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票房銷售是

電影票房銷售是

發布時間:2022-09-27 07:33:23

電影票房是什麼意思

電影票房,原指電影院售票處,後引申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電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況。後來逐漸有公司專門統計電影的票房,給出更為明確和直觀的數據。

票房的起源

在清朝乾隆征戰大小金川時,軍中滿洲人多,因行軍萬里,一路無聊,始而思念家鄉與親人。為此,八旗子弟兵自編詞、曲,即子弟書,以自歌自娛。

歌唱者需持有執照,所謂唱票,這些業余歌唱者之間就互稱為票友,以後票友就成了業余演唱者的代稱,清中葉以後,八旗貴胄嗜愛戲曲成風,並以演唱戲曲為樂。

不過他們演唱不為生計,故謂之票戲。演唱時票友們匯集一堂,其匯合的地點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於道光年間,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當規模。

以後天津、上海、武漢、南京、常州、蘇州、台灣、四川、濟南、香港、澳門、煙台和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的華人居住區也都成立了票房,而且在大學、中學、工廠、農村、街道、茶樓、飯店、公園等到處都有。

(1)電影票房銷售是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比2016年增長13.5%。其中,國產影片票房301.4億元,占總票房的53.84%,以較大優勢保持了國產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

2018年12月31日,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

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去年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

Ⅱ 電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總額(簡稱總票房),要向國家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其次要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扣劃並繳納。

以上兩項,合計5% + 3.3% = 8.3%,稱為「不可分賬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為「可分賬票房」,又名「凈票房」。可得:凈票房=(1 - 8.3%)x 總票房。

然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影數字)會征繳凈票房的1% ~ 3%作為發行代理費,簡稱「中數代理費」。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但該分賬階段只存在於大片,小片沒有。

最後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凈票房扣除「中數代理費」後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電影院分享50%,院線分享7%,製片方和發行方合計分享43%。

如果電影院與院線是同一家公司,比如「萬達」、「金逸」,那麼它將獨享這57%(即50% + 7%)。如果製片方與發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麼它將獨享這43%。

一般來說,發行方會與製片方約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為其發行代理費用。那麼只剩下43% - 15% = 28%歸屬製片方,即Δ的28%才是製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個檔期處於競爭劣勢,為了增加影片排映場次,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會承諾給影院和/或院線返百分點,一般占Δ的3~5個點。也就是說,製片方和/或發行方承諾把自己應得的43% x Δ 中的3~5個百分點返給影院和/或院線,使其原來占Δ的57%的份額提高到60%~ 63%。

製片方,簡稱「片方」,有時本身就是投資方,大多數情況下不只一家,因為很多電影的投資較大,製片方一家無力投資,於是會邀請多家公司聯合投資。多家投資方如何分享票房,這取決於各投資方在總投資額中的地位、主次、份額,業界稱之為「主投方」與「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參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發行方要面對的製片方。但不論如何,只有真正出資、投了錢才能算投資方,沒有以貨幣形式出資的公司都不是投資方。

一部電影除了票房收入還有哪些渠道能夠獲得收益呢?

1、電視版權:即電視放映權。比如央視或一些省級衛視會購買某些電影(主要是大片)的電視播映權。

2、網路版權: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樂視網等為主要買家。

3、海外銷售:面向中國港澳台地區、海外國家的院線、電視銷售版權。

4、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各級政府的各類專項補貼。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國巨幕兩種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

上述這些非票房收入,有時也比較可觀,主要都歸製片方。因此近年來製片方都在不斷加大並積極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潤最大化。

Ⅲ 電影所說的票房是指什麼,票房的錢是從哪來

票房(Box Office)原意是指公開出售電影或劇院門票的地方,現特指電影或戲劇的商業銷售情況。票房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在現今的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一項重要指標。

Ⅳ 電影票房是不是包含銷售額

總票數X票價=票房
票房的單位是貨幣單位即元,美金,日元等等!
比如一部電影在全國電影院上映期間一共賣出100萬張票,平均票價60元(不同地區票價不同)。票房就是100萬X60=6000萬元

Ⅳ 電影票房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買出去幾張票

票房最早指的是電影院里的售票處,現在用來指一步電影的能賣出去多少錢。如果說票房一個億,是指賣出的的電影票的價格的總數,比如一部電影的一張電影票是25元,賣了10萬張票,那這部電影的票房就是25*100000=250萬元。

(5)電影票房銷售是擴展閱讀:

「票房」來源:

在清朝乾隆征戰大小金川時,軍中滿洲人多,因行軍萬里,一路無聊,始而思念家鄉與親人。為此,八旗子弟兵自編詞、曲,即子弟書,以自歌自娛。清中葉以後,八旗貴胄嗜愛戲曲成風,並以演唱戲曲為樂。不過他們演唱不為生計,故謂之票戲。演唱時票友們匯集一堂,其匯合的地點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於道光年間,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當規模。

Ⅵ 電影票房是什麼意思

票房主要就是指電影在影院上映時賣出票的總額.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主要就是看他的票房銷售情況.如我們常聽到有些電影或演員被稱做票房毒葯,就是指這部影片或這個演員出演的影片上座率很差,沒有什麼票房收入.同理,如果說是票房冠軍等,我想你也該明白什麼意思. 不知這個答案滿意否

Ⅶ 電影的票房是如何計算的

行業常用的票房收入計算公式為「票房=總座位數×場次×上座率×平均票價×天數」。

但此公式只是一個演變轉化後的公式,而還是不完整的表達公式。

在數學公式上要得到同樣運算結果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是計算方式,如「9÷3-1」和「1+1」的結果都是等於2。但「9÷3-1」和「1+1」的表達方式就完全不一樣,「1+1」更為簡單易明。同理,常規票房預測公式也應該有更為簡單的表達式。要找到更簡單表達形式,首先要理解收入是怎樣構成的。

銷售收入(票房收入屬於銷售收入)通常的表達方式為「銷售收入=A產品數量×A產品單價+B產品數量×B產品單價+C產品數量×C產品單價…………」。為了方便統計和預測,一般轉化為「銷售收入=銷售數量×銷售產品的平均價格」。

參照以上方式,票房收入的表達為「票房收入=觀影人次×票價A+觀影人次×票價B+觀影人次×票價C…………」。若進行簡單的轉化,可得到「票房收入=總觀影人次×平均票價」。而展示公式也是在這基礎的表達式中衍生的,其中展示公式中「總座位數×放映場次×上座率」這三者乘積的實質就是「觀影人次」。因為在實際情況中更有條件找到「總座位數、放映場次、上座率」這個三個預測數據,因此才有了常用公式。

拓展資料:

票房(Box Office)原意是指公開出售電影或劇院門票的地方,現特指電影或戲劇的商業銷售情況。票房可以用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在現今的電影業中,票房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

票房在英文里的意思為「盒子辦公室」。這個詞來自於早期的戲院,要進入便宜的座位區需花費一個銅板,這個入場費是要放在位於入口閘門上一個鎖住的小箱子。當箱子裝滿的時候,會有工作人員將箱子拿進一個小房間進行清點並收藏。因此這個財務部門相關的小房間就被稱為「盒子辦公室」(Box Office)。

Ⅷ 電影的票房是什麼意思

樓上說得很清楚了。一般有兩種分法:買段和按合同分。一般情況下小地方的院線是買斷,因為不好監督它實際的售票情況,就讓他買斷,是虧是賺自己決定;像一些大的院線,像北京,上海啊!製片方會派人監票,然後按票房收入提成。

Ⅸ 電影票房是指賺了多少錢嗎

票房主要就是指電影在影院上映時賣出票的總額.還要除去演員片酬、拍攝經費等各種費用才是賺的錢。也就是通常講的銷售額,賺的錢是純利潤。

Ⅹ 電影票房指的是什麼

指電影或戲劇的商業銷售情況,現在一般以觀眾人數或門票收入來計算

閱讀全文

與電影票房銷售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龍岩最近上映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76
關於年獸的動畫電影有哪些 瀏覽:639
請你播放一部老電影紅雨語言 瀏覽:610
放屁的搞笑電影有哪些 瀏覽:8
黑皮書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680
手機電影一網 瀏覽:235
鄭奎與秀梅是哪個電影 瀏覽:936
哪些濾鏡適合電影 瀏覽:913
婚禮微電影報價單 瀏覽:586
電影機如何調 瀏覽:806
法國電影開場音樂 瀏覽:723
魔獸電影拍賣網站 瀏覽:550
美國人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997
女人水坑裡生孩子什麼電影 瀏覽:904
一部電影台詞還不夠 瀏覽:110
女主救男主電影叫什麼 瀏覽:743
烈火金剛電影西瓜 瀏覽:964
抖音上的電影視頻怎麼剪輯 瀏覽:959
護士節微電影題材 瀏覽:740
手機電影里接電話的片段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