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22元旦檔新片總票房破10億,這一數據反映了什麼
說明我國的電影環境正在越來越好,優秀的電影頻繁出現。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在日常的工作當中難免會有疲勞的時候。所以不少的人會選擇走進電影院觀看一部電影,在很多年前,我國電影院大部分引進的電影都是國外知名的好萊塢大作,然而近些年隨著我國電影行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原創電影開始頻繁出現,並且占據了主導的世界地位。在過去的一年裡面,中國電影票房成為了全球排行第1名。這和去年上映的每一部電影都有離不開的關系。
現在國內的觀影熱情已經處在一個高漲的氣勢當中,只不過還有很多的方面需要注意,比如影片的質量。光光有數量扎堆是遠遠不夠的事情,我們需要能夠有很多優秀的電影上映,才能夠慢慢的提升我國的電影地位。比如在去年的春節檔期間,唐人街探案系列以及你好李煥英這兩部電影就成功的刷新了大家對於國產電影的印象,並且一舉拿下了好成績。
也希望國內的影迷朋友們可以繼續保持這樣高,長得觀影熱情,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影視圈會有更多優秀的新人出現,屆時國內的電影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期待中國電影有朝一日可以戰勝國際舞台的那一天。
② 中國電影票房首破500億元嗎
據報道,截至11月20日,2017年全國電影票房突破500億元。這是中國電影票房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
中國電影從2003年全面推進產業化進程以來,票房持續走高,從2002年不足10億元,到2010年首次突破100億元,2013年又邁過200億元門檻,2015年突破400億元。
電影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電影將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強青年電影人才的培養,提升觀影水平,講好中國故事,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③ 2022年「五一檔」總票房2.95億,為何票房如此之低
2022年的「五一檔」總票房是2.95億,和去年五一假期同期相比,不足去年的兩成,2022年五一假期總票房的低迷,主要是由兩點原因造成的。
綜上所述,就是我對2022年「五一檔」總票房2.95億,為何票房如此之低,這個問題的看法和見解。
④ 中國電影票房近幾年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因為自2015年來,中國電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走上質量提升、產能優化的新階段,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雙豐收。特別是國產影片不斷提高創作水平,不斷豐富類型品種,受到了市場和觀眾歡迎。
與往年電影市場的表現不同,2015年高票房電影層出不窮。《速度與激情7》以24.26億元改寫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紀錄之後,不到半年,《捉妖記》以24.38億元將這一成績再度改寫。
⑤ 誰能告訴我中國電影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中國電影發展史有4個階段。
1、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
2、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
(5)中國電影票房何時開始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部電影介紹
《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並在前門大觀樓放映,該片由任慶泰執導,譚鑫培主演。影片於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清朝)上映,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
影片《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
⑥ 2017年中國單月最大票房是那部電影
2017年全國電影 總票房達559億元
2017年中國單月最大票房是那部電影
當然是《戰狼2》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生產電影故事片798部、動畫電影32部、科教電影68部、紀錄電影44部、特種電影28部,總計970部;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42.53億元,同比增長11.19%;全國新增銀幕9597塊,銀幕總數已達到50776塊。
據介紹,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戰狼2》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中國電影(15.250, -0.12, -0.78%)新力量不斷成長壯大。
數據對比 觀影人次同比增長1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國內總票房已達559億元。2017年的電影票房最終實現了高位收官。經歷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揚,也經歷了2016年票房增速僅為4%的「冷靜期」,2017年的增幅,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將步向穩健。
票房的欣欣向榮當然值得高興,但2017年統計演算法的變更不能忽視。從2017年開始,網路購票時產生的電商服務費被統計在票房中,每張票大概3元至5元不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務費的綜合票房為537.7億元,分賬票房為504.47億,也就是說全年的電商服務費已超33億元,這幾乎等同於淡季一個月的票房進賬了,比如2017年11月票房僅有27億元。
相比票房總量,觀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關注。2017年觀影人次達到了16.2億,同比增長了18.08%。影院方面,由於中西部和三四線城市影院建設持續增長,讓全國影院數達到了9169家,銀幕數達到了50776塊,穩坐全球第一大市場。這一核心數據證明,中國影市增長的根基較為牢固,內容製作和觀眾熱情雙雙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絕對的含金量。
貢獻主力
國產片收入占總票房54%
從整體上看,2017年國產片還是票房主力軍,376部國產片貢獻約54%的票房,98部進口片貢獻約46%的票房。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國產片佔4席,進口片則有6席,不過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是國產片,分別是《戰狼2》(56.8億元)、《羞羞的鐵拳》(22億元)、《功夫瑜伽》(17.5億元)和《西遊伏妖篇》(16.6億元)。票房前十影片總票房為203億元,占年度總和近四成。
大片勢頭雖猛,但縱觀近三年,國內前十名影片總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30%以上;北美市場前十名電影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25%到35%之間。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整體來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結構是良性市場規律的表現,較少影片貢獻主力票房,能帶動整個社會對電影行業關注。也有觀察人士表達了擔憂,中國電影市場過於一直處在「二八定律」之中,即20%的大片支撐80%的票房成績,「未來中國電影要想取得長遠發展,必須支持『八二定律』,支持並推動優質中小成本電影成為票房中堅。」
2017年3月實施的我國首部《電影產業促進法》,對國產片和進口片播放佔比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但在國產片和進口片的票房佔比上,進口片的單片票房是國產片的3.7倍。比起2016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顯。2017年98部進口片中,64部批片貢獻了26%的票房,單片平均票房過億元。
從進口片的表現來看,除了大IP扎堆外,優質口碑的進口批片成為了國內影市的「香餑餑」,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明顯高於2016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過其過硬口碑支撐票房逆襲,最終落定12.91億元票房,體現出非好萊塢大片強勁的市場號召力。不過,下半年進口批片的扎堆上映又體現出影市的盲目跟風。
有業內人士分析,進口片紅利的增強,無疑對於中小成本國產片的製作積極性有一定的打擊。對於帶有實驗性質的中小成本國產片來說,面臨的市場挑戰將更大。
觀眾變化
小眾電影成逆襲黑馬
曾幾何時,業內曾抱怨,某些「垃圾」電影有為數眾多的擁躉,可一些優質卻缺乏話題效應的影片被院線冷落,觀眾寥寥。讓人欣慰的是,《二十二》等小眾題材的紀錄電影,均票房口碑雙豐收。縱觀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訣多離不開口碑效應。圈內人和廣大觀眾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不遺餘力地給予好評,倒逼院線增加排片,進而使得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場中逆襲成為「黑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高價版權改編的作品卻票房折戟,再次證明了曾經「大IP+小鮮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無條件成立,也反映出觀眾不再願為質量不高的作品買單。對此,業內人士的態度也有著明顯的轉變:從當初的趨之若鶩,到後來的聞之色變,對於IP的開發,業界開始回歸理性,且積極找尋更為科學的開發方法。
國內觀眾對於影片審美喜好的變化,還能從進口影片得以證明:《速度與激情8》《蜘蛛俠:英雄歸來》等模式化嚴重、創新能力不足的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在中國都不復當年勇,反倒是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以及泰國的《天才槍手》,都在中國取得令人驚喜的票房成績。某媒體近日關於「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對比」的調查顯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後續增長乏力,口碑對影片開畫後的票房走勢影響非常明顯。這也足以提醒創作者——不要低估觀眾的欣賞能力。
盡管《二十二》等電影的票房成績,在動作、喜劇電影霸屏的市場中顯得十分渺小,但讓我們看到了口碑引領的觀影熱潮,看到了成熟觀眾提供的成長環境,這股力量不僅體現在票房上,更體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上。
相關新聞
元旦檔累計票房11.9億
根據初步統計,元旦大盤報收3.69億;《前任3:再見前任》1.25億,累計4.19億;《妖鈴鈴》5050萬,累計3.01億;《二代妖精》3740萬,累計2.06億;《解憂雜貨店》3240萬,累計1.84億;《妖貓傳》2120萬,累計4.89億。
元旦假期最後一天大盤環比回落27%,全國市場在元旦小長假三天累計收入11.9億,較2017年同期暴漲80%,創下歷史最強元旦檔。
《前任3:再見前任》環比僅跌4.5%,跌幅遠低於另幾部國產電影,累計綜合票房已破4億,超過兩部前作最終票房之和。
《妖鈴鈴》和《二代妖精》累計綜合票房也分別跨過3億和2億。
減小字體
⑦ 史上首次中國電影票房成全球第一,有你的貢獻嗎
雖然說史上首次中國電影票房成全球第一,但今年我有點不好意思的說,一點都沒有貢獻。開始是因為疫情,電影院全部關閉了,那時候挺期待幾部電影的但想看也沒得看,現在因為個人原因也基本不會去電影院看電影,手機上看又這么的便捷。
雖然沒有對票房做出貢獻,但我還是希望中國電影可以越拍越好,畢竟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看電影的人也越來越多。好的電影文化對我們下一代也有積極教育的效果,多點愛國題材的影片,教育孩子的愛國情懷。
⑧ 中國電影票房559.11億,中國電影經歷了哪幾個時期
電影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在成功發展過程中,它不斷地吸取著文學、戲劇、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攝影等各種藝術的成就與經驗。電影又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高度後的產物,高度的綜合性和生產上的高度技術要求,規定著電影藝術不同於其他藝術的許多特點。電影的歷史發展,雖然有它自己的特殊規律,但是歸根結底,它也仍然是社會階級斗爭的一種特殊反映,所以它也不能脫離這個一般的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
另一種劃分則具體到時間:
嘗試時期(1905—1923)
探索時期(1923—1927)
商業競爭時期(1928—1932)
變革時期(1932—1937)
非常時期(1937—1945)
豐收時期(1945—1949)
新中國電影創建時期(1949—1966)
禁錮時期(1966—1976)
再探索時期(1977--1992
⑨ 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電影水平開始走下坡路
自90年代香港電影黃金時代過去以後,中國電影開始走向下坡路。
可以參考豆瓣top250電影,1990年到2000年產出的中國高分電影,遠遠高於2000年以後產出的。
對於樓上的回答,我很想說他連電影是什麼都不懂。電影的好壞不僅僅是看票房,澳門風雲的票房也很好啊,能算好電影?電影票房好壞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觀眾消費水平,欣賞水平,電影炒作等等太多了。
但電影好壞只取決於一個東西,就是這個電影給予了觀眾的思想,是否能給觀眾一個正確的人生引導。
2000年後的中國電影也會偶爾出現一些好電影,但是也僅僅止步於」好」而已。
⑩ 2020中國電影票房超北美成全球第一是歷史首次嗎
是的,據燈塔實時數據顯示,北京時間10月15日0時,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累計票房達129.5億人民幣(合19.3億美元)。這個票房成績也讓中國正式超越北美,歷史上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
更值得驕傲的是國產電影票房佔比近85%,外媒表示,中國電影票房今年「彎道超車」得力於中國政府對新冠疫情防控的卓有成效。
數據顯示,今年129.5億的總票房中,國產電影佔比84%。今年上映的影片中,《八佰》以30.97億位列票房冠軍,《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緊隨其後,票房分別為22.57億元、14.78億元。
(10)中國電影票房何時開始擴展閱讀:
「彎道超車」並不是偶然
因為今年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正准備在春節爆發的中國影市集體「啞火」,隨之而來的是國內電影院長達半年的關門和歇業。那段時間電影人擺地攤、送外賣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沒想到自中國影院7月20日復工以來,這么快「幸福就來敲門」。
細品之下,會發現這次「彎道超車」並不是偶然,比如中國政府對疫情防控取得的矚目成就;影市之前積攢的優質「存貨」不少;還有中國電影人的堅韌和執著;以及廣大影迷對中國電影的熱情與信心。
其實早在2018年,中國票房對美國曾有過一次短暫的「超越」,只不過僅限當年第一季度,當時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總收入達到202.17億元,超過北美同期的28.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3億元),當時助力這次超越的有《紅海行動》(36.5億)、《唐人街探案2》(33.9億)、《捉妖記2》(22.3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