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823炮戰(金門炮戰)是誰發動的最後為何草草收場
解放軍先發動的,本來以為輕松拿下的金門和馬祖從而進攻台灣本島。結果金門依靠之前蔣中正國光計劃中在金門做的坑道防空洞以及登陸艇等准備扛住了攻勢,最後由於美國提供援助大陸方面只好草草收場。
『貳』 關於823金門炮戰
1958年炮擊金門,是解放軍1954年制定的,奪取東南沿海蔣占島嶼之軍事計劃的一個部分,是1954年春季即逐步展開的軍事行動在特殊國內外環境下的繼續。
1958年8月20日下午5時30分,數百門大炮齊發,2個多小時發射了近3萬發炮彈,拉開了炮擊金門的序幕。
這表明毛澤東在決策炮擊金門時,曾反復掂量會不會把美國拖進來。如果把美國拖進來,炮擊金門作戰很可能會擴大。
一些沿海大中城市有可能遭受美國飛機轟炸,給中國的和平建設帶來巨大破壞,甚至有可能威脅世界和平,就是說,炮擊金門有很大的軍事風險和政治風險。
(2)823金門炮戰電影全集擴展閱讀:
炮擊金門,有點像毛澤東所說的「草鞋沒樣,邊打邊像」。打的決心下了,但怎樣收場卻要視三方互動所產生的效果而定。
其中關鍵一步棋,就是處置金門、馬祖問題。蔣介石控制金、馬,扼住了廈門、福州的出海口,卡死了整個福建,牽制東南沿海經濟發展。
起初有乘勢拿下金、馬的意圖,當金門守敵基本被打癱後,一些人主張一鼓作氣實施登島。然而,毛澤東在掌握了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和蔣介石為棄守金、馬而鬧得不可開交的情況後,斷定美國企圖以沿海島嶼換台灣,用海峽把兩岸永遠分割開來。
基於這個判斷,毛澤東決定把金、馬暫時留在蔣介石手裡,實行「打而不登,斷而不死」,待今後條件成熟時台、澎、金、馬一並解決,並決定炮擊金門長期化,毛澤東將此舉稱之為「絞索政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金門炮戰持續十天後,大陸為何突然停止轉而提出領海線?
『叄』 電影《海鷹》故事,劉江對美國人狂飆粗口,故事原型結局怎樣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幾乎都是黑白片,為了向1959年十年國慶獻禮,他們開拍了海軍題材電影《海鷹》,沒想到拍了一半之後上級決定,這部電影改成彩色的,就這樣八一廠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誕生了。
但是,很多拍了一半的鏡頭也不能全部浪費,於是我們看到《海鷹》的成片里其實還是有一部分黑白鏡頭的。
結語,海風吹過海峽六十餘年,當年一窮二白只能用魚雷快艇以小博大的人民海軍,如今已經今非昔比,逝去的戰士們可以安息了。
『肆』 求金門島戰役相關的電影電視劇
只有這一部,片尾曲倒是不錯:
《八二三炮戰》 (1986)
導演: 丁善璽
主演: 柯俊雄 / 孫亞東 / 黃仲昆
類型: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台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86
又名: 金門炮戰
『伍』 秦祥林主演的老電影有哪些在哪裡可以下載到
1968《夏日初戀》; 1969《黑豹》; 1969《龍吟虎嘯》; 1969《楓林渡》; 1969《一劍情深》; 1969《蓮花寨》; 1970《異鄉客》; 1970《壯士血》; 1970《我愛莎莎》; 1971《浪子之歌》; 1971《鈔票與我》; 1971《無敵鐵沙掌》; 1971《財色驚魂》; 1971《淘氣姑娘》; 1972《龍兄虎弟》; 1972《三十六彈腿》; 1972《騙術大觀》; 1972《男人女人》; 1973《大密探》; 1973《女警察》; 1973《追殺》; 1973《心有千千結》; 1974《婚姻大事》; 1974《廣島二十八》; 1974《一簾幽夢》; 1974《純純的愛》; 1974《長情萬縷》; 1974《純情》; 1974《雪花片片》; 1974《半山飄雨半山晴》; 1974《我父我夫我子》; 1974《晴時多雲偶陣雨》 (又名《好女十八變》) ; 1974《東邊日出西邊雨》; 1974《雨中行》; 1975《長青樹》; 1975《西貢,台北,高雄》; 1975《戰地英豪》; 1975《女朋友》; 1975《煙雨》; 1975《金粉神仙手》; 1975《我心深處》; 1976《秋歌》; 1976《情話》(又名《情深恨更深》/《不愛你愛誰》) ; 1976 《從就今夜起》(又名《今夜你和我》) ; 1976 《我是一沙鷗》; 1976《不一樣的愛》(又名《愛的花蕾》) ; 1976 《明天20歲》; 1976《追球追求》; 1976《夏日假期玫瑰花》; 1976《微風細雨點點晴》; 1977《奔向彩虹》; 1977《異鄉夢》; 1977《彩雲在飛躍》; 1977《手足情深》; 1977《不要在大街上吻我》; 1977《風雲人物》; 1977《杜鵑花開時》; 1977《愛的賊船》;1977《人在天涯》; 1977《我是一片雲》; 1978《又是黃昏》; 1978《月朦朧鳥朦朧》; 1978《情竇初開》; 1978《金木水火土》; 1978《踩在夕陽里》; 1978《男孩與女孩的戰爭》; 1978《真白蛇傳》; 1979《一片情深》 (又名《故人風雨》) ; 1979《一個女工的故事》; 1979《昨日雨瀟瀟》; 1979《成功嶺上》; 1979《難忘的一天》;1979《落花流水春去也》; 1979《奪愛》; 1979《星期六的約會》; 1979《佳期假期》; 1979《摘星》;1979《細雨敲我窗》; 1979《應召女郎》; 1980《晚間新聞》; 1980《凶榜》; 1980《愛的小草》; 1981《皇天後土》; 1981《上尉與我》; 1981《海軍與我》; 1981《愛殺》; 1982《血戰大二膽》; 1982《殺出西營盤》; 1983《最長的一夜》; 1983《奇謀妙計五福星》; 1983《風水二十年》; 1984《聖戰千秋》; 1984《上天赦令》; 1984《虎膽小子》; 1985《福星高照》; 1986《金門炮戰》; 1986《八二三炮戰》; 1986《日內瓦的黃昏》; 1987《東方禿鷹》; 1988《金裝大酒店》; 1988《褲甲天下》; 1988《亡命鴛鴦》; 1988《五福星撞鬼》 電影可以到土豆上找,www。gougou。com也可以,其實迅雷也有,老片找起來要有耐心!只能幫你這么多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 八二三炮戰斗的原因是什麼
1958年8月23日,寧靜的福建前線突然萬炮齊海中,從而揭開了長達4個多月空前激烈的「金門炮戰」序幕。一時之間,金門地區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共產黨、國民黨當局和美國政府三方圍繞這彈丸之地開了一場既激烈又微妙的政治、軍事和外交斗爭。
毛澤東決定以大炮教訓美蔣。8月23日毛澤東正式下令開始對金門進行大規模炮擊,炮火中,美艦逃到公海。
1958年8月23日拂曉,福建前沿陣地,伴隨著指揮員的一聲「開始炮擊」命令,金門島上煙霧迷漫,彈片橫飛,通訊立刻被完全破壞,指揮中斷,官兵傷亡慘重,駐防金門的三個副司令趙家驤、吉星文、章傑也當即斃命。炮戰一直持續到9月4日,在國際上引起強烈的反響
『柒』 求一部老電影
幫你找了他的狀況
從藝歷程
狄龍從小就學有詠春拳,曾肄業於香港易通英文專科學校。
1968年,狄龍考入邵氏公司的南國演員訓練班。
1969年,《死角》一片徵選主角,導演張徹從十個新人試鏡中首選了狄龍。狄龍則是主演楚原影片最多的男星,如《楚留香》、《蝙蝠傳奇》、《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多情劍客無情劍》等電影。而狄龍更是導演張徹認為在眾多選角中,與姜大衛扮演「雙角」最成功的搭檔。張徹認為,以京戲武生來比喻,姜大衛是「短打」,狄龍是「長靠」;一叛逆,一正派;一活一穩,可謂相得益彰。因此,狄龍在張徹導演影片《新獨臂刀》(1969)、《保鏢》(1969)、《報仇》(1970)、《十三太保》(1970)與姜大衛搭檔演出。狄龍不僅在造型上神肖形似,武打招式也豐富多彩。因此,狄龍主演的電影在台灣、東南亞風靡一時,他的演技也聲譽遐邇。
1973年,他因在《刺馬》一片中扮演反派人物馬新貽,獲得第十一屆金馬獎的「優秀演技特別獎」,同時獲得第十九屆亞洲影展的「表現突出性格」的男演員獎。此後,他還因主演《冷血十三鷹》(1979)獲得二十五屆亞洲影展的演技最突出的男主角獎。他以出色的表演奠定影壇武俠紅星的地位,多次獲得香港十大男星的金球獎。
1985年6月,狄龍離開邵氏公司,從第一部《死角》到最後一部《貨櫃小子》,十八年來,共拍片八十多部,還導演了《後生》與《電單車》二部電影。是武俠片與功夫片相當重要的演員。
1973年出演《刺馬》獲第十一屆台灣金馬獎優秀演技特別獎、第十九屆亞洲影展優秀演技獎,還曾主演《辛亥雙十》。
1975年與同是演員的陶敏明結婚,1980年7月30日誕下兒子譚俊彥(電視藝人)。著名經理人林珊珊是的外娚女、著名DJ林海峰、林曉峰是他的外甥,可謂一家影藝人。
1981飾革命黨人鄧玉麟。該片獲1981年第十九屆金馬獎最佳作品獎,1986年與周潤發,張國榮出演《英雄本色》(A Better Tomorrow)獲第二十三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80年代末宣布引退。1993年復出。在新浪潮作家作品、古裝片等各種類型片領域都有探索。曾參與無線電視的劇集:包青天,飾演包拯。
[編輯本段]狄龍電影作品年表及角色名稱:
演員:
狄龍
獨臂刀王 (1969) ...... 陸洪(處女作 跑龍套)
死角 (1969) ...... 張純
保鏢 (1969) ...... 向定
十三太保 (1970) ...... 史敬思
鷹王 (1970) ...... 展飛
報仇 (1970) ...... 關玉樓(客串)
小煞星 (1970) ......
大決斗 (1971) ...... 唐人傑
拳擊 (1971) ...... 汶烈
無名英雄 (1971) ...... 鐵虎
新獨臂刀 (1971) ...... 封俊傑
雙俠 (1971) ...... 鮑廷天
快活林 (1972) ...... 武松
年輕人 (1972) ...... 林達
惡客 (1972) ...... 汶烈
群英會 (1972) ...... 徐世英
四騎士 (1972) ...... 馮俠
水滸傳 (1972) ...... 武松
刺馬 (1973) ...... 馬新貽
大海盜 (1973) ...... 張保
盪寇志 (1973) ...... 武松
叛逆 (1973) ...... 凌昭
五虎將 (1974) ...... 方一飛(方少爺)
吸毒者 (1974) ...... 關正群
奪命刺客 (1974) ...... Tai Pah
少林五祖 (1974) ...... 蔡德忠
小孩與狗 (1974) ......
電單車 (1974) ...... 宋達
傾國傾城 (1975) ...... 光緒
嬉笑怒罵 (1975) ......
後生 (1975) ...... 陳根來
降頭 (1975) ...... 許諾
神打 (1975) ...... 義和團成員(客串)
八道樓子 (1976) ...... 吳超征
瀛台泣血 (1976) ...... 光緒
少林寺 (1976) ...... 蔡德忠
勾魂降頭 (1976) ......
天涯明月刀 (1976) ...... 傅紅雪
蛇王子 (1976) ...... 蛇王子
楚留香 (1977) ...... 楚留香
白玉老虎 (1977) ...... 趙無忌
海軍突擊隊 (1977) ...... 梁關欽(客串)
多情劍客無情劍 (1977) ...... 李尋歡
三少爺的劍 (1977) ...... 傅紅雪(客串)
射鵰英雄傳 (1977) ...... 段智興(南帝)(客串)
明月刀雪夜殲仇 (1977) ...... 傅紅雪(改編自古龍原著《邊城浪子》)
殺絕 (1978) ...... 無名無姓(片中自稱)
蕭十一郎 (1978) ...... 蕭十一郎
蝙蝠傳奇 (1978) ...... 楚留香
清宮大刺殺 (1978) ...... 馬騰
冷血十三鷹 (1978) ...... 戚明星
廣東十虎與後五虎 (1979) ...... 黎仁超
教頭 (1979) ...... 王陽
風流斷劍小小刀 (1979) ...... 段長青
金劍殘骨令 (1980) ...... 仇獨/仇恕(改編自古龍原著《湘妃劍》)
少林英雄/俠骨英雄傳(1980) ...... 高飛揚
插翅難飛 (1980) ...... 鄧彪
書劍恩仇錄 (1981) ...... 陳家洛
冰雪情關英雄膽 (1981) ...... 秦可風(原著里的令狐沖,改編自《笑傲江湖》)
魔劍俠情 (1981) ...... 李尋歡
射鵰英雄傳第三集 (1981) ...... 段智興(南帝)
辛亥雙十 (1981) ...... 鄧玉麟
荒漠英雄傳 (1981) ......
功夫皇帝 (1981) ...... 雍正
武松 (1982) ...... 武松
大旗英雄傳 (1982) ...... 鐵中棠
獵魔者 (1982) ...... 羅力
楚留香之幽靈山莊 (1982) ...... 楚留香
盜帥踏月留香 狄龍少林傳人 (1983) ...... 道行(大太子)
大俠沈勝衣 (1983) ...... 沈勝衣
洪拳大師 (1984) ...... 梁坤(鐵橋三)
魔殿屠龍 (1984) ...... 鐵真(《倚天屠龍記》的外傳)
上海灘十三太保 (1984) ...... 教頭
擂台 (1984) ......
拳擊小子 (1984) ......
奸人鬼 (1984) ......
教頭發威 (1985) ...... 童鐵錚
術士神傳 (1985) ......戚繼光
金門炮戰 (1986) ......
英雄本色 (1986) ...... 宋子豪
英雄正傳 (1986) ...... 龍
衛斯理傳奇 (1987) ...... 白奇偉
人民英雄 (1987) ...... 古向陽
梅珍 (1987) ......
英雄本色續集 (1987) ...... 宋子豪
老虎出更 (1988) ...... 龍哥
法中情 (1988) ......
又見冤家 (1988) ......
義膽紅唇 (1988) ...... 周強
義膽群英 (1989) ......
老虎出監 (1989) ......
邊緣歲月 (1990) ...... 韋一鳴
豪門夜宴 (1991) ......
邊城浪子 (1993) ...... 傅紅雪
赤腳小子 (1993) ...... 段青雲
廉政第一擊 (1993) ......
一刀傾城 (1993) ...... 譚嗣同
醉拳II (1994) ...... 黃麒英
流星語 (1999) ...... 龍Sir
情陷百樂門 (2000) ......
救姜刑警 (2000) ...... 劉sir
街女 (2000) ...... 反黑組沙展
疊影殺機 (2001) ......
狄龍 盜帥夜留香
慳錢家族 (2002) ......
灰色驚爆 (2003) ......
少年阿虎 (2003) ...... 龍哥
天地孩兒 (2005) ...... 鍾國龍
天行者 (2006) ...... 楚雄
我的老婆是大佬Ⅲ(2006)......
血門徒/茶舞(2007)......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 (2008)...... 關羽
一個好爸爸 (2008) ...... 美寶父親
劍蝶/武俠梁祝(2008)...... 祝公遠
[編輯本段]狄龍電視劇作品
內地處女作電視劇《九記飯館》 扮演男主角:羅雄(九哥)
翩翩美少年 狄龍《中原鏢局》又名《天地英豪》飾總鏢頭趙天豪
《燕翎義薄雲天》又名《<U>[font color=#0000cc]義薄雲天[/font]</U>》飾總鏢頭趙天豪
TVB《包青天》(1993)扮演:包拯
TVB《廉政行動1996》
TVB《廉政行動1998》,飾張天任(廉署首席調查主任)
《俠影仙蹤》,飾王羲之
《青龍好漢》,飾林文豪(客串)
《還珠格格Ⅲ之天上人間》飾乾隆
《巴黎戀歌》
《楊門虎將》,飾楊業
導演:
電單車 (1974)
後生 (1975)
編劇:
後生 (1975)
『捌』 大浦東人物海鷹原型
1.1959年,為紀念新中國建國十周年,我國拍攝了18部優秀電影,其中一部講述金門炮戰最激烈的八·二四海戰的電影《海鷹》廣為人知。
2.電影中壯烈犧牲的輪機長劉濤令人深刻印象。其實,劉濤的人物原型是175艇的輪機長李茂勤,現在他還健在,就住在咱們市南區湛山街道秀湛路社區。
3.金門炮戰是1958年8月至10月間,為解放台灣的一場戰役。8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據守福建金門島的國民黨軍發起攻勢。英勇的175艇擊沉兩艘國民黨大型運輸艦後,在返航途中中彈。
4.175艇沉沒後,輪機長李茂勤和戰友憑著直覺游向部隊的方向,途中大家互相幫助鼓勵,但夜間風浪很大,在漂流了36個小時後,李茂勤陷入深度昏迷,幸運的是,一艘福建漁船出現了。
5.李茂勤老家平度,1955年加入東海艦隊,1956年加入共產黨。在8·24海戰中榮立一等功,成為175艇5名倖存的艇員之一。後來,8·24海戰被改編成電影《海鷹》,全國聞名。1981年,為了照顧家庭李茂勤轉業回到青島,在一家企業工作。直到退休後,戰友聚會,他的事跡才被人發現。他的外孫也打算在大學畢業以後,成為和外公一樣的海軍英雄。
6.更讓李茂勤欣慰的是,近幾年中國海防的實力越來越強,增加了很多高科技裝備。今年海軍節,李茂勤最期待的就是看看這些裝備,親眼見證中國海軍的發展壯大。
『玖』 狄龍演過什麼電影
獨臂刀王 (1969) ...... 陸洪(處女作 龍套)
死角 (1969) ...... 張純
保鏢 (1969) ...... 向定
十三太保 (1970) ...... 史敬思
四騎士
鷹王 (1970) ...... 展飛
報仇 (1970) ...... 關玉樓(客串)
小煞星 (1970) ...... 鼓手(客串)
大決斗 (1971) ...... 唐人傑
拳擊 (1971) ...... 汶烈 無名英雄 (1971) ...... 鐵虎
新獨臂刀 (1971) ...... 封俊傑
雙俠 (1971) ...... 鮑廷天
快活林 (1972) ...... 武松
年輕人 (1972) ...... 林達
惡客 (1972) ...... 汶烈
群英會 (1972) ...... 徐世英
四騎士 (1972) ...... 馮俠
水滸傳 (1972) ...... 武松
刺馬 (1973) ...... 馬新貽
大海盜 (1973) ...... 張保仔
盪寇志 (1973) ...... 武松
叛逆 (1973) ...... 凌昭
五虎將 (1974) ...... 方一飛(方少爺)
吸毒者 (1974) ...... 關正群
奪命刺客 (1974) ...... Tai Pah
少林五祖 (1974) ...... 蔡德忠
小孩與狗 (1974) ......
電單車 (1974) ...... 宋達
傾國傾城 (1975) ...... 光緒
嬉笑怒罵 (1975) ...... 警員(客串)
後生 (1975) ...... 根來 傾國傾城
降頭 (1975) ...... 許諾
神打 (1975) ...... 義和團成員(客串)
八道樓子 (1976) ...... 吳超征
瀛台泣血 (1976) ...... 光緒
少林寺 (1976) ...... 蔡德忠
勾魂降頭 (1976) ......仲平
蛇王子 (1976) ...... 蛇王子
天涯明月刀 (1976) ...... 傅紅雪
楚留香 (1977) ...... 楚留香
白玉老虎 (1977) ...... 趙無忌
多情劍客無情劍 (1977) ...... 李尋歡
三少爺的劍 (1977) ...... 傅紅雪(客串)
海軍突擊隊 (1977) ...... 梁關欽(客串)
射鵰英雄傳 (1977) ...... 段智興(南帝)(客串)
明月刀雪夜殲仇 (1977) ...... 傅紅雪
殺絕 (1978) ...... 無名無姓(片中自稱)
蕭十一郎 (1978) ...... 蕭十一郎
無名英雄
蝙蝠傳奇 (1978) ...... 楚留香
清宮大刺殺 (1978) ...... 馬騰
冷血十三鷹 (1978) ...... 戚明星
廣東十虎與後五虎 (1979) ...... 黎仁超
教頭 (1979) ...... 王陽
風流斷劍小小刀 (1979) ...... 段長青
金劍殘骨令 (1980) ...... 仇獨/仇恕(改編自古龍原著《湘妃劍》)
少林英雄/俠骨英雄傳(1980) ...... 高飛揚
插翅難飛 (1980) ...... 鄧彪
書劍恩仇錄 (1981) ...... 陳家洛
冰雪情關英雄膽 (1981) ...... 秦可風(原著里的令狐沖,改編自《笑傲江湖》)
魔劍俠情 (1981) ...... 李尋歡
射鵰英雄傳第三集 (1981) ...... 段智興(南帝)
辛亥雙十 (1981) ...... 鄧玉麟
荒漠英雄傳 (1981) ......
功夫皇帝 (1981) ...... 雍正
武松 (1982) ...... 武松
[1] 大旗英雄傳 (1982) ...... 鐵中棠
楚留香之幽靈山莊 (1982) ...... 楚留香
獵魔者 (1982) ...... 羅力
少林傳人 (1983) ...... 道行(大太子)
大俠沈勝衣 (1983) ...... 沈勝衣
洪拳大師 (1984) ...... 梁坤(鐵橋三)
魔殿屠龍 (1984) ...... 鐵真(《倚天屠龍記》的改編)
上海灘十三太保 (1984) ...... 教頭 擂台 (1984) ...... 拳擊小子 (1984) ...... Benson 奸人鬼 (1984) ...... 阿祖 教頭發威 (1985) ...... 童鐵錚 術士神傳 (1985) ......戚繼光 金門炮戰 (1986) ...... 吉星文 英雄本色 (1986) ...... 宋子豪 英雄本色
英雄正傳 (1986) ...... 阿龍 衛斯理傳奇 (1987) ...... 白奇偉 人民英雄 (1987) ...... 古向陽 梅珍 (1987) ...... 王孝天 (客串) 英雄本色續集 (1987) ...... 宋子豪 老虎出更 (1988) ...... 龍哥 法中情 (1988) ...... 龍飛 又見冤家 (1988) ...... 阿健 義膽紅唇 (1988) ...... 周強 義膽群英 (1989) ...... 龍哥 老虎出監 (1989) ...... 洛培 邊緣歲月 (1990) ...... 韋一鳴 豪門夜宴 (1991) ...... (客串) 邊城浪子 (1993) ...... 傅紅雪 赤腳小子 (1993) ...... 段青雲 廉政第一擊 (1993) ...... 王一沖 狄龍《小李飛刀》
一刀傾城 (1993) ...... 譚嗣同 醉拳II (1994) ...... 黃麒英 流星語 (1999) ...... 龍Sir 情陷百樂門 (2000) ...... 神爺 救姜刑警 (2000) ...... 劉sir 街女 (2000) ...... 反黑組沙展 疊影殺機 (2001) ...... 慳錢家族 (2002) ...... 狄龍(自己扮演自己出演戲中戲里的楚留香) 灰色驚爆 (2003) ...... 少年阿虎 (2003) ...... 龍哥 天地孩兒 (2005) ...... 鍾國龍 天行者 (2006) ...... 楚雄 我的老婆是大佬Ⅲ(2006)...... 宋會長 血門徒/茶舞(2007)...... 老探長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 (2008)...... 關羽 一個好爸爸 (2008) ...... 美寶父親 劍蝶/武俠梁祝(2008)...... 祝公遠 翡翠明珠(2010)......皇帝
『拾』 誰知道這個人是誰,演過哪幾部香港武俠電影
狄龍 (又名: Lung Ti )
職業 : 導演 演員
所屬地區: 香港
生日 : 1946年8月3日
狄龍原名譚富榮,一九四六年出生,籍貫廣東新會。幼年時由於家境貧苦,十一歲便在服裝店當學徒。他自小崇拜英雄好漢,為了不受人欺負,曾拜師學詠春拳。一九六八年,狄龍考入邵氏公司的南國演員訓練班。翌年,《死角》一片征選主角,導演張徹從十個新人試鏡中首選了狄龍。狄龍在其中扮演一位反叛意識很強的青年張純,因為愛上富家女溫柔,遭到其兄溫強的阻止破壞,致使最後用暴力解決,張純步入了死角。
七十年代,在香港新派武俠片高潮時期,有個出名的「鐵三角」,即是指「楚原.古龍.狄龍」。楚原是將古龍的武俠小說搬上銀幕最多的導演,狄龍則是主演楚原影片最多的男星,如《楚留香》、《蝙蝠傳奇》、《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多情劍客無情劍》等電影。而狄龍更是導演張徹認為在眾多選角中,與姜大衛扮演「雙角」最成功的搭檔。張徹認為,以京戲武生來比喻,姜大衛是「短打」,狄龍是「長靠」;一叛逆,一正派;一活一穩,可謂相得益彰。因此,狄龍在張徹導演影片《獨臂刀王》(1969)、《保鏢》(1969)、《報仇》(1970)、《十三太保》(1970)與姜大衛搭檔演出。狄龍不僅在造型上神肖形似,武打招式也豐富多采。因此,狄龍主演的電影在台灣、東南亞風靡一時,他的演技也聲譽遐邇。
一九七三年,他因在《刺馬》一片中扮演反派人物馬新貽,獲得第十一屆金馬獎的「優秀演技特別獎」,同時獲得第十九屆亞洲影展的「表現突出性格」的男演員獎。此後,他還因主演《冷血十三鷹》(1979)獲得二十五屆亞洲影展的演技最突出的男主角獎。他以出色的表演奠定影壇武俠紅星的地位,多次獲得香港十大男星的金球獎。
一九八五年六月,狄龍離開邵氏公司,從第一部《死角》到最後一部《貨櫃小子》,十八年來,共拍片八十多部,還導演了《後生》與《電單車》二部電影。是武俠片與功夫片相當重要的演員。
一九八六年,狄龍、張國榮與周潤發主演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並憑藉此片獲得23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之後狄龍出演了多部影片,多為警匪片類型,一九九九年,他憑《流星語》一片中的善良警官形象獲得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近年則將工作重點放在電視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