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詳細解釋戚繼光的鴛鴦陣!!
鴛鴦陣陣形以12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 戚繼光「鴛鴦陣」模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敵人迂迴攻擊,短兵手即持短刀沖上前去劈殺敵人。各種兵器分工明確,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種的操作,有效殺敵關鍵在於整體配合,令行禁止。最後一名是伙夫。「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制住了倭寇優勢的發揮。戚繼光率領「戚家軍」,經過「鴛鴦陣」法的演練後,在與倭寇的作戰中,每戰皆捷。
❷ 殲敵三百己方零傷亡!戚家軍鴛鴦陣有多麼的絕妙
這出在寧海一都團上演的處子秀驚艷、搶眼:半個時辰結束戰斗,殲敵三百餘人,己方無一傷亡!
戚繼光大為滿意。
而且,戰前戚繼光對戰事的分析也完全正確:另有倭寇分三路進犯台州。
其中一路有五百餘人,由桃渚(今臨海東)東北里浦登岸;另一路六百餘人,由新河(今溫嶺東北)的周洋港登岸;第三路約兩千餘人,泊於健跳(今三門東南)圻頭。
戚繼光決定先迎擊新河。
畢竟,新河來敵逼近所城,而戚家軍大小將士的家眷就住在所城中。
不過,戚繼光行至白嶠,接到搭檔唐堯臣在新城發來的報告:戚繼光的夫人王氏發動家眷穿上軍裝,登城配合士兵守城,聲勢浩大,新河城下的來犯之敵不敢輕舉妄動,倒是寧海又出現了大批倭寇。
真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
鑒於此,戚繼光將分出一千五百人由把總樓楠和胡守仁帶領著繼續回援新河城,自己帶領另外的一千五百人追討逃往寧海的殘敵。
樓楠和胡守仁不負所望,先在新河城外殲敵百餘,再追敵至溫嶺(今溫嶺西北),又殲敵百餘,剩下殘敵在大霧中往樂清方向竄逃。
樓楠和胡守仁在新河這邊大獲全勝,戚繼光也在寧海西南的梁王鋪建功——殲滅倭寇三百餘人。
❸ 戚繼光的鴛鴦陣有何奇妙之處,為何能打得倭寇哭爹喊娘
因為攻守兼備,十分適合小團體作戰,所以倭寇面對戚繼光的隊伍時往往就無法造成有效的傷亡,從而被軍隊贏得勝利。最初的時候戚繼光的隊伍面對倭寇也是很頭疼,多次的對戰都損失慘重。戚繼光擅長思考,他認真觀察總結多次失敗的原因發現了問題。
整體來說,倭寇就是一群習慣於各自作戰的散沙,前期戰鬥力強是因為他們單個的戰鬥力強。而軍隊的戰鬥力體現在整體上,體現在團結和配合上,前期軍隊被倭寇打亂了陣腳,讓原本擅長配合的士兵只能各自作戰,所以前期倭寇勝利。後期戚繼光找出應對方法之後,倭寇就很難再取得便宜了。
❹ 戚繼光的殺倭絕技「鴛鴦陣」是如何發揮作用
戚繼光石像
想知道「鴛鴦陣」如何發揮作用,我們首先要知道「鴛鴦陣」是什麼?配置是什麼?為什麼這樣配置?
「鴛鴦陣」是當年戚繼光在福建沿海抗擊倭寇時用的主要陣法,曾經把倭寇治的服服帖帖,是早期步兵班協同作戰的一種戰術。
鴛鴦陣
「鴛鴦陣」主要配置是隊長一名,火?敢幻??絞渴??U饈??絞坑興拿?植儷で棺魑?セ韉鬧髁ΑG懊孀笥腋饔興拿?勘??曳降氖勘?幟么笮偷某し轎褰切翁倥疲?蠓降氖勘?眯⌒偷腦殘翁倥疲?際翹傯踔瞥傘:竺嬖蠐辛矯?勘?殖幀襖求凇保?褪橇?Υ?兜拇竺?瘢?ひ徽扇?尺(約等於4.33米)。長搶手之後,則有兩名士兵攜帶「鏜鈀」。「鏜鈀」山字形,鐵制,長七八尺
(約2.3米至2.6米左右),頂端的凹下處放置火箭,就是系有爆仗的箭,點燃之後可以直接沖進敵陣。因為左右對稱,所以稱為「鴛鴦陣」。
藤牌
陣型主要人員作用,右邊拿方形藤牌的士兵,主要的任務就是保持主要隊形,穩定本隊的陣腳。左邊拿圓形藤牌的士兵,就需要匍匐前進,在藤牌後面擲出標槍,引誘敵兵離開有利的防禦位置。如果引誘成功則後面的兩個士兵立即用「狼筅」干倒敵人,然後讓手持長槍的小夥伴把敵人刺死戳傷。最後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主要就是負責保護本隊的後方,警戒側翼,有需要的時候又可以立即支援前面的小夥伴,組成第二次攻擊力量。
鏜鈀
這些戰術規定並非一層不變,在敵情和地形的允許的情況下,全隊可以一分為二,成為兩個橫隊與敵人拼殺;也可以兩個鏜鈀手依然配置在後面,前面八人士兵排成橫列。長搶手則分列與藤牌手和狼筅手之間。
狼筅
這是典型的班級作戰的戰術。即使回到現在,我們部隊班級現代步兵作戰也非常類似。
❺ 戚繼光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英雄,他的鴛鴦陣究竟有多厲害
一、鴛鴦陣的來源
明朝時東南沿海一帶,經常遭受倭寇人侵。於是戚繼光針對南方多湖澤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的特點,審情度勢,創造了攻防兼宜的“鴛鴦陣”戰術。
❻ 鴛鴦陣:明軍克制倭寇的利器
首先開始創建鴛鴦陣,改良明軍陣法的是明代儒學大師和軍事家唐順之。他放棄了以二十五人的隊為基本單位,把最小的編制改成只有五個人的伍。唐順之的伍有三種不同兵器,伍長持防牌在最前,其後是一把狼筅和三支長槍。這種陣型又被成為鴛鴦伍。
總之,在陣型的配合下,倭寇精銳雙手劍士一個人的兩只手,要面對鴛鴦陣十個人的二十隻手。同時,倭寇這樣的精銳劍士要苦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鴛鴦陣的長槍手只需要訓練兩年便已經投入戰場,因此後者在成本上占據絕對優勢,還可以輕易在安全距離將前者至於必死之地。這便是鴛鴦陣陣法的魅力。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❼ 都知道戚繼光的鴛鴦陣能打,但怎麼打你知道嗎
前段時間,隨著電影《盪寇風雲》的播出,三百多年前的一支軍隊又從歷史的塵埃里被翻揀出來,戚繼光和他的鴛鴦陣,又再次成為一個話題而被反復翻炒。戚繼光與其創制的鴛鴦陣很能打,這是得到公認的。但是,鴛鴦陣到底是怎麼打的?這就很少有人能說明了。其實,長久以來,中國古代的軍隊戰術運作,無論是研究還是影視,表現的都是一片空白。筆者則藉以此文拋磚引玉,簡單還原鴛鴦隊戰術陣形上的變化和核心思想。
作為控場核心的狼筅,對體力要求較高,因此在選人上特意強調了「年力健大老成」,穩重而力氣大。鴛鴦陣從運作上遠較純槍陣復雜,在陣形使用上極為靈活,在其優點的背後,是訓練、後勤上的高要求。伍長和隊長階這種最為低級的軍官,都需要指揮四類長短不同樣式各異的兵器作戰,沒有長期嚴格的訓練和可靠的後勤保障,以及良好的人才選拔制度,鴛鴦陣是不可能被成功運用的。陣形戰術除開依託戰場環境以外,相關的各項日常訓練、後勤保障、人才選拔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鴛鴦陣在明代成功運用,除開戚繼光本人的才能,離不開明代中國強大的物資和人員支持。與鴛鴦陣長期作戰的倭寇,以及手把手從教師到兵書給予支持的李氏朝鮮,均無法學習明軍運作相同的鴛鴦陣戰術,這與其日常訓練、後勤保障、人才選拔等方面,相較於明朝的絕對劣勢是分不開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梁小天,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❽ 關於明代戚繼光的鴛鴦陣法,具體分析
這種以十二人為一作戰基本單位的陣形,長短兵器互助結合,可隨地形和戰斗需要而不斷變化。鴛鴦陣陣形以12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重箭、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笑,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椏杈,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長槍手未刺中敵人,短兵手即持短刀沖上前去劈殺敵人。最後一名為負責伙食的火兵。「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可以根據情況和作戰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制住了倭寇優勢的發揮。戚繼光率領「戚家軍」,經過「鴛鴦陣」法的演練後,在與倭寇的作戰中,每戰皆捷。
❾ 戚繼光的鴛鴦陣究竟有多厲害
戚繼光的鴛鴦陣非常的厲害,在明朝就是依靠著戚繼光用鴛鴦陣鎮壓沿海地區的倭寇,而鴛鴦陣是在瓦氏陣法基礎上再改良的陣法。
戚繼光在1559年組建戚家軍,他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打擊倭寇,保衛了我國沿海地區的安全,研究出倭寇的習性,並寫出倭寇的弱點和注意事項,其研究出的鴛鴦陣也是我國重要軍事陣法之一,之後又參與邊境打擊起義,幾乎他的大半生都在為國家奮斗,是當之不愧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