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柳琴戲的代表作品
《墨子》
《墨子》一劇選取了墨子一生中最具歷史意義的「止楚攻宋」事件,緊緊圍繞墨子胸懷天下之愛、深藏兒女私情展開,共分雛鳳始鳴、鳳翔九天、裂裳裹足、班門弄斧、墨守成規、以怨報德和夕照鳳山7個場景,塑造了墨子大愛無言、吐哺天下,令千秋景仰的人物楷模。劇情曲折跌宕,故事生動感人,人物形象豐滿,場面浩大,氣勢恢弘,再現了春秋時期的場景,是一部史詩般的歷史大劇。
《狀元打更》
書生沈文素與山大王劉蟬金結為夫妻,後沈文素得中狀元,欲棄其妻。劉蟬金奉命平番,專點沈文素為其打更,當先行運糧官,以此馴服沈文素。
《小包公》
宋朝,包拯初任定遠縣令,遇一樁奇案,此案撲塑迷離,甚是蹊蹺。包拯深夜難眠,仔細分析案情,終使案情真相大白。
《喝面葉》
陳士奪好吃懶做,妻子為了教育丈夫改邪歸正,想一計策,假裝生病迫使其丈夫為她擀麵葉。從此以後兩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屠夫狀元》
該劇講得是:親生兒子為了個人利益不惜犧牲尊嚴和父親的聲名投到奸臣門下,想法設法要把自己家中的寶物獻給奸賊。老夫人深明大義,毅然帶上寶物和女兒流落民間。一個好心的屠夫收養了娘倆,使娘倆過上了平和日子。後來,新皇帝登基,尋找國寶,承諾獻出國寶者封為狀元。老夫人讓屠夫獻寶,屠戶這時才知道娘倆是官宦人家。但善良的屠夫不願意坐享其成。最後,在老夫人和官小姐的一再勸說下,屠夫獻寶,被封為狀元,皇帝賜婚,佳偶天成,大快人心。此後,又鏟除奸臣,朝野歡喜。
《李二嫂改嫁》
描寫1947年魯中南解放區農村年輕寡婦李二嫂,愛上了本村農民張小六,受到舊的習慣勢力的嘲諷和婆婆的阻撓。經婦女會主任等人的支持,李二嫂終於改嫁,與小六結為終身伴侶。通過李二嫂孤苦伶仃的守寡生活和新社會激發起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深刻揭示出傳統禮教給婦女帶來的深重苦難。
《楊三姐告狀》
劇情梗概:民國七年,灤縣土豪高貴章之子高佔英,娶雇農之女楊二姐為妻。高流氓成性,與其大嫂裴氏、五嫂金玉通姦,楊二姐好言勸夫改邪歸正,高非但不聽,反起歹意,夥同裴氏、金玉及其族叔高貴將二姐害死。楊三姐隨母到高家弔孝,發現疑跡,要求辨明二姐死因。高家百般阻撓,掩蓋事實真相。楊三姐憤而赴縣衙告狀,縣官受賄,貪贓枉法,判高家賠款了結。楊三姐不服,又赴天津高等檢察廳上告。新任廳長為沽名釣譽,立即准訴,經開棺驗屍,查明真相,將兇手法辦處決。楊三姐告狀獲勝,楊二姐之冤得平。
2. 山東省的地方戲曲有哪些
呂劇、柳子戲、山東梆子、萊蕪梆子、章丘梆子、五音戲、茂腔、柳腔、二夾弦、棗梆、鑼鼓銃子、北詞二弦(四根弦)、山東亂彈、一勾勾(河西柳)、荏平花鼓戲、柳琴戲(拉魂腔)。
3. 呂劇李二嫂改嫁
中國呂劇作品。作者劉梅村、劉奇英、靳惠新、王昭聲、張斌。1954年由山東省呂劇團首演。據王安友同 李二嫂改嫁
名小說改編。描寫1947年魯中南解放區農村年輕寡婦李二嫂,愛上了本村農民張小六,受到舊的習慣勢力的嘲諷和婆婆的阻撓。經婦女會主任等人的支持,李二嫂終於改嫁,與小六結為終身伴侶。通過李二嫂孤苦伶仃的守寡生活和新社會激發起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深刻揭示出傳統禮教給婦女帶來的深重苦難。語言朴實,感情真摯,在觀眾心靈里引起激盪。1954年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獲劇本一等獎。1957年攝製成戲曲藝術片。 呂劇劇目。1954年劉梅村、劉奇英等據王安友同名小說改編。1947年魯中南解放區某村寡婦李二嫂與農民張小六相愛,遭到婆婆「天不怕」和部分村民反對。李二嫂在婦女會主任等人幫助下,沖破舊的習慣勢力阻撓,與小六結婚演員 主要演員 郎咸芬……李二嫂 楊瑞卿……張小六 武 韜……李七 靳惠新……天不怕 臧美倩……婦女主任 李岱江……婦女主任丈夫 王俊英……張大娘 郭麗華……小青 林健華……劉大娘 電影 李二嫂改嫁 呂劇老電影:李二嫂改嫁(1957版) 片種:呂劇戲曲片 色別:黑白 出品年代:1957 出品公司:長春電影製片廠 舞台編劇:劉梅村、張斌、王照聲、靳惠新、劉奇英 電影劇本:劉梅村、張斌、劉國權 導演: 劉國權 攝影: 郭鎮鋌 美術: 劉金鼐 編曲: 張禹田、張斌 錄音: 黃力加 劇務主任:牛景純 演出: 山東省呂劇團 舞台導演:尚之四 音樂伴奏: 山東省呂劇團樂隊 主要演員 郎咸芬……李二嫂 楊瑞卿……張小六 武 韜……李七 靳惠新……天不怕 臧美倩……婦女主任 李岱江……婦女主任丈夫 王俊英……張大娘 郭麗華……小青 林健華……劉大娘
4. 呂劇李二嫂改嫁
呂劇《李二嫂改嫁》是改編自王安友的同名小說,由劉梅村、劉奇英、靳惠新、王昭聲、張斌編劇。呂劇《李二嫂改嫁》是1954年開始由當時的山東省呂劇團(現山東省呂劇院)排練演出的,至今已經演出兩千多場,舞台上的李二嫂至今歷時六代演員,分別是:第一代:林建華;第二代:郎咸芬;第三代:吳萍;第四代:高靜;第五代:呂淑娥;第六代:楊曉梅。電影版的呂劇《李二嫂改嫁》是由郎咸芬主演的。
5. 求呂劇《李二嫂改嫁》、《小姑賢》、《姊妹易嫁》、《王漢喜借年》、《拾玉鐲》、《牆頭記》、《逼婚記》
正在發送,請查收採納。衷心祝願聽戲愉快,天天開心,事事如意!
直接將我115網盤戲曲60G資料的分享權發到你郵箱(包括京劇、越劇、黃梅戲、豫劇、評劇、曲劇、河南墜子、河北梆子、廬劇、採茶戲、滑稽越劇、山東梆子、湖北大鼓、大鼓書、紹劇、淮劇、揚劇、越調、老調、滬劇、楚劇、錫劇、琴書、揚琴戲、柳琴戲、二人轉、呂劇、花鼓戲、秦腔、88首適合老人聽的歌曲等),你會收到名為115點com的郵件,打開郵件,就可以接收我網盤上的戲曲
請大家不要通過加網盤好友的方式來找我,我的好友都2000人了,超過了1150人的上限。但通過上面的方法,照樣可以讓你接收我的戲曲資料
前提是你自己要有115網盤,才能接收,如果沒有,上網搜索如何免費注冊115網盤,一分鍾搞定,這種事情是可以無師自通的。成功後,一分鍾就能把我發給你的存到你的網盤上,永遠成為你的東西了
郵箱附件戲曲和115網盤戲曲分享權已發到你郵箱。如果沒有收到,請檢查郵箱名是否錯誤,檢查郵箱名後綴,檢查郵箱垃圾箱,檢查訂閱郵箱。
如覺得好,請及時下載,及時採納為滿意答案,進你的知道,進你的提問,一步一步做就行了,一分鍾搞定。謝謝
6. 呂劇李二嫂改嫁全集
呂劇《李二嫂改嫁》
1、舞台版
上: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qWP7ILcedg/
中: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sY5ZEkzSkc/
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q3mpUvbSbQ/
2、電影版
全: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qNGmwGxW_I
7. "四大古劇"是
中國戲劇界稱頌的"南昆、北弋、東柳、西梆"四大古劇,其中的"東柳"就是山東的柳子戲。
呂劇是山東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戲劇,在山東流行極為普遍。呂劇是在民間說唱"山東琴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山東琴書產生於魯西南民間,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以揚琴伴奏,藝人說唱民間小曲。山東琴書流行到黃河下游廣饒、博興一帶,極為民間所喜愛,揚琴藝人層出不窮。其形式為坐唱,藝人漸漸感到不足以盡情盡意。1900年前後廣饒縣著名藝人時殿元、譚秉倫、崔興樂等第一次將山東琴書改作化裝表演、上演節目為《王小趕腳》。他們用竹竿、、布紮成驢形,崔興樂扮二姑娘、身綁道具驢,做乘驢狀,時殿元扮作揮鞭趕驢的王小。在墜琴、揚琴、三弦、笛子、板鼓等樂器伴奏下,二人且歌且舞,表演活潑生動,使多年坐唱的琴書頓時活了起來。"聽見旺相(藝人薛金田的綽號)唱,餅子貼在門框了",足見當地群眾痴迷到何種程度。此後,琴書藝人爭相效仿,流行地域迅速擴大到惠民、濰坊、煙台地區的三十多個縣份。呂劇在建國後定名,經過改革創新,發展迅猛遍布全省,影響所及北至黑龍江、南至江蘇、西至新疆,均建有呂劇藝術表演團體,成為富有生命力的年輕劇種。
呂劇曲調雖少,但富於變化,唱詞通俗易懂,唱腔朴實無華、優美流麗,娓娓動聽,而且,在民間有著深刻的群眾基礎。呂劇傳統劇目多取材於民間傳說故事,反映下層人民普通的日常生活,內容表現家庭倫理、風土人情、戀愛婚姻、兒女情長,經過歷代藝人的千錘百煉,大部分戲故事性強,情節細致生動,群眾語匯豐富,表演朴實自然,沒有嚴格的程式規范,比較生活化。由於呂劇運用齊魯鄉音表現民間生活、民俗民情,充滿人民的感情和生活氣息,故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它的一些優秀劇目,如《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兩壟地》、《逼婚記》、《小借年》等,相繼被搬上銀幕,流傳塞北江南,遠播港澳地區,飲譽華夏。
建國前演出化裝揚琴的班社主要有時殿元等人的共和班、博興楊長興的順和班、黃文徵的黃家班、張傳海的慶和班等。建國後政府文藝部門倡導和扶持地方戲曲,呂劇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成立了山東省呂劇團、濟南市呂劇團、惠民地區呂劇團。研究、創新呂劇藝術,上演的許多傳統呂劇都被拍成電影,從而擴大了影響,推動了呂劇的繁榮,僅山東就有29個專業呂劇團,新疆、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也都成立了專業呂劇團。經過了"文化大革命"的後,80年代呂劇又重新繁榮起來。
早期著名演員有時殿元(1863--1948年),時克遠(1902--1980年)、李同慶(1911--1972年)等。
50年代以後出現的著名女演員郎咸芬,在現代呂劇中創造了許多成功的藝術形象,《李二嫂改嫁》中的李二嫂、《豐收之後》中的趙五嬸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她唱腔淳厚、表演朴實,很受觀眾歡迎。同期的著名女演員還有林建華,王俊英等。
8. 電影李二嫂改嫁拍攝地點在哪
《李二嫂改嫁》是呂劇的代表作品。劉梅村、劉奇英、靳惠新、王昭聲、張斌據王安友同名小說改編,尚之四導演,李二嫂由郎咸芬扮演,山東省呂劇團在1954年首演。劇本收入《中國地方戲曲集成·山東卷》
9. 要下載呂劇李二嫂改嫁選段,到那個網站。
直接將我115網盤戲曲資料的分享權發給你,好好接收,如空間不夠,可有選擇地接收,衷心祝願聽戲愉快,天天開心,萬事如意!
注意在網盤右側欄設置那裡選擇接收陌生人信息,也就是把默認的選擇去掉
給115網盤號和郵箱
10. 電影李二嫂改嫁飾李七的還活著嗎
死了。武韜(1921~1978),原名吳韜,何坊鄉牛家村人。他1945年參加革命,1949年到渤海文工團工作,1950年調入山東省地方戲曲研究室,後編入省呂劇團,擔任演員、導演、 作曲多項工作。 他不僅嗓音寬厚,演唱自如,而且戲路很寬,成功地塑造了《李二嫂改嫁》中二流子李七、《喝面葉》中幽默詼諧的陳士鐸、《打金枝》中深明大義的皇帝等不同行當、性格的人物形象。曾獲華東戲曲會演演員三等獎和山東省戲曲會演演員二等獎。他還為《喝面葉》、《借年》、《討學錢》、《扔界石》等劇譜曲或執導。1961年調山東省戲曲學校呂劇科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