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芳華》諷刺了什麼
電影《芳華》諷刺了:人性和階層,不管到了什麼年代,人性和階層從來不曾改變。展示了戰爭的殘酷,還有階級的冷血和現實。從眾且排外,權貴子弟從來不曾真正跟貧民子弟靠攏,無論他們做出怎樣的努力,階級相同,背景相當,大家才能真正成為朋友。
芳華的深層含義是什麼:「芳」代表的是芬芳的氣味,而「華」又是繽紛的色彩和年華的意思,一代人芳華已逝去,青春早已是昨日黃花,那些青春歲月一去不復返,這就是芳華的含義。作為個體值得被尊重,記憶和感情同樣值得被尊重。
影片評價
芳華所以為芳華,是因為那個階段之後,能為之放光華的東西或許就已經消逝了,剩下的時間,不過是在生活的裹挾之下,亦步亦趨的往前走著。
書中蕭穗子和郝淑雯在嘲笑林丁丁時有這么一段描寫:「不快樂的人,都懂得我們這樣的笑。放下了包袱,破碎了夢想,就是那種笑。笑我們曾經認真過的所有事。牽頭沒有值得期待的好事,身後也沒有留下值得自豪的過往,就是無價值的流年,也所剩不多。明明破罐子,也破摔不起,摔了連破的都沒有了,那種笑。」
目光略過這段文字,有來來回回看了好幾遍,這是我在整個故事裡,感覺到的最大的悲傷。
❷ 電影《芬芳》觀後感2000字
走出電影的特設情節和氛圍,我仍舊淚眼迷離,情緒久久不能平復。
細細品味電影的四個小故事,心疼少年們的遭遇,感動學高德馨的老師,領略教育的真諦。沒有經歷過生死的少年,走不出親人離世的陰霾,但有折翼的天使——老師帶他們飛出陰霾,勇敢的飛向太陽。
序幕拉開,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打破了本來的安寧。一夜間,一切都毀了。泥石流不僅捲走了少年們親人的生命,同時也帶走了少年對世界的憧憬。他們眼裡無淚,也無光,只剩下憂郁和無盡的悲傷。他們坐上校車,卻不知開往何方……
人間滄桑,大愛無疆。國家關懷災區的孩子,為他們重建了一所學校——博飛中學,這里成了這些流離失所,失去親人的孩子們的「新家」。在這里,以愛育愛的老師們,給這些身處陰霾的少年伸出了援助之手,帶他們脫離苦海,成為他們最親最愛的人。也許是這些少年經歷了災難,讓他們更有決心,更勇敢。他們努力學習,大學畢業後,他們選擇回報社會。在文縣泥石流災害中,他們沖鋒陷陣,爭取救助更多的人。
電影最動人心弦的是「賑災救人,教育救心」的主題,天使般的老師手持愛的鑰匙,打開了四個孩子沉重的心靈枷鎖。第一個少年多吉,他不能釋懷妹妹和父母的離世,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那裡只有黑暗和無望……他不願與別人交流,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絕望,以至於他選擇在浴室里自殺。周老師和江老師為解開他的心結帶他回到家鄉,讓他自己釋懷,代替父母和妹妹繼續好好的活著。第二個少年井曉曉,她因為沒能抓住媽媽的手,自責不已,認為是她害死了最愛她的媽媽。由於家庭原因,她的爸爸沒有給她足夠的關心而更多的是責罵,讓她內心充滿恐懼。周老師為解開她的心結,讓她的爸爸給於井曉曉更多關心。最後,井曉曉與父親相擁,彼此都解開了心結。第三個少年苗郎,由於父母常年在外地,自己與爺爺相依為命,他不能接受爺爺的離世,當看到爺爺的攪團車被砸毀時,他覺得爺爺真的已經不在了。當同學們和老師為他還原了爺爺的攪團車,他終於放下了心中的執念,真正的面對爺爺去世的事實。第四個少年雲草,災難給她的心裡敷上了冰霜,她身體並沒有任何問題,但她卻站不起來,自我封閉。為了讓她重新站起來,周老師費盡心思。終於,在自己搭檔的鼓舞和引領下,她從輪椅上站起來了。四個少年,在他們最害怕,最無助的時候,兩個手持愛的火炬的老師,點燃了他們內心希望的火苗。讓他們能勇敢的面對生活,面對現實,面對未來。
「人生並不是一條筆直的路,有逆風,也有急轉」、「低著頭只能看到腳面,抬起頭可以看到廣闊的天空」這是《芬芳》中的金句,也是主題,它道出了教育與生存的實質。老師們「大愛」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動。師德、師魂、師表,躍然熒屏,也深入人心。
電影《芬芳》每一個情節都扣人心弦,結尾江老師對著空曠的山呼喊,既是對逝者在天之靈的告慰,也是對同事周老師失蹤的尋找。
影片告訴我們,面對苦難和挫折,我們必須學會堅強和勇敢。愛在,花兒就會開放,芬芳就會永續。而愛的傳播,離不開人民教師。老師是不僅要講授知識,更要傳遞愛。唯願電影《芬芳》能啟迪每個教育有誤的父母能重視孩子的教育;願每個人名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能傳播愛;願身處災難中的孩子們,能不懼挫折,勇敢面對生活!
❸ 芬芳電影中分別有哪些人物
1、周瑞、江雨涵、才讓多吉、雲草、苗郎、井曉曉、張運凡、
2、《芬芳》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9年前的8月7日夜,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泥石流災害,悄無聲息地降臨到「藏鄉江南」——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頃刻,數萬人受災,上千人遇難。然而大災無情,大愛無疆。黨中央、國務院,甘肅省委、省政府迅速實施災後應急救援,開展災後重建工作,為受災學生打造優質教育和精神家園。2012年9月,蘭州新區舟曲中學建成開學。十多輛大巴,載著災區孩子歸來,許多觀眾參與並見證了這一載入史冊的大事。7年來,希望之舟——蘭州新區舟曲中學,不負眾望,辦出了特色和質量,培養了數以萬計知感恩、懂奮斗的優秀畢業生。這期間,離不開好老師的培養。電影中的博飛中學發生的故事,就取材於此。影片採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生動地講述了四個災難中痛失親人和家園的高中生「破繭化蝶」的成長故事。
❹ 憶童年芬芳中開頭有什麼作用 百度知道
"童年,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是無法抹去的,無論它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童年,沉靜地躺在我們的生命里,卻總是被一次次不經意間的碰觸而猛然間驚醒,如潮水般浸濕整個生命的海岸。"
開頭第一自然段有什麼作用? 結構上起到了提示下文的作用,同時點明了文題。
《憶童年芬芳》閱讀答案如下:
一:加點字注音:
1、浸濕...浸【jin四聲】2、泡沫...沫【mo四聲】3、發暈...暈【yun一聲】4、濃郁...郁【yu四聲】
二:解釋句子中的加點詞語:
【1】如今很難再找到那些稻草管和那些泡泡了,是它們裝飾了我童年的夏天,也芬芳了我的夢想! 加點字:芬芳
「芬芳」表達了「我」童年趣事的美好,色彩繽紛。
【2】思念是一壇燒酒,隨著時間的增長會越發濃郁。
加點字:濃郁
「濃郁」表明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童年的思念也不斷加深。
三:開頭第一自然段有什麼作用?
結構上起到了提示下文的作用,同時點明了文題。
四: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的這愛與思念,同時也表達了作者放遠未來的思想感情。
五:「未來還在前方等著我,堅定現在的步伐,把握現在,才能更好地把握未來!生命的每一天都充滿可能,每一天都可能成為令人無法忘懷的過往。」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結構上首問呼應。同時升華主題,其含義是我們應該放遠未來,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作者深情的回憶了哪些快樂的往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1、去公園玩 2、姐姐和「我」一起玩泡泡 3、「我」玩彈玻璃珠 4、去游樂園 5、騎自行車
七:請從語言角度對「童年,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是無法抹去的,無論它是快樂的還卻總是被一次次不經意間的碰觸而猛然間驚醒,如潮水般浸濕整個生命的海岸。」這句話進行評析。
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生動形象的寫出了童年對「我」的重大意義深刻影響。
❺ 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此為巴西電影<香氣芬芳>.當年我也看過,怪另類的.以為是個愛情片.主角不停到警察局自首,最後作繭自縛.
以下是某網友對該片的簡單介紹:
電影中的那個賢妻也是「偶然」碰上了好運氣。偶然得如一個生命的來臨。電影開頭還看似一部簡單的倫理片,卻一下子過度說到女性獨立自強,這還沒什麼。後來,影片中的丈夫(計程車司機)在多年以後,始終無法對「拋棄」家庭撇下兒子和他的妻子釋懷,而是日夜都產生幻覺,那就是他的妻子是一個青面獠牙的吸血鬼。而這個吸血鬼要搶走他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子,他憤怒了。他要保全這個已經殘破的家庭。於是,他開始暗中設計要殺死妻子。其間還穿插了幾個三流影星被暗殺的情節。
讓你在一種莫名其妙中恍然大悟。影片的最後,計程車司機成功的殺死了自己作為三流明星的妻子後,去警察局投案自首。因為前幾次經歷,警察已經不再相信這個男人的話,他們認為這個男人又在撒謊。他們根據現場的證據,認定殺死女演員的人是計程車司機的兒子,也是女演員的兒子。
❻ 電影《芬芳》在哪個播放器觀看
電影《芬芳》在騰訊視頻中可以觀看。
《芬芳》是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教育廳、蘭州電影製片廠有限責任公司等聯合出品的主旋律院線電影,以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後重建為背景,講述了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懷下,舟曲受災學生撫平心靈創傷,重振生活希望,健康茁壯成長,用愛心回饋社會的故事。
2018年5月8日下午,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教育廳、蘭州電影製片廠有限責任公司等聯合出品的主旋律院線電影《芬芳》(又名《給你翱翔的翅膀》)在蘭州新區正式開機。
據介紹,電影《芬芳》以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後重建為背景,講述了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懷下,舟曲受災學生撫平心靈創傷,重振生活希望,健康茁壯成長,用愛心回饋社會的故事。
整個影片旨在通過塑造無私忘我的教師形象和自強不息的舟曲青少年形象,熱情謳歌在災害和困難面前,生命的堅韌不拔和人性的真善美。
❼ 電影芳華諷刺了什麼
電影芳華諷刺體制,諷刺這個社會,諷刺命運,諷刺人性。
從一開始,文工團人的做派,性格,人性,就體現出來,完全就是一個小社會的縮影,片子從一開始揭露了一群高乾子弟欺負一個低層社會來的女孩何小萍。
(7)芬芳電影開頭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芳華》故事源於2013年馮小剛和嚴歌苓的一個約定——因為兩人都曾在文工團服役,成長的年代也差不多,所以約好創造一個貼近親身經歷的文工團故事。2016年4月嚴歌苓寫完了初稿,當時這本書還叫《你觸摸了我》,5月份馮小剛導演就已經決定按照小說來挑選演員。
在電影名字上,嚴歌苓提供了幾個名稱《好兒好女》、《青春作伴》、《芳華》等,最終馮小剛選中了《芳華》,芳是芬芳、氣味,華是繽紛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氣息,很符合記憶中的美的印象。
❽ 第16天 電影《芬芳》,了解一下
這部電影,時長99分鍾。上映時間2019年9月6日,內地劇情片,網路大電影出品。導演趙哲恩,主演有戴卓凝/ 王泊文/ 王炳翔/ 耿潔瓊/ 郭楓/ 李嘉雯/ 王珞嘉/ 顏世魁/ 米學東/
該電影反映2010年8月7日晚,舟曲縣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當地數萬人受災。許多倖存的孩子或失去雙親或受傷致殘,然而大災無情,大愛無疆。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懷下,開展災後重建工作,為舟曲受災學生提供優質教育和精神家園,為孩子們撫平心靈創傷,重振生活希望。2012年9月,博飛中學建成開學,在災害中失去家園的孩子們來到了這個新「家」,開始了全新的學習生活。
我准備給盲人講這部電影,去年記者節時,我在電影院看過一次。今年三月份,孩子學校組織看,要寫觀後感,我在家看了一遍,這兩天,我購買了搜孤會員,又看了一遍。今天在微信上,搜到這篇觀後感,我才發現,電影中有很多點,看了三遍,我也沒get到,或者說就沒看懂。
愛是心靈凍土之上永恆的太陽
——電影《芬芳》觀之漫寫
涇川縣玉都中學 於小燕
電影從雨夜閃爍的燈火中上演,疾速行進的救援車,發出告急的嗚笛聲!我從字幕中得知:這是有關於發生在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特大泥石流災難的一部影片。緊接著又插入2017年8月7日甘肅隴南市文縣的泥石流救災現場。
七年前與七年後的兩場泥石流救災事件,被兩名心理救助老師江雨涵和周瑞還有四個受過災難傷害的學生連接在了一起,譜寫了愛終究會戰勝死亡的苦痛,愛終會發芽生根播撒大愛的暖心故事。
電影開頭畫面定格在:巨大的泥石流灘塗中裸露著一隻手,不斷的掙扎掙扎,掙脫出一個泥污遍身的男孩,他叫多吉。他睜著絕望的眼睛,在腦海中一遍遍的想他的妹妹他的爸爸媽媽。他在一片空曠龜裂的淤泥灘上,找到了他可愛的穿紅裙子的妹妹,側著身體手握晶瑩透亮的綠色佛珠倒在泥灘里,卻早已停止了呼吸。
多吉痛苦的嘶吼,撿起了妹妹手中的佛珠緊緊的握在自己手裡,他把悲傷埋進了心裡……看到這里,我心猛得一顫,我的身體也彷彿置於那場泥石流的冷雨中,變得冰涼無助,我真正體會到泥石流災難的驚悚與恐怖,紅裙子小女孩就像一朵嬌艷初綻的花朵,那麼美麗動人卻在這場無情的災難中萎去,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多吉沉浸在痛苦中,我沉浸在痛苦中,還有多吉的同學井曉曉、苗朗、雲草……
但這些孩子又是幸福的,他們在2012年9月,住進了政府給他們建設的新的家園「博飛中學」,在這里開啟了與江老師和周老師陪伴治癒他們受傷心靈的高二十五班學習生活,有沖突、有驚險但都在愛的包容感化下得到了消解與釋放,我被老師對孩子的師愛深深感動,我的心也跟著一起漸漸變得溫暖!
多吉患了自閉症,他戰勝不了內心的痛苦,在新學校參觀實驗室時有心打碎蒸餾瓶偷走碎玻璃片,在浴室割腕自殺。江老師在浴室尋到了多吉,他割腕自殺了。多吉在身體康復之時多次夢見他的家鄉龍迭,他的爸爸媽媽和妹妹,他們在美麗的開著蘇氌花的山坡上奔跑。多吉被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愛護理所感動,開始和老師們談心了。老師帶他回到了葬有親人的小山坡,多吉在瑪尼石堆上留下了妹妹的佛珠,多吉放下了苦痛,望著天空高飛的神鷹掉落在他身上的一根羽毛,更像是神的旨意,多吉呼喊著,爸爸媽媽妹妹我還會回來的!多吉解開了心結。
井曉曉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他再次受到驚嚇,心理上極度依賴江老師,之後在與周老師的交談中,周老師確定曉曉得了災難情感創傷應激反應症,必須找到親人一起救治。江老師找來曉曉爸爸談話,曉曉爸爸放下曉曉在家畫的多張揉皺的畫有一隻手在漩渦中的紙張,把教育責任推給學校,他轉身走了。周老師找到曉曉父親談話,你不想再一生痛苦下去,就和我一起救他。在江老師的陪同下曉曉與父親多年的疏離感情得到和解,放下沒抓到母親手的怨念,走出傷痛陰影找到情感的歸屬。
苗朗壓抑著自己失去爺爺的難過,在江老師和周老師的精心策劃下,為他製作了爺爺的賣攪團三輪車,曉曉還為他爺爺畫了像。彌補了苗朗積在心中對爺爺去世的遺憾與愧疚,他也與爸爸媽媽團聚,他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也回想起舟曲山上的蘇氌花,爺爺和他一起賣攪團的快樂往事。
雲草沉浸在苦痛里不願洗澡,遭同學嫌棄。江老師知道隱情後親自為雲草洗澡。周老師為了能讓雲草站起來跳舞,他從甘肅回到北京找最好的骨科專家替她診斷病情,最終斷定雲草脊椎沒有在舟曲地震中受損,周老師選用殘忍的刺激療法送雲草到舞蹈排練室見習其他同學跳舞。在雲草的舞伴還有舞蹈老師不理解的質疑下,周老師改變療愈策略,讓雲草舞伴在體育館跳舞,雲草最終選擇肯站起來跳舞,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觀看他們跳舞並喊著雲草,並為之點亮一盞盞紅燈光,就像是每一個人從胸膛迸發出的愛的光芒。
孩子們災難重創的心靈在老師的關愛守護用心教育下,都在不同的時間里得到了治癒,重新煥發了青春的光彩。江老師和周老師也是令人感動的教育好夥伴,江老師為孩子們的傷痛難過,周老師會送去飯菜;周老師在療愈受訪孩子時介入個人情感江老師開導周老師;周老師在眾人質疑其療法時江老師選擇相信周老師。他們兩個相互給予彼此精神上的支撐,相互照亮相互溫暖,最終成為受災孩子心中的船長!此時正值冬天,雪滿山頭,可我的心開始溫熱溫熱。周老師回北京了,孩子們內心陽光上進,周老師把愛留給了孩子,在他們的心中播下了一顆愛的種子!
自舟曲特大泥石流災難過去七年了,災難中倖存的孩子們都長大了,在博飛中學他們學會了面對人生風雨苦痛,是時間和老師帶他們走出了人生陰霾。多吉當了一名醫生,井曉曉放棄外資高薪企業選擇做一名賑災志願者,苗朗選擇做了一名救援兵,雲草做了舞踏家。
七年後,甘肅隴南市文縣又發生了一起泥石流事件,多吉來到了救援現場,曉曉來到了救援現場,苗朗在救援現場,此刻我的思緒回到片頭文縣的救援現場,我聽懂了苗朗口中說出的話,一次又一次沒有找到,又一次一次心懷希望去找……看著苗朗傷痕累累的身體血跡斑斑的手指,我理解他疲憊中身體的虛弱與精神的不屈!
觀影結束,我再回想這句「人生並不是一條筆直的路,有逆風,也有急轉。」讓我更加明白師愛是一個人生命征途上經歷挫折和厄運時的船槳,愛必將是人心靈凍土之上永恆的唯一的太陽,在受難受傷的心靈灑下溫暖,他們才能像經受嚴寒的花兒一樣,重新吐露芬芳,綻放燦爛……
這篇觀後感寫的真好,解開了我很多謎團,思路清晰了很多。有幾個名詞,我還要再查一下。
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即創傷後應激障礙。由於個體對高度應激事件(例如被搶劫、襲擊、從地震或洪水等等災難中逃生、或是參加軍事戰斗)產生的極端反應,構成了創傷後應激障礙。而應激反應通常持續數月或數年,常常包括如入睡困難、集中注意力困難等生理症狀。患有PTSD的個體可能通過噩夢或使他們想起該事件的形象而重新體驗該事件。PTSD的另一個方面是企圖迴避去感受或思考這一創傷事件,有些患者會出現選擇性遺忘,不能回憶起事件的有關細節。
創傷後應激障礙( PTSD)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PTSD的發病率報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發展為PTSD。
失戀失婚不會讓人得真正的醫學意義上的PTSD,畢竟,很多人,身體並不會遭到嚴重暴力威脅而產生身心問題。但是,我們的感情,往往也是受到了一場洗劫,一場天災人禍。這個就是感情上的PTSD。我們在感情上,也會對那段經歷有恐懼的閃回記憶,會常常對回憶相關的事實心驚肉跳。
對於別離和失去(比如失去親人,失戀,或主動分手),這樣的沉痛,我們常常一時無法接受,必須要經過心理情緒上很多變化,才會慢慢接受現實。這些變化主要有以下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可長可短,有時候同時發生,有時候前後交錯重復。但是,這五個階段一定都會漸次發生,人才能真正走出情感的哀傷,從過往中走出來。
第一階段是否認。不願承認已經失去了對方(「他不可能對我這樣」,「他很快就會回來找我」等等)。或者有時候,我們做了一個選擇,又會否認這個選擇是有後果的。於是我們也會自欺欺人,覺得,這有什麼關系么,我沒覺得有啥呀。或者說,換成是我,我就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嘛,他怎麼會這樣么。等等。這些都是否認。凡是不能面對事情的所有可能性並承認自己在這些可能性下會有的情緒體驗,那就是否認。否認是一種防禦機制,它幫助我們抵抗焦慮。
第二階段:憤怒。這種憤怒是針對於事件本身,針對於其他當事人,針對於自己。(「憑什麼這樣對我?」,」根本就都是你的責任!「,或者「我做了這么多,卻得到這樣的結果,我怎麼能這么傻?」)
第三階段:復盤(又稱」討價還價「)。這里的討價還價,更多的是和」上帝「在進行:」如果我這樣做,他是不是能回來?」,「我當時不應該這樣對他的,如果我不任性,這事就不會發生了「。
第四階段:抑鬱。會有強烈的無助、痛苦、哀傷,對未來失去盼望和意願。甚至會考慮用死亡來結束這樣無休無止的抑鬱情緒。(「是我錯了,我沒有價值」,「沒有他的日子毫無意義,不知道怎樣過」。)
第五階段:接受。在經歷了可能會是相當長時間的抑鬱自責的情緒後,真正從內心裡接受了這個」失去「的事實。(「一段關系確實需要兩個人,而他不願意了,我也無法一個人繼續」。「他已經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我還有的是與他的記憶」。)與現實和解,生活繼續向前。
❾ 看完電影芬芳後,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看了電影《芬芳》,我已淚流滿面,我的心被電影的鏡頭和情節深深感動了,我的情緒久久不能平靜。
序幕拉開,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打破了本來的安寧。一夜間,一切都毀了。泥石流不僅捲走了少年們親人的生命,同時也帶走了少年對世界的美好嚮往。他們眼裡的淚流幹了,心中一片迷惘,只剩下無助和悲傷。他們坐上校車,不知何去何從……
電影最動人心的故事情節,是要告訴我們「賑災救人,教育救心」的這樣一個主題,天使般的老師用愛心呵護著孩子們,是敬愛的老師用愛心喚醒了失去親人處在傷痛中的孩子。第一個少年多吉,他不能放下妹妹和父母的離世,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言不語,那裡只有黑暗和無望……他不願與別人交流,對未來充滿了絕望,最後發展到他選擇在浴室里自殺。周老師和江老師為了幫助他走出陰影,把他帶回家鄉,讓他自己慢慢學會面對不幸,代替父母和妹妹繼續好好的活著。第二個少年井曉曉,她因為沒能抓住媽媽的手,悔恨不已,認為是她害死了最愛她的媽媽。由於家庭原因,她的爸爸對她簡單粗暴,對她責備、辱罵,她內心充滿恐懼。周老師為了幫她,讓她的爸爸給於井曉曉更多心靈上的關注。最後,井曉曉懂得了父愛。第三個少年苗郎,由於父母常年在外地,自己與爺爺相依為命,他受不了爺爺的離世打擊,當看到爺爺的攪團車被砸毀時,他覺得爺爺真的已經不在了。當同學們和老師為他還原了爺爺的攪團車,他終於放下了心中哀傷,能面對爺爺去世的事實。第四個少年雲草,災難給她的心裡敷上了冰霜,她身體並沒有任何問題,但她卻站不起來,自我封閉。為了讓她重新站起來,周老師費盡心思。終於,在自己搭檔的鼓舞和引領下,她從輪椅上站起來了。四個少年,在他們最害怕,最無助的時候,兩個充滿愛心的老師,讓他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讓他們能勇敢的面對慘酷現實。
❿ 電影芬芳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
電影芬芳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在國民的時期,我們第一眼遇到的人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