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2021電影票房稅收籌劃

2021電影票房稅收籌劃

發布時間:2022-08-21 04:56:02

Ⅰ 稅收籌劃常見方法

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既定的框架內,通過對其戰略模式、經營活動、投資行為等事項進行事先規劃安排以節約稅款、延期納稅和降低稅務風險為目標的一系列稅務規劃活動。以下內容從稅收籌劃的十大基本方法進行展開。

一、納稅人籌劃法

納稅人籌劃法是進行納稅人身份的合理界定和轉化,使納稅人承擔的稅負盡量降低到最小程度,或直接避免成為某類納稅人。

1.納稅人不同類型的選擇

個體工商戶 獨資企業

合夥企業 法人企業

個體工商戶、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的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法人企業按照稅法要求需要就其經營利潤繳納企業所得稅,若法人企業對自然人股東實施利潤分配,還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2.不同納稅人之間的轉化

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

增值稅的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這兩種類型納稅人在徵收增值稅時,計算方法和征管要求不同。一般納稅人實行進項抵扣制,而小規模納稅人必須按照使用的簡易計稅方法計算繳納增值稅且不實行進項抵扣制。

3.避免成為法定納稅人

稅法規定,房產稅的征稅范圍是城市、縣城、建制鎮和工礦區的房產,而對於房產界定為房屋,即有屋面和圍護結構,能夠遮風擋雨,可供人們在其中生產、學習、娛樂、居住或者儲藏物資的場所;獨立於房屋之外的建築物,如圍牆、停車場、室外游泳池、噴泉等,不屬於房產,若企業擁有以上建築物,則不成為房產稅的納稅人,就不需要繳納房產稅。

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可將停車場、游泳池等建成露天的,並且把這些建築物的造價同廠房和辦公用房等分開,在會計中單獨核算,從而避免成為游泳池等的法定納稅人。

二、稅基籌劃法

1.控制或安排稅基的實現時間

(1)稅基推遲實現

(2)稅基均衡實現

(3)稅基提前實現

2.分解稅基

通過分解稅基,使稅基從稅負較重的形式轉化為稅負較輕的形式

3.稅基最小化

合法降低稅基總額

三、稅率籌劃法

1.比例稅率籌劃法

通過比例稅率籌劃法使得納稅人適用較低的稅率。

2.累進稅率籌劃法

防止稅率攀升:注意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等累進稅制對稅負的影響。

四、稅收優惠籌劃法

1.稅收優惠

特殊行業、特定區域、特定行為、特殊時期的稅收優惠。

2.稅收優惠的形式

(1)免稅

(2)減稅

(3)免徵額

(4)起征點

(5)退稅

(6)優惠稅率

(7)稅收抵免

3.創造條件適用優惠政策

【案例】霍爾果斯案例

全民關注的電影《戰狼2》,2017年票房高達54.6億元,雄踞票房榜首。導演兼主演吳某在新疆霍爾果斯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即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人企業。而霍爾果斯是目前為止稅收優惠最全面的地方,最大的優惠就是好文化業公司的企業所得稅五年之內全免。

【案例解析】

按照《戰狼2》54.6億元的總票房來算,根據協議,吳某分得18.4億元,如果沒有享受稅收優惠,那麼本例按照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繳納稅款,企業所得稅稅前可扣除項目金額為2.7億元。

根據國家稅法,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款則為:(18.4-2.7)*25%=3.93(億元)

如果注冊在霍爾果斯的企業應納稅款則為:(18.4-2.7)*0%=0

吳某通過霍爾果斯的安排節省了3.93億元的企業所得稅。

提示:通過以上安排,納稅人確實可以實現節稅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納稅人在進行稅收籌劃的過程中要盡量做到實質與形式相吻合,否則將可能會面臨更大的稅務風險。

五、會計政策籌劃法

1.分攤籌劃法

無形資產攤銷、待攤銷費用攤銷、固定資產折舊、存貨計價方法、間接費用分配。

2.會計估計籌劃法

有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一些項目不能精準計算,而只能加以估計,因此,在會計核算中,對尚在延續中、其結果未確定的交易或事項需要估計入賬。這種會計估計會影響計入特定時期的收益或費用的數額,進而影響企業的稅收負擔。

六、稅負轉嫁籌劃法

稅負轉嫁籌劃的操作平台是價格,其基本操作原理是利用價格浮動、價格分解來轉移或規避稅收負擔。稅負轉嫁籌劃能否通過價格浮動實現,關鍵取決於商品的供給彈性與需求彈性的大小而jiag誒橋面。 分解的手法不拘一格,則更為巧妙。

1.稅負前轉籌劃法

納稅人通過提高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的方式,將其所負擔的稅款轉移給購買者或最終消費者。

2.稅負後轉籌劃法

納稅人通過降低生產要素購進價格、壓低工資或其他方式將其負擔的稅收轉移給提供生產要素的企業。

【案例】白酒廠商生產的白酒產品是一種特殊的消費品,需要繳納消費稅。白酒廠商為了保持適當的稅後利潤,通常的做法是相應提高出廠價,但這樣做一方面會影響市場,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從價定率消費稅與增值稅的攀升。有沒有實現稅負轉嫁的籌劃辦法呢。

【案例分析】

設立獨立的銷售公司。酒廠設立獨立的銷售公司,利用增加流通環節的辦法轉稅負。由於酒類產品的消費稅僅在出廠環節計征,即按產品的出廠價計征消費稅,後續的分銷、零售環節不再繳納。

這種情況下,引入獨立的銷售公司,便可以採取「前低後高」的價格轉移策略,先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賣給自己的銷售公司,然後再由銷售公司以合理的高價進行層層分銷,這樣便可在確保總體銷售收入的同時降低消費稅負擔。

七、遞延納稅籌劃法

1.推遲確認收入

不同的結算方式:委託代銷

2.提前支付費用

需要支付的費用提前支付

【案例】某造紙廠7月份向匯文文具店銷售白紙板113萬元(含稅價格),貨款結算採用銷售後付款的方式,匯文商店10月份只匯來貨款33.9萬元。對此類銷售業務,該造紙廠該如何進行稅收籌劃呢?

【案例分析】此筆業務,由於購貨方是商業企業,並且貨款結算採用銷售後付款的方式,因此可以選擇委託代銷模式,即按委託代銷結算方式進行稅務處理:該造紙廠7月份可以不計算銷項稅額,10月份按收到代銷單位的銷貨清單後確認銷售額,並計算銷項稅額:

[33.9/(1+13%)]*13%=3.9(萬元)

對尚未收到銷貨清單的貨款可以暫緩申報、計算銷項稅額。如果不按委託代銷結算方式處理,則應計提銷項稅額:

[113/(1+13%)]*13%=13(萬元)

因此,對此類業務,選擇委託代銷結算方式可以實現遞延納稅。

八、規避平台籌劃法

在稅收籌劃中,常常把稅法規定的若干臨界點稱為規避平台。規避平台建立的基礎是臨界點,因為臨界點會由於「量」的積累而引起「質」的突破,是一個關鍵點。當突破某些臨界點時,由於所適用的稅率降低或優惠增多,從而獲得稅收利益,這便是規避平台籌劃法的基本原理。

1.稅基臨界點籌劃

起征點、扣除限額、稅率跳躍臨界點

2.優惠臨界點

絕對數臨界點、相對比例臨界點、時間臨界點

【案例】李先生在北京市擁有一套普通住房,已經居住滿1年零10個月,這時他在市區找到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需要出售該住房,李先生應該如何籌劃呢?

【案例分析】增值稅規定:個人將購買不足2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5%的徵收率全部繳納增值稅;個人將購買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徵增值稅(適用北上廣深四個城市)。顯然,如果李先生再等2個月出售該住房,便可以適用購買滿2年享受增值稅免徵待遇,而如果馬上出售,須按照5%徵收率繳納增值稅。因此,最好是將住房在2個月後再轉讓。

當然,如果這時遇到合適的買主,也可以出售,即變通處理,利用時間臨界點籌劃方法,可以採取和買主簽訂兩份合同:一份是遠期合同(2個月之後正式交割房產);另一份是為期2個月的租賃合同。這樣買主可以馬上住進去,房主也可以享受增值稅免稅待遇。

九、資產重組籌劃法

1.合並籌劃法

是指企業利用並購及資產重組手段,改變其組織形式及股權關系,實現稅負降低籌劃方法。

(1)企業合並可以進入新的領域、行業,享受新領域、新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2)並購大量虧損的企業,樂意盈虧補抵,實現成本擴張;

(3)企業合並實現關聯性企業或上下游企業流通環節減少,合理規避流轉稅和印花稅;

(4)企業合並可能改變納稅主體的性質,譬如由小規模納稅人變為一般納稅人,由內資企業變為中外合資企業;

(5)企業合並可以利用免稅重組優惠政策,規避資產轉移過程中的稅收負擔。

2.分立籌劃法

分立,是指一家企業將部分或全部資產分離轉讓給現存或新設立的企業,被分離企業股東換取分立企業的股權,實現企業的依法拆分。分立籌劃法利用拆分手段,可以有效地改變企業規模和組織形式,降低企業整體稅負。

(1)分立為多個納稅主體,形成有關聯關系的企業群,實施集團化管理和系統化籌劃;

(2)企業分立將兼營或婚姻銷售中的低稅率或零稅率業務獨立出來,單獨計稅,降低稅負;

(3)企業分立使適用累進稅率的納稅主體分化成兩個或多個適用低稅率的納稅主體,稅負自然降低;

(4)企業分立增加了一道流通環節,有利於流轉稅抵扣及轉讓定價策略的運用。

十、業務轉化籌劃法

業務轉化籌劃法手段靈活,注入購買、銷售、運輸、建房等業務,無形資產轉讓可以合理轉化為投資或合營業務……

【案例】科研人員張某發明了一種新技術,該技術申請了國家技術專利。由於該專利實用性強,許多企業擬出高價購買。其中,甲公司開出了100萬元的最高價。這種情況下,張某是否應該轉讓其技術專利呢?

【案例分析】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相關規定,轉讓專利技術是銷售無形資產,免徵增值稅。這里所說的「技術」包括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申請免徵增值稅合同須經所在地省級科技主管部門認定並出具審核意見證明文件,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查。

根據新個人所得稅的相關規定,轉讓專利使用權屬於特許權屬於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應計入綜合所得,參與年終匯算清繳。張某取得該筆收入時應預交個人所得稅為:

100*(1-20%)*20%=16(萬元)

如果採用業務轉化籌劃技巧,張某不轉讓技術專利使用權,而是將技術專利進一步開發,以技術服務的形式將專利技術應用於甲公司生產經營中。按甲公司的經營狀況測算,張某每年預計可從甲公司獲取10萬元技術服務收入。

若張某願意採取技術服務形式,則其所負擔的個人所得稅實現遞延繳納:

(1)納稅人提供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服務免徵增值稅。

(2)按照個人所得稅有關規定,個人取得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所得,應於取得所得的當月按照20%的比例稅率預繳個人所得稅,同時並入綜合所得於年終匯算清繳。張某應預交個人所得稅10*20%=2(萬元)。這種籌劃法主要好處在於可以遞延納稅。

若採用技術投資入股形式。技術投資入股的實質是轉讓技術成果和投資同時發生。按照財稅[2016]36號文相關規定,轉讓技術成果是銷售無形資產,免徵增值稅。根據[2016]101號文,個人技術投資入股,被投資企業支付的對價全部作為股票(權)的,企業或個人可選擇適用遞延納稅優惠政策。經主管稅務機關備案,投資入股當期可暫不納稅,允許遞延至轉讓股權時,股權轉讓收入減去技術成果原值和合理稅費後的差額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Ⅱ 營改增後小規模納稅人影院票房收入如何繳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在全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37號)規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廣播影視列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包括廣播影視節目(作品)的製作服務、發行服務和播映(含放映)服務。本文對電影院「營改增」試點後的特殊稅務處理分析如下。

混合經營

為方便消費者,電影院內設小賣部出售休閑食品,「營改增」試點前,按混合銷售行為一並繳納營業稅。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六條規定,一項銷售行為如果既涉及應稅勞務又涉及貨物,為混合銷售行為。除本條例第七條的規定外,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者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的混合銷售行為,視同銷售貨物,不繳納營業稅;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提供應稅勞務,繳納營業稅。該文件明確,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者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包括以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者零售為主,並兼營應稅勞務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在內。因此,在「營改增」試點前,電影院將售票收入、銷售貨物收入一並按「文化體育業」3%的稅率申報營業稅是有政策依據的。

而在「營改增」試點後,不再有銷售貨物和提供勞務視同混合銷售行為的稅務處理規定。

財稅〔2013〕37號文件附件2《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試點納稅人兼有不同稅率或者徵收率的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或者應稅服務的,應當分別核算適用不同稅率或徵收率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按照以下方法適用稅率或徵收率:1.兼有不同稅率的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或者應稅服務的,從高適用稅率。2.兼有不同徵收率的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或者應稅服務的,從高適用徵收率。3.兼有不同稅率和徵收率的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或者應稅服務的,從高適用稅率。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33號)第三條規定,兼有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應稅服務的納稅人,應稅貨物及勞務銷售額與應稅服務銷售額分別計算,分別適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標准。除國家稅務總局另有規定外,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具體程序,按照《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令第22號)相關規定執行。

根據上述規定,從2013年8月1日起,電影院按國家稅務總局令第22號相關規定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手續。如認定為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應按17%稅率計算增值稅,售票收入按6%的稅率計算增值稅。

例如,2013年7月,某市環宇影城經當地國稅機關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3年8月實現電影票房收入318萬元(不含預售電影票收入),出售食品收入58.5萬元。本月購進貨物(均為不含稅價款)中,食品25萬元、電影器材8萬元和電費7萬元,均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並於當月通過認證。8月應繳納增值稅=318÷1.06×6%+58.5÷1.17×17%-(25+7+8)×17%=18+8.5-6.8=19.7(萬元)。會計處理為: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197000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197000。

實際繳納時,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197000

貸:銀行存款197000。

預售票收入

財稅〔2013〕37號文件附件1《交通運輸業和現代部分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增值稅納稅義務時間為,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並收訖銷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其中收訖銷售款項,指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過程中或者完成後收到款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指書面合同確定的付款日期;未簽訂書面合同或者書面合同未確定付款日期的,為應稅服務完成的當天。上述規定強調的是已提供應稅服務,才發生納稅義務。影院預收票房收入,尚未提供應稅服務,也就不存在增值稅銷項稅的計算,應在提供應稅服務完成時確定納稅義務時間。

接上例,環宇影城2013年8月末,「應收賬款」貸方明細余額30萬元,為累計預收消費者電影票房款。此余額不需在8月確認增值稅應稅服務收入,而應在以後期間,消費者實際消費轉作收入時,計算增值稅。

Ⅲ 電影公司取得票房收入要交哪些稅

電影發行中涉及到上游: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下游:院線和影院四方利益的分配,一般參照45::55的比例分賬。
一、下游:放映院線就票房收入繳納營業稅,適用文化業3%的比例,每百元的票房收入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且票房提取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不得在營業稅前扣除(財稅2009年111號文)。
政策優惠: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徵營業稅。
二、電影發行單位的發行收入、片租收入及版權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
1、發行收入:及電影發行方從電影放映方取得的發行分成收入。
2、片租收入:按合同、協議約定的租價或定額向放映方出租影片所取得的片租收入,應按服務業——租賃業征稅。
3、轉讓版權收入:應按轉讓無形資產繳納營業稅。
三、營改增的影響:財稅2011(111號文):轉讓商標、商譽和著作權的業務活動屬於文化創意服務中的商標著作權轉讓服務,納入增值稅。

Ⅳ 稅收籌劃的18種方法

【法律分析】
稅收籌劃的主要方法有以下:1、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稅收籌劃;2、通過分散稅基進行稅收籌劃;3、利用稅法彈性進行稅收籌劃;4、利用稅法空白進行稅收籌劃;5、通過轉讓定價進行稅收籌劃;6、通過延期納稅進行稅收籌劃。
稅收籌劃又稱為合理避稅,也就是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以減少稅收,盡可能的取得節稅的經濟利益,該政策的發出是結合了中國市場經濟狀況來發出的,希望中國市場可以在這種推動下得到發展,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借鑒了西方國家的管理方式,稅收籌劃這項優惠政策的實施,有效的避免了減免稅過多過亂的現象,這可以平衡企業與個人之間的經濟效益。
【法律依據】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 第三條 對營業稅可以實行抵扣的情形進行了如下明確規定:
(1)單位和個人提供營業稅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發生退
款,凡該項退款已徵收過營業稅的,允許退還已征稅款,也可以從納稅人以後的營業額中減除。
(2)單位和個人在提供營業稅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時,
如果將價款與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註明的,以折扣後的價款為營業額果將折扣額另開發票的,不論其在財務上如何處理,均不得從營業額中減除。
電信單位銷售的各種有價電話卡,由於其計費系統只能按有價電話卡面值出賬並按有價電話卡面值確認收入,不能直接在銷售發票上註明折扣折讓額,以按面值確認的收入減去當期財務會計上體現的銷售折扣折讓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Ⅳ 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200億,這一數值究竟有何意義

可以說這些數字代表著國產電影的進步與驕傲。面對以往的電影片票房牢牢被國外電影所壟斷,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原因很復雜,比如:國內觀眾的“崇洋化”、“挑剔性”、“嚴格性”造成這些原因無可厚非是給予國產電影的排斥與蔑視,但是國產電影自從近些年來更是突飛猛進,出現了一大批很優質的電影。比如《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無論是在網上與現實中的觀眾評價都很高,我國愛國主義電影《戰狼》更是突破了幾十億的票房,不得不令人振奮人心,也從側面印證了只要中國電影敢於創新、敢於拼搏、甘於奉獻一定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三、實事求是方是道

我們無論做事還是演電影最主要的還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方顯真,敢於真實才能令人敬佩,甘於奉獻才能令人銘記,“假功夫”“花拳綉腿”不可能長久的。

Ⅵ 「票房分賬」各方涉及哪些稅收

「票房分賬」如何繳稅

近日,據各大媒體報道,由於大量新的製片技術的應用和人工費用的提高,影片的製作成本也在快速上漲。為此,中影、華誼、博納、星美和光線五大電影發行公司經協商,達成共識:自2012年賀歲檔上映的《1942》、《王的盛宴》、《大上海》、《泰囧》等影片開始,五家公司發行國產影片所簽署的《國產影片票房分賬發行放映合同》中,發行方與院線的票房分賬比例將不低於45∶55,即在之前的43∶57基礎上,發行公司再次提出了「加薪」要求。於是「分賬」兩字註定成為2012年末中國電影界最炙手可熱的話題之一。而此間有網友也來電咨詢「票房分賬」各方主要涉及何種稅收,應如何申報繳納,國家為扶持電影事業發展有哪些稅收優惠政策?

所謂「票房分賬」是指對每百元票房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後進行的分賬,即所謂「上游分賬」和「下游分賬」。上游分賬是指電影製片和發行方可以收取稅後票房的43%;下游分賬是指院線和影院環節獲取稅後票房的57%。簡單說「票房分賬」就是製片方、發行方與放映院線、影院分票房收入。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票房分賬」主要涉及流轉稅種的營業稅,屬於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後的稅後分賬。從營業稅層面而言,納稅人需要在納稅主體的確認,計稅依據及適用稅目的確定和現行稅收政策優惠上進行區分。

放映收入按「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納稅

依據《財政部關於印發〈電影企業會計核算辦法〉的通知》(財會〔2004〕19號)規定,放映收入是指直接公開再現影片而取得的各種收入,包括影院票房收入以及其他直接以社會公眾為受眾的收入。不包括影片在電視、網路等媒介上的播映收入。在營業稅稅目適用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規定,「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是指經營文化活動的業務,包括表演、播映、其他文化業。其中播映,指通過電台、電視台、音響系統、閉路電視、衛星通信等無線或有線裝置傳播作品以及在電影院、影劇院、錄像廳及其他場所放映各種節目的業務。因而放映院線、影院票房收入就全額按「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納稅。但影院的映前廣告,屬於廣告的播映,應按服務業稅目中的「廣告業」稅目征稅;如果取得票房收入的地區屬於「營改增」地區,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在上海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1〕111號)的規定,映前廣告播映屬於文化創意服務中的廣告服務,應繳納增值稅,廣告播映收入的納稅主體是廣告播映方,此部分收入不屬於票房分賬的范圍。

「票房分賬」前先要繳納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這里的3.3%是指「文化體育業」適用的3%稅率和分別按實際繳納營業稅額徵收的城市維護建設稅的適用稅率7%和教育費附加的徵收率3%。需要說明的是關於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適用存在行政區劃差別,需根據具體情況予以適用,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國發〔1985〕19號)第四條規定,納稅人所在地在市區的,稅率為7%;納稅人所在地在縣城、鎮的,稅率為5%;納稅人所在地不在市區、縣城或鎮的,稅率為1%。

票房提取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不得稅前扣除。《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營業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0〕16號)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金融商品買賣等營業稅若干免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111號)規定執行相關營業稅政策。電影放映單位放映電影,應以其取得的全部電影票房收入為營業額計算繳納營業稅,其從電影票房收入中提取並上繳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不得從其計稅營業額中扣除。

另外,在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徵營業稅問題。為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工作,促進文化企業發展,《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31號)規定,廣播電影電視行政主管部門(包括中央、省、地市及縣級)按照各自職能許可權批准從事電影放映的電影集團公司(含成員企業)、及其他電影企業取得在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徵營業稅。

電影發行單位的發行收入、片租收入及版權轉讓收入免營業稅

發行收入是指以影片發行權、放映權、播映權等為銷售對象而取得的各種收入,具體而言電影發行單位收入包括以下三種:一為發行收入,是指電影發行單位從電影放映單位取得的分賬收入;二為片租收入,是指電影發行單位按合同、協議約定的租價或定額向各放映單位出租影片所取得的片租收入,應該按照「服務業」稅目中的「租賃業」全額徵收營業稅;三為轉讓電影版權收入。電影發行單位將擁有所有權的電影拷貝以出租形式將播映權在一定限期內轉讓給電影放映單位取得固定的片租收入以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增值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3〕154號)第一條第六款所規定的,因轉讓著作所有權而發生的銷售電影母片、錄像帶母帶、錄音磁帶母帶的業務,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3〕16號)規定,按「轉讓無形資產」稅目徵收營業稅。由於從1994年,製片廠可以直接向國內各級發行、放映單位發行影片,並實行收入分成,因而這里的發行單位也包括製片方。

在稅收政策優惠上,對非「營改增」地區而言,財稅〔2009〕31號文件明確規定,廣播電影電視行政主管部門(包括中央、省、地市及縣級)按照各自職能許可權批准從事電影製片、發行的電影集團公司(含成員企業)、電影製片廠取得的銷售電影拷貝收入、轉讓電影版權收入、電影發行收入免徵增值稅和營業稅。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限為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票房分賬」中的製片方、發行方從院線和影院取得的發行收入和片租收入在上述期限內,相關營業稅實行免徵政策。而對實行「營改增」的地區如上海市以及北京市、天津市、江蘇省、安徽省等八省市而言,根據財稅〔2011〕111號文件規定,轉讓商標、商譽和著作權的業務活動屬於文化創意服務中的商標著作權轉讓服務,納入增值稅的徵收范圍,為此,《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應稅服務范圍等若干稅收政策的補充通知》(財稅〔2012〕86號)第四條規定,2013年12月31日之前,廣播電影電視行政主管部門(包括中央、省、地市及縣級)按照各自職能許可權批准從事電影製片、發行、放映的電影集團公司(含成員企業)、電影製片廠及其他電影企業,屬於試點納稅人的,對其轉讓電影版權免徵增值稅。

Ⅶ 稅務籌劃都不懂,公司要白白浪費多少錢

對於很多中小企業的老闆來說,公司沒有專門的稅籌人員,對於這方面也是似懂非懂,以至於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面的突如其來的稅收政策,經常無從應對!

那作為老闆,到底要怎麼做企業整體的稅籌規劃呢?請聽節稅網一一為你解答。

一、企業面臨的困境

01. 利潤風險

多繳稅沒利潤,少繳稅風險大;

02. 個稅問題
高管、員工薪資太高,個稅問題難解決;

03. 稅負成本大

利潤虛高,稅負成本攀升;

04. 營改增稅負
營改增後稅負成本更高,賺錢越來越難;

05. 進項發票不足
營改增後稅負成本更高,賺錢越來越難;

06. 金稅四期稽查
前期籌劃不充分,老辦法行不通,愈加擔心金稅四期稽查;

07. 政策不了解

不了解各地優惠政策,公司白白多交稅;

08. 不懂籌劃

缺乏專業稅務師指導,不知道怎麼落地實施。

你有困境,別方!我有方案!注意!合理避稅不是逃稅,籌劃的是稅收,節省的是利潤,看到這里,節稅網先帶你了解一下稅務籌劃的基礎知識:

二、什麼是稅務籌劃

公司稅收籌劃是指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合理利用相關稅法、公司注冊所在地的稅收優惠政策幫助企業降低稅費的支出。稅收籌劃是經營公司整體規劃的重要組成,既適應企業納稅人的需要,當然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司尋求多方利益的必然過程。

公司注冊下來通過稅務籌劃,使得公司在合理合法合規的前提下,解決企業稅負大及運營成本高的問題。

三、為什麼要做稅籌?

顧名思義,最簡單粗暴的目的肯定是為了幫助企業合理節稅、減少成本啦!

就拿2021賈玲春節檔電影票房的事件來說,票房很高,利潤上升,公司交稅也會是一筆巨大的金額,且股東分紅也需要繳納20%的個稅,如果說不做稅籌的話,交稅導致了可分配利潤少了一大截,對於股東來說,分錢少了,心也會感覺痛,但是公司如果通過稅籌的話,那麼可為公司節省一大筆的稅,而且這中間是通過合法合規的節稅,裡面的業務真實發生且四流合一,有相關的關聯性。


賈玲在2016年創建北京大碗娛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而在2017年創建了賈玲上海影視文化工作室,賈玲成立工作室的目的,是為了合理節稅。主體公司的錢可以直接打到個人工作室,而且不用交20%的個稅,有限合夥企業可以整合資源,人才和投資人,說明了賈玲有了稅籌的意識,並付出行動。當然合理節稅的辦法不只是這一個,要根據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適合的方案,其目的都是為了能合理節稅,減少成本。


四、有哪些方式可以做稅籌?

Ⅷ 票房稅收貢獻

根據現在國內電影票房的分賬模式,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首先要扣除3.3%營業稅,上交5%電影轉型基金,剩下只有91.7%由電影院、發行方和製片方來分成。

Ⅸ 「票房分賬」各方涉及哪些稅收

「票房分賬」是指對每百元票房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後進行的分賬,即所謂「上游分賬」和「下游分賬」。上游分賬是指電影製片和發行方可以收取稅後票房的43%;下游分賬是指院線和影院環節獲取稅後票房的57%。簡單說「票房分賬」就是製片方、發行方與放映院線、影院分票房收入。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票房分賬」主要涉及流轉稅種的營業稅,屬於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後的稅後分賬。從營業稅層面而言,納稅人需要在納稅主體的確認,計稅依據及適用稅目的確定和現行稅收政策優惠上進行區分。

放映收入按「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納稅

依據《財政部關於印發〈電影企業會計核算辦法〉的通知》(財會〔2004〕19號)規定,放映收入是指直接公開再現影片而取得的各種收入,包括影院票房收入以及其他直接以社會公眾為受眾的收入。不包括影片在電視、網路等媒介上的播映收入。在營業稅稅目適用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規定,「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是指經營文化活動的業務,包括表演、播映、其他文化業。其中播映,指通過電台、電視台、音響系統、閉路電視、衛星通信等無線或有線裝置傳播作品以及在電影院、影劇院、錄像廳及其他場所放映各種節目的業務。因而放映院線、影院票房收入就全額按「文化體育業」稅目中「文化業」納稅。但影院的映前廣告,屬於廣告的播映,應按服務業稅目中的「廣告業」稅目征稅;如果取得票房收入的地區屬於「營改增」地區,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在上海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1〕111號)的規定,映前廣告播映屬於文化創意服務中的廣告服務,應繳納增值稅,廣告播映收入的納稅主體是廣告播映方,此部分收入不屬於票房分賬的范圍。

「票房分賬」前先要繳納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這里的3.3%是指「文化體育業」適用的3%稅率和分別按實際繳納營業稅額徵收的城市維護建設稅的適用稅率7%和教育費附加的徵收率3%。需要說明的是關於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適用存在行政區劃差別,需根據具體情況予以適用,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國發〔1985〕19號)第四條規定,納稅人所在地在市區的,稅率為7%;納稅人所在地在縣城、鎮的,稅率為5%;納稅人所在地不在市區、縣城或鎮的,稅率為1%。

票房提取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不得稅前扣除。《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營業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0〕16號)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金融商品買賣等營業稅若干免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111號)規定執行相關營業稅政策。電影放映單位放映電影,應以其取得的全部電影票房收入為營業額計算繳納營業稅,其從電影票房收入中提取並上繳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不得從其計稅營業額中扣除。

Ⅹ 電影票房分賬收入如何納稅

電影發行中涉及到上游: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下游:院線和影院四方利益的分配,一般參照45::55的比例分賬。
一、下游:放映院線就票房收入繳納營業稅,適用文化業3%的比例,每百元的票房收入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3.3%的營業稅金及附加,且票房提取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不得在營業稅前扣除(財稅2009年111號文)。
政策優惠:農村取得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徵營業稅。
二、電影發行單位的發行收入、片租收入及版權轉讓收入免徵營業稅。
1、發行收入:及電影發行方從電影放映方取得的發行分成收入。
2、片租收入:按合同、協議約定的租價或定額向放映方出租影片所取得的片租收入,應按服務業——租賃業征稅。
3、轉讓版權收入:應按轉讓無形資產繳納營業稅。
三、營改增的影響:財稅2011(111號文):轉讓商標、商譽和著作權的業務活動屬於文化創意服務中的商標著作權轉讓服務,納入增值稅。

閱讀全文

與2021電影票房稅收籌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別人的目的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584
在游戲里玩的一部電影 瀏覽:568
死神去醫院送禮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69
微信上賣小電影 瀏覽:820
有哪些小孩子的電影 瀏覽:238
2012迅雷電影 瀏覽:465
平凡的榮耀迅雷電影天堂 瀏覽:544
電影院的電影是什麼格式 瀏覽:753
誰有哪個手機能看的電影 瀏覽:315
僵屍電影裡面有哪些美女 瀏覽:146
抖音貓眼電影預告片怎麼保存 瀏覽:133
2021年有哪些科幻電影 瀏覽:978
系列驚悚懸疑電影排行榜 瀏覽:707
電影鏡頭畫面的基本敘事形式有哪些 瀏覽:226
愛情電影名字大全集合 瀏覽:208
瑞典電影愛情游戲下載 瀏覽:849
印度電影雙人游戲2021 瀏覽:470
微電影回鄉 瀏覽:517
電影高人在線觀看 瀏覽:338
張末對自己首導電影票房滿意嗎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