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影評
傻子的囈語——評《陽光燦爛的日子》
來源:電影夜航船 作者:陸鏡 2005-01-17 16:12:02
《陽光燦爛的日子》無疑是九十年代中國影界的意外之喜。王朔的黑色幽默,夏雨寧靜等演員略顯稚拙但決不生澀的演繹,還有導演姜文初次執導的靈氣與創勁兒綜合之後,講述的那段新中國初期一群北京孩子的成長歷程,給觀眾的,決不僅僅是一種無所事事的閑聊調侃,也不僅僅是對特殊年代的追憶與諷譏。當觀眾深深的為影片打動時,就會發現,這部影片所展現的竟是一個意象豐富、意味深長的「社會—個人」、「文化—心理」圖景。
這種圖景當然具有它的時代性。作為時代的文化代言人,編劇王朔曾經風光無限,然而九十年代以來,他似乎漸漸地老去了。一群網路時代、新新人類的文化英雄正在崛起並取代他的位置。——如果可以這么說的話,那麼《陽光燦爛的日子》幾乎可以作為王朔,這位具有獨特時代感的文化代言人離開時代文化中心位置時的告別演說,因此它似乎也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現在距離影片公映已經有些年頭了,因此當我們對這部影片進行再審視的時候,藝術元素已經退居次席,而更應該把它作為一個歷史文化的特殊文本來分析。
一、 傻子:敘述的核心
無論哪位影評家都不會把「傻子」這個總共只有三句台詞「歐巴、古倫木、傻B」道具型角色作為《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片的中心。馬猴、米蘭甚至是劉憶苦的戲份都比他多的多。然而當我們對這部影片進行文本解構與理清的時候,就會發現:「傻子」是這部影片的敘述核心。
在影片中傻子幾乎無處不在。他終日在有警衛站崗的部隊大院門口傻笑,他呆滯可笑的臉上永遠帶著一些污垢,他總騎在一根木棍上面高叫。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角色,馬猴在大院門口等米蘭時有他;米蘭約馬猴晚上一起玩的時候也有他;而更多的時候,傻子是在畫面中閃過或作為一個遠景樣的道具。——這種無處不在的蘊涵向我們暗示著,傻子這個人物與馬猴這群孩子有著密切的,但文本本身並未直接表現的關系。果然,我們看到,馬猴等人因為外院的孩子欺辱傻子而去打群架。這個細節固然是要推動劇情發展以表現馬猴的某種心理,但事實上它卻沒有那麼簡單。
聯繫到傻子經常出現的位置:部隊大院(馬猴等人住在裡面)的門口,聯繫到影片結尾處,已經成人的馬猴們路遇傻子時的興奮甚至是親切,就不得不使人相信,馬猴等人認為:傻子就象其他的哥兒們一樣伴隨著自己的成長,是自己隊伍中的一員。盡管在大多數時候這個成員並不與其他成員一起活動,只是作為一個事件的旁觀者,但這種群體的認同感卻是不能抹殺的。
然而,馬猴們卻不知道,傻子其實就是自己的抽象。用更直接的語詞表達就是:馬猴們就是傻子,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是傻子的分身。因此,整部影片的敘述核心是傻子,從根本意義上來講,這是一部表現一群傻子的生活歷程的影片。當然,並不是因為同伴中有一位傻子的存在,其他人就也成了傻子。是影片的敘事含蓄委婉地向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證明:馬猴們其實就是一群傻子——這一發現乍一看是荒謬的,但恰恰就是王朔等《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片的製作人的靈氣所在,他們用電影畫面把現實包裝,用畫外音的強行插入把現實淆混,然後再返銷給現實,從而完成了對現實的嘲弄與解構。
二、 傻子的話語變向
傻子是對馬猴們的抽象,甚至是對時代的抽象,它最重要的抽象點在於話語的變向。
雖然傻子總共只有三句台詞「歐巴、古倫木和傻B」,但這三個短語卻意味深長,幾乎可以作為時代的話語凝練。由它們的變化我們又可以反觀時代的意味和人的價值的變化。
影片本身並沒有明示「歐巴和古倫木」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話語。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影片並沒有敘述。然而通過時代的分析,我們可以對它們作出某種也許極為接近事實的假設。而一旦我們聯系「歐巴和古倫木」的外來語特點和故事的發生時間——建國初期,我們幾乎就可以肯定,傻子的話語來自蘇聯或者南斯拉夫或者別的什麼共產主義主義意識形態統治下的國家。這是和歷史極為接近的,因為建國初期我們國家外來語的主要進口地只有那些和我國稱兄道弟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歐巴和古倫木」本身就蘊涵著極強的時代特色。這種特色和建國初期的社會氣氛應該是相吻合的。
而當影片結尾,長大成人的馬猴們開著豪華轎車在八十年代北京才有的立交橋上路遇傻子而沖傻子高呼「歐巴、古倫木」以尋求一種親切感時,傻子脫口而出的「傻B」則又是一種新的話語時代表徵。這是怎樣一種話語呢?「傻B」這句典型的京罵在影片的末尾出現到底能說明什麼呢?——這要和「歐巴、古倫木」相聯系。
一個傻子僅有的幾句語言由神聖的高度意識形態化的集體語詞轉變為一句市井人物的公眾「罵語」,這種意味展現的也許就是我們這個社會和社會中個人的歷史文化變遷。而由《陽光燦爛的日子》優美情調所表現的略帶滑稽的話語變向無疑就是一種由神聖到世俗,由集體到個人的摧毀與瓦解的過程。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推論:「歐巴、古倫木就是傻B。」
另外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話語的主體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傻子。建國初期他就在有戰士站崗的軍隊大院門口傻笑著高呼「歐巴、古倫木」;幾十年過去,他又穿著西裝、騎著木棍在北京的現代化立交橋上不屑的大罵「傻B」。天才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創作者不但用傻子的囈語 摧毀了我們幾十年的社會歷史,而且也用這一形象主體和敘述中心在譏諷中解構了這幾十年歷史的集體性主體。
當然這一摧毀過程並不是僅有話語變向就能完成的了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片幾乎嘲笑了被它視作「傻子」的歷史本身和歷史主體的一切要素。如果對這些要素作一種概觀,可以將之分為兩個部分:個體的性與集體的神聖。
三、 性的徹底完結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毫無疑問,原本屬於個體行為的對性的追求成了一種集體行為。而這一追求的集體對象只有兩個:一個是劉北蓓,另一個是米蘭。
當劉北蓓在其他夥伴的嬉笑聲中強吻馬猴,馬猴極力拒絕,最終馬猴臉上紅紅一片而劉北蓓氣急敗壞的時候,《陽光燦爛的日子》對性進行了第一次嘲諷和瓦解。——對於馬猴這個對性略覺神聖與神秘的半大孩子來說,性竟然成了一種強迫進行的集體游戲。當劉北蓓在男孩子們洗澡時闖入而使其中一位性慾勃發下體勃起,引得其他夥伴大罵「你丫怎麼這么流氓」時,性不過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慾望。它沒有絲毫的美麗可言,盡管他們試圖用「流氓」一詞來拒絕性的不美麗。
於是這個據米蘭介紹「認識很多人」,但又不知道自己名字正確念法的劉北蓓成了一個毫無神秘性因而毫不美麗的單調的性的對象。在她那裡,馬猴找不到他所渴望的那點兒美麗的東西。那麼,馬猴自認為很合己意的對象米蘭出場了。
米蘭「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出場給馬猴以極大的神秘感,於是在他眼中米蘭也就成了他自視是由自己獨自尋找到的美麗高貴的暗戀對象。然而最初的神秘並沒有給馬猴以長久的可以守侯的美麗體驗。
由最初不敢看米蘭熟睡中無意暴露出來的身體;到看著身穿大塊暴露的泳衣的米蘭,說她「肥」的象剛生過孩子的婦女而朝她豐腴的屁股踹上一腳;再到他最終去強暴米蘭而使米蘭女性特徵暴露無疑;馬猴一步一步陷入對性的迷惑與失落之中。性的美麗的外衣一層層的被剝落,性不過就是慾望。
米蘭不過是馬猴虛假的性幻想的對象。起初,馬猴還可以為在夥伴面前證明自己並不膽怯以向米蘭顯示自己男人的魅力而爬上高高的煙囪,摔落下來也興高采烈;可當「彪哥」這個黑社會大哥也是米蘭的昔日情人出現時,盡管馬猴仍舊毫不猶豫的拿起刀子想保衛她些什麼,但米蘭的美麗與神秘已經開始破碎了,因為米蘭竟然根本就不是純潔的;當劉思甜公然以帶米蘭為女友自居時,馬猴終於明白,米蘭從來沒有和他好過,她不過是他的暗戀甚至是意淫對象。於是,「強暴」這種最拙劣最無能的滿足性慾的手段被他使用,可用這種手法去獲得實際上摧毀了他心理上最後那點殘留的美麗:當情況變成米蘭大叫「這樣有什麼意思」而主動滿足他時,馬猴提起褲子落荒而逃。性,美麗的性甚至是骯臟的性都離他遠去了。
性不過就是那隻充滿了氣的、在空中象炮彈一樣飛來飛去的避孕套。它那麼的直接與無所謂,可以在空中盪來盪去而顯出莫大的自由;它那麼的不可遏抑,可以由一隻小小的橡皮套子膨脹成一枚橫掃千軍的炮彈。然而,它又是那麼的無意義,因為僅僅竟是一個小眼兒導致了原本覺得很寶貴很神聖的生命的誕生。
當馬猴穿著米蘭送給他的生日禮物一條鮮紅的游泳褲站在高台上的時候,與其說他是要再次向米蘭證明自己以求最後的美麗,不如說他是要徹底摧毀自己的美麗的幻想。他絕望的從高台跌落入水,在池中游浮,那一刻馬猴再也沒有什麼美麗的念頭了。——他再次游向了米蘭、劉思甜,劉北蓓這些他曾經拒絕過的人,他渴望再次融入他們,然而結果卻又是摧毀:千萬只腳一次次踏下來向他宣告他徹底的孤寂。他,甚至沒有能力去獲得庸俗大眾的認同。人,成了孤零零的人。當馬猴絕望的仰躺在水池中央時,我們彷彿看見了「傻子」那無處不在的身影。
就這樣,對性的瓦解完成了。馬猴由拒絕庸俗的性到追求美麗的性再到美麗破滅再到拒絕庸俗最終徹底絕望——這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對性的摧毀全過程。
四、集體神聖的完結
如上所述,《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片無處不在的消解「性」的同時,也無處不在的消解著集體的神聖性。
《陽光燦爛的日子》在刻畫米蘭的時候,對她作了細致的解剖剝去了她的性的美麗外衣,而最終米蘭如佛家語成了「一個臭皮囊」。這個過程也完全可以理解是為對集體神聖的消解。米蘭對於這幫孩子來說是集體的性的對象,而在馬猴心裡則又具有神聖的意味,當米蘭暴露出她的虛假時,一種集體虛無的意象就產生了,而當馬猴急噪的試圖強暴她時,我們甚至可以說,馬猴是在自己完結由自己構造起來的神聖。
劉思甜因為年紀較長又剛從部隊退伍回來而在馬猴這幫孩子中具有了特殊的地位,他似乎成了他們的領袖。他可以隨便命令別的孩子去門口等人,買冰棍甚至是「到一邊蹲著」。打群架的時候他說了算,和彪子對峙時由他作頭。然而,在馬猴的假想中,劉思甜被無數次的猛刺——集體的領袖也完結了。他雖然不象那個心狠手辣的流氓頭子「小混蛋」最終被幾個十六七歲想取代他地位的孩子刺死,但他的結果同樣具有象徵意義:他成了真正的生理傻子。
前面已經講到,以劉思甜為頭的這個小集體中的每個成員都是傻子的分身。這是一個傻子的集體。這個集體最終的命運是各奔東西,很長時間里彼此音信全無。為什麼呢?是他們大了,不需要再在一起胡亂玩耍了嗎?這只是一個極普通的因素。更重要的,是馬猴的被拒絕。馬猴一次次的被他昔日的夥伴踏進水裡,那無數雙腳輪次踏下,標示著集體的隔膜。腳是要踏向自己的夥伴的,但同時卻也是踏向自己,踏向這個昔日的集體。直到有一天他們覺得這個集體無聊了而各奔東西時,那無數次的「踏」才顯出真正的力量來。集體從內部瓦解了,原因卻只是一個成員和另一個成員之間在性事上的爭執。
流氓的領袖最終被更年輕的流氓所殺,混混的領袖最終被炮彈震成了傻子。威風八面的老將軍和年輕貌美的小老婆坐在集體的最前列與大眾「集體偷看」黃色電影卻又冠以道貌岸然的名目。為人師表的老師在神聖的講台上卻是那麼的飛揚跋扈和滑稽委瑣。著裝齊整的某國大使竟然是用破爛裝扮的騙子。開著軍車打架斗毆的流氓們集體喝酒放盪的地方竟是掛著領袖像的共產主義飯店(老莫)。少年們在迎接「貴賓」可他們的形象和舞蹈卻宛如拙劣的小丑。軍隊大院的大門竟然由一個傻子和一個戰士一起守衛。——《陽光燦爛的日子》殘忍的把世界萬物的原生態赤裸裸的展現給觀眾看:沒有什麼原本神聖,崇高,偉大的集體行為是真正如其所是的。
對也許是世界上最溫馨的集體「家」的解構,徹底完結了集體的一切神聖性和完滿性。家是什麼呢?人們可以象馬猴的父親一樣不要升遷的機會去創造它,也可以象馬猴的母親一樣不要教師的工作去追求它,然而「家庭」這個溫暖小集體結成之後呢?以前不要升遷的開始不回家而試圖重新獲得機會,原本不要工作的開始牢騷百出氣憤異常。這是怎樣一個家庭呢?昏暗的光線,陰暗的角落,離散的心靈,孤寂的孩子——「家」虛空了。
就這樣,在一種細心經營地打亂時空與模糊現實的優美敘事中,《陽光燦爛的日子》以一種「傻子囈語」的方式,完結了對集體、對神聖的解構。
五、 傻子向傻子的回歸
當一切都完結的時候,我們應該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傻子」這個角色並對《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片進行整體的總結。
歷史不過是混亂模糊的,而歷史的主體不過是「罵自己傻B的傻子」,
盡管有些時候他們的身旁還有強權(解放軍)的守衛——這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所力圖展現給觀眾的,對歷史以及個人的摧毀性概括。
年輕的時候,這些傻子們就生活在「無」里。沒有學習,沒有父母,沒有性,沒有工作,沒有勇氣。長大了他們依舊是生活在「無」中。當多年以後,馬猴們在豪華轎車上因為一句傻子的「傻B」而快樂地呵呵大笑時,一切意義都消逝了 :轎車,洋酒,西裝革履,美麗,神聖,價值,性,集體——通通隱退於「傻B」之後。
他們初時是生活在「無」中的傻子,終了仍舊是生活在「無」中的傻子。人的一生不過是一個從「傻子向傻子回歸」的過程。起點與終點唯一不同的也許只是對「無」的態度:在成年的傻子看來,「無」已經不成為一個問題,「無」就是習以為常的生活,因為面對「無」他們已經能夠放聲大笑。
2000年12月4日
注釋:
1、「敘事既是真的,又是假的。」——詹姆遜,《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56頁。
2、 人在現代社會里「受到威脅的不只是人的一個方向或對世界的一定關系,而是人的整個存在連同他對世界的全部關系都從根本上成為可疑的了,人失去了一切支撐點,一切理性的知識和信仰都崩潰了,所熟悉的親近之物也移向飄渺的地方,留下的只是陷於絕對的孤獨和絕望之中的自我。」 ——施太格繆勒,《當代西方哲學主潮》中譯本,上卷,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182頁。
參考資料: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501170023.htm
B. 《 陽光燦爛的日子》電影賞析
陽光燦爛的日子
青春過後,回首望去,陽光一片燦爛
我第一次看<陽光燦爛的日子> 的時候,是在我們大學的欣賞課上。看完走出教室,外面很熱。只記得,走在陽光下的時候,突然心裡就湧出了很多以前快被忘記或者說以為忘記的事情。其實,有時候,感情就像一個圓,我們刻意去經歷那麼多,卻最終還是想回到起點,去圓那個殘缺的夢。好在時間不斷地羈絆住我們,讓我們再次面對錯過時,無能為力。
再次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是在有一天的深夜,百無聊賴的時候切換電視,突然就看到夏雨像貓一樣地在屋頂上焦急地徘徊的畫面、寧靜晃動的肢體。還有,屋子裡揮之不散的夏日裡荒草的味道。
這部被無數人津津樂道,說濫了的電影,自從94年從威尼斯捧回最佳男主角後,一直就是電影評論界的焦點。時至今日,仍可看到不少影評在引經據典時提到它。
本片是根據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而成,由著名演員姜文導演的處女作,對文革時期青少年的生活狀態和青春期的困惑有著極為真實的描繪。影片使用了在中國當時較為新鮮的超現實的一些手法,把青少年的暴力和愛情描寫的更為朦朧和殘酷。《陽光燦爛的日子》,張藝謀的御用攝影顧長衛拍攝、夏雨/寧靜/陶紅/耿樂主演。先後獲得1994年第5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第八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故事發生在距我們這一代人無從經歷過的70年代,在那場著名的「文化大革命」的大背景下,講述了生活在那個年代的孩子們在面對成長過程中發生的友情、朦朧的愛情還有對人生的困惑。本片根據主人公馬小軍對米蘭的暗戀,向我們描述了那個夏天他和他的同伴們經歷的種種故事。
很多人不喜歡姜文,認為他為人狂放做作,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不管你喜歡與否,在談到有關成長與青春的電影時,《陽光燦爛的日子》都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甚至可以這么說,影片中的青春的殘酷,成長的迷茫,對女性的渴望以及兄弟之間那種真摯的情感,都讓我們為之動容甚至落淚。
影片從一個男子低沉的聲音開始,(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得更多,也更難以掩飾心中的慾望,那時侯好象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一開始就奠定了它懷舊的基調。導演將敘事者記憶中的那段年華進行了詩意地美化,使得整部電影就像一匹緞子般金黃的陽光一樣絢麗奪目。
整部影片都運用了黃綠色的主基調,使得我們在觀看的過程中一起和主人公體驗了夏日裡炎熱而又煩躁的情緒。片中馬小軍流氓一樣扭來扭去的屁股,臉上那種無賴一樣的笑容,還有在回答警官問話時的那種慌張,都讓人印象深刻。(接電影片花)記得第一次看的時候,馬小軍回答警察問話時說的父親的名字,我是最後在片尾的工作人員名單裡面看到的。想當時拍攝的時候,一定笑翻一大片人。而米蘭兼有的少女的清純和少婦的豐韻,則最容易成為青春期男孩子仰慕的成熟女性的符號。
對於很多經歷過那段歲月的人來說,那段時光是不堪回首的、痛苦的。但是在痛苦之餘,我們總能找到生活饋贈給我們的那些歡樂、柔情。就象是入口時苦澀黑咖啡,苦澀過後是隱約的甘甜。而在那段激情燃燒著的日子裡,馬小軍的成長也帶著涉世之初的困惑和蛻變的痛苦。
對於馬小軍這群孩子來說,特殊的年代,給了他們最大的自由和清新的空氣,他們隨意宣洩著自己躁動的慾望和激情,按著自己的意願肆意瘋長。於是,因為開鎖而隨意闖入陌生人家裡偷窺別人隱私的情節,就成為理所當然讓人信服的理由了。而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才有了後來米蘭與馬小軍的相遇
馬小軍對米蘭的迷戀,不如說是對自己臆想出來的完美女人的幻想。從最開始米蘭的照片,到後來情不自禁地徘徊在屋頂上,只為見到米蘭的笑容。還有到米蘭家門前卻因為門內人的問話而驚慌失措逃跑的鏡頭,都讓很多人重回了自己那段朦朧愛情的年少時光。
米蘭臉上淺淺的笑容,迷住了少年的馬小軍,濕漉漉的頭發下,那張巧笑倩兮的臉,不經意時流露的成熟女性的韻味,和那張永遠變換豐富表情的嘴,對於馬小軍,註定了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鏡花水月,是整個青春群體對成熟女性的渴望投射出的影象。馬小軍看她,懷著仰望理想時的羞澀與虔誠。馬小軍很努力地去接近她,卻一次又一次被現實的水紋盪開老遠。
片中的陽光,燦爛的讓人不忍相信,所以當唯一的雨中的場景出現的時候顯得如此不真實。也許正因為不真實,關於馬曉軍所有不真實的幻想都在這個場景中成為了現實。當他在片中毫不猶豫地唯一一次當她的面的說出了那句一直縈繞在他心裡的話的時候,是整個影片唯一一次令人欣慰的擁抱。
馬小軍和夥伴們的友情一直是影片里著重強調的。那種北京大院里長大的孩子的不羈,還有北京話這種特有的語系,讓我們每每在重溫影片的時候,都會發出會心的微笑。也許,那個年代真的不屬於我們,但是那個年代裡發生的所有故事,都是我們渴望卻永遠不能接近的吧。
如果你以為,這個片子裡面這些所有的歡樂還有憤怒,只是為了映襯那個時代下少年的迷惘,那麼,這也許還不足以成為這個影片可以成為經典的理由。當米蘭與劉憶苦親密的走在一起時、當馬小軍對米蘭深深的依戀變成惡毒的攻擊報復時,當馬小軍為了讓米蘭記住他而不惜採用「強暴」這樣的手段時,一種被世界遺棄的絕望感撲面而來。而那個雨夜裡聲嘶力竭的呼喚讓我們明白就算是嚴肅與權威缺失的青春依舊充滿殘酷和創傷,在那個年代如此燦爛的陽光下,也有切膚的痛楚與惆悵。
顧長衛的攝影技巧在在影片的結尾得到了最大的發揮――馬曉軍被踢下游泳池,他在水中的無助同時象徵了他的被孤立,鏡頭中表露出來的沉淪與疏離。讓我們知道看到愛與夢想的雙雙破碎,所有的掙扎和反抗都是徒勞。
我喜歡《陽光燦爛的日子》,因為喜歡它裡面放逐田野的無所事事的快樂;我喜歡《陽光燦爛的日子》,因為喜歡它裡面曖昧的懷舊,是我一直揮之不去的情緒;我喜歡《陽光燦爛的日子》,因為喜歡它面對過去的忠實於心,成熟而坦然的態度。電影中那首《鄉村騎士》里的間奏曲,以及畫面里馬曉軍憂傷地在屋頂上漫步,和夕陽的橙色陽光中騎車帶著心愛的米蘭穿行在林間小道上時,那種純粹的意念和想像讓我們讀懂了其實陽光燦爛的日子,只是陽光的存在的燦爛,是一種想像上的燦爛,是時間上的勝利,同時也是對苦難歲月的一次深遂的思考與追尋。
可以肯定,如果不是文革,馬小軍的青春肯定是另外一個樣子。他會像我們所有人一樣選擇學習選擇上課選擇英語過級然後選擇工作......多年之後回頭時沒有哪怕一點讓我們刻骨銘心的回憶,青春就如同被我們棄之如敝屣的薔薇,在精神的荒漠中一點點褪色,風干,然後消逝不見。青春過後,回首望去,陽光一片燦爛。
http://bbs.gardensky.net/simple/index.php?t10966.html
C. 陽光燦爛的日子完整版電影
陽光燦爛的日子CD1.rmvb
D. 姜文執導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有哪些人參與演出
鏈接: https://pan..com/s/1G2XdRNsOswr4C6_veMIC9g 提取碼: qheq
《陽光燦爛的日子》
導演: 姜文
編劇: 姜文、王朔
主演: 夏雨、寧靜、陶虹、耿樂、斯琴高娃、馮小剛、劉小寧、姜文、王學圻、王朔、尚楠、方化、代少波、王海、姚二嘎、吳淑昆、左小青、韓冬、孫靖、劉斌、張維、楊彤林、王海、王福、胡貝貝、高保成、吳淑琨、張華、二勇、烈子、陳偉
類型: 劇情、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中國香港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95-08-21(中國大陸)、1995-06-28(中國香港)、1994-09-09(威尼斯電影節)
片長: 134分鍾(中國大陸)、138分鍾(威尼斯電影節)、128分鍾(DVD版)、140分鍾(修復版)、225分鍾(初剪版)
又名: In the Heat of the Sun
20世紀70年代初的北京,忙著「鬧革命」大人無空理會小孩,加上學校停課無事可做,以軍隊大院男孩為突出代表的少年人便自找樂子,靠起鬨、打架、鬧事、拍婆子等方式揮霍過量的荷爾蒙。馬小軍(夏雨 飾)就是這樣的少年,他的嗜好之一是趁別人家無人用萬能鑰匙將其鎖打開,溜進去耍玩一番,正是用這樣的方式,少女米蘭(寧靜 飾)的照片先於其人入了馬小軍的雙眼。通過院里的「頭兒」劉憶苦(耿樂 飾),馬小軍又見到之前在炮局偶然瞥見過一眼的米蘭,開始正式將其當作夢中情人,然而在米蘭眼中,馬小軍不過是毛孩一個,她中意的人是成熟、穩重、帥氣的劉憶苦。自此,馬小軍迎來五味混雜的青春期生活。
本片改編自王朔短篇小說《動物兇猛》。夏雨憑此片獲得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銀獅獎)。
E.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直是經典,這部電影經典之處在哪裡
這部電影一直被人們稱為是經典。很多人都認為這部電影的拍攝角度的沒有可挑剔之處,電影這部電影裡面的台詞也是非常令人深思,再加上主角們的精彩演出,從而使這部電影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經典之作。
在如今這樣一個高速度發展的社會中,人們更多追求的是一種高效率生活方式,什麼事情都要講條件,且是抱著完成任務的目的去工作。很少有人能夠花心思,去完成一件事情。也許,這就是現在經典電影作品難以出現的原因所在。在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美好事物的存在,而我們需要做的是,要提高我們發現美的能力。我們不能夠一味的向前看,而忽視了沿途的風景。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放緩我們前進的步伐。有時候停下來何嘗不是在為我們下一次的前進蓄力呢?
F. 求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影評額~(賞析評論)
我記得羅伯·格里耶說過「改編而成的影片總是可笑的」。我帶著懷疑的目光進入《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那片蔚藍的天空。最後的字幕打起,我要說影片拍得很棒,和小說是兩個獨立的事物。小說更強調以成人的目光回首往事,影片關注成長,將你推入過去的年代,與那個叫馬小軍的男孩一塊兒長大。
七十年代中期,人們已被各類運動折騰得疲憊不堪,不過人們的覺悟普遍較高,工作、革命還是按部就班。除了十五、六歲的孩子——心理的稚嫩與生理的成熟在一具具肉體中產生矛盾沖突。馬小軍即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他執迷於虛無的英雄主義:戴著老爸的軍功章、軍銜,在鏡子前耀武揚威;冒著生命危險爬上煙囪頂端,從高台縱身一躍,只是為了引起米蘭的注意。他懷有虛幻的感情:我們從他在米蘭的床上撿起一根長發時專注而幸福的表情,從他將米蘭懸掛在床邊的照片想像成穿著泳裝等細節,可見一斑。他的生活方式極其虛浮,整日游手好閑,時不時地聚眾滋事,以配萬能鑰匙開百家鎖為樂事。當時,馬小軍們的夢想像升上高空的氣球,瀕臨破滅的危險;他們的行為像瘋狂旋轉的陀螺,瘋狂之後是什麼?盎然生活還是悄然死去?他們的信仰如同熱鐵皮上的貓,無法停留,無處駐足,難免產生絕望之情。片中有一個鏡頭深深地嵌入我的腦袋。馬小軍想從水中爬到岸上,每每接近岸邊,就有一條腿將他踹回水裡,優雅的音樂「配合」下,一次次徒勞的努力……這才是現實生活的象徵。
姜文給我們講述了一則有點憂傷又不失快樂的青春故事。我的情緒為影片左右(——我無法擺脫),作為男性,我理解馬小軍的所作所為,有一些我們十五歲的時候不正是這樣做的嗎?——放學扎破惡言相向的老師的氣胎;課間議論女生半成熟的性特徵;暗戀葡萄的同時,不忘狐狸一般卑鄙地貶低葡萄的質量。也許不能說我們卑鄙,這樣不客觀,只能說我們渺小,渺小得彷彿一抹陽光,唯有被陰影證明了,才能被別人意識到。
我非常喜歡影片運用黃綠色為光影主基調,符合人物的心境,也符合青春毛茸茸的質感,頗賦唯美的傾向。顧長衛的攝影始終帶著人性化的力度(比如一系列的跟拍)。還有經典老歌(音樂)的巧妙穿插,也是影片可圈可點之處。值得一提的是姜文脫離王朔的文本創造了許多新人物(比如受氣的老師,王朔扮演的小壞蛋,具有點睛功效的傻子古倫木等等)使主要人物愈發飽滿,使影片的主題愈發鮮明。
影片快結束前我差點失望。因為敘述者馬小軍長大了,他和他的朋友有的成了大款有成了英雄,大多名利雙收。他們的俗化是否意味著我將來的俗化?這時古倫木騎著他的棍子出現在畫面中,「古倫木、古倫木」昔日的夥伴趴在豪華的超長車車窗上,大聲地沖他喊。傻子古倫木也變了,他不再像過去口齒不清的回答「歐吧、歐吧」了,他狠狠地罵道「傻B!」我被意料之外的結尾逗樂了,笑過之後,心頭有一絲慘痛,黑色的幽默撕碎了詩意的完美。他嘲笑的是我嗎?我越發清楚,青春於我已是一首八十年代的朦朧詩了,如果我認為詩越美好,那麼就證明我現在的心情越蒼老。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不得不錯過一些人和一些事,我們無法回歸往昔,所以我們必須面對和擔當所有的發生,珍惜每一個存在的今天,理性地埋葬昨天,坦然迎接明天,就像《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馬小軍縱身一躍,割裂了和過去的關系,那些阻攔的手腳,成為長大的動力,在孤單和無助中,這個孩子將不再軟弱,在自我拯救和反思中,他默默長大成人,為了生存,為了一個人的活著的世界。
水中的浮沉,是一個生命自不可測的未來,那一回一回從水底浮起,讓馬小軍不再對世界有著任何幻想,在成人世界永遠只是你死我活的苦鬥!這是社會的生存法則,這是社會套在你脖子上的無形枷鎖!
《陽光燦爛的日子》有著濃濃的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情結,片子以 「文革」為題材卻用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樣一個片名,耐人尋味!這是一個部隊大院孩子對「文革」的個人記憶,夾雜著王朔的記憶和姜文的個人經歷。那是一份對「公有制」和「純潔無暇」 的澀苦回望,在當下,沉渣四浮、理想和良知缺失的年代有著譏諷和警世的意義。
我們離開了那個特定的「罪孽深重」的年代,任何人似乎都有權「啐」上一口,說三道四,但是,我們應該公正看到:那個為史書評價為「十年內亂」的年代,對於普羅大眾而言除了背誦毛主席語錄外,他們感知中有的是勞保、**教育和「當家作主」 的自豪感。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築對於普羅大眾而言意義不甚重大。至少,那個年代,吸毒、「半公開」的賣淫和公開的賭博是沒有的!
而今,我們也成了父輩,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在時代的大潮中搏擊,在生存的借口下,埋葬了童年所有對未來的理想主義,在殘酷的世界中,逐浪隨波。
我們早已失去了純真的年代,有的只是世故和偽善。 我們之間隔著厚厚的一堵牆,雖然,網路拉近了時空的距離,但是,它卻拉開了心靈的距離,人們不再如兄弟,有的只是一種「關系」!
影片是一份寶貴的回憶,影片開始,笛子緩緩吹奏出一個時代的輓歌,在記憶中,那個年代,人的精神面貌(指普羅大眾,我們應該明白一個政黨是應該為眾多的普羅階層謀福的,他們的幸福和生存才是一個執政黨應該考慮的。)是積極向上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單純、善良和大公無私的。
想想馬小軍在片子意味深長的話吧:我也可以作證,那時候除了一些政治品質可疑的幹部,貪官污吏,鳳毛麟角!
那個年代的人有著一種正氣,在毛澤東高瞻遠矚的巨手指引下,他們義無反顧奔向祖國需要的地方,單純是種力量,是一個一窮二白國家必要的凝聚力。而思想的「凈化」是一個散砂式的民族必要的代價,面面俱到是烏托邦,在階級社會中根本不可能實現,我們跨越時代來指責復雜的中國歷史有失公允。在那特定的年代,人民單純而質朴、知足而向上。
「三支兩軍」【注二】的軍人們在雄壯的革命歌曲中踏上了征程,一個藍天白雲的鏡頭想必是姜文的大院對的記憶,純潔是稍縱即逝的東西啊!
姜文刻意濾去了「文革」中的「殘酷」,以孩子的眼睛關注著成人世界以外的東西,對三個女孩跳《翻身農奴》的那個場景,用一束窗外射入的陽光增加了詩情畫意的感覺,在少年的記憶中,舞者是天使一般的純真無暇。
軍號嘹亮,孩子們在奔跑、干仗和嬉鬧中長大,他們純粹,即便是暴力也是純粹的;他們單純,即便男女的愛慕也是單純的。這一切留存在我們的意念中,我們的學生時代也像他們一樣,頑皮而單純!我們也在「工宣隊」師父們的訓斥中懂事明理,我們的記憶中一切乾乾凈凈的!
在馬斯卡尼的間奏【注三】中,米蘭的照片出現在我們眼前,那是完完全全和《動物兇猛》合拍的,那青春、健康、單純微笑著的形象久久縈繞在我的心中,這是中國銀幕上少見的健康的女性形象,讓人怦然心動,米蘭只屬於一個沒有邪念的年代,在我們的青春歲月。
長大的我們不再羞怯,我們已經像動物般兇猛,那麼,在馬斯卡尼憂郁而纏綿的音樂中回想一下初戀的歲月,回想一下,那一見鍾情的直感…
然,一晃已是二十年,已經沒有了那種醉人的感覺,有的只是侯先生《三十以後》的告白!
讓長大的我們再一次在心念中像馬小軍一樣行走在屋脊上,在煽情的音樂里重溫已逝的純潔。
而根據中國國情。在我們影院的公演版本中刪除了兩個段落,增加了一個段落:
影片刪除了他們打鬥後在浴室和於蓓蕾遭遇一場中,羊鎬直了的一場,其實那是青春期的本原,是每個年輕人的必然,但是它註定為我們的檢查制度所不容,我們在貌似純凈的故土上一次次被「閹割」,即便聽了《國際歌》也是無動於衷的!
青春應該是張揚的、無畏和勇敢的,青春應該是激情、無私和熱情的,馬小軍他們幾乎和我同齡,他們經歷也有著我們的影子,我們的世界裡也有著那份激情和友誼的回憶。
片中馬小軍之父教育馬小軍的戲,有著父子的真情實意,他們曾經也發生在我們的身上。
影片記憶著那個特定年代,馬斯卡尼的旋律貫串了整部電影,一次次在這樣的旋律中,我們回憶,我們憧憬!
米蘭在片中是馬小軍他們青春年代裡的一個背影,也是我們純凈在自我之境中目睹和創造的一個背影。米蘭的凝視存在在馬小軍和我們的青春記憶中。幻象和真實攪雜在一起,米蘭率真和青春的健美有著藍天般的純凈。而那些年代的孩子是沒有多少邪念的。我們所嚮往的往往不是肉體,我們期待的是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一種異性的隱約和禁止之美,這是純真的年代,這是我們的昨天。在這樣凄婉的旋律不禁淚眼婆娑,可是,這一切已經是被我們記憶一次次重疊和洗刷過遺痕,宛如隔世!
孩子們在真實中生活,卻在精神世界創造著一個超越自己年齡的虛幻的、神奇的天地,猶如姜文在公演版那個「夢幻」鏡頭,但是,這組鏡頭確實有畫蛇添足之嫌,所以在dvd中被全部刪除了。
但在公演版中還是因為 「中國國情」刪去了寧靜一個半裸的鏡頭,其實這一幕表現了一種慾望的宣洩和馬小軍和青少年時代的割裂,而寧靜高聳挺拔的乳房充滿了健康的、單純的美麗。這是一種不忍褻瀆的純潔。在我們跨入成人世界的一霎,當我們回望的一刻,是否也有過那青春的扣人心弦的瞬間!?
影片是以暖色調拍攝的,在明媚的陽光下有種溫暖的感覺,這是姜文心中的顏色,這是一種純凈的顏色,孩子和孩子之間友誼的顏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小軍在雨中呼喚米蘭的那場戲,傾盆大雨澆濕了他們倆,米蘭:「你怎麼啦?」的呼喚,有著女性全部的角色意味。就像母親需要陣痛才能生下嬰兒一樣,孩子需要在另一種陣痛和挫折中長大,同樣,馬小軍「我喜歡你」的表白,也宣告了他的長大…
擁抱吧!在這樣的雨夜,讓你起伏的胸膛溫暖我的心房,讓你的心感應著我的狂放,你的體溫和誘人味道讓我在雨中回歸我們赤裸相對的伊甸,青春就是全部!
在這部影片中寧靜的青春、健康豐滿,王學圻嚴肅和正氣的軍人形象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客串的馮小剛演的胡老師在如廁的形象堪稱一絕,還有著名的反派老演員方化演了一個高級軍隊幹部的形象,這是老人家最後的銀幕形象,在離開攝制組不久,就因病去世了!「鬼子王」至此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還有那因為沾染毒品,已經棄我們遠去的姚二嘎,在片子中釋演的傻子已經成為中國電影中一個經典的銀幕形象,讓貌似「聰明」的你我在自我鏡中審視我們的自己!
才旦珠瑪嘹亮、高亢的聲音隨著雪佛萊房車穿行在新時代的都城,四個玩伴二十年後已經面目全非,聽吧,那個依舊騎著掃把的傻子在最後的出現中發出了時代的強音:
「傻b!」
2003年10月31日 星期五 於20時48分
獨立影評人:osama kavkalu 於 寒鴉精舍 浦東,萬聖節之夜
後記: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他留存著太多往昔和青春的記憶,電影,可以一次次的看,但是,關於昨天,它只能深深埋在心底,學會忘記是人長大的代價!
今天是萬聖節,家中依舊是我一個人,yoko跟著他的上司在西郊賓館應酬,人生是自動和被動的選擇,每一天個體都以自己的言行面對未來和自我。今夜,在西方的鬼節,每一個人都在路上!
請相信我,太陽明天依舊是新的,願所有的生命快樂,安詳!
【注一】《陽光燦爛的日子》
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1994年出品
導演:姜文
原作:王朔
攝影:顧長衛
美術:陳浩忠、李勇新
錄音:顧長寧
主演:夏雨、寧靜、王學圻、斯琴高娃
獎項: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獎: 本片獲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男演員獎(銀獅獎),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獎,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美國《時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評選「國際十大佳片第一名」。
【注二】三支兩軍:1967年1月,毛澤東指示軍隊要「支左、支工、支農、軍管、軍訓」
【注三】馬斯卡尼間奏:選自馬斯卡尼的歌劇《鄉村騎士》間奏曲,這是迄今為止我聽過的最扣人心弦和美妙動聽的間奏曲,同樣這首曲子也被不斷引用,我們在《憤怒的公牛》、《教父3》等片中都可以聽到。
G. 跪求姜文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高清版
7369電影網站,下載非常的快,裡面有你需要的電影,都是最新的,一般電影公映幾天就會有高清版的。
H. 電影 北下陽光燦爛的日子
下載地址: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1.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2.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3.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4.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5.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6.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7.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8.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09.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10.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11.rmvb
ftp://220.166.64.20/COCO動漫吧影視專區/下載區www.manba.net/電視劇/下北陽光燦爛的日子/12.rmvb
迅雷復制即可下載
I. 《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百度雲高清資源在線觀看,夏雨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G2XdRNsOswr4C6_veMIC9g
提取碼: qheq
《陽光燦爛的日子》
導演: 姜文
編劇: 姜文、王朔
主演: 夏雨、寧靜、陶虹、耿樂、斯琴高娃、馮小剛、劉小寧、姜文、王學圻、王朔、尚楠、方化、代少波、王海、姚二嘎、吳淑昆、左小青、韓冬、孫靖、劉斌、張維、楊彤林、王海、王福、胡貝貝、高保成、吳淑琨、張華、二勇、烈子、陳偉
類型: 劇情、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中國香港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95-08-21(中國大陸)、1995-06-28(中國香港)、1994-09-09(威尼斯電影節)
片長: 134分鍾(中國大陸)、138分鍾(威尼斯電影節)、128分鍾(DVD版)、140分鍾(修復版)、225分鍾(初剪版)
又名: In the Heat of the Sun
20世紀70年代初的北京,忙著「鬧革命」大人無空理會小孩,加上學校停課無事可做,以軍隊大院男孩為突出代表的少年人便自找樂子,靠起鬨、打架、鬧事、拍婆子等方式揮霍過量的荷爾蒙。馬小軍(夏雨 飾)就是這樣的少年,他的嗜好之一是趁別人家無人用萬能鑰匙將其鎖打開,溜進去耍玩一番,正是用這樣的方式,少女米蘭(寧靜 飾)的照片先於其人入了馬小軍的雙眼。通過院里的「頭兒」劉憶苦(耿樂 飾),馬小軍又見到之前在炮局偶然瞥見過一眼的米蘭,開始正式將其當作夢中情人,然而在米蘭眼中,馬小軍不過是毛孩一個,她中意的人是成熟、穩重、帥氣的劉憶苦。自此,馬小軍迎來五味混雜的青春期生活。
本片改編自王朔短篇小說 《動物兇猛》。夏雨憑此片獲得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銀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