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戲曲電影與舞台戲曲有哪些不同之處
戲曲電影就像其他電影一樣,有外景陪襯,唱腔,念白與舞台戲曲一樣。而舞台戲曲局限於舞台空間,布局就比較簡單。
⑵ 戲曲電影《貂蟬》是什麼劇種
1958年香港電影《貂蟬》,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出品,李翰祥執導,由林黛、趙雷、羅維等主演。
該片是黃梅調電影,黃梅調是「黃梅戲」的舊名。1958年,初與邵氏公司簽約的導演李翰祥受到中國大陸攝制的黃梅戲曲電影《天仙配》「啟發」,說服公司出資拍攝黃梅調歌唱片《貂蟬》,《貂》片不僅一圓李導演多年來拍攝古裝鉅片的夢想,也掀起香港電影近二十年的黃梅浪潮。
⑶ 戲劇電影是個啥
戲劇電影
戲劇電影是相互借鑒,相互取長補短的形式,電影借鑒了戲劇的好題材,重新加工編寫電影劇本,按照戲劇的結構,並不照搬戲劇作品的舞台結構形式,但多數影片具有一種與舞台劇相似的結構。然後重新按照電影的結構安排劇本,有些場景需要重寫唱詞,音樂創作者就要重新譜曲,演員盡快定下來,學唱腔,進錄音棚錄音,錄出來的音,就是今後拍唱段戲時的『母帶』。一般情況下不會更改。此時節,電影分鏡頭劇本已經發給演員,按照導演的安排,內景和外景相結合進行實景和現搭的場景攝制影片。唱腔部分是放錄音,演員對口型,現場拍攝,是不會坐下幾十人的樂隊伴奏的。
戲劇電影,當然是以戲劇為主,主要演員原則上是以劇團原來的演員為主,但也有換掉主要演員,由電影導演和舞台原導演商議,換上合適的人選。
電影可以在全國發行,上映;戲劇團體舞台演出只能在一個地方,一個劇場,一場一場的演出。電影提高了了戲劇的質量,有特寫鏡頭來處理主人翁的復雜面部表情,這是演舞台劇無法解決的問題。電影覆蓋面廣,擴大了戲劇的影響。
⑷ 電影與戲劇的異同
電影和戲劇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電影是用畫面來表現內容的,運用的是蒙太奇表現手法,是「視聽語言」藝術。話劇則是運用舞台來表現內容,運用對話設置劇情沖突,場景只能用布景來轉換,舞台的空間很小,戲劇屬於文學范圍。
電視既不屬於電影更不屬於戲劇,電視是隨著電影演變而來,但是跟電影的拍攝方法還是有些差別,電影是用膠片,光感色彩都比較鮮明,表現的事物比較生動。
而電視劇則是運用錄象帶拍攝完成,其色彩質感遜色於電影。但是電視劇和電影本質上沒什麼區別。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動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用於模擬通過錄制或編程的運動圖像以及其他感官刺激來交流思想,故事,感知,感覺,美麗或氛圍的體驗。電影一詞是電影攝影術的縮寫,通常用來指電影製作和電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形式。
電影是由特定文化創造的文化文物。它們反映了這些文化,進而影響了它們。電影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是大眾娛樂的來源,也是一種教育公民的有力媒介。電影的視覺基礎賦予了它傳播的普遍力量。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皮影戲等。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台上當眾表演故事的一種綜合藝術。
戲劇的起源實不可考,目前有多種假說。比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為原始宗教的巫術儀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對一種乞求戰斗勝利的巫術活動的合稱,即戲劇的原始形態。另一為勞動或慶祝豐收時的即興歌舞表演,這種說法主要依據是古希臘戲劇,它被認為是起源於酒神祭祀。
⑸ 什麼是戲劇化電影
所謂戲劇化電影,也就是戲劇沖突強烈的電影,通俗地說,就是情節復雜曲折的電影。
⑹ 我國第一部戲曲電影是
中國第一部戲曲影片是《定軍山》
採納哦
⑺ 第一部戲曲電影《定軍山》,那第一部彩色戲曲電影是什麼
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是《生死恨》,看黑白電影的人看彩色電影的時候一定很震驚。在中國,這種沖擊可以追溯到70年前。當時梅蘭芳出演了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
這部原本是京劇,改編自明代傳奇劇本《易鞋記》的作品,講述了北宋末年金兵入侵、被俘的學者程鵬菊和少女韓玉娘投降軍回國的故事。
有趣的是,中國電影的很多“最初”都與戲曲有關。除了這兩部彩色電影外,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是京劇電影,獲得黃金棕獎的第一部中國電影《霸王別姬》也有京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