆葦桿吸水以此來訓練他的氣息基本功及嘴緊控制,看似什麼都沒教,實則用最簡單的辦法極大的夯實了天鳴的氣息,為他今後吹好嗩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現代管樂教學,教師不應急於求成,一開始就急於給學生教很多曲子,應更多的夯實演奏基本功,注重氣息與嘴勁訓練,教學效果會更好。

自然之中有深意。嗩吶名曲《百鳥朝鳳》中,很多模仿鳥叫的聲音都是源於對自然的模擬,我們從電影中可以看到焦三爺會時常帶著天鳴、藍玉在蘆葦邊的樹林里聆聽與鑒別各種鳥叫的聲音,師傅讓藍玉聽鳥鳴聲那段,藍玉就聽出三種鳥,還搶著回答。但是天明聽出更多,說明天鳴對聲音的天分更高,更能靜下心來堅持。焦三爺這種帶著徒弟深入自然、向自然學習的教學過程,也是現代專業音樂院校教學所缺失的。帶天鳴和藍玉在樹林里聆聽鳥叫,並給他們用嗩吶模擬示範演奏,讓他們近距離的和自然接近,不僅能讓他們愉悅身心、開闊心胸,增強他們對音樂靈敏的聽辨能力,將自然的聲音物化於心,外化於形;而且能更好的將嗩吶模仿鳥叫的技巧吹得惟妙惟肖,從而極大的提高他們的音樂創造力與聽辨能力。

3、技藝追求——嗩吶終究為己吹,嘔心瀝血鑄師魂。

演奏技藝學到一定程度,是為了吹給別人看還是自己看?是為了取悅別人還是取悅自己?電影的高潮段給了我們對於技藝追求最深刻的註解。當焦家班改名游家班後第一次出活回來,天鳴帶著禮物回土庄看望師父、師娘時,焦師父非常高興,拿出珍藏了二十多年的好酒與他相互對飲,飲醉後興之所至,拿出他珍藏多年的祖傳金嗩吶吹奏,師徒盡歡。焦三爺喝醉時向天鳴道出嗩吶演奏的真諦與他作為匠人的堅守——「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一位吹了一輩子嗩吶的老藝人多麼深刻的見解與領悟!當嗩吶吹給別人聽時就有可能去刻意迎合、討好別人,藝術就不會真,不真就不會動情,不動情就不會感染聽眾,而只有吹給自己聽時,才會與內心深處那個最真實的自己對話,與自己的情感吻合,進而達到情韻其中、人樂合一。可見,不從眾、不獻媚、不投機取巧、不迎合潮流,內心一直堅守最初的藝術底線與追求,對於我們現代的教師是多麼的重要!而一個教師教學的藝術境界有多高,也直接決定了教授學生的水平與層次。

嘔心瀝血鑄師魂。電影的結尾焦三爺在重病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堅持把《百鳥朝鳳》吹完的片段同樣讓人動容。當嗩吶班最後一次在火庄竇村長的葬禮出活時,焦三爺認為無雙鎮只有竇村長當得起《百鳥朝鳳》這首曲子,當年他打過日本鬼子、為村民修建水庫壓斷過四根肋骨,因此他不顧自己身患重病吹百鳥朝鳳,當他吹到中間鮮血從嗩吶口噴涌而出時,真是讓人觸目驚心、如 杜鵑 啼血。這個片段焦三爺可以說已經把嗩吶完全吹進了骨頭縫里,沒有這樣誓死捍衛傳統技藝的堅強決心是不可能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傳承與堅守嗩吶的。當嗩吶班衰落,沉痾難愈的焦三爺卻讓天鳴去集市賣掉家裡的老牛,為的是能用換來的錢給天鳴添置新樂器,病中垂死之時心中還對天鳴寄予無限的期望,想讓他再重整旗鼓,把無雙鎮嗩吶發展、壯大起來。可見,焦三爺已全然把嗩吶的傳承凌駕於自己的生命之上,更加驗證了為之生、為之死的執著。然而傳統技藝的喪失,原有價值觀的坍塌,回不去的過去和不願意麵對的將來……影片最後雖掩蓋不住故事成為現實主義悲劇的事實,但焦三爺為無雙鎮嗩吶傳承的那一片赤誠丹心終將光照千秋萬代……

三、由電影《百鳥朝鳳》引發對現代傳統文化傳承的思考

眾所周知,中國民族音樂的根深深的紮根於民間,怎樣在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民間土壤中吸取寶貴的教學經驗與智慧為現代民族管樂教學所用,此部電影中的師徒嗩吶技藝傳承為我們這個變革的時代作了一個很好的註解。而觀照現實,電影《百鳥朝鳳》的劇情就是當今民間技藝現實處境的一個真實縮影與再現。受商品經濟與社會變革影響,如今傳統文化與藝術傳承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傳承的主體分化解體,傳承的隊伍後繼乏人,傳承能力逐漸衰退,觀眾流失日益嚴重,現代傳統民間技藝正在逐漸衰落並面臨失傳的境遇,急需加以搶救、發掘與保護,傳承與發展的任務任重而道遠。電影《百鳥朝鳳》中曾經無比風光、榮耀的嗩吶掌門人焦三爺吹了一輩子嗩吶,培養了那麼多嗩吶弟子,卻在商品經濟下的城市化進程中一一解散,過世連吹八台《百鳥朝鳳》的人都湊不齊。可悲的不是焦三爺,而是這個無視傳統、不再對傳統懷有信仰的時代!

正如《百鳥朝鳳》的編劇肖江虹說:「在食不果腹的年代,我們還把禮儀看得如此重要,如今物質豐盈了,廉恥卻成了稀罕物。今天回過頭看,那時候的鄉村規規矩矩,雞犬之聲相聞,黃發垂髫怡然自樂,靠什麼維持?靠的是人心深處千百年的道德積淀。」而現在人們無限制的追逐物慾、崇洋媚外,內心對傳統的禮教與規矩不再敬畏,這種文化的沒落與消亡就將成為一種必然。從前嗩吶代表著鄉村世界一整套的禮俗文化和生活方式,而現在大量的現代外來西方低俗音樂文化瘋狂入侵,紅白喜事上傳統手藝逐漸被新的工具(西洋樂器)所替代,沖擊的不只是嗩吶匠人的活計,更是對無雙鎮禮俗秩序的重槌。當我們祖祖輩輩留傳千年的傳統技藝都將後繼無人,當我們都不再以本民族創造的優秀燦爛文化而自豪時,我們又何以能讓我們傳統民族文化屹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西風東漸」的這種社會大環境下,重建我們本民族沒落的傳統文化的使命落在了我們每一個致力於中國民間傳統文化傳播、有國家責任感與使命感的人身上。這些曾帶給我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優秀傳統文化,既是國家發展的助推器,更是民族團結穩定的向心力,它構成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眾心理基礎和基本精神動力。「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在傳統文化傳承、傳播的路上努力一點點,相信重塑未來傳統文化復興與繁榮的道路才會走得更遠,我們的國家才會因此而更加充滿希望與民族凝聚力。

㈧ 電影的名字叫某某少女,講七個女孩組成民族樂隊,秘密的訓練,一個老人提供訓練場地,最後為了比賽還用了編鍾

是《閃光少女》。
學揚琴的高二學生陳驚(徐璐飾)為了組建一隻民樂隊,和油渣(彭昱暢飾)幾番努力後,終於打動只迷戀古風二次元文化、談得一手好古箏的小霾(劉泳希飾)和宿舍其他好友一起,成功組建了一隻二次元民樂小樂隊,不僅打破了西洋樂學生對民樂的偏見,還一起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台,找到了自己價值。

㈨ 有個電影講的是一群孩子用東西方樂器pk的電影叫什麼

有個電影講的是一群孩子用東西方樂器pk的電影叫《閃光少女》。

該片講述了神經少女陳驚與男閨蜜和小夥伴組成2.5次元樂隊,大戰西洋樂的勵志青春故事。該片於2017年7月20日在中國上映。

《閃光少女》是由安樂影片有限公司出品發行的青春熱血校園電影,由王冉執導,徐璐、彭昱暢領銜主演,駱明劼、劉泳希、韓忠羽、魯照華、李諾、陳雨鍶主演,陳奕迅、閆妮、耿樂特別演出。

(9)講民樂電影叫什麼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陳驚

「神經」陳驚,短發造型「不修邊幅」,卻古靈精怪敢愛敢恨的民樂系揚琴少女,為了向暗戀的師哥證明自己,組起了二次元民樂小樂隊,不僅打破了西洋樂學生對民樂的偏見,還和朋友們一起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2、油渣

民樂系大堂鼓樂手,是陳驚的最佳男閨蜜。實則暗戀陳驚,經常暗暗地保護陳驚。二人組成死黨,聯手二次元,大戰西洋樂,放肆地追逐著最本心的夢想。他有自己的秘密,新結交朋友後逐漸展露真正的自己。

3、鄭有恩

西洋樂系小提琴樂手,傲嬌校花,有著標志性長睫毛和會放電的眼睛,和西洋樂的其他學生一樣,瞧不起民樂和陳驚,對其百般嘲諷。之後與民樂團的夥伴們不打不相識,從不理解到找到各自的閃光點。

㈩ 《閃光少女》這部劇為什麼不為影迷熟知真是因為名字么

我覺著就是名字起的不太好導致了這個影片不太火。

《閃光少女》是2017年7月20日上映的一部青春校園勵志電影。作為一部青春片,它的切入的較高,圍繞中國民樂與西洋樂之爭展開劇情。區別於以學生,愛情,懷孕,墮胎,分手為中心的早期青春電影,它的整體基調是歡樂的。

《閃光少女》,閃光的不應該只是青春,還有民樂,還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部電影向我們顯示了,民樂可以閃光,中國傳統文化可以閃光,即使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與窘境,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依然存在於我們身邊,依然散發著其獨特而巨大的魅力!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歡迎小夥伴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

閱讀全文

與講民樂電影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新的女神捕2010電影下載 瀏覽:38
美國電影偷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361
有哪些播放器可以免費看電影 瀏覽:598
巴可放映機怎麼拷貝電影 瀏覽:394
電影中金剛是怎麼來到世界的 瀏覽:750
每當盛夏時電影片段 瀏覽:668
拆彈專家2電影西瓜搶先版 瀏覽:999
父子迅雷電影下載 瀏覽:629
電影優美勵志句子圖片大全 瀏覽:702
化語電影三大獎有哪些 瀏覽:91
萬達電影小程序兌換券怎麼用 瀏覽:579
神馬電影白天 瀏覽:392
陳奕迅的電影完整版視頻 瀏覽:154
蟲蟲總動員2電影西瓜 瀏覽:887
電影暗流迅雷下載 瀏覽:885
奧林匹亞2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555
迅雷成人版電影下載 瀏覽:432
戀韓國微電影 瀏覽:901
北京你早電影天堂 瀏覽:407
超大尺度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