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崗仁波齊票房

電影崗仁波齊票房

發布時間:2022-09-08 07:49:34

『壹』 《岡仁波齊》一部讓我很喜歡的電影

今天晚上看了《岡仁波齊》--- (Kangrinboqe)是世界公認的 神山 ,被譽為神山之王。同時被 印度教 、藏傳佛教、西藏原生雍仲 本教 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崗仁波齊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奪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讓人不得不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驚嘆。

你要洗滌心靈嗎?去西藏吧。

你要放飛靈魂嗎?去西藏吧。

西藏,對於處在藏族文化體系之外的我們而言,那裡有太多標簽。一直以來我作為一個沒有去過西藏卻又很想去西藏的人,很是激動,看完之後總覺得心中許多情緒,寥寥幾筆,作為感想,請多指教。

這是一部沒有過多宣傳和推廣的電影!看的過程中我的內心不曾一次又一次的觸動。沒有過多電影手法,沒有過多的剪輯,這部片長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只講了一個簡單、朴實的故事——十一個藏民用一年時間,從芒康出發,磕2435.4公里的頭,去神山岡仁波齊朝聖。

1、

他在山上放牛,跟朋友一起喝茶,滾滾的茶水注入杯中,他說,我不像你,你去過很多地方,我一出門,這些牛沒人管,我已經老了,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一個以放牛為生的老人,楊培,他今年已經七十二歲,人生七十古來稀,他也知道自己所剩的時光不多了。這一生,為了哥哥的孩子,一輩子沒有娶妻生子,哥哥在世的時候,兄弟二人一直想去朝聖,可是未能如願,便有一個人已經先離開了。如今一生已經過了大半,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去朝聖,能到岡仁波齊是最好的,到不了的話,也算是了了一樁心願。

村裡好幾戶人家聽說尼瑪扎堆要帶著叔叔去朝聖,也紛紛來說,大家一起去吧,然後朝聖的人員就從兩個人變成了很多人,尼瑪扎堆,斯朗卓嘎,尼瑪扎堆的兒媳,和次仁曲珍是姐妹,次仁曲珍和色巴江措夫妻,妻子懷有身孕,仁青晉美,家裡蓋房子死了兩個人,欠下許多債;扎西措姆,仁青晉美最小的女兒,跟著曾祖母,因為父母都來朝聖,跟著來了;江措旺堆,一個屠夫,他覺得自己殺孽太重,整日忐忑,以酒麻痹自己,聽說楊培他們去朝聖,也跟著了,以朝聖來洗去自己的罪孽。還有自幼殘疾的少年和他兄弟。

他們殺掉養的牛,作為干糧,縫制磕長頭所需要的皮毛罩衣,購買軍用的跑步鞋,給懷孕的女人准備包孩子用的毯子,以及搭帳篷所用的氈布,木棍,燒飯用的鐵鍋,等等,便出發了。

2、

很早就知道朝聖是一件很有信仰的事情,去年到色達的路上也看見過朝聖的人,當時就把手伸出車窗外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由於要趕路沒有過多停留只是肅然起敬,但是看了這部電影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以下三個場景。

01、路上出了車禍,尼瑪扎堆開的車被撞到了路旁的山石上面,拉不出來了,孩子也哭了,而肇事司機說自己的車上的人有個窒息了,便被允許離開了。這一幕對我的觸動是很大的,就這樣離開了,他們尊重生命存在,所以為了別人的生命,他們什麼都沒說,這樣的事情,我是沒有見過的。在拖拉機被撞壞之後,大家沒有過多的商量,就決定把拖拉機車頭扔掉開始拖著車走,推著拖車的幾位男子把車推到遠處,又重新回到此前他們推車的起點,一步一拜地補完了因為推車而「錯過」了的這段路。在藏傳佛教的信仰里,沒有磕頭走過的路便不夠虔誠,雖然沒有人會因為他們需要推車而指責他們「漏掉」了這一段路,但他們並不想在關乎信仰的事情上,耍一點小聰明。 在那一刻,我大概恍然明白,這群人究竟在尋求什麼,又得到了什麼。那便是信仰賦予一個人最充盈和堅實的內心,最終達到平和與安寧。

02、在某一天的夜裡,次仁曲珍開始肚子疼,說是要生了,然後一群人在黑夜裡起來,開著車去了縣里的衛生院,生孩子的過程看著太可怕,但卻還真實的拍攝出來,醫護人員用手使勁按在孕婦的肚子上,就像是在按一個無關緊要的東西一樣,簡直不忍直視。不過新生命在不久就降生了,歇息幾天的母親,把孩子放在緩緩前行的車上,也加入了磕頭的隊伍。當時看的時候,我很吃驚,難道他們不需要去坐月子去保養的?不需要補充營養,母親這種堅強,在朝聖的路上一直不曾落下。後來,孩子漸漸長大,母親把孩子背在身後,一起磕頭 , 楊培說,這個孩子是個有福氣的。

03、路上他們遇見了滑坡,遇見了大雨,始終不改初衷,看到有一段,路上都是積水,車子開過去,濺起一片水花,我當時心裡看見他們都走到積水前,原本心想他們或許會走過去,因為一身的冬衣,這樣磕頭,五體投地的同時,身上會濕透,可是,我想錯了,他們脫下了冬裝, 穿著短袖就開始磕頭,一趴下去,兩只手從腰那裡直接劃過一道弧線,水花四濺,那一刻,真的好美。那是信仰的力量,開出的花。觸動了我的心房。

如果你許了個願

請按照你許願的步伐走

最關鍵的是你磕頭的時候

要有一顆虔誠的心

3、

終於到達了拉薩,在親戚的帶領下住進了旅館,見了土登喇嘛,喇嘛給每個人獻上哈達,並且對著出生不久的丁孜登達祈福誦經。因為去岡仁波齊的路費不夠了,便在拉薩打零工掙路費,房東是個身體不好的大姐,她說讓他們幫忙磕十萬個頭,不收房費。他們很開心,並沒有覺得尷尬之類的。在布達拉宮磕頭,在寂靜的夜裡,手板和地板摩擦的聲響,竟然很悅耳。

後來我查資料得知,自古以來,西藏便有馬年轉山的說法。轉山,源於雍仲本教,是一種宗教活動,是藏族人表示虔誠的一種方式,步行甚至一路磕頭,圍著聖山,轉一圈,或多圈。而據說,藏歷馬年是岡仁波齊本命年,故而轉山可以轉一圈頂別的年份轉十三圈。

之後,他們便去了岡仁波齊,那個傳說中的神山。這次,楊培也開始磕頭,一步一步的,在雪山上,泥濘或者雪窩里,都不曾放棄。岡仁波齊山腳,一個寂靜的夜裡,楊培爺爺完成了此生最後的一件大事,帶著笑容,離開了人世。第二天,發現他去世的侄子尼瑪扎堆,只是用手探了一下叔叔的鼻息,然後對大家說「楊培爺爺走了」。他們沒有哭,只請了喇嘛,包著楊培的屍體,帶去天葬台,用哈達堆了瑪尼堆,輕輕的離開。 喇嘛念著經,盤旋在天葬台的禿鷲,不如傳言中的兇狠可怕,像是和平白鴿一般,平靜祥和。

04、

整部電影就記錄了朝聖路上的經歷,真誠的信仰。真實的朝聖本沒有那麼多起承轉合,就是重復重復重復,力量本身就來自於這種重復。在正常人看來,恐怕很難理解,為什麼藏族人願意匍匐叩首地前行上千公里,去看一座被白雪覆蓋的山峰,哪怕磕頭磕死在路上也在所不惜。 不知道這種方式的朝聖,能讓他們得到什麼,改變什麼。

這個世上沒有什麼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對於我們而言,這些是疑問。對於他們,是與生俱來的信仰,自然而然。 這條朝聖路上,有些人為了救贖;有些人卻是為了逃離,更多的人卻是為了眾生。我認為艱難,他們卻很淡定。

我們現在都困頓掙扎著苦苦追求的幸福,在現代都市文明中浸泡久了,幸福之所以遍尋不得,正在於太多人做事時考量的,唯有結果。在他們身上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實現了。無關金錢,無關地位,無關聲名,甚至也無關身體的創傷與苦痛。幸福在我們看來含糊到難以定義的概念,在擁有信仰人看來,便是忠於自己的內心,傾其所有地去完成一件事。就像很多心靈雞湯都曾說過的那樣—— 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在被物質主義浸泡得快要麻木的當下,它會滲透到我們一些人的心底,讓我們去思索片刻,我們無日無休疲於奔命的那些事,可曾有那麼一兩件,是真正遵從於自己的心?

信仰的堅持,在每天的生活中,如此平常。就算磕完了2435.4公里,他們也不會成為戶外大咖,不會成為英雄,不會成為名人。他們只是做了自己本份的事情,所以,回去後,該幹嘛還是幹嘛。朝聖者們最終會獲得什麼?是心靈的凈化與滿足,還是生活的祥和與安康?我們無從知曉。我們所能知道的是,在幾乎全民信教的西藏,的確家家戶戶都會在每晚誦經,的確有無數虔誠的人走在叩拜的朝聖路上,的確有人一遍又一遍地繞著岡仁波齊轉山。任時間流逝,任風霜雨雪,任一輛輛汽車在伏倒的身邊飛馳。

默然,寂靜,歡喜。

途中的老人家說: 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為什麼那麼著急?可不是嗎?有什麼好著急的呢?路上生孩子不著急,等她生完再繼續;被石頭砸傷腿不著急,等腿好了再繼續;拖拉機被撞了不著急,不要車頭,拉著車斗繼續走;沒錢了不著急,打工賺錢再繼續…… 「命好的當了喇嘛,命不好的去遠方。」

唯有信仰在你心裡的時候,岡仁波齊也就在不遠處。

不用辭職去遠方,也不用刻意去岡仁波齊轉山。當心中有信仰有愛的時候,內心平和寧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就是《岡仁波齊》帶給我的感觸。

『貳』 中國電影著名男演員有哪些

陳楚生.俞灝明.張遠.張傑.吉傑.魏晨.蘇醒.吳建飛.郭敬明.馬天宇.薛之謙.李亞鵬.王嘯坤.安琥.林依輪.鄭鈞.保劍鋒.梁永斌.刀狼.韓磊.黃覺.付辛傅.張殿菲.胡彥斌.羅中旭.景崗山.陳寶國.陳坤.龐龍.鄧超.周傑.毛寧.費翔.趙本山.王錚亮.何政軍.沙溢.陳龍.黃征.王志文.姜文.毛孩.范明.范偉.洪劍濤.胡軍.滿文軍.劉威.何炅.王寶強.李金斗.肖劍.胡彥祖.達達樂隊.修慶.

『叄』 八百的票房是多少

根據貓眼專業版票房數據,截至2020年8月27日19時13分08秒,電影《八佰》總票房突破14億元,用時6天10時13分,創影院復工以來新紀錄。截至8月27日19時,貓眼預測《八佰》內地總票房將達31.39億元。

同時,截至8月26日,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已突破50億大關。其中,有10部電影票房過億,電影市場走向已逐步轉好。

在今年上映的電影中,《八佰》無疑是最火爆的一部——點映票房創紀錄,6天破14億,是2020年首部突破十億票房的電影。它以宏大的戰爭場面和精彩難忘的群戲點燃觀眾的觀影熱情。

(3)電影崗仁波齊票房擴展閱讀:

其他電影票房及上映情況

2019年底上映的《寵愛》、《誤殺》和《葉問:上一部》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分別位居第二、第三和第四。重返工作崗位後,《過失殺人罪》也再次上映,顯示了該片的受歡迎程度。

七夕電影節電影《我等你在時間的盡頭》上映第一天就突破了2億票房大關,顯示出電影節期間電影市場的蓬勃發展。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作為粉絲們最喜愛的經典,也成為了票房最高的翻拍電影。

諾蘭的《奎迪》和即將上映的《花木蘭》將於9月登陸各大影院。2020年國慶將會有很多大片上映,比如陳可辛的《冠軍》,中國男人的大製作《姜子芽》,還有禮物片《我和我的家鄉》,這些電影一定會在下半年引爆中國電影的票房。

『肆』 我們的崗仁波齊之路

        電影《崗仁波齊》公映了,迫不及待去電影院看了一場。但在我家附近的幾家大的影城,有些不放映這部電影,有些雖然放映,但每天只有在下午觀眾少的時間才放一場。很顯然,電影院對於這部影片能否獲得觀眾青睞,持懷疑的態度。

        是的,如果你沒有去過西藏或其它藏區,沒有見過叩著長頭朝聖的人們,如果你對宗教的朝聖、轉山並不了解,如果你不相信信仰的力量,那你在電影里看到的,就是無休止的叩長頭、走路、搭帳篷、吃飯、睡覺、念經,反反復復,無窮無盡。。。。。。

        但是,如果你對上述都有一定的經歷和了解,你去過西藏、青海、四川、雲南、尼泊爾等地的藏區,見過眾多叩著長頭朝聖的人們,甚至。。。。。。你也轉過神山崗仁波齊,那麼,一切就都不一樣了。你的親切感、認同感、神聖感都會油然而生。

        看完《崗仁波齊》這部電影,平靜、坦然、神聖,沒有激動,沒有震撼,只有深心的寧靜。崗仁波齊的朝聖,走一條屬於靈魂的路,不卑不亢,無喜無悲,是寧靜的力量,是信仰的加持!

      《崗仁波齊》里的路,是一條朝聖路,他們走了一年。

        這一年裡,他們遇上許多狀況。

        有時,要頂風冒雪在大霧茫茫中向前;有時,會途徑一大片爛漫的油菜花地;有時,會在鮮花盛開的河畔跳起鍋庄;有時,頭頂上山體滑坡滾落的石塊會隨時要命;有時,車會壞在路旁;有時,人會受傷生病;有時,肚子里的孩子突然要出生;有時,車會被追尾撞得稀巴爛;有時,路旁有人會招呼你們喝茶;有時,要送給其他朝聖者糌粑;有時旅費用盡,要暫時打零工賺錢;有時,老人時辰到了就去世。。。。。。

        這一年裡,他們走走停停。

        因為知道自己終將要去向哪裡,所以,心安理得面對發生的一切。

        他們不抗拒「麻煩」,不拒絕「波折」,不抱怨「不公」,不害怕「無常」。

        發生什麼,就面對就好了,他們,沒有怕的。

        接受,面對,理解,放下。

        不著急、不退卻、 不抱怨、 不放棄。

        然後,整頓行裝,繼續上路。

        我們能感受到一種神奇的力量,它不澎湃洶涌,它不虛張聲勢,它沉穩而又有力,內斂而又堅強,它不顯於表象,它紮根於內心。我想,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就是信仰的力量。

        所謂信仰,其實並不在乎你信奉的是哪一個宗教,哪一個門派。

        是你願意去崇敬那些眼睛看不到的神聖的存在;

        是你願意去追求那些看似帶不來現世功利的使命;

        是你願意在一個又一個片刻的平凡生活里實踐你所相信的事物;

        是你願意在一個大部分人都迷失自我的世界裡尋找自己是誰,自己的天命何在。

        自覺自願,毫不強求。

        所以,真正的信仰,它不是迷信,它絕不強加於人,它不會毀滅其它不同於自己的信仰,而是獨善其身,植根於深心之處的神聖夢想。

        說起來,我也算是去過多次西藏、青海、四川、雲南、尼泊爾等多個藏區的人,見過無數叩著長頭一路朝聖的信徒,他們甚至比《崗仁波齊》里的朝聖群體更艱苦,他們沒有拖拉機,沒有拖車,沒有帳篷,全憑每個人的四肢和心靈,一路叩到了波仁波齊。

        我更是一個去過崗仁波齊轉山的人,當然我們的轉山不是《崗仁波齊》里的長途朝聖,我們不需要從自己的住處一路走來,我們也不需要叩著長頭,我們只是完成朝聖途中最後一段轉山崗仁波齊,約56公里的高海拔山地路線。與其說我們去轉山,不如說是去參加一次高海拔的戶外徒步和攀登。但是,我們畢竟親歷了轉山的過程,目睹了朝聖的人們,拜謁了神山崗仁波齊,我們用腳步、用心靈,接近了一個夢想。

        我想,這是值得的,也是幸運的,同時也是幸福的!

        看完《崗仁波齊》,我的思緒總是回到了十一年前,我們去崗仁波齊轉山的老鏡頭里了。。。。。。

     

        時間回到了2006年的5月份,我在美國旅行,邁亞密明媚陽光,以及海邊的熱帶景色讓身體放鬆,營養足夠的西餐把我養得白白胖胖,但我的心還是縈繞著青藏高原的雲。這幾年,我進入了獨自旅行的頻發期,而且選擇了多次與宗教信仰有關的線路行程,兩次隻身入藏,獨自梅里雪山徒步轉山,單人騎車環青海湖,梵音中徒步大朝台。。。。。。而對於藏區的嚮往,我已經達到了忘我的程度。

        我在邁亞密計劃了在六月份再次入藏的方案,我這次的的行程主要是越野車環西藏大北線,共20天左右的行程,途經崗仁波齊、札達、阿里、可可西里、鹽湖、雙湖、納木措等夢想之地,其中崗仁波齊的徒步轉山是此行安排的一個重點,在做計劃的時候都禁不住興奮。

        因為需要包車,如果獨自入藏費用太高,於是我聯系了另外四位好友一同實現這次夢想之旅。開始計劃的是大北線,但由於大北線一般都需要雙車照應,我們只是單車風險較大,因此我在一番思想斗爭後,將20天的大北線行程改為了16天左右的小北線行程,放棄了幾個路況很差、海拔和風險較高的地方。

        我在美國用電話聯系我的好基友峻哥,將行程告訴了他,並確定了在拉薩集中的日期。已經從國企辭職的峻哥一聽計劃,迫不及待帶上了他的朋友,私企老闆升哥,在我還在美國時就已經出發了,他們倆要先去青海一帶先玩大半個月,然後再提前到拉薩等我。

        我再用電話聯系了我的好友,連州戶外的先驅之一汪洋,他將和我的另一好友,也是紅顏知己小煙子,在集合日當天從成都趕往拉薩。

        好了,一切都安排妥當,在沒有微信的當年,在沒有免費網路的海外,電話費花了不少美刀。

        一個月後,我獨自背著大包走進了拉薩的著名的瑪吉亞米餐吧,這種感覺是我習慣的,不過這一次我將不再孤單,因為這里是我和峻哥、升哥約定的集合點。我提前了一天來到了拉薩,汪洋和小煙子此刻還在成都。

        第二天我帶著他倆驅車去了山南的澤當那邊,登上了神聖的雍布拉康,朝拜了古老的昌珠寺,漫步了美麗的雅魯藏布江邊,這些都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

        下午一起去貢嘎機場接上了汪洋和小煙子,沿著拉薩河一路回拉薩,順便我把他們四人帶上了一個很少人知道的地方,我叫這個地方為「天空之城」,是我第一次來拉薩時偶然發現的,它是在拉薩河邊山上一個不出名的寺廟,寺廟旁邊有一處廢墟,在廢墟之上能夠俯瞰美麗的拉薩河。

        寺廟里的喇嘛很熱情接待了我們,請我們喝了甜茶,我們在「天空之城」面對美麗的拉薩河,堆起了石塔,可以說是一份祈禱,也是一份對自然的崇拜。

      不過可能是小煙子剛上高原,拉薩已經是3650米了,馬上又被我拉上了更高的一個山上,晚上有些輕微高反的症狀出現。

        我們終於踏上了小北線的行程了,一輛陸地巡洋艦4500越野吉普,我們五個人坐在上面有些擠,司機丹增師傅是個老實的藏族人。幾乎沒有什麼准備,我們在市場上買了兩筐西紅柿,就開始我們的「朝聖之路」,事實上我們在這十五天,就基本沒吃過肉。

        十五天的行程太精彩了,這是我一輩子都沒法忘掉的行程,路途上每一分鍾都是美的,以致美得最後讓我們的審美都疲勞了。

        更多的美好先不在這里陳述了,今天要回憶的是崗仁波齊轉山之路。。。。。。

        出發的三天後,我們通過了薩嘎的兵站,在邊防部隊檢查了我們的邊境通行證後,我們到達了普蘭縣,下午到達了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瑪旁雍措邊上。

        西藏十年前的路,遠不如現在的好,電影《崗仁波齊》里看到的那些路好多都是沒有的,我們的越野車在離開日喀則不遠後,走的幾乎都是石頭和泥砂路了,爆胎成了經常的事。

        此刻,我們就站在高高的神山崗仁波齊之下,面對著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淡水湖的瑪旁雍措,湖的西南面,則是有「鬼湖」之稱的鹹水湖拉昂措;而瑪旁雍措的對岸,則是西藏另一座著名的神山納木那尼雪峰。這一帶,是世界上眾多教派的神聖之地,就算是現在的回憶起來,都能感受到那時強烈的幸福感。

      順便說說這里的海拔,瑪旁雍措湖面4588米,崗仁波齊6638米,納木那尼峰7694米;湖邊的小鎮塔欽,海拔4600米,可以說這里的高原已經接近了人類生命的禁區。

        轉山之路基本都在4700——5700米之間,如果說朝聖走的是一條靈魂之路,而朝聖的終點崗仁波齊的轉山之路,更是一條生命之路。

        一路爬山涉水,我們到達在崗仁波齊下的宿營地——塔欽,說這里是個鎮,現在可能是,但在當時這里連個村都算不上,山坡上就只有石頭堆成的房子,更多則是一些帳篷搭起的房子。我們在一個帳篷里住了下來,5塊錢一個人,裡面就是大通鋪,不過起碼有了一個禦寒的地方。

        傍晚遠空的雲散去了,納木那尼峰完整地展露了它的顏容,我們靜靜地看著天空的變化,心裡卻在想著明天開始的轉山之路。

        無知者無畏,事實上我們也很勇敢,當時沒有做任何的准備,沒有帶什麼特別的裝備和食品,就准備走這條轉山之路了,我們都是幾乎在海平面生活了一輩子的人,大部分人都沒有徒步上過5000米以上的海拔的經驗(坐車的除外),而較早從事戶外活動的我,也只是上過一次超過5000米的哈巴雪山。更別說這一段56公里的路,大部分都在5000米以上,最高點在5700米,這是一條真正的天路。

        之前雖然了解了一下,這條線路通常三天完成,最快也要兩天,當然也有經常轉山的藏民能在一天24小時內完成。我們是否能適應海拔?是否能完成轉山的全程?多長時間內能完成?出現狀況怎麼辦?由於進了山後手機就沒有信號了,所以這些事情事先都得計劃好。

        晚上我們了商量了一下,確定了以下幾條: 

1、轉山崗仁波齊,由於升哥不是「驢子」,沒有登山經驗,小煙子入藏後一直斷斷續續存在高反狀況,所以他們兩人不參加轉山,留在塔欽休息。雖然這個決定讓他倆很遺憾,但他倆都很理性。

2、我、峻哥、汪洋三人轉山,計劃在兩天內完成56公里行程,明天早上出發,約定丹增師傅後天下午六點開車在出山口等我們,如果等不到,就證明我們在兩天內未能完成,或是途中出現狀況,再根據具體情況再決定下一步計劃。

3、因為這段時間比較少人轉山,真正的藏民轉山速度快,我們又跟不上,可能沒有同途人,存在迷路可能。另外為了降低危險性,決定在塔欽請一個向導。

        我們住的帳篷的主人,是一個退伍的漢族老軍醫,他也給了我們一些登山的建議,另外給了我們兩紙盒葡萄糖注射液(共十小支),讓我們必要時服用。而向導的問題,他答應明天幫我們找。

        晚上的帳篷還是有些冷,不過我們搬來一堆牛糞,在帳篷內燃燒起來,空氣頓時暖了起來,盡管在這樣一個海拔高度里,是很難休息好的,但努力讓身心放鬆和安靜下來,為了崗仁波齊,為了那個夢想。

        要出發了,但早上老軍醫幫我們約好的向導(是一個十多歲的藏族女孩)跑過來說,今天家裡沒有人看小檔口,走不開了,因此沒辦法當我們的向導了。老軍醫連忙又去找了另一個向導,也是一個藏族的小女孩,也就十六七歲左右,她叫次央,是個很漂亮可愛的女孩。

        為了減負,我們三個人把必要帶上的東西組合成了一個背包,路上就由次央和我們三人輪流背著。丹增師傅開車把我們送到了崗仁波齊徒步轉山的進山口,我們四個人的轉山之路,正式開始了。

        崗仁波齊是世界上四大宗教的聖山,印度教、佛教、苯教、古耆那教都把崗仁波齊稱為神山。它是佛教的須彌山,它是印度教濕婆的道場,它是世界的中心,在西藏它是最神聖的地方。凡人是不能到達的,凡人的攀登會驚動神明,但每年來自全世界的眾多教徒去朝拜轉山。

        岡仁波齊那裡氣候多變,山勢呈圓錐狀,6000米以上常年積雪,岡仁波齊直到今天仍然神聖不可冒犯,迄今為止,它還是一座因為宗教的原因禁止攀登的山峰。

        相對於電影《崗仁波齊》里的朝聖之路,我們的轉山當然不算什麼,但仍然是危險和艱難的,每年都有不少的信徒長眠於轉山的路上,他們和電影里的楊培爺爺一樣,視長眠於神山是一種幸福。但我們顯然還沒有這種造化,我們只是把它當成生命里的一種體驗,我們需要把危險性降到最低。

        進山之後,第一天的路還是比較平緩的,雖然海拔已經很高了,我們從4700米左右一直緩緩上升。從地形上看,這一段路基本上是在一條山谷里,沒有多遠,山裡已經基本沒有植物了,地上偶爾還有些苔蘚類的植物,更多是碎石形成路段。而山谷兩邊的山,則大多是冰雪覆蓋。

        這一天的路,為了避免高反,我們走得很謹慎,速度平緩,走一段就強迫自己休息一下,雖然很快我的海拔表就爆表了(我的「古老」海拔表指針最高是5000米),證明我們已經突破了5000米的海拔,但我們三人都沒有什麼反應,而次央是在高原里長大的,她更是輕松自如,在更多的時間里,她都搶著背著包包。

        下午三點左右,我們到達今天計劃的宿營點,我們是今天轉山的人中,最早到達的人。這里是轉山線路中離崗仁波齊主峰最近的地方,只有幾百米,它在一個海拔5200米的山地平台上,這個山地平台上搭了一些固定的帳篷,帳篷里有用石頭砌起來的床,我們今天晚上就在這里過夜了,費用是5元一人。而河谷的對面有個寺廟,叫哲熱普寺,現在好多轉山者都住在那裡了,而當時是沒有提供轉山者住宿條件的。

        住下後我們繼續沿著山谷走向崗仁波齊主峰,崗仁波齊被稱為雪山中的蓮花,而主峰則是蓮花的花心。在四周都是碎石的環形山谷里,這個冰清玉潔的神聖雪峰,就靜靜矗立在那裡,它就在你的眼前,似乎伸手可及,但當你真的伸出雙手,這份聖潔又展現出它冷傲的一面,讓你感覺遙不可及而無法接近。

        崗仁波齊啊!我們終於近距離的見到你了,心像是經歷冰雪溶化的一刻,冰冷之後感受著融融的春意。無論是信徒還是戶外運動愛好者,我們的身份已經不重要了,我們信奉那一個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已經站在你的腳下,用身體和靈魂去努力靠近你。

        今天大概23公里的路相比還是輕松的,我們三人的體能和經驗都還是不錯的,主要的考驗還是在明天通過5700米的埡口的艱難攀升過程,以及明天剩下的33公里山路。

      下午我們在帳篷外充分享受了這個閑暇的時光,曬著太陽,喝著熱水,吃著方便麵(轉山途中唯一的食物),和次央漫無邊際的聊著天。當時這里的物價:帳篷5元一人,方便麵5元一碗,開水5元一壺,簡稱三個5。

        看著陽光很好,看帳篷的一對小夫妻,甚至燒了一壺開水來洗頭。

      白雲在身邊飄舞,崗仁波齊主峰就在眼前,這世界有一種簡單的美好,在此刻我深深的感受到了。   

        一陣風吹過,浮雲散去,崗仁波齊主峰更清晰的展現在眼前,皚皚白雪之上,潔白無暇的雲彩在藍色的天空映襯下,把崗仁波齊主峰妝點得更加動人,我連忙用傻瓜相機拍下這美麗的時刻。

        後來我看過不少不少去轉山的人發的圖片,能夠遇上這樣的好天氣的還是很少的,我覺得我們已經非常幸運。

        我問次央上來轉山幾次了,她說第三次了。我想這么小的年齡,其實真挺不容易的。看帳篷的小夫妻偷偷告訴我,次央來塔欽並不久,她是隨著媽媽改嫁過來的,她現在的繼父還有一個兒子,也就是次央沒有血緣關系的哥哥。聽起來有一絲悲涼,心裡想著這種的家庭狀況,次央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太好的生活,也怪不得次央那麼小就開始當向導了。但小夫妻告訴我,這種事在藏民中很普遍,次央這個年齡就開始出來掙錢的也不在少數。

      下午,陸陸續續有一些轉山的人上到平台了,少部分是藏民,他們找個地方就休息了。動靜最大的有兩大群人,一群是從尼泊爾過來的轉山團隊,他們雇了十多隻氂牛和騾子,把帳篷、和各種生活物資馱了上來,那「土豪」的程度讓人吃驚,甚至還有用冰桶泡著的各種飲料;另一群人是印度人,他們相對低調,隊伍中還有一些老弱者。而尼泊爾人和印度人的轉山,都不需要像我們藏民一樣叩著長頭的,它們和我們一樣,拿著登山杖行走。

        天暗下來了,信徒們有些在念經,有些點起炊煙做飯;也有些藏民在煨桑唱歌,桑香四溢,歌聲空茫而遼遠。       

        我在帳篷里,套著睡袋躺在石板上,帳篷的門口就正對著崗仁波齊的主峰,還有夜空里的月。我不會唱歌,不會念經,但心中也似有萬語千言。

        晚一點的時候,有個印度人過來找我藉手機,說是他們的人身體有狀況,想找塔欽的人求助。但有手機也沒用,這里根本就沒有信號。事實上到了這個海拔高度,已經是人類生命的極限,如果不能適應高原的環境,隨時都是有生命的危險的。

        天終於亮了,也終於睡完了,在5000多米的海拔上,我們這些來自於低海拔的人,是很難睡得著的,因此平常最舒服的睡覺反而成了一種煎熬。

        今天才是真正考驗我們的時候,我們需要攀越5700米的埡口,然後一路下山,路途較長,共有33多公里的高海拔路段。由於昨晚沒有休息好,我們把老軍醫給我們的20支醫用葡萄糖注射液全打開了,分別加進了我們的水壺的水裡。沒有鎅刀打開這針劑,咋辦?用石頭砸唄。

       

『伍』 剛仁波齊電影 多少票房

『陸』 《岡仁波齊》——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神山聖湖並不是重點,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棄理想和信仰,熱愛生活,我們都在路上。」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

                                                          ———題記

        7月2日晚上10:53分,我發了一條朋友圈:「起點再低也有成長,成長再慢也有進步,進步再小也有收獲。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微笑]」一位朋友在凌晨1:36分評論說:推薦你看《岡仁波齊》。

    我是早晨醒來後才看到,奇妙的是,朋友圈裡詩人碑林路人老師也發了一條關於《岡仁波齊》的感悟:「看了電影崗仁波齊,回過頭再來聽聽這篇文章居然就又被自己感動。西藏,絕對值得我們一次又一次去用心感受的地方。我去西藏不想去任何景點,就想每天在布達拉和大昭寺轉街,看那些虔誠的人們,感受他們最簡單的喜悅。我喜歡坐在藏餐館靠窗的位置,喝著酥油茶,讓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那時候什麼都不用想,就會覺得自己很幸福......」那是曾經去過西藏的她對於西藏的感言,名為《西藏,擦肩而過的距離》。

西藏,是我一直以來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但岡仁波齊這個名字卻是頭一次看到。請原諒我知道的東西太少。

於是,便網路「岡仁波齊」:岡仁波齊與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岡底斯山脈橫貫在北部昆侖山脈與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如一條巨龍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廣闊的高原上。它高高揚起的頭,如一座大金字塔,聳立在阿里普蘭的高原上,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峰是多個宗教中的神山。梵語稱為吉羅娑山,岡仁波齊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獅泉河的發源地。相傳雍仲苯教發源於該山;印度教認為該山為濕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認為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藏傳佛教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常年在此處轉山的信徒不斷。

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奪人眼目。

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對於有宗教信仰的人充滿敬意。於是,便買了中午12:50的去影院探個究竟。

中午的影院不出所料的空曠,偌大的場地在座的只有5個人,借著屏幕在播的廣告的光射過來,隱約看到坐在我前排的是兩位四十多歲的女士,她們一直不斷的在談論著什麼。

我安靜的坐下來,滿心期待影片的開始......

影片的開始記錄著藏族人平凡的日常,女人在屋裡做飯,男人在山頭放牛羊,大大小小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每個人手裡捏著糌粑,喝著酥油茶,平靜的沒有太多言語表達。

而坐在我眼前的兩位女士卻一直在喋喋不休,實在是破壞了影片中美好安寧的生活。我忍不住輕聲提醒:請安靜一點,好嗎? 這時,她們環顧了一下四周,似乎才意識到自己在影院,終於安靜了.....

「普拉村」村民72歲的楊培老人在山頭放羊的時候對同伴說:我哥哥去世了,他一直想去岡仁波齊沒去成,我年齡也大了,我們一輩子跟在牛羊屁股後面轉,我想去趟岡波仁齊朝拜......

尼瑪扎堆(楊培的侄子)於是決定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完成父親的遺願。據說佛祖釋迦牟尼的生肖屬馬,馬年轉山一圈相當於其他年份轉山13圈,且最為靈驗和積長功德。村莊中的11人加入了這支隊伍,有懷孕半年的孕婦,有因為屠宰而內心不安的屠夫,有身患殘疾的少年,有蓋房子遭遇家人死傷的中年夫婦,還有他們懵懂的9歲女兒......他們准備好羊皮衣、手持的手板、曬乾的牛肉、一路要用的被褥一同踏上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當載滿他們行裝的手扶拖拉機被搖醒的時候,掌舵人尼瑪扎堆坐了上去開著它出發了,當送行的人們還近在咫尺的時候,跟在拖拉機後面朝拜的人已經開始一個個匍匐叩首的動作著實讓我內心震撼.....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即為五體投地,是佛教一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我們常常用五體投地形容對一個人佩服的程度,我卻從未想過他們會以這樣的方式從芒康的普拉村出發去岡仁波齊,這遙遠的一路上他們會遭遇怎樣的艱辛?

他們就這樣幾步一叩首,從天亮走到天黑,餓了累了坐下來用小刀削牛肉乾吃稍作休息,天黑了在路邊停下里徒手搭起帳篷生起火,在停下來的夜裡一起笑著分享路途中的艱辛,一起由長者帶領著開始念經,一起在有風的夜晚一個挨一個裹緊身上的被子坦然入睡......

他們就這樣幾步一叩首,從大雪紛飛走到綠草如茵,逼仄的山路、流淌的河流、石子路的泥窪、雪路的濕滑、飛滾而下的落石都沒能阻止他們朝拜的腳步!此刻我覺得語言很難表達他們的境遇,我更願意用圖片記錄和分享這一切.....

這一路上,在我認為是磨難的時候,他們卻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到生活的樂趣,他們所傳遞出來的平和安寧讓我很是驚訝。他們在奔波了一天之後在湖面上用斧子鑿開冰塊取水,他們拉著9歲的女兒在湖面上溜冰嬉戲,他們在太陽好的時候在路邊的石頭上曬被子,他們幫幫助他們的人耕地犁田還願,他們在途中受人邀請喝茶後途中遇到其他人也會邀請他們停下來喝茶聊天分享他們的食物,他們在潺潺流水的草地邊歡樂的圍圈跳舞,他們一路歡迎別人也被別人歡迎,一路被被人送別也送別別人... 當我把這看作為朝聖的路途中的故事時,他們卻把這一路過成了平凡的每一天,一切的一切就那樣的發生著,自然、平靜又那麼的順理成章....

懷孕的次仁曲珍分娩,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也體味著疼痛後的喜悅!沒過幾天,她便又加入到一步一叩的朝聖中,新生的孩子命名為「丁孜登達」,寓意著一生幸福、長命百歲。他就那樣在襁褓里安靜著,餓了哭鬧時尼瑪扎堆會將正在叩拜的孩子母親叫回車上給他餵奶,奶完又開始朝拜.....

他們的拖拉機被車撞的側翻在了路邊的渠道里,輪子都斷了,而面對撞他們的車上有兩個人受傷時,朝聖的他們沒有任何糾纏,讓那輛車先走,而他們自己卻不得不將車頭丟棄,男人們用繩子扛在肩上拉起車箱前行,讓人意外的是,在他們拉著車廂前行一段路程之後,放下車廂,走回拉車的起點,幾步一叩,補回未叩首的路...... 那一刻,我不由自主的從心底對他們的虔誠肅然起敬!

當他們拉著車上一個很長的坡時,沒有半句怨言,沒有任何人喊累,當拉車的男人說需要女人助力推車時,那個9歲的女孩扎扎第一個跑上來跟在車後推,他們一邊吃力的前行一邊唱起了歌:「我往山上一步一步的走,雪往下一點一點的下,我和雪約定的地方,想起了我的母親,我們都是同一個母親,但是我們的命運卻不一樣.....」

35歲的屠夫家徒四壁,因為平日里的殺生而有深深的罪惡感,他說喝酒後心裡才能好受一點,為了贖罪,他加入了這次的朝聖,當他又一次的匍匐在地時,半晌沒動,我還揪心他會不會因為勞累而突發狀況生病時,旁邊的同伴爬在他旁邊關心的問他時,他說自己的前面有個蟲子...... 他在為蟲子讓路......

當他們坐下來說想家的時候,小女孩兒扎扎給家裡人打電話,單純到只有幾句話,你在干什麼?你想我了嗎?我特別想你們! 好像傻傻的我,在最想表達愛的時候,只會說我想你了!

經歷了一年的季節更替,他們終於遠遠的看到了布達拉宮,遠遠的雙手合十祈禱,他們匍匐叩首在布達拉宮的腳下,虔誠的在神像前頂禮膜拜,接受喇嘛的哈達和對新生命的洗禮......

他們因沒有路費而在布達拉宮的小旅館里住下,去工地上干賺盤纏、幫旅館的老闆轉山磕頭而免去兩個月的房租,她們像往日生活里一樣平靜的洗衣做飯等幹活的男人們歸來.....

兩個月後再次出發去往神山岡仁波齊,這時的丁孜登達已經在母親的背上開始匍匐朝聖了,而年老的叔叔楊培卻在岡仁波齊的山腳下安靜的離世......尼瑪扎堆說,老人在深山腳下去世是福分,是和神山有緣。他請來喇叭,將老人背到離神山最近的地方進行了簡單的天葬儀式.....

影片的結尾,在一片茫茫的雪山腳下,朝聖的人們依然在路上,連同他們純潔的心.......屏幕全黑的一瞬間,有人說:我們念經吧......

坐在我前排的兩位女士平靜如水,直至所有的字幕結束她們才起身離開.....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再從頭至尾的講述一遍的時候,會覺得它並不有趣,沒什麼太大的戲劇沖突和劇情,只是不停地走、走、走,磕長頭、扎帳篷、念經,遇山翻山、逢水過水,娃出生了去醫院,老人死了來安葬,偶爾歡快地唱唱歌、跳跳舞,享受片刻生活的美好,而後繼續出發,磕長頭、扎帳篷、念經... 甚至連幾句經典的台詞都沒有,連一首背景音樂都沒有,但是,我卻感覺到自己在整個安寧的過程中變得更平靜、更豁達、更寬容.....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多麼偉大、沒有多麼榮耀、沒有什麼特別,只是生活中堅持、堅持中生活,就像朝聖者的日復一日一樣。

我們每個人都懷揣著夢想,走在各自的路上,會有不同的艱難坎坷,有人放棄有人堅持,有人歡喜有人悲傷,有人孤獨有人喧嘩,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我們是否會像朝聖者一樣平靜的接納生活所賜予的種種境遇?我們是否能像朝聖者一樣在喧囂的生活里保持內心的純凈尊重每一個生命安靜的找到內在的自己?我們是否能像朝聖者一般有足夠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不畏險阻,堅定跋涉?

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在孤獨的凝視中賦予時間以力量,我們在路上,又會有怎樣的故事?

   

『柒』 《崗仁波齊》:從生到死之間有多遠

01

這些天, 我的朋友圈裡,很多朋友都在發觀影《崗仁波齊》後的感想。

又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崗仁波齊》的導演張楊,沉澱內心花了一年的時間拍了這部電影。而有的人則用貪婪與浮躁的急功近利之心,把《深夜食堂》拍成了《深夜靈堂》,通過他們的作品,各人其中境界高下自現。看到此處,不禁啞然失笑。

看來,群眾的眼睛是血亮的,想要蒙人可沒有那麼容易。因為並沒有誰比誰更聰明,才能更成功。想要走得更遠,唯有真誠,唯有努力。

02

今天下午,終於花了兩個小時把《崗仁波齊》看完了。

其實整個朝聖的旅程就是在講人生的一個過程。你看,在朝聖的路上,有新的生命出生。最後有老去的生命逝去在朝聖的聖山。無論是新的生命降生,還是老的生命去世。整個電影里的人,都沒有表現出太多過分的喜悅與悲傷。他們不卑不亢,面對生死從容的態度,讓人心下一動。

另外,在整個電影中,所有的人對於在旅程中發生的突如其來的變化,都是非常接納的態度。比如在朝聖的大禮拜的路上遇到水窪,他們就歡快地直接撲倒在水裡做大禮拜。衣服全都濕透了,也不在意。他們那麼酣暢淋漓地體驗著這個獨特的經歷。中途汽車壞了,他們就用人力拉一段,然後再回到原處繼續把大禮拜補上。我想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地接納與認真,那麼,人生還會有那麼多的煩惱,還會有那麼多完成不了的困難與阻礙嗎?

而我們往往認為的生活中過不去的坎,不都是因為我們抗拒、想要逃避而越來越難的嗎?如果遇到事情,我們首先不抱怨,不逃避。積極地去面對,那麼,無論遇到任何事,都不是問題。

03

電影里,還有一個地方讓我心生感動。有一天,他們一群朝聖的人,晚上在臨時搭建的帳篷外,一起手拉手快樂地載歌載舞。是的,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走向目的地的每一個時刻,你是否真的開心過?

如果我們過於關注目的地,過於急切地想到達目的地,那麼,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焦慮,我們就會把過多的心放在了對於未來事情的情緒里,而不是當下。那麼,我們就不會那麼地容易感受得到快樂。而其實,目的地早晚會到達,就如人生,每一個人的終點都是死亡。但是在向死而生的路途中,我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的人生狀態。是專心走好腳下的每一步,還是過多地把心用在過去未來的焦慮里?

其實透過實相,即沒有過去,也不存在未來,真實的只有每一個當下的瞬間剎那。身心同在,就是自在人生。

去了幾次西藏的我家先生對我說,西藏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我沒有去過,自然也就沒有發言權。但是我想藏地與我們漢地最大的不同,應該是,他們心裡有信仰,深信因果,所以做人做事就會有一個不傷害別人的標准與底線。

就如電影里那個以屠宰氂牛為生的那個人,他說他因為殺生太多,所以一定要到聖山朝聖贖罪。因為相信因果,所以他們的心裡有敬畏。而大多沒有信仰不信因果的人,則為人做事沒有底線,所以現在社會上,才會有那麼多的不良商人製造出那麼多有毒食物,傷害了眾多人的身體,大發其財,而不覺良心不安。因為他們無所畏懼。他們不相信若干年後,他們終將自食惡果。

劇中的一群人,在推車時一起唱起了屬於他們的藏民歌謠:「我們都有同一個母親,但是命運卻各有不同,幸運的那個人做了喇嘛,命運不好的我走向四方。。。」看,他們的價值觀與普世價值觀如此不同,他們以潛心修行,致力解脫為最大的幸運。而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卻以佔有更多的資源為成功標准。

04

電影結束了。我在想,從生到死之間究竟有多遠呢?

人們往往認為人生很長,其實人生很短。短到有時你心裡有一個的願望,但是你以為人生還長,所以一推再推,不去付出行動去實現。但是,無常的人生啊,誰又能說得了呢?

所以,有什麼想法,及時去做。就如那些去聖山朝聖的人們,有了這個願望,無論有沒有錢,無論是懷孕的婦女,還是幾歲的孩子,還是年邁的老人,為了心中的聖地,就義無反顧堅定地出發了。

有些事,你只有做了,你才有可能成功。有些路,你只有走了,你才知道能不能到達目的地。但是,如果你只是想一想,而不去做的話,那麼,你永遠只能懷抱未竟的夢想與遺憾。

所以,對於那些走在路上的人,我心裡始終致以敬意。

無論結果如果,至少,他們在堅持,耐心與毅力中,奮斗過,努力過。

在看完電影的這個下午,看到宗薩仁波切說,不管你做什麼,你都要知道會一個相應的後果在等著你,它會引導事情往某個方向發展。

是的,世間所有的事情,凡有因必有果。凡有付出,必有收獲。

關於電影——張楊導演及整個拍攝團隊,隨著這支朝聖隊伍,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全程真實記錄,光拍攝就花費了整整1年。「無論吃住還是工作,我們全程都在這條實實在在的朝聖路上進行。對我們而言,比拍攝電影更困難的是不得不在極端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因為這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生活。」談起在藏區拍攝《岡仁波齊》的時光,張楊導演如是說。

據悉,整個影片中的人物都由非專業演員出身的當地人本色出任,電影沒有腳本,全部真實記錄,張楊將《岡仁波齊》定義為真實電影。

這點,就算是我今天觀影後的一點小小的感悟吧。

『捌』 從生到死,到底是一個過程,還是一瞬間的事

這些天, 我的朋友圈裡,很多朋友都在發觀影《崗仁波齊》後的感想。又在網上看到一句話,《崗仁波齊》的導演張楊,沉澱內心花了一年的時間拍了這部電影。而有的人則用貪婪與浮躁的急功近利之心,把《深夜食堂》拍成了《深夜靈堂》,通過他們的作品,各人其中境界高下自現。看到此處,不禁啞然失笑。

電影里,還有一個地方讓我心生感動。有一天,他們一群朝聖的人,晚上在臨時搭建的帳篷外,一起手拉手快樂地載歌載舞。是的,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走向目的地的每一個時刻,你是否真的開心過?

如果我們過於關注目的地,過於急切地想到達目的地,那麼,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焦慮,我們就會把過多的心放在了對於未來事情的情緒里,而不是當下。那麼,我們就不會那麼地容易感受得到快樂。而其實,目的地早晚會到達,就如人生,每一個人的終點都是死亡。但是在向死而生的路途中,我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的人生狀態。是專心走好腳下的每一步,還是過多地把心用在過去未來的焦慮里?

『玖』 誰看過《岡仁波齊》好看嗎

《岡仁波齊》很好看,在好萊塢席捲中國院線的背景下,這部片子很給中國導演長臉;在馮小剛說「垃圾電影是因為有垃圾觀眾捧場」的背景下,這部片子很給中國觀眾長臉。

下面來說說這部片子好在哪裡。

——————————————

《岡仁波齊》好就好在:片子講的是一件很高級、很有信仰的故事,但它沒有絲毫的「自我感動」。

不自我感動成就了《岡仁波齊》。故事講的是:11個藏民組成了一支朝聖隊伍,從西藏芒康出發,磕長頭1200多公里到達拉薩,在拉薩打短工掙夠路費後,又磕長頭1200多公里到達神山岡仁波齊。

(磕長頭遇到繞不過的水窪,就從水窪中磕過來)

在這部片子里,戲劇沖突都被最大化地平實處理,很少出現近景和特寫,基本都是遠景和中景,就是保持最大的剋制和理性。這在充滿導演個人表達的藝術片門類里邊,已經難能可貴。

但是,平淡並不代表平庸,將生老病死、春去秋來自然地融入這段朝聖旅途中,使影片具有了深刻的宿命感。

閱讀全文

與電影崗仁波齊票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電影的製作成本在哪裡 瀏覽:375
西瓜播放器百度下載電影網站 瀏覽:17
快手直播電影頭像圖片 瀏覽:240
人狗奇緣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04
當男人戀愛時電影百度資源 瀏覽:353
微電影漫長的冬日內涵 瀏覽:497
報告班長1電影西瓜影音 瀏覽:417
AG微電影 瀏覽:201
賽爾號大電影六迅雷 瀏覽:476
有什麼部落的電影迅雷下載不了 瀏覽:250
宋小寶程野電影全集 瀏覽:709
周星馳在哪個電影里說過別說了註定的 瀏覽:598
女阻擊手電筒影主題曲 瀏覽:522
美劇面對面電影全集 瀏覽:814
你好李煥英電影在線觀看Mp4 瀏覽:478
救援系列電影 瀏覽:812
二十二這部電影怎麼樣 瀏覽:996
全度妍電影精彩的一天迅雷下載 瀏覽:766
擺渡人電影圖片 瀏覽:309
天津有哪些電影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