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票房多少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截止8月8日,21:00)
實時票房: 0.2億
上映: 6天
累計票房 4.76億
估計可能達到6-8億的票房。
2、據說三生的保底收入是8億,這樣看來,至少三生還不一定能虧損。
㈡ 周星馳80年代至今的票房最高的、人氣最高的經典電影有哪些
1990
《賭聖》香港票房41326156
《賭俠》香港票房40342758
1991
《整蠱專家》香港票房31388471
《逃學威龍》香港票房43829449
《賭俠2上海灘賭聖》香港票房 31163730
1992
《家有喜事》香港票房48992188
《逃學威龍2》香港票房31635680
《審死官》香港票房49884734
《鹿鼎記》香港票房40862831
《鹿鼎記2神龍教》香港票房36583964
《武狀元蘇乞兒》香港票房37416607
1993
《逃學威龍3龍過雞年》香港票房25776004
《唐伯虎點秋香》香港票房40171804
1994
《破壞之王》香港票房36936349
《九品芝麻官》香港票房30177208
《國產凌凌漆》香港票房37567879
1995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香港票房25324203
《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香港票房21713967
《百變星君》香港票房35236551
1996
《大內密探零零發》香港票房36051899
《食神》香港票房40861655
1997
《97家有喜事》香港票房40435675
1999
《喜劇之王》香港票房29846650
2001
《少林足球》香港票房60739847
2004
《功夫》香港票房61278697
2008
《長江七號》香港票房51582208
㈢ 關於周星馳的電影
生平:
香港演員、導演。祖籍浙江寧波,生於香港。中學畢業後考入香港無線電視台藝員訓練班。結業後成為無線藝人,最初曾在《香城浪子》《射鵰英雄傳》等劇集中擔任臨時演員。1983年起任主持兒童節目「430穿梭機」,長達五年,頗受歡迎。
1987年被派回戲劇組,主演了《他來自江湖》、《蓋世豪俠》,逐漸顯露獨特的喜劇才華。1988年應李修賢之邀出演電影《霹靂先鋒》,獲第二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1990年出演電影《賭聖》,創當年香港最高票房紀錄。後又相繼主演《新精武門》、《情聖》(1991)、《逃學威龍》系列、《審死官》(1992,獲亞洲影展最佳男主角獎)、《鹿鼎記》兩集、《漫畫威龍》、《武狀元蘇乞兒》(1992)、《唐伯虎點秋香》、《九品芝麻官》、《破壞之王》(1993)等,皆票房大熱,掀起一股無厘頭旋風。1994執導電影《國產凌凌漆》。1994年主演劉鎮偉導演的《西遊記第一百零一回之月光寶盒》與《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獲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獎,但當時反響不大;數年後反被內地青年學子交口稱贊,廣為傳放,極受推崇。
1994年起開始自導自演,包括《國產凌凌漆》(1994,合導,參與編劇)、《大內密探零零發》、《食神》(1996,合導)、《喜劇之王》(1999)等,成績皆不俗。這一時期參演作品相繼有《回魂夜》《百變星君》《算死草》《97家有喜事》《行運一條龍》《千王之王2000》等。2001年獨自執導、主演《少林足球》,編導與演技均獲肯定,獲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六項大獎。
2004年導演《功夫》,相當賣座,並獲第四十二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以及第二十四屆金像獎最佳影片獎。他是香港最為重要的喜劇片演員與編導之一。
2007年又推出最新一部導演作品《長江7號》。
主演過的影視劇:
1.《功夫2》(2008)
2.《長江7號》(2007)
3.《功夫》(2004)
4.《少林足球》(2001)
5.《喜劇之王》(1999)
6.《玻璃尊》(1999)
7.《千王之王2000》(1999)
8.《行運一條龍》(1998)
9.《算死草》(1997)
10.《97家有喜事》(1997)
11.《食神》(1996)
12.《大內密探零零發》(1996)
13.《百變星君》(1995)
14.《回魂夜》(1995)
15.《國產零零漆》(1994)
16.《破壞之王》(1994)
17.《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1994)
18.《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1994)
19.《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1994)
20.《濟公》(1993)
21.《唐伯虎點秋香》(1993)
22.《逃學威龍之龍過雞年》(1993)
23.《一本漫畫闖天涯之妙想天開》(1993)
24.《武狀元蘇乞兒》?992)
25.《逃學威龍2》(1992)
26.《家有喜事》(1992)
27.《群星會》(1992)
28.《鹿鼎記之神龍教》(1992)
29.《鹿鼎記》(1992)
30.《漫畫威龍》(1992)
31.《審死官》(1992)
32.《賭俠2:上海灘》(1991)
33.《新精武門1991》(1991)
34.《賭俠》(1991)
35.《賭霸》(1991)
36.《非洲和尚》(1991)
37.《整蠱專家》(1991)
38.《情聖》(1991)
39.《逃學威龍》(1991)
40.《賭聖》(1990)
41.《小偷阿星》(1990)
42.《咖喱辣椒》(1990)
43.《江湖最後一個大佬》(1990)
44.《龍的傳人》(1990)
45.《龍鳳茶樓》(1990)
46.《師兄撞鬼》(1990)
47.《望夫成龍》(1990)
48.《無敵幸運星》(1990)
49.《一本漫畫闖天涯》(1990)
50.《義膽群英》(1989)
51.《蓋世豪俠》(1989)
52.《風雨同路》(1989)
53.《流氓差婆》(1989)
53.《龍在天涯》(1989)
54.《最佳女婿》(1988)
55.《捕風漢子》(1988)
56.《無冕急先鋒》(1988)
57.《霹靂先鋒》(1988)
58.《刑警本色》(1988)
59.《生命之旅》(1987)【劇集】
60.《北斗雙雄》(1983)【劇集】
61.《再見19歲》(1983)【劇集】
62.《430穿梭機》(1983)【劇集】
63.《Heung sing long ji》(1982)【劇集】
64.《孤獨狀元》(1982)【劇集】
65.《射鵰英雄傳》(1982)【劇集】
66.《蘇乞兒》(1982)【劇集】
導演:
1.《功夫2》(2008)
2.《長江7號》(2007)
3.《功夫》(2004)
4.《少林足球》(2007)
5.《喜劇之王》(1999)
6.《食神》(1996)
7.《大內密探零零發》(1996)
8.《國產零零漆》(1994)
9.《破壞之王》(1994)
10.《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1994)
編劇:
1.《功夫2》(2008)
2.《長江7號》(2007)
3.《功夫》(2004)
4.《少林足球》(2007)
5.《喜劇之王》(1999)
6.《食神》(1996)
7.《大內密探零零發》(1996)
8.《國產零零漆》(1994)
製片:
1.《Jump》(2008)
2.《長江7號》(2007)
3.《功夫》(2004)
4.《食神》(1996)
㈣ 豫劇桃花庵演出多長時間
豫劇《桃花庵》講述一段跨越十六年時間的悲歡離合。十餘年前,張才虎丘逛會偶遇妙善,他與妙善兩情相悅,在桃花庵內成就魚水之歡。不料三個月後,張才染病身亡,妙善也身懷
㈤ 豫劇桃花庵全場戲詞
豫劇《桃花庵》
唱詞:
九盡春回杏花開,我的張才相公!
九盡春回杏花開,那鴻雁兒飛去紫燕兒來。
蝴蝶兒雙飛過牆外,想起來久別的奴夫張才。
張才夫出門十餘載,一十二載未曾回來。
為奴夫在神前我掛過彩,為奴夫我許下了吃長齋。
為奴夫在門外我算過卦,為奴夫在月下常徘徊。
為奴夫廟內求神神不語,在那門外邊算卦,卦卦帶災。
奴好比梧桐鳳良伴不在,奴又比那鴛鴦侶誰把俺拆?
奴好比芙蓉鏡掩了光彩,奴又比孤山鸞鳴聲悲哀。
為奴夫我懶把鮮花戴,為奴夫懶上梳妝台。
為奴夫茶不思我飯也不愛,為奴夫我晝夜不眠常等待。
張才夫他好比石沉大海,把他的生死存亡實實地難猜。
竇氏女年長三十外,我跟前缺少兒嬰孩。
張才夫你若有好和歹,撇下我孤苦伶仃怎樣安排?
叫丫環你領我過街樓上,站至在過街樓細觀明白。
過路的君子有千千萬,怎不見張才回家來?
哭聲我的夫你回來吧,樓棚上嘆煞妻珠淚盈腮。
(5)電影票房實時桃花奄擴展閱讀:
九盡春回杏花開,那鴻雁兒飛去紫燕兒來。蝴蝶兒雙飛過牆外,想起來久別的奴夫張才……
該劇講述了一段跨越十六年時間的悲歡離合。張才虎丘逛會偶遇妙善,在桃花庵內成就魚水之歡。3個月後,張才染病身亡,妙善身懷有孕,後來產下男嬰。16年後,張才之妻竇氏偶遇此子,收為義子,通過盤姑,爭子,一家團圓,皆大歡喜。
《桃花庵》作為一部傳統劇目,豫劇的六大家都有演繹。桑派相比於其他流派,在音樂上更豐富,唱的技巧上來講,「平中見奇,奇中見妙」,比較受觀眾歡迎。桑派藝術傳承人,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竇氏」的扮演者苗文華說。
該劇化腐朽為神奇,將劇中人物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將中國人特有的人情、人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看似輕描淡寫的戲詞卻深入人心,警示世人要做心胸開闊的善良之人。
其次,該劇發揚了桑派的特點,在唱腔上別具一格,人物塑造上,該劇將「竇氏」鮮活的貫穿全劇始終,並層層遞進,演繹出了一個賢良、智慧的女性。
《桃花庵》把本是悲劇劇情,用很多喜劇手法表演出來,演出了「人情味兒」。該劇視野寬闊,視角獨到,這不僅僅是藝術繼承,還具有實際的現實價值。
㈥ 豫劇《桃花庵》電影中張寶英演的什麼角色
張寶英出演的陳妙善
傳統劇情
講述:蘇州張才虎丘山玩會,在茶肆飲茶,樓上女尼陳妙善見而愛之,將瓜子皮撒下,並題詩贈扇,擲於張才。張追蹤桃花庵中,匿居數日,暴病身亡。妙善生子,用張才遺衫包裹嬰兒,求王三思抱出曙中。王將嬰兒賣於蘇州知州蘇坤為子,取名寶玉。十二年後,張才之妻竇氏見到寶玉,因貌似張才而收為義子。王三思張宅賣衣,竇氏見藍衫生疑,問出來歷,便以降香為名去桃花庵,將妙善邀至家中盤問。妙善見藍衫道出真情。寶玉得中狀元,竇氏攜妙善、王三思至明倫堂,講明寶玉身世,求其歸宗。蘇坤因無後而不依。竇氏以張、蘇兩家各為寶玉娶妻、騎門雙祧之計平息爭端。
電影劇情
豫劇《桃花庵》是一出根據傳統戲《桃花庵》整理、改編的戲曲藝術片。
豫劇《桃花庵》是豫劇豫西調名家崔蘭田的代表劇目。戲劇故事發生在明朝洪武年間,書生張才三月三西湖望會,一去十二年裊無音訊,其妻竇氏思念丈夫整日幽幽寡歡,望眼欲穿。過街樓偶遇一頑童,相貌酷似張才,便認為義子。無巧不成書,大街又見一賣衣老嫗王三思,所賣之物正是其夫離家之時所穿蘭衫,追問根由才得知,張才於十二年前已故;悲傷之餘,又得知張才望會期間曾與桃花庵尼姑陳妙善有私,並生一男,因庵中無法撫養,遂交於王三思轉賣他人。
竇氏桃花庵訪尼,與陳妙善互訴和張才的生離死別之苦,同命相憐,以德報怨,又將妙善接到家中奉養,以了丈夫生前之念。
數年後,義子高中狀元,居家歡喜,王三思也來道賀,才道破狀元郎正是妙善所生,張才之遺腹子;磕家團圓,皆大歡喜。
演員
張寶英,女,漢族,1940年12月生,畢業於安陽豫劇院。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當今豫劇十大名旦 之首,河南省長葛市老城東關人。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學會理事,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安陽市戲劇家協會主席,國家有突出貢 獻的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藝術研究所特邀研究員。
張寶英1953年入長葛縣豫劇團學戲,1955年考入安陽市豫劇團,1959年拜豫劇五大名旦之一崔蘭田為師,悉心學習崔派藝術,同年參加省二屆戲曲會演,獲優秀演員獎,後去西安向秦腔演員馬蘭魚學《游西湖》,1960年帶此戲去上海演出獲好評,1961年向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陳素真學習《宇宙鋒》、1962年去北京演出《三哭殿》,著名戲劇家田漢撰文在《人民日報》,贊揚她「表現了優秀的才能」、「表演頗為生動真實」。
1965年同豫劇藝術家馬金鳳同演《打牌坊》飾女隊長,參加中南地區現代戲會演,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79年參加省慶祝建國30周年獻禮演出,飾演田漢改編後的《對花槍》女主角薑桂枝,獲榮譽獎,年末在香港與河南合拍的豫劇藝術片《包青天》中飾秦香蓮。80年同老師參加省豫劇流派會演,隨後赴京演出《桃花庵》、《三哭殿》、《陳參兩爬堂》等,85年12月參加省首屆戲劇大賽,主演《秦香蓮後傳》獲表演一等獎第一名,87年參加全國豫劇中青年演員電視大連賽,獲最佳演員獎,四省十四市豫劇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獲金獎第一名,並率團進京演出《桃花庵》、《賣苗郎》、《秦香蓮後傳》等,還應邀去中南海為中央首長演出《桃花庵》。
1988年率團去深圳、蛇口演出,1990年參加全國梨園杯豫劇廣播大賽,獲金獎第一名。1991年參加香玉杯藝術獎評選獲三屆香玉杯第一名。1992年參加文化部藝術局在西安舉辦的金三角交流演出,獲優秀演員獎。1993年參加全國豫劇十大名目選技賽,獲十大名旦第一名。1995年率團赴台灣九個市(縣)進行了交流演出1996年隨中國豫劇藝術團赴香港交流演出,榮獲全省96年最受歡迎的十佳演員之一。1997年隨中國河南豫劇團赴澳門參加了慶國慶演出,10月份回鄭州參加了中國豫劇藝術節開幕式演出均獲好評。1999年上半年應邀參加文化部藝術研究院召開的50年文化藝術成就座談會,獲唱腔表演一等獎。她的唱腔渾厚深韻、情真意切、表演含蓄,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勇於博採眾長,兼容並蓄,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為當今豫劇十大名旦之首,崔派藝術的出色繼承人。
出版有《張寶英演出劇目選》,電影《包青天》,電視劇《三進士》、《桃花庵》、《秦香蓮後傳》等。《張寶英唱腔選萃》盒式音帶十幾種。
中國戲曲分會理事,中國劇協會員、河南省劇協付主席,安陽市劇協主席。
㈦ 江南四大才子哪個中狀元了
沒有人中狀元!
江南四大才子又稱「吳門四才子」,是指明代時生活在江蘇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文化人。一般認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
《四大才子》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ombAw2VotUM-uBzsxQblnA
㈧ 求豫劇電影《桃花庵》演員表
演員表:
領銜主演:苗文華
竇 氏:苗文華 陳 妙 善:陳春霞 蘇 昆:尹曉華
蘇 太 太:程 霞 蘇 寶 玉:苗 青(幼年) 蘇 寶 玉:馬艷青(成年)
王 桑 氏:靳蘭文 張府丫環:紀小瑞 張府小郎:李慶國
蘇府丫環:桑玉瑞 蘇府家院:陳少斌
㈨ 『唐伯虎點秋香』 在下乃七省文狀元兼參謀將軍人稱對王之王的對穿腸 閣下是
小弟讀過兩年書,塵世中一個迷途小書僮,華安。
《唐伯虎點秋香》是永盛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劇電影,由周星馳、李力持執導,周星馳、鞏俐、鄭佩佩等主演。該片講述了江南才子唐伯虎對華太師府上的丫鬟秋香一見鍾情,在船夫的幫助下他施展計謀混進了華府。經過一番曲折,唐伯虎終於與秋香拜堂成婚。1993年7月1日影片在中國香港上映,並以4017萬港元的票房成為1993年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唐寅(yín)(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吳縣吳趨里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朝著名的畫家、詩人。據說他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取名為寅。
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華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即民間所說「江南四大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為「明四家」。
㈩ 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經典詩句是什麼
我最喜歡就是這句「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無論門上的對聯、牆上的畫,等等種種細節,每一個背後都充滿了故事。
還有一句,吾常夜半詢姻命,與月為鄰愛晚星。秋槿含情風後落,香獐有意谷間鳴。天街雨過滌新樹,長路雲收現舊亭。這首詩歌通過藏頭的「吾與秋香,天長地久」的意義,傳遞了唐伯虎愛慕秋香,憧憬美好生活的願望。以上兩詩雖未考證,只流傳於唐伯虎傳說之中,但也是文人創作的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