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院播放影片,是通過投影機放的嗎
應該說,原理跟投影儀是差不多的,不過構造的區別很大,大到兩者不是同樣的東西,嘿嘿。
電影放映機,不象投影儀,它可以把動態的影像投射到銀幕上。傳統的電影放映機,所用的媒介是膠片,就象投影儀也用膠片一樣,只不過電影放映機一秒鍾可以播放24格,這樣原來靜態的圖像就看起來是動態的了。
現在隨著數碼科技的發展,數碼電影放映機也開始在影院中得到運用,海量的存儲設備使得它可以播放全數碼、高解析的電影畫面。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② 現在電影院放電影用什麼膠片,光碟,還是硬碟
放映機
但是廣電給各個影院送的影片是用硬碟裝的,基本上每塊硬碟都是1T的,影院把電影拷進放映機後,還要按照原地址給廣電快遞還回去的
③ 電影院的電影是用什麼播放的是用光碟播的嗎
要是七八十年代用的是膠帶播放。
④ 電影院電影是投影機放的嗎
現在一般是專用的數字式放映機,有的影城的小包間也會使用投影機。有的影院為了放映自動化,在放映機後安置有平盤式循環大片盤,可以容納整部長度的影片,映完後不必倒片即可在下一場放映。
為了簡化操作,某些移動式窄影片放映機,在輸片通道設計有自動穿片裝置,也有的採用影片插盒裝置。為了放映無聲影片,有些窄影片放映機有16格/秒的速度裝置。有的教學、科研專用放映機還可停格、重復或變速放映。
電影放映機有各種不同類型,通常可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兩大類。按放映影片的寬度,則可分為70毫米、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和 8毫米等不同的放映機。為一些特殊形式的電影還裝備了立體、全景、環幕、穹幕、巨幕等放映機。
一般固定式放映機,由傳動、輸片、光學、還音、機體和電器等部分組成。移動式放映機上不附有擴音機、揚聲器等。
⑤ 電影院的電影是怎麼播放的
大多數都是用數字機了,膠片機不好操作畫質也沒數字的好。
數字拷貝復制到數字電影伺服器上,然後在密鑰生效後和失效前的時間里也就是檔期里可以播放。數字電影是用數字電影伺服器播放,通過數字電影放映機投射到銀幕上成像。聲音是從數字電影伺服器傳輸到解碼器再到各路功放再到各揚聲器播放。數字拷貝說白了就是塊經過加密只能在數字電影伺服器上讀取的移動硬碟,數字電影伺服器你也可以理解為一台顯卡非常牛逼的主機,數字電影放映機其實就是一台非常牛逼的投影儀。
⑥ 電影院里的電影是用什麼播放的,電腦,光碟,還是什麼的
1.目前電影院大部分還是膠片放映機的,新的影院數字放映機比較多了。
2.你說的那種學校里常見的投影機就是數字放映機,但是和投影機是不同的,它的功率要大很多,亮度和解析度也會高很多。而且片源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一部數字電影拷貝的容量在400GB左右,而且都是加密的,需要專用IC卡或密匙才能放映。
3.目前膠片是主流,但是未來一定會是數字放映機的天下的,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機的解析度會越來越高畫面質量會越來越好,而膠片機除了增加膠片尺寸沒有什麼發展空間了。而且膠片放映機還有缺點就是膠片放映時會有刮傷、抖動和噪點的問題,其實這也算是個特色吧,電影的味道。還有膠片色彩還原度高,畫面色彩也較為艷麗。各有千秋吧。
4.膠片放映中間是要換盤的。
所以數字放映更加簡便穩定,不會有中斷。
⑦ 電影院用的還是老式放映機嗎
電影院用的還是老式放映機。
電影院的電影放映機一般都是一樣的,都是老式的.不同的是電影院的放映機放在那裡不動,而在農村放電影時,把它收拾好.
⑧ 現在電影院里都用什麼設備放電影,有知道的可以詳細講講嗎,像以前是膠片,現在是數字,最好講設備型號
一、現在的電影院的放映設備分為膠片式和數字式兩種,看著未來的發展趨勢,肯定是數字電影占據上風了。
二、電影院用的投影機肯定不是我們經常性接觸的家用1080p投影機,而是專業的數字電影投影機,現在涉足的品牌主要有NEC SONY 科視 DP 巴可等等,相對來說低端一些的場合也有用到夏普 松下這些品牌的。高端的數字電影投影機的亮度非常高,一般的也在1萬流明以上,高的甚至能夠達到3萬流明。低端的也有5000流明以上,而普通的商務教育投影機亮度僅為2000流明左右。
三、晶元也有所不同,很多採用DLP技術的數字放映機都是3DMD晶元。3LCD晶元基本上很難,因為燈泡溫度非常高,可能會將液晶面板拷融化。3DMD晶元的價格那可是非常非常貴的。
這個是SONY和JVC合作的機遇LCoS技術的數字放映投影機,4K解析度的,是不是很醜很大啊,這玩意一人多高!
四、解析度其實很有講究。數字電影的解析度從高到底分為4K,2k,1.3k,0.8k。區別:4K(數字機分辯率為4096×2016 825萬像素)是最高端,大城市都極少。並且4K可以同步的電影,2K都有。4K的設備只有在20米以上寬的銀幕上才能看出與2K的效果差距。2K(數字機分辯率為2048×1080 221萬像素)是國際標准機。1.3K(數字機分辯率為1280×1024 131萬像素)是國家標准機。0.8K(數字機分辯率為1024×768 78.6萬像素)是農村放映機。1.3k數字放映機特點:1.3K標準是國內標准。2K是國際標准。區別:1.3k國產電影基本同步,進口片包括港片(合拍算國產)2K則可以放分帳大片。電影全球同步(只要國家引進^_^)1.3K放進口片嘛,分賬片放不了,買斷片可以放的。放不了分賬片,是由於版權,晶元級的硬體限制。
話說回來,現在好萊塢對電影院的要求也就是2K,現在雖然出了4K的投影機甚至8K的晶元,但是很少有4K的片源提供
五、對比度其實都不高,現在家用的1080p投影機對比度都達到了100萬:1了,低端的入門級的1080p投影機對比度1萬:1的也比比皆是,但是數字放映機的對比度卻低很多,2000:1的對比度也非常非常常見。
六、在整個數字電影放映環節中,投影機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有伺服器之類的設備等等,一部數字電影也有500G以上吧應該。
以上這些信息公開的很少,普通人了解的也少,我也不可能全對,但是90%以上的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⑨ 電影院是如何播放電影的
電影院是使用數字機來播放電影的。
數字拷貝復制到數字電影伺服器上,然後在密鑰生效後和失效前的時間里也就是檔期里可以播放。
數字電影是用數字電影伺服器播放,通過數字電影放映機投射到銀幕上成像。聲音是從數字電影伺服器傳輸到解碼器再到各路功放再到各揚聲器播放。
數字拷貝就是塊經過加密只能在數字電影伺服器上讀取的移動硬碟,數字電影伺服器可以理解為一台顯卡非常厲害的主機,數字電影放映機其實就是一台非常厲害的投影儀。
(9)電影院用什麼放電影擴展閱讀:
數字電影製作方式:
它有三種製作方式:一是計算機生成;二是用高清晰數字攝像機拍攝;三是用膠片攝影機拍攝完成後,再數字化到電腦硬碟里。
從這三種拍攝方式的效果看,因為膠片的解析度和色彩還原度還遠不是數字電影所能夠趕得上的(2009年前)。
這與成像原理不同有關,鹵化銀軟片基於自然感光成像,其顆粒的細膩程度遠遠大過CCD的人工設計光電學像素,隨著電腦技術的不斷提高,高清晰數字攝像機的解析度技術指標會逐漸接近甚至達到膠片攝影機的水平,但在色彩還原度上,高清數字攝像機仍舊無法達到膠片攝影機。
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最佳的院線級數字電影製作方式,仍舊是前期膠片拍攝,經過膠片洗印轉數字信號進行後期編輯、處理後,再轉為數字視頻技術放映。
因前期的素材拍攝的畫質已經確定,後期轉為數字放映,由數字技術將鹵化銀的色彩和細節進行精確定位,其放映效果遠遠超過膠片放映機,避免了膠片的閃爍、模糊等等缺點。
電影院大片的「數字版」即為上述技術的成功實踐。
另:根據德國傳統的著名膠片攝影機品牌——阿萊數字技術研究實驗室2009年的研究結果表明:當他們將數字攝影機的CCD像素無限擴大之後(8K),在實驗室最精良的條件下進行的測試,影像的銳度達到驚人的細膩度,甚至人的毛孔絨毛都能看清楚。
但,在色彩還原度上和飽和度上,數字攝影機仍舊與膠片攝影機之間差距很大,數字技術幾乎不可能達到膠片對色彩的敏銳度。因為數字技術的顏色,全是靠人工模擬的色彩種類。
比方說:如果被攝物體中某一個點上的顏色是CCD耦合電路中所沒有的,那麼,CCD就只能找一個最接近的去替代它,一旦這種情況多起來,色彩的還原度就會大大降低。
另外,在光感寬容度上,數字攝影機仍舊很弱。同等條件下,膠片攝影機只需要打一盞燈甚至不需要打燈,但數字攝影機卻需要兩盞甚至更多的燈光來彌補CCD的感光問題。
而在對比度上,數字技術的細節還原度則大大降低,當被攝物體的亮部和暗部對比較強之時,數字技術對細節的捕捉和「寬容性」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這也就是我們看數字拍攝的電影之時,會發現,當畫面明暗對比較強之時,數字技術的電影,暗部的細節就會很少,甚至黑乎乎一片,但膠片電影卻能呈現出非常微妙的細節和色彩對比。
該實驗室的負責人最後的結論是:「在現今條件下,我們從電影藝術的角度看,數字技術全面取代膠片技術,仍舊沒有充足的理由,我們看不到數字技術的決定性優勢。」
所以,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數字技術的前景,更加接近於電視藝術,而非電影。在數字技術出來30年的今天,世界拍攝電影的主流仍然是膠片攝影機,大概能夠說明問題。
數字技術最大的優勢在於成本和作品母帶的保存效果,同等條件下,賽璐珞膠片對作品的保存,只能在50年之內,甚至30年。因為鹵化銀具有一定的揮發性,從時間上說,硬碟的數字技術,幾乎是無損的。
⑩ 目前絕大部分電影院是用什麼放映機放映的啊膠片的還是數字的
1、新上映的電影基本上全是數字了,通過節目硬碟上傳到數字伺服器中,由數字放映機通過密鑰解碼播放。膠片電影,目前只存在於一些學術放映等。中國電影資料館偶爾會有老電影的膠片放映。
2、你說的那類似學校投影機的就是數字放映機,但是和投影機是不同的,它的功率要大很多,亮度和解析度也會高很多。
3、目前膠片放映機是主流。
4、膠片放映中間是要換盤的。
與傳統膠片電影相比,數字電影放映機具有無抖動、不易出現放映事故(斷膠片)、放映成本低、色彩鮮明飽滿、觀影質量穩定、發行方式簡便、保存簡易等顯著的技術發行和放映優勢,並可有效提供增值服務。
而且膠片放映機還有缺點就是膠片放映時會有刮傷、抖動和噪點的問題,其實這也算是個特色吧,電影的味道。還有膠片色彩還原度高,畫面色彩也較為艷麗。
(10)電影院用什麼放電影擴展閱讀
數字攝像機在獨立影片和故事片中的使用情況:
在全球電影業中,好萊塢電影代表的是發展前沿和未來方向,因此對其他國家而言,在數字技術應用上也存在一些超前。為了全面觀察這一技術對電影產業的影響,我們變換一個視角,看一看該項技術在小成本獨立影片製作領域的應用情況。
從本質上講,獨立影片和故事片比好萊塢高預算大製作更難跟蹤。這些電影通常是電影人早期的作品,一般都是小製作影片,絕大多數甚至不會在電影節上展映,公眾也基本看不到。
這意味著,確定大多數獨立電影人是何時轉向數字化的,存在較大的困難。
不過,善於挖掘數據的Stephen通過搜索,查詢到瑞丹斯電影節(RaindanceFilm Festival)2002年—2015年的歷史數據,因此我們有機會詳細研究參展電影人的拍攝方式,來獲知這一領域數字技術應用方面的具體情況。
院線放映:
數字技術的應用並不限於產業鏈的上游,另一個得益於數字化的領域是院線。儲存視頻文件的硬碟比裝滿35毫米膠片的大箱子轉移起來更快捷、更低廉、更安全,這首先吸引了發行商的關注。
在英國,當年影片發行商希望盡快使用這項技術時,遭到影院的抵制。因為影院需要購置全新的數字化放映機,這無疑增加了院線的運營成本。最終雙方達成協議,由發行商為影院放映數字電影支付額外費用,稱為「虛擬拷貝費」。
此外,為了推動產業「數字化」,英國電影委員會建立數字銀幕網路,出資為小型、區域和獨立影院更換了250塊數字銀幕。
通過這兩項措施,英國電影業數字化水平得以迅速提升,到2013年影院幾乎全部更換為數字銀幕。盡管成績相當不錯,但發展速度仍稍落後於挪威和盧森堡。
這兩個國家基本在2011年既已實現銀幕數字化。從下圖可以看出,膠片放映機和銀幕斷崖式退場,幾年間已淪為老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