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承製單位是什麼哪些人員屬於承製方的
電影承製單位就是電影投資方委託的電影的製作單位,一般是電影製片廠或者製作公司
除了投資人,其他所有人員包括製片人都可以是屬於承製方的
2. 請問一部電影的「出品方」「投資方」「發行方」分別是什麼意思他們分別負責什麼
出品方
負責拉贊助,和推銷電影,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將電影的收益最大化,讓大家有錢賺。以版權為核心的銀行,對於電影項目的整體把控,包括製片、營銷(宣傳)、發行等,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對電影項目進行,凡是對電影項目進行的都是此項目的出品方。
投資方
投資方就是某一項目的真正出資人,是項目的所有者。承建方就是負責接下這個工程,進行施工的單位或者法人。
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
發行方
發行方去做電影的拷貝、申請密鑰、排檔期、把拷貝寄發影院、做宣傳、購買廣告、談判分帳比例、跟院線簽合同。,放幾十號人去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定影城的廣告位、盯排場、做監票等等。
一般商業電影的製作,大致可分三個步驟:
一、拍攝前的工作,包括提構想、寫故事、分場大綱、簽導演、列預算、編劇本、看外景、找演員,以及決定製作小組的成員。
二、拍攝中的工作,即在導演的指揮下采密集作業方式進行,並由執行製片監督經費開銷、拍片進度和一切行政事宜。
三、拍攝後的工作,包括剪接、配音、配樂、設計字幕、製作預告片,以及展開上片前宣傳等。在攝制過程中,導演應有詳盡的分鏡計劃,並擬定拍攝順序,以便在燈光變動、演員支配的壓力下,求得快速之推展。對於攝影機、鏡頭的選擇,燈光的陳置,剪接、配樂的安排,則須工作人員與導演密切配合,以達到所需之效果,故一部電影是群體的創作,也是導演在各種張力下暗藏個人視野的藝術品。
私人獨資拍片限制少,只須根據片型(實驗電影、劇情片或記錄片)決定拍片方法。或是列出精細之分鏡表,完全按照事前意圖拍攝,達到盡量節省膠片之目的;或是無止盡的獵取滿意鏡頭,再由事後的剪輯階段理出清晰的脈絡。這種影片,最符合個人創作欲求,更具陶冶心性、提升感情的作用。
3. 電影的製片方、出品方和發行方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分別負責什麼
1,電影的製片方:影片的投資人或能夠拉來贊助的人。
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
2,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
3,發行方去做拷貝、申請密鑰、排檔期、把拷貝寄發影院、做宣傳、購買廣告、談判分帳比例、跟院線簽合同(雖然這一部分很多是中數代簽)。還有體力活,放幾十號人去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定影城的廣告位、盯排場、做監票等等。
(3)電影聯合承製和聯合攝制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電影是人類知道其確切產生時間和成長歷程的藝術,是20世紀以來發展迅速、影響巨大的媒體,是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創意產業。從19世紀末開始,法國、美國及其他地區的電影發明家們相繼發明了能摹擬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光聲記錄和還原的技術和機器,這種電影技術從一誕生,就被企業家發展成為電影生意,被政治家發展成為意識形態,被藝術家發展成為電影藝術,被研究者發展成為電影理論。一部電影發展史同時也是電影人探索電影規律的歷史。
商人首先看出電影是一項有利可圖的發明,迅速建立了最初的電影公司。到20世紀早期,電影公司集中資金建立製片基地,購買昂貴的製作設備,籌資進行故事片的生產,依靠大量觀眾集體買票觀影來牟利。這就形成商業電影生產與銷售模式的雛形。梅里愛的明星影片公司、愛迪生托拉斯和比沃格拉夫托拉斯是早期電影公司的代表。
而電影語言及電影藝術的誕生和發展,與導演實踐和理論探索息息相關,最初西洋鏡雜耍的製作人是導演的雛形,隨著對電影表現方式和電影特性的探索,相繼出現了盧米埃爾兄弟、喬治·梅里愛、埃德溫·鮑特和格里菲斯等早期的電影藝術探索者,這些電影先驅拓展了電影語言和電影創意的可能性。早期的電影創作、電影經營和電影探索是三位一體的,此時,電影製作者同時也是電影語言的探索者,還是電影的經營者,是具有完備職能的電影人雛形。
4. 電影投資為什麼會有出品方和聯合出品方可以參與投資
由於國內電影市場高速增長,國家對於電影產業的大力助推,全民參與電影投資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所以市面上有很多面向大眾的電影項目。那麼電影投資中的出品和聯合出品方有什麼區別,都可以參與電影投資嗎?
我們自身也要知道一件事,只要是涉及到投資兩字,必定是伴隨著風險,而投資看中的是收益,所以投資者的心態一定要調整好!
5. 看了這么多年電影,你知道什麼是出品人和聯合出品人嗎為什麼都在爭做電影出品人
出品人和聯合出品人的區別在與投資的多少,出品人投資佔比大,聯合出品人只是投資者之一。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聯合出品人是參與投資的。其實就是出品方的法人代表,比如出品有中影集團,那韓三爺就是出品人。如何某公司只是投了一小部分錢,那他就是聯合出品人,法人代表掛聯合出品人。
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如果他們在調查之後認為影片值得被搬上大銀幕,那他們就會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商談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事宜或者直接選擇一部拍攝詳情全部確定的電影,之前成為最大出資人。
6. 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繁榮電影創作生產,維護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的製片者及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國際文化交流,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中外合作攝制電影,是指依法取得《攝制電影許可證》的境內電影製片者(以下簡稱中方)與境外電影製片者(以下簡稱外方)在中國境內外聯合攝制、協作攝制、委託攝制電影片。第三條 本規定適用於中外電影製片者在中國境內外合作攝制的故事、美術、科教、紀錄、專題等電影片(含電視電影、數字電影)。第四條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是管理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的行政主管部門。第五條 中外合作攝制電影包括下列形式:
(一)聯合攝制,即由中外雙方共同投資(含資金、勞務或實物)、共同攝制、共同分享利益及共同承擔風險的攝制形式。
(二)協作攝制,即外方出資,在中國境內拍攝,中方有償提供設備、器材、場地、勞務等予以協助的攝制形式。
(三)委託攝制,即外方委託中方在中國境內代為攝制的攝制形式。第六條 中外合作攝制電影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符合中國憲法、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
(二)尊重中國各民族的風俗、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
(三)有利於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四)有利於中國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安定;
(五)有利於中外文化交流;
(六)不得損害第三國的利益。第七條 國家對中外合作攝制電影實行許可制度。
未取得《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許可證》或批准文件的境內外組織或個人不得在中國境內合作或獨立攝制電影片。第八條 廣電總局指定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為從事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管理、協調、服務的專門機構。承辦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的立項申請、提出影片初審意見等有關事項。第九條 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的立項申請程序:
(一)中外雙方將擬合作攝制電影的中文(規范漢字)劇本及相關文件提交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
(二)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自收到該電影劇本和相關材料之日起10日內,提出初審意見,並將初審意見、中外製片者的立項申請、合作意向書及外方資信、主創人員情況等相關材料報送廣電總局;
(三)廣電總局自收到初審意見、立項申請及相關材料之日起10日內作出立項決定;
(四)符合聯合攝制條件的,由廣電總局頒發一次性的《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許可證》;符合協作攝制或委託攝制條件的,由廣電總局簽發批准文件;
(五)取得許可證或批准文件後,中外雙方應根據批准立項的內容簽訂合作合同。第十條 《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許可證》有效期為兩年。第十一條 聯合攝制中需聘用境外主創人員的,應當報廣電總局批准。第十二條 聯合攝制的電影片,應當製作普通話語言版本,其字幕須使用規范漢字。根據影片發行的需要,允許以普通話版本為標准,製作相應國家、地區、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版本。第十三條 中外合作攝制完成的電影片,經省級廣播影視行政部門及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提出初審意見後,報廣電總局電影審查機構審查。第十四條 聯合攝制的電影片,經審查合格,取得廣電總局頒發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後,方可在中國境內或境外發行公映。
協作攝制、委託攝制的電影片,經審查合格的,可持廣電總局的批准文件辦理出境手續。第十五條 中外雙方對已經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電影片,如需更改,應當報廣電總局審批。第十六條 中外合作攝制的電影底片、樣片的沖印及後期製作,應在中國境內完成。因特殊需要在境外完成的,應報廣電總局批准。
剪余的底樣片素材暫由中方保存,影片在境外公映半年之後方可出境。第十七條 外方應通過中方合作者或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在中國內地聘用電影創作及勞務人員,並依據中國法律、法規與應聘者簽訂合同。第十八條 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依據《電影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第十九條 本規定適用於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電影製片者在境內合作攝制電影。第二十條 本規定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1994年7月5日原廣播電影電視部公布的《關於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的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7. 電影中「聯合出品」與「出品」有什麼區別
出品就是出資方
聯合出品,就是電影是多個機構共同出資拍攝的
8. 電視劇聯合攝制和承製單位的區別是什麼
電視劇聯合攝制包括企業(贊助、主辦宣傳、畫冊出版等)、電視媒體(發布會、播出平台、采訪等)、平面媒體、網路宣傳等。
承製單位就是進行電視劇的製作,負責從前期准備到拍攝再到後期製作。
9. 出品人和聯合出品人的區別
出品人和聯合出品人的區別在與投資的多少,出品人投資佔比大,聯合出品人只是投資者之一。
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
聯合出品人是參與投資的。其實就是出品方的法人代表,比如出品有中影集團,那韓三爺就是出品人。如何某公司只是投了一小部分錢,那他就是聯合出品人,法人代表掛聯合出品人。
拓展資料:
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
出品人是製作公司(單位)的總負責人或者法人。
其實,聯合出品人一般意味著他們是影片的主要投資人之一。
10. 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管理規定(2016修正)
第一條為繁榮電影創作生產,維護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的製片者及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中外電影交流,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是指依法取得《攝制電影許可證》或《攝制電影片許可證(單片)》的境內電影製片者(以下簡稱中方)與境外電影製片者(以下簡稱外方)在中國境內外聯合攝制、協作攝制、委託攝制電影片。第三條本規定適用於中外電影製片者在中國境內外合作攝制的故事片、美術片、科教片、紀錄片、專題片等電影片(含膠片電影、數字電影、電視電影等)。第四條國務院廣播影視行政部門負責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的管理工作。第五條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包括下列形式:
(一)聯合攝制,即由中外雙方共同投資(含資金、勞務或實物)、共同攝制、共同分享利益及共同承擔風險的攝制形式;
(二)協作攝制,即外方出資,在中國境內拍攝,中方有償提供設備、器材、場地、勞務等予以協助的攝制形式;
(三)委託攝制,即外方委託中方在中國境內代為攝制的攝制形式。第六條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符合中國憲法、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
(二)尊重中國各民族的風俗、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
(三)有利於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四)有利於中國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安定;
(五)有利於中外電影交流;
(六)不得損害第三國的利益。第七條國家對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實行許可制度。
境內任何單位或個人未取得《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許可證》或批准文件,不得與境外單位或個人合作攝制電影片。未經批准,境外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中國境內獨立攝制電影片。第八條申請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持有《攝制電影許可證》或《攝制電影片許可證(單片)》的中方製片單位(含在境內批准注冊的中外合資電影製片公司,下同);
(二)中外合作雙方均不在因違反《電影管理條例》而停止攝制電影片的處罰期內。第九條申請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應當向國務院廣播影視行政部門提供下列材料:
(一)中方製片單位的攝制立項申請;
(二)中方製片單位的《攝制電影許可證》(《攝制電影片許可證(單片)》)及營業執照復印件;
(三)電影文學劇本(規范漢字)一式三份;
(四)外方的資信證明和合拍影片情況;
(五)中外雙方合作意向書或協議書,主要內容應明確:合作各方投資比例、中外主創人員比例、是否參加國內外電影節(展)等;
(六)主創人員簡介。第十條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立項申報審批程序:
(一)中方製片單位向國務院廣播影視行政部門提出申請;
(二)國務院廣播影視行政部門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期限受理申請單位提出的書面申請;
(三)決定受理的,國務院廣播影視行政部門應當在二十個工作日內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立項的決定。電影劇本須經專家評審的,應書面告知申請單位,其評審時間應在二十個工作日內完成;
(四)符合聯合攝制條件的,發給一次性《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許可證》;符合協作攝制、委託攝制條件的,發給批准文件。不批準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第十一條取得《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許可證》或批准文件後,中外雙方應根據批准立項的內容簽訂合同。第十二條《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許可證》有效期為兩年。第十三條聯合攝制中需聘用境外主創人員的,應當報國務院廣播影視行政部門批准,且外方主要演員比例不得超過主要演員總數的三分之二。第十四條聯合攝制的電影片,應當製作普通話語言版本,其字幕須使用規范漢字。根據影片發行的需要,允許以普通話版本為標准,製作相應國家、地區、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版本。第十五條中外合作攝制完成的電影片,經當地省級廣播影視行政部門提出初審意見後,報國務院廣播影視行政部門電影審查委員會審查;中央和國家機關所屬電影製片單位和持有《攝制電影片許可證(單片)》的單位申請立項並攝制完成的電影片,直接報國務院廣播影視行政部門電影審查委員會審查。第十六條聯合攝制的電影片,經審查合格,取得國務院廣播影視行政部門頒發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後,方可在中國境內外發行公映。
協作攝制、委託攝制的電影片,經審查合格的,可持國務院廣播影視行政部門的批准文件辦理出境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