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20億票房導演可以分多少錢
導演大概能拿到1000萬。
片酬有兩種,可以拿固定的數目,也可以分票房,也可以兩者都有。例如:
徐崢的泰囧曾說:當初電影公司並不看好這個劇本,徐崢自降身價自導自演,全片總共花費6000萬其中是3000萬製作+3000萬宣傳,沒想到最後12億票房,電影公司分到六億多,徐崢又拿到了6000萬的票房分紅。
票房分賬:
票房分賬指的是電影的票房由放映方,發行方,製作方三方分成。
電影的票房是放映方,發行方,製作方三方分成,比例為4:4:2。需要在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
剩下的錢當中,作為放映場所的影院拿走57%,製作方和發行方拿走43%。然後,製片方會根據事先的約定支付發行方一筆費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後,製作方和投資方再按約定分成。
具體的分成數額都有合同。成本和宣傳費三方各算各的,因為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成本和宣傳費用。再具體的,不同的電影也會不一樣。
② 電影票房的收入都是導演賺的嗎
最大受益者肯定是導演,名氣賺到了,錢也賺到了,還能指手畫腳過一把當王的癮。具體收益要看電影的票房,他們是能分紅的,和演員不同,不是固定工資
③ 內地票房前十,大部分都是跨界導演拍得,這意味著什麼
目前,國內電影票房前三甲分別是吳京導演的《戰狼2》、餃子導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
當然,這種現象也反映了中國電影市場的不成熟,導演似乎成為了一個沒有門檻的職業,很多人都可以進來撈一筆。似乎只要會炒作,有話題,票房就不會差,這也導致了很多爛片都有很高的票房。但我相信觀眾不是傻子,上你一回當,還能有第二次?
其實不管是專業的還是非專業的,只要能誠心的為大家帶來高質量的好電影,就一定會得到大家的擁戴。群眾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
成功的背後日以繼夜的付出和努力,是對電影的熱愛與堅持,希望越來越多的電影人可以做到「不忘初心」,共同促進國內電影的發展。
④ 電影的票房是不是全都歸導演
一般情況下 票房的55%歸製片方所有,剩下的歸院線所有。
導演是拿錢辦事的,演員也是,當然也有導演演員等參股或者參與分紅的,那另外算
如果有用,希望能採納
⑤ 電影賺了十幾億錢怎麼分呢,演員導演有提成嗎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
3、有幾個關鍵點
A投資和實際投資。很多電影號稱幾億投資,都是噱頭,要是真的投資那麼多,真的就虧死了
B新人與老人。對於電影新人來說,可能需要3倍於老導演的投資。
C院線。對於萬達這樣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線的公司來說,可以上下通吃,給自己的電影多放映場次,以獲取利益。
⑥ 周星馳導演的電影票房分別都是多少
《功夫》全球票房一億美元,票房分布如下(美元為單位)
亞洲(約7000萬)佔70%
內地2000萬
香港800萬
台灣650萬
日本1650萬
韓國600萬
星加坡250萬
馬來西亞250萬
泰國200萬
印度150萬
印尼100萬
菲律賓75萬
其他票房在50萬元以下的亞洲地區(約200萬)
北美(1800萬)佔18%
美國1700萬
墨西哥100萬
歐洲(1200萬)佔11%
法國250萬
英國250萬
德國150萬
西班牙150萬
義大利100萬
俄羅斯100萬
其他票房在50萬元以下的歐洲地區(約200萬)
澳洲(100萬)佔1%
《少林足球》全球票房4200萬美元,票房分布如下
亞洲(約3500萬)佔84%
香港800萬
日本2000萬
韓國450萬
其他亞洲地區估計約200萬
歐洲(約600萬)佔15%
法國300萬
英國150萬
義大利150萬
德國5萬
北美(50萬)佔1%
美國50萬
結總
功夫∶亞洲票房7000萬(70%)占約七成,歐美3000萬(30%)佔三成
少足∶亞洲票房3500萬(84%)佔八成半,歐美 700萬(16%)佔一成半
由此得知,周的票房很大部份是由亞洲頁獻,"保守估計"《長江》只要保持《功夫》在中、港、台的票房,已能進帳3500萬
香港800萬(幾乎毫無懸念,只看他能不能破《功夫》的記錄)
內地2000萬(自《功夫》後三年,內地百物騰貴,基本上~各電影的票房數字也隨著物價,一路上揚)
台灣650萬(本來有點擔心這個冷卻了的市場,但《色戒》的出現......已沒有了這個顧慮)
韓國5、6百萬(《功夫》在韓企得穩,不承問題)
日本1600-2000萬(《功夫》在日不及《少足》的票房,但也維持在1600萬的票房,所以《長江》在日本很難出現水土不服的現像)
這裏加起來已有約6000萬的進帳,再加上其他亞洲地區,7000萬不成問題
在歐美方面,就算票房失利,沒有《功夫》3000萬的成績,跌到只有1000萬的進帳,《長江》的全球票房也可達到8000萬
⑦ 國內電影票房超5億的導演都有誰
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商業大片時代,也同時立下了「億元」標桿,此後,票房能否過億曾長時間成為華語片大製作高票房的衡量標准,中國電影也因此誕生了「億元俱樂部」這一專有詞彙。而今,隨著全國銀幕數激增到近2萬塊,億元時代早成過去,華語電影已邁入「5億俱樂部」。
暨2012年賀歲檔《人再囧途之泰囧》創下華語電影12.6億元票房奇跡之後,2013年至2014年,已有13部華語電影票房超過5億元,其中既有大導演馮小剛《私人定製》7.17億、徐克《狄仁傑之神都龍王》5.99億;亦有演員、作家等轉型的新興導演創下處女作票房奇跡,包括趙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7.18億、鄧超《分手大師》6.62億,韓寒郭敬明電影分別沖破6億、5億大關。就連電視節目搬上大銀幕的《爸爸去哪兒》,也拿到了6.94億……
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選手共同組成了「5億俱樂部」。其中既有姜文神片《讓子彈飛》(2010),又有鄧超「神片」《分手大師》(2014),乍看十分違和。不過我們不能忽略這一事實,2010年全國銀幕總數只有6000多塊,而2014年這一數字已經逼近2萬塊。因此,姜文的《一步之遙》才是對一眾新人電影真正的正面「PK」,所以更令人期待。
而與好萊塢大片相比,1998年《泰坦尼克號》在中國內地創下的3.6億票房奇跡看似早已被華語片逆襲,但不要忘了,以那時的銀幕數和票價,《泰坦尼克號》的票房占當年全國總票房的1/3……華語電影要真正殺出重圍還有待積累,畢竟人家擁有積累百年的完整電影工業。
國內電影票房超5億的導演的電影清單
⑧ 一部電影票房7億元 如果有導演,4個主演,怎麼分配的。有沒有人說下
首先7億票房大約三七開,分給製片方和影院,製片方約得兩億左右,導演和主演本不參與分賬的,他們的錢,片酬都是電影開拍時合同定的。但是一般製片為了鼓勵導演和演員好好乾,都會在合同里加入票房分紅,所以票房好對於導演名利都有好處。但是不盡然,比如《泰囧》,徐錚沒有參與分賬,這樣他就吃了大虧,因為票房好賴都給了光線,他也不能多拿錢,不過後來,光線好像還是給他包了大紅包的。
⑨ 一個電影票房的錢,跟導演有什麼關系,是給導演錢還是怎麼樣
有的合作關系導演分成,有的只是僱傭關系,領工資電影票房的錢是分給影院公司和投資方的,導演一般只拿固定薪水。具體合同有可能導演有分成,或者導演參與投資也會有分成。但是票房打到一定程度,導演會有獎金。還有就是導演如果按期完成電影(包括後期製作),導演也會有獎金。
中國電影票房簡介: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440點69億元,比2014年增長48點7%。81部票房過億的電影中,國產電影佔了47部。2018年12月31日,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點76億元,同比增長9點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點16億,同比增長5點93%。
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2017年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