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它歷經三次審查,兩次被禁拍攝,原因:電影內容太過表現人性醜陋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馮小剛常年因各種新聞上熱搜,但他 有兩點 屬實難能可貴。
一是他 不像其他電影大師一樣端著 ,時不時親自下場和網友互懟,收獲了 「馮大炮」 的綽號,雖然有辱斯文,但很接地氣。
二是他 總能走出舒適區 ,去陌生的領域溜達溜達,雖然毀譽參半,但總能給人「驚喜」。
比如 《天下無賊》 成功後,他去拍了宮廷悲劇 《夜宴》 ,結果看得觀眾笑場,他不甘心,又去拍了戰爭片 《集結號》 ,總算收獲了不錯的口碑。
再比如 《非誠勿擾》 成功後,他立刻拍了現實主義悲劇 《唐山大地震》 。
如果不當導演,我猜馮小剛一定是個優秀的廚子,他總怕觀眾吃膩了一個味道,變著法的幫觀眾調胃口。
但在這么多 「新菜品」 中,有一道最為惋惜—— 投資2.1億 ,請來 30+位國內一線實力派影星 ,拍攝周期 長達5個月 。
拍慣了喜劇片一心為票房而努力的馮小剛,可以說 第一次挺直了腰板 ,把那段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的 慘痛 歷史 搬上了大銀幕 ,誓要為 國產戰爭災難片 立一座新標桿。
然而影片一上映,出品方 華誼兄弟的股票卻應聲跌停 ,馮小剛表態 「不要低估了觀眾」 ,但最後下映時還是 虧損了9000萬 。
這就是2012年上映的電影 《一九四二》 。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電影,重新回望馮小剛那段不願再提及的記憶。
一、籌備18年,劇本歷經三輪審查
早在1993年,馮小剛讀完劉震雲原著小說後就立志要拍攝這段 歷史 ,他也把這當成自己的 畢生夢想 , 即使再難都要完成 。
2000年,逐漸在華語影壇立穩根基的馮小剛覺得開拍時機已經成熟,在他和劉震雲的日夜打磨下,《一九四二》首版劇本終於完成。
劇本一出來,馮小剛就迫不及待地聯系了李雪健,李雪健讀完也非常激動。
然而劇本 首次送審卻未能通過電影局的審查 ,原因是 「太過表現人性醜陋」 。
2004年,拍完《天下無賊》的馮小剛 第二次帶著新劇本送審 ,原本都對外「吹出牛」馬上要拍,誰料還是被電影局 以相同的理由駁回 。
直到2011年9月,在電影局的 「五條明確意見」 指導下(新京報2012年12月7日報道),劉震雲重新完成了一版 「較為克制」 的劇本,《一九四二》也得以通過第三次審查,並成功立項,同時獲得拍攝許可。
同年10月19日,影片也在山西正式開機。
皮哥前面說馮小剛請來 30多位一線實力派影星 ,這個表述一點都不誇張,演員陣容完全稱得上「超豪華」。
國內的演員有 陳道明、李雪健、張國立、范偉、徐帆、馮遠征、段奕宏、張國強、林永健、張涵予、張志堅、蘇有朋、呂中、柯藍、於震、張少華、王子文 等熟面孔。
國外的演員有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帝 艾德里安·布洛迪 ,有《肖申克的救贖》主演 蒂姆·羅賓斯 。
這份相當豪華的演員表,至少說明了兩點。
一是馮小剛甭管因為自己的大嘴惹了多少是非,在圈內的地位都是杠杠的, 一眾大咖都給他面子 ,都願意為他的夢想出分力。
二是本片講述的是國家的苦難 歷史 ,許多演員參演都帶著一種 責任感和使命感 。
比如張國立就在采訪中坦言自己為了演好災民,拍戲前減重20斤,拍攝期間也不敢多吃,餓了只能多喝水。
《一九四二》講述的是1942年河南大災荒餓死300萬人的 歷史 ,那一年二戰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德國和蘇聯正在進行最殘酷的列寧格勒戰役。
那一年中國的抗日戰爭也在攻堅階段,日本已經被中國拖得疲態盡顯,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一城一池的征伐劫掠。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河南慘絕人寰的災荒就顯得「無人問津」了,以至於幾十年過去了,好多中國人對這一段 歷史 的認知都是一片空白。
二、故事「前所未有」
影片根據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改編,電影主要有兩條線。
第一條線是 上層線 ,也是本片的副線。
李培基 (李雪健飾)是河南省主席,災荒到來後,他前往重慶去為3000萬河南民眾請願,然而 蔣介石 (陳道明飾)正陷在抗戰的泥潭中無暇顧及河南災民,蔣揣著明白裝糊塗,企圖將餓殍遍野的河南拋給日本人,李培基的諫言失敗,空手回到了河南。
另一方面,日本人了解到了河南災情,他們用糧食收買了災民倒戈為他們賣命,逼得蔣介石不得不調撥糧食運往河南,這些糧食雖然只能維持河南人民3天的口糧,卻是真正的救命糧。
為了把糧食分給更需要的災民,李培基開了一次會議,會上各方代表互相扯皮,最後這筆救命糧歷經層層搜刮後終於送到了豫南和豫北的災民手中。
第二條線是 底層線 ,也是本片的主線。
老范(張國立飾)是河南一個善良的地主,災荒到來時他的兒子卻企圖用糧食換花枝(徐帆飾)的身體,後來災民湧入他家吃飯引發混亂,老范兒子被活活打死。
災荒到來,村民逃難,老范拖家帶口踏上了逃荒路,而花枝和丈夫瞎鹿(馮遠征飾)也加入了逃荒的隊伍,因為拖家帶口,難民每天行進的速度只有三四十里地。
後來災民中混雜了國民黨士兵,日本人展開了空襲,導致災民死傷無數。
混亂中,災民哄搶了老范一家的糧食,老范從衣食無憂的地主變成了真正的災民,他女兒星星來時還養著一隻貓,最後無奈燉了貓湯給家人喝。
繼續行進,不斷有人餓死,花枝的丈夫在爭斗中失蹤了,花枝和老范家的長工栓柱結為夫妻,後來又被迫賣給了放牛的農夫。
老范的老娘餓死,兒媳婦生下一個孩子後五天沒吃飯也餓死,而這個孩子也在逃難的路上被 意外悶死 。
走投無路之際,老范的小女兒星星自願賣身給一家工廠,供上層享樂。
最後老范好不容易走到了洛陽,卻被告知這里不算災區,他還要繼續行進百十里 才能獲得災民身份 。
當老范到達災區後,孤身一人,他看到一個走散的小女孩,便把她當做自己的女兒,兩人相互攙扶走向茫茫不可知的未來。
三、上映後華誼兄弟股票跌停
《一九四二》用幾乎紀實的風格客觀描述了河南大災荒,在災難面前,我們見識了眾生相。
除了剛介紹的幾個主要人物,我們還能看到其他個性鮮明的小人物。
比如張涵予飾演的傳教士,就是一個內心虔誠的信徒。
比如范偉扮演的老馬,借著國難當上了庭長,各種耀武揚威魚肉百姓。
比如林永健扮演的縣長老岳,號稱發明了救災丹,就是趁亂發國難財。
再比如影片中有的官員,國難當頭,還想著給自己圈地謀福利,想著逛窯子玩女人。
本片一大遺憾的地方在於對這場災荒只是白描,沒有更進一步的思索與 探索 。
在影片剛舉行發布會的時候,活動主題還叫 《追問·一九四二》 ,最後大概只為了規避敏感話題,成片沒有了「追問」,就像一道菜沒放鹽,少了很多的滋味,這是一大遺憾。
影片2012年11月29日晚間上映後, 收獲票房2550萬 ,雖是當日票房第一,但和預期仍相差不少。
票房上的「不如意」也引發了華誼兄弟的股價波動,11月30日 股價跌幅達到10%,直接跌停 。
不過觀眾對這部災難片還是頗為認可,影片上映後 收獲3.6億票房 ,排在2012年國產電影年度票房榜單第4名,第一名《泰囧》也不過12.6億。
但因為《一九四二》製作成本高達2.1億,3.6億票房分賬到手其實也就1.2億, 華誼還凈虧0.9億 。
這也使得華誼兄弟2012年年報有些「窘迫」,前一年利潤增幅還有43.6%,這一年增幅直接降到 20.47% ,要不是有《畫皮2》和《十二生肖》合計15.6億的高票房撐著,虧損不是沒可能。
無奈之下,馮小剛又重新和王朔合作,拍了自己最擅長的賀歲喜劇片 《私人訂制》 ,同年華誼利潤增幅又達到172%,華誼股東再度喜笑顏開。
不管怎麼說,《一九四二》能呈現在我們面前已經是一大進步。
其實放眼過去一百年,有許多年份比1942更值得拍攝,什麼時候這些年份真正解禁了,什麼時候電影創作者的鐐銬才算真的摘掉了。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㈡ 電影行業的現狀以及就業前景是怎樣的
一、電影行業的現狀
2020年,全球電影市場受新冠疫情影響,各地區總票房均同比降幅超過70%。而此前一直占據世界電影市場C位的北美,在2020年度累計票房僅20.89億美元,僅為2019年的18.45%,創40年來歷史新低。
2020年中國率先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封城措施解除後人們對於外出娛樂的熱情高漲,盡管中國電影總票房因疫情影響比上年減少68.23 %,但中國電影票房仍然以29.83億元的好成績,遠高第二名北美8.94億元的票房,取得2020年全球票房第一的好成績。
二、電影行業的就業前景
電影學的就業前景很好,就業率也不錯。畢業生主要到廣播電視,新聞宣傳部門,電影行業,娛樂行業等從事電影的製作、策劃等工作。
電影產業市場規模仍需時間恢復
2015-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前中國電影行業發展良好,電影票房達到642.7億元,同比增長5.4%;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中國電影市場受到重創,2020年票房僅有約204.2億元,同比下降68.23%。2020年後,電影產業將逐年回歸正軌。
㈢ 初中畢業考不上高中可以上什麼學校
初中畢業考不上普通高中學校,建議最好就讀職業高中學校,學生在就讀過程中由家長全面督促管理學生的行為規范,完全可以成才。而且孩子就讀職業高中學校,只要不出大的偏差,完全可以考取大學,在就讀期間學生如果參加各類國家級、省市級的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技能大賽,獲得一定的獎勵名稱,可以成為對口升學高考招生錄取的加分項目,最後極有可能考取本科院校。
通常一些家長對於職業高中學校的認同感不強,只要是家長對於職業高中學校的對口升學高考認識不足,加之職業高中學校本身的學生制度管理不嚴格,學生由於各方面的因素,學習習慣和行為規范不太好,職業高中學校的校風普遍不太好,因此社會對於職業高中學校的自信心不足。
㈣ 成成烽火系列電影共有幾部分別名字是什麼
成成烽火系列電影共有十部,按順序分別為:《青春行動》、《投筆從戎》、《沙溝事件》、《蹉跎歲月》、《深入敵後》、《青山鐵騎》、《營救行動》、《轉戰千里》、《血沃青山》、《問鼎江山》。
1、《青春行動》:1936年,太原成成中學積極抵抗,成功撤換了堅決反共的徐校長、還有國民政府警察局派來的肖校長,擁戴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劉老師做了校長,使成成中學後來成為黨在華北地區的中心。
2、《投筆從戎》:「七七事變」後,中國共產黨北方局、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中共山西工委根據抗日斗爭形勢的需要,奉命進駐太原成成中學。
3、《沙溝事件》:太原成成中學在向離石頭方向開拔路上,遭遇敵人圍攻,校長的兒子不幸被俘,校長面對民族大義,決定犧牲兒子的生命,但423團及時趕到,化解危機。太原成成中學向抗日前線繼續前進。
4、《蹉跎歲月》:山溝事件後,抗日義勇軍編隊為「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游擊第四支隊」,校長任隊長,一方面改變,一方面整改。師生們的思想產生可巨大的波動和困惑,機會面臨解體。賀龍同志的到來,鼓舞了士氣,堅定了革命的決心。
5、《深入敵後》:1937年,太原市成成中學廣大師生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投筆從戎,共赴國難,列編游擊第四支隊。他們參加了粉碎日軍五路圍攻,完成了由學生向戰士的轉變。1938年8月,四支隊隨八路軍會挺進大青山地區,共同開創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堅持敵後抗戰八年。
6、《青山鐵騎》:1937年的太原,從成成中學走出來八路軍715團四支隊三連連長田宏聲,帶領全連上百人隨團一起參加石龍口戰役,田宏聲和騎兵連血脈噴張地揮動戰刀,勇猛沖殺,田宏聲與將松井敏夫單挑,兩個回合即將松井斬於馬下,松井的騎兵隊覆沒了,八路軍騎兵連氣勢如虹。
7、《營救行動》:嚴煥春是家裡的老三,三兄弟都是成成中學的畢業生,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起抗日。老大、老二犧牲後,賀老總為了保住嚴家的香火,派人去營救上戰場的嚴煥春。
8、《轉戰千里》:暫無
9、《血沃青山》:暫無
10、《問鼎江山》:暫無
(4)山西電影票房擴展閱讀:
《成成烽火》真實反映了游擊第四支隊堅持敵後抗戰八年這一歷史故事。該劇共十部,講述了成成中學師生投筆從戎、共赴國難的全過程。
影片講述的是抗日時期,中華民族危在旦夕,一支年輕由太原成成中學廣大師生組成的抗日游擊隊他們活躍在抗日前線。在校長劉墉如的帶領下,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舉校從軍,棄筆從戎,戰斗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
㈤ 國慶電影票房十大城市出爐,哪些城市的人最喜歡看電影
國慶檔電影票房十大城市出爐,網友們通過這樣的匯總發現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的人最喜歡看電影。除此之外就是成都,廣州,重慶,杭州,蘇州,武漢,西安這些城市了,這10個城市是電影票房貢獻最多的城市。在2021年的國慶節期間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影視作品,而《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這兩個電影更是收獲到了很高的票房,所以整體電影票房都非常的高。
在正常的情況下,主城區的人口規模越大,那麼電影院就會設立的越多。電影院設立的越多就自然而然的會提升相應的票房,而且居住在城市裡面的人將看電影當作了一種日常消遣,所以說電影票房才會變得越來越高。而且一個城市當中所居住的人群如果是以年輕人為主體的話,那麼這個城市的票房同樣也會更高,因為年輕人對於電影的需求量會更大,年輕人是電影票房消費的主體。
㈥ 你知道哪些高口碑低票房的電影
《打擂台》是近幾年來比較出色的香港電影,而且還包攬了香港金像獎多個獎項,可惜不僅內地沒有引進,在香港的本土票房也是一般般。」最後他像一個信義當頭的俠士一樣悲歌赴死。經常看些邵氏的老片,經常會想,姜大衛、狄龍、陳觀泰,這幾位中能有一個出場,那這片子對於我來說,就是有票房號召力的,號召我去貢獻一下票房。後來才知道不是這么回事,《見龍卸甲》里的狄龍,《錦衣衛》里的陳觀泰,在我看來還是索然無味的,倒是《黑社會》里的姜大衛看著更舒服些(遺憾姜爺少時的靈氣早已磨滅,成了如今的沉穩老練),所以港片味道不僅靠幾個當年大腕的......
㈦ 如何看待2021年10月19日,電影《長津湖》上映20天票房突破50億
2021年10月19日,電影《長津湖》上映20天票房突破50億,建議大家盡量少出門,別去人多的地方,別去觀看這部電影。
㈧ 怎樣評價《長津湖》
電影《長津湖》是一部史詩級的國慶獻禮片,總投資13個億,由國內三大著名導演操刀,國內眾多的名演員加盟,無疑是近幾年中國電影的佳片,電影末上演票房預售破億,上映首日破兩億,第二日破10億大關,一舉打破中國影史11項紀錄。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我們是這部電影好在哪裡?
當然這部電影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如部分人物的刻畫過於單薄,情節的連貫性方面也有部分脫節之處。但是瑕不掩瑜,任何一部好的電影都是要來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但是在編排方面由於劇本和情節的需要,可能會對歷史事件的敘述不可能面面俱到。並且每一個人看待歷史事件的角度都不一樣,不可能做到拍出的片子讓每一個都滿意。只要它能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故事情節真實可靠,看後能讓人有反思、有啟迪就是一部好的電影。
㈨ 中影星美電影院線公司的成長歷程
在2002年短短的7個月里,中影星美院線的票房總收入近5000萬元。隨著後續高質量影院的加盟,2003年總票房提升至9500萬元,2004年票房總體收入1.41億元,2005年更是一舉達到1.8億元。 2006年院線票房繼續大幅的提升至2.65億元,2007年年票房3.64億元,2008年年票房5.34億元,連續三年蟬聯全國年票房第一。2009年,院線增長至7.94億元,2010年,全年票房突破十億,達12.13億元,2011年票房收入13.77億元,2012年取得16.2億元的票房佳績,2013年更是創下18.38億元的票房新高,票房成績連續多年名列全國前茅。2014年院線票房已經邁入20億大關,達到24.47億元,穩居全國第二名。
中影星美電影院線公司由初期的23家影院,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迅速成長為全國規模最大的跨省電影院線。截止到2014年底,院線簽約影院已達365家,銀幕1751塊,其中經過國家評定認可的五星級影院超過10家。范圍跨越北京、上海、廣東、天津、重慶、四川、雲南、安徽、福建、海南、江西、河北、河南、山西、江蘇、內蒙古、遼寧、湖南、陝西、貴州、寧夏、新疆、西藏等31個省市自治區。加盟影院設施完善、設備先進、位置優越、品牌形象良好,無論是規模還是票房都穩居全國院線的前列。
其中2014年票房過8000萬的影院有:深圳嘉禾影城(8289萬元)、北京UME國際影城(雙井店)(8184萬元);票房過6000萬的影院有:北京UME華星國際影城(6943萬元)、北京星美國際影城(6453萬元);票房過5000萬的影院有:北京UME國際影城(安貞店)(5391萬元)、上海星美正大影城(5192萬元);年票房4000萬以上的影城有:成都星美國際影城環球店(4640萬元)、深圳中影國際影城(歡樂海岸店)(4570萬元)、海口中影國際影城(400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