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的放映原理是什麼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
他們的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裡面裝有35毫米鑿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旋轉機構,並裝有一個攝影鏡頭和放映鏡頭。
裝上攝影鏡頭時,可以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獲得負片。取下攝影鏡頭,將曝光後的負片與另一條未曝光的膠卷貼在一起曝光後轉成正片。
放映時,正片裝入機內。點燃燈泡後,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靜止的畫面以極短的間隔次高速地通過片窗,使影像在觀看者的視網膜上暫留,觀眾便可看到一組活動的畫面。
不過現在國內也有了數字影院
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膠片
它是存儲在計算機/伺服器中,由其"作為"數字放映機播放影片
有數字傳輸技術的保障,使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從而使觀眾可以與影片的導演看到"相同"的電影。也就是說,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院,也不管它位於地球的什麼位置,都可以同時映出同一個節目。同時數字放映設備還可以為影院提供增值服務,如實時播放重大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遠程教育等等,改變了影院膠片放映的單一模式
比如上海的IMAX立體巨幕影院
上海科技館立體巨幕影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影院之一,也是全中國最大的立體巨幕影院。
立體巨幕影院銀幕巨大,它高18.3米,寬24.3米(相當於6層樓房的高度),可容納觀眾441位。立體巨幕影院的放映設備採用當今世界上技術含量最高、畫格最大的70毫米15齒孔IMAX雙機放映系統。放映立體電影時,2台放映機同步放出映像,當觀眾戴上特製的立體眼鏡時,映像通過光的偏振原理,使畫面產生強烈的立體效果,猶如景物就在眼前,有伸手可觸的感覺。6層樓高的巨大畫面和6+1聲道的音響系統,使觀眾產生強烈的震撼。
⑵ 放映的原理是神馬,
電影的拍攝和放映利用了什麼視覺原理
看電影時,我們都覺得銀幕上的人或物的一系列活動與真實生活中的活動沒有差異,為什麼會有如此逼真的感覺呢?
首先,了解一下電影的拍攝和放映過程。拍攝鏡頭有一個間歇裝置,每秒停放各24次。停時快門打開曝光把場景攝入膠片;放時快門關上膠片轉動,一個連續5秒的運動,攝影機要拍120次,膠片上有120個畫面。依動作順序,任何兩張鄰近的畫面動作上都有細微的差別,這些膠片的拷貝在放映時,每秒也開閉24次,拷貝上的畫面每秒鍾在銀幕上亮相24次。放映機開時,銀幕上出現畫面,放映機閉時,銀幕上就是暗的,這樣一個小時的電影,銀幕上暗的時間接近半個小時。然而,沒有一個人感覺到明暗的交替,我們所看到的是連續展現的畫面,這是為什麼呢?
人們的知一種似動現象。如果在銀幕上放映一條豎光帶,間隔一會兒再閃現一條橫光帶,這兩條光帶形成一個90°的角,隨著兩條光帶先後呈現的時間間隔的不同,人的知覺結果也不同。間隔大於1/5秒,人們看到兩條相續出現的光條;而間隔小於1/30秒,人們就會覺得兩條光同時連續地亮。當間隔在1/15秒時,我們會把它們看成是一條白光在一個直覺范圍內作往返運動。這就是「似動現象」,也就是說把本來不動的東西,知覺為運動的了,電影攝制和放映時每秒鍾24次間隔,就使靜止的畫面產生了動感。
似動現象主要是由視覺後象引起。由於外界刺激物引起的感覺並不隨刺激物的消失,往往條保留短暫的時間,這叫「感覺暫留」。刺激不再作用時,還保留著的感覺叫做「後象」。後來有正負兩種。長時間地注視一支亮著的日光燈,閉上眼睛後有一條黑色的現象,而瞥一眼日光燈立刻閉眼,這個光點好象在眼前閃現,前一現象為負後象,後一現象為正後象。似動現象就是正後象的結果。
利用視覺的似動現象,同步的攝影和放映,使我們從銀幕中感受到真實的生活。另外,電影的拍攝和放映還在非同步式的。如我們所看的慢鏡頭,就是快拍慢放的結果。漂亮的射門鏡頭往往要慢放幾遍。以上這些都和人的似動現象有關
⑶ 電影院放映電影,遵循了光的什麼物理定律
電影院放映時利用凸透鏡將光折射,在熒幕上呈現倒立的虛像。
光在熒幕上發生漫反射,使觀眾都可以看見。
電影院幕布為白色,因為白色能反射所有色光。
⑷ 電影院播放電影是什麼原理 投影嗎
基本原理是把數字攝影機里的圖像拷貝到膠片上,還是用膠片放的。絕對不是用家用投影機那種方式放的。那樣在電影院效果奇差
⑸ 電影放映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放映機鏡頭里發出一束光,把膠片上的影象投射到銀幕上。那束光看著好象是一直在亮著的,其實不然。膠片每秒24張,每張膠片只有運行到鏡頭正前面的時候,鏡頭里的光才亮,然後就滅掉。在光滅掉以後,下一張膠片再下來。膠片看似勻速運動,實際是一動一靜交替運行。
而鏡頭光看似一直亮著,實際是一亮一滅,在閃。只不過每秒24次滅亮交替進行,太快了,我們的眼睛根本就分辨不出來。也正是因為我們的眼睛「上當」了,我們才能看到「活動影象」。
(5)強國電影放映利用了什麼原理擴展閱讀
種類
1、膠片電影放映機
從使用拷貝上,可分為8毫米放映機(淘汰)16毫米放映機(淘汰)35毫米放映機和70毫米放映機(IMAX) 從用途上可分為:提包機(流動機)固定機,坐機。 可放映影片類型:寬銀幕,遮幅,等。 膠片放映機正逐步被數字放映機淘汰。 膠片放映機優點:色彩好,成像穩定。 數字放映機優點:無抖動,不易出現放映事故(斷膠片)放映成本低。
2、數字電影放映機
標准和特點
從高到底分為4K,2k,1.3k,0.8k。區別:4K(數字機分辯率為4096×2016 825萬像素)是最高端,大城市都極少。
並且4K可以同步的電影,2K都有。4K的設備只有在20米以上寬的銀幕上才能看出與2K的效果差距。
2K(數字機分辯率為2048×1080 221萬像素)是國際標准機。
1.3K(數字機分辯率為1280×1024 131萬像素)是國家標准機。
0.8K(數字機分辯率為1024×768 78.6萬像素)是農村放映機。
在這里4K和0.8K都不在我們討論范圍。(以上數字設備標准,我國均已頒布了暫行技術規范)
解析度
1.3K標準是國內標准。2K是國際標准。區別:1.3k國產電影基本同步,進口片包括港片(合拍算國產)2K則可以放分帳大片。電影全球同步(只要國家引進)1.3K放進口片,分賬片放不了,買斷片可以放的。放不了分賬片,是由於版權,晶元級的硬體限制。
分賬片和買斷片
中國電影市場每年發行50部進口片,20部是分賬大片,除每年引進6部非美國影片,其餘都是好萊塢影片。國家標準的1.3K買斷片可以放,分賬片放不了。另外3D影片作為特種片,不再進口范圍限制內,中國電影市場進口片比重在逐步增加,進口片限制放寬。
3、移動式放映機
移動式放映機上不附有擴音機、揚聲器等。
電影放映機各部分的作用是:
(1)傳動部分。由電動機供給動能,經齒輪、鏈輪、齒皮帶、渦輪渦桿等傳遞給輸片部分。在固定式上多用三相同步電機;在移動式上一般用單相電機;特殊型號的往往需要用聯鎖電機,以保證設備之間同步。
(2)輸片部分。將成卷的影片由供片盤送到片窗照射以映出畫面,並經還音部分使光學聲帶信號轉換為聲頻電流。然後把放映過的影片再收捲起來。它由供、收片盒(或片臂)及供片、間歇、收片等輸片齒輪,間歇運動機構、各種滑輪、片門和畫幅調節裝置等組成。
窄膠片移動式放映機多用間歇抓片機構代替間歇輸片齒輪。電影放映機的核心部分是間歇運動機構,它將連續轉動變為間歇轉動,並和遮光板相配合,使影片在光線通過時穩定地停留在片窗處,清晰成像在銀幕上;光線被遮住時快速拉下,以免露出影片移動時的痕跡。
標准電影移動速度是24格/秒,為了減少閃爍效應,遮光板每格遮光兩次,將閃爍頻率提高到每秒48次。
⑹ 放映電影是利用光的什麼原理
電影放映機是利用( 凸透鏡)鏡頭對光的(折射 )作用製成的,原理與( 投影儀)一樣,只是他放映的不是單張的照片,而是連續的電影膠片.
⑺ 放映電影是運用了凸透鏡成像原理的哪一種情況
影片的拍攝就是利用照相機拍攝一個個照片,利用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影片在放映過程中,是利用投影儀放映一個個照片的像,利用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人感覺畫面是連續的,是利用了人眼視覺暫留的特點把一個個像連接起來.
故答案為:倒立、縮小的實;倒立、放大的實;視覺暫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