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邵氏幾部電影
《瘋猴》、《神打》、《掌門人》、《長輩》(劉家良在這裡面有演出)
再推薦幾部:《螳螂》、《洪拳與詠春》、邵氏《洪熙官》、《洪拳小子》
《十八般武藝》《洪文定三破白蓮教》《中華丈夫》
㈡ 香港演員姜大衛扮演韋風是什麼電影
香港演員姜大衛在1978-6-28電影《螳螂》ShaolinMantis/DeadlyMantis飾韋風。
姜大衛,原名姜偉年,1947年06月29日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三歲時全家移民香港,演員兼導演、武術指導、編劇。他是香港第一位亞太影帝,曾經前後三次獲得亞太影帝的稱號,由他主演的武俠片引領了一個時代。1968年被邵氏導演張徹發掘簽約邵氏公司隨後並主演電影《游俠兒》。1970年,出演邵仁枚監制的香港動作電影《報仇》並獲得第十六屆亞太展最佳男主角獎。1973年主演香港劇情片《叛逆》並獲得亞洲影展的具有現代性格男演員獎。1974年,執導首部電影《吸毒者》。1980年,參演首部電視連續劇劇《大內群英》,同時他還是香港導演協會創始人之一。2011年主演古裝武俠片《女拳》並在該劇飾演黃飛鴻。2013與俞灝明、潘時七共同主演電視劇《把愛帶回家》並在劇中飾演夏烈陽。
電影《螳螂》劇情介紹: 故事描述,清官之子韋風受到康熙皇賞識,混入田家找出叛變的證據。 後來韋風盜得密件之後就打消了這念頭,田孫女芝為了掩護韋風,慘死於田老拳下;韋死裡逃生,為報仇創出螳螂拳法...
㈢ 螳螂的「大刀」指的是什麼
螳螂屬於昆蟲綱有翅亞綱螳螂科,是一種中至大型昆蟲,頭三角形且活動自如;前足腿節和脛節有利刺,脛節鐮刀狀,常向腿節折疊,形成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皮質,為覆翅,缺前緣域,後翅膜質,臀域發達,扇狀,休息時疊於背上;腹部肥大。除極寒地帶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1585種左右。中國已知約51種。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廣斧螂、中華大刀螂、歐洲螳螂、綠斑小螳螂等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螳螂體長形,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種類。復眼突出,單眼3個。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捕捉足,中、後足適於步行。漸變態。卵產於卵鞘內,每1卵鞘有卵20~40個,排成2~4列。每個雌蟲可產4~5個卵鞘,卵鞘是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於樹枝、樹皮、牆壁等物體上。初孵出的若蟲為「預若蟲」,脫皮3~12次始變為成蟲。一般1年1代,有些種類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性殘暴好鬥,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象。分布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還能不時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有保護色,有的並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藉以捕食多種害蟲。
--------------------------------------------------------------------------------
飼養及其價值:
人工高效規模飼養技術
目前已經有30餘種具有成熟的人工飼養技術。
採集種源 多種螳螂均以卵塊在樹枝、樹干、草莖、牆壁或石塊上過冬。一般在9月至第二年2月均可開始采卵。采卵時,選擇卵塊大,表面保護層較厚,光澤性強,卵塊外無破口、磨損或被寄生蟲蛀孔的優質、健壯卵,連同卵塊的粘連枝條的一段剪下,插入放少許水的罐頭瓶中。孵鞘內的卵開始孵化前(氣溫升至20℃前),應做好飼養前的准備工作。
飼用昆蟲 螳螂屬於捕食性昆蟲,喜歡捕捉活蟲,特別是以運動中的小蟲為食。3齡前的幼小若蟲,如無活蟲,很難飼養成功。因此,在螳螂卵塊孵化前,應准備活蟲飼料,如蚜蟲和家蠅等。蚜蟲繁殖力極強,且易飼養。可預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陽畦中,種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後,接種上菜縊管蚜,讓其繁殖待用。其他飼料昆蟲有大蠟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黃粉蟲等。
人工配料 3齡後的螳螂若蟲食量較大,只靠有限的活餌料很難滿足需要,因此,必須配製人工飼料。下面介紹三個成功的人工飼料配方:
配方1:先將250毫升清水倒入容器中,取其中的少量水,將5克酵母片搗碎放入水中溶解,然後將50克雞蛋黃、20克蜂蜜、20克蔗糖全部倒入,經過充分攪拌均勻後,放入鍋中蒸沸,冷卻後備用。
配方2:將100克鮮豬肝(其他動物肝也可),洗凈切碎剁爛成糊狀,加入蔗糖50克,拌勻備用。
配方3:水100毫升,鮮豬肝40克,蚜蟲粉20克,豆粉5克,蔗糖20克,瓊脂20克,酵母片1克。
採用以上三種配方時,要十分注意衛生消毒。配好的飼料經冷卻後,可放入冰箱內短時間保存,按需取用。如大量飼養,最好根據用量隔日配製一次。
飼養管理 螳螂因有自相殘殺的習性,因此人工籠養有一定難度。室外用12米×6米×2米大籠罩飼養,籠內移植栽種矮小樹木和棉花等隔離物,並供螳螂棲息,減少接觸機會,避免自相殘殺。同時,喂以人工糊狀飼料。山東農業大學昆蟲研究所用飼料昆蟲黃粉蟲幼蟲和蒼蠅飼喂螳螂,即可完成生長發育過程並產卵。
環境調控 人工反季節培育、打破休眠、模擬溫濕度,人工創建自然條件,每天光照250瓦紅外線,另外加照紫外線。
採收加工
在秋季至翌年春季採收。采後清理雜質,於沸水中浸殺或蒸30-40分鍾,以殺死卵鞘中的卵,蒸透曬干或烘乾即為中葯桑螵蛸,備用或銷售。注意必須把蟲卵殺死,否則孵化出幼蟲後,葯效降低,影響質量。
炮製:取原蟲整理干凈,用2%-5%的食鹽水溶液,拌勻,悶潤,蒸2小時取出,曬干或文火炒干即可。
經濟利用
葯用價值 中葯桑螵蛸是螳螂科昆蟲的卵鞘。桑螵蛸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8種為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含有7種磷脂成分。桑螵蛸有抗尿頻和收斂作用。磷脂有減輕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並能促進紅細胞的發育及其他細胞膜合成,桑螵蛸性味甘、咸、溫、無毒,入肝、腎經。有補腎壯陽、固精縮尿之功能。主治遺尿、遺精、便頻、腎虛腰痛、神經衰弱,也適用於婦女帶下、經血不調等症。桑螵蛸的市場價格已經達到60-80元/千克。
除桑螵蛸以外,螳螂也可入葯,即將螳螂的成蟲乾燥入葯。螳螂有滋補強身、健腎益精、止搐定驚功能。主治體虛無力、陽痿遺精、小兒驚風抽搐、遺尿、痔瘡及神經衰弱等症。臨床應用主要是與其他葯物配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生防價值 螳螂可捕食40餘種害蟲,如蠅、蚊、蝗、螽斯苦蟲、蛾蝶類的卵、幼蟲、裸露的蛹、成蟲等小型昆蟲,蟬、飛蝗等大型昆蟲。
食用價值 螳螂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高蛋白質食用昆蟲。
觀賞價值 通過人工反季節培育,可以使人們周年欣賞到螳螂。螳螂也是建設小小動物園、野生昆蟲園的良好素材。
--------------------------------------------------------------------------------
螳螂亦稱刀螂
螳螂,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螳螂目昆蟲的總稱。身體中型或較大,頭部倒三角形,復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體呈黃褐色、灰褐色或綠色。胸部具有翅2對、足3對;前胸細長,前足為1對粗大呈鐮刀狀的捕捉足,並在腿節和脛節上生有鉤狀刺,用以捕捉害蟲,故為益蟲。後足的基部具有聽器。雌性的食慾、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於雄性,雌性有時還能吃掉雄性。雌性的產卵方式特別,既不產在地下,也不產在植物莖中,而是將卵產在樹枝表面。交尾後2天,雌性一般頭朝下,從腹部先排出泡沫狀物質,然後在上面順次產卵,泡沫狀物質很快凝固,形成堅硬的卵鞘。卵鞘中葯稱「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從卵鞘中孵化出數百隻若蟲。若蟲蛻皮數次,發育為成蟲。為不完全變態。我國常見的有中華綠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俗稱「大刀螂」,體長約8厘米,綠色或黃褐;斑小螳螂(Statilia maculata)體長5~6.5厘米,灰褐或暗褐色。
--------------------------------------------------------------------------------
大刀螳螂
大刀螳螂 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
英文名:Chinese mantid
屬於螳螂目 Mantodea 螳螂科 Mantdae。
體長70-100毫米,體大型,全體綠色或褐色。頭部三角形,觸角短。
螳螂目昆蟲通稱螳螂,大刀螂、拒斧等,是比較古老的昆蟲,其形態結構與四千萬年前的化石螳螂幾乎相似。螳螂常具擬態和保護色,有綠葉狀、枯葉狀、花狀或竹節狀等等。螳螂是淅變態昆蟲。卵塊稱為螵蛸,產於桑樹者稱桑螵蛸,可以入葯。螳螂為肉食性,兇猛好鬥,取食范圍廣泛,且食量大,在農、林區捕食不少害蟲,是多種害蟲的天敵。
分布:遍布國內。
-------
交配中的螳螂
在1984年,兩名科學家裡斯克(E.Liske)和戴維斯(W.J.Davis)雖然同樣在實驗室里觀察大刀螳螂交尾,但是做了一些改進:他們事先把螳螂喂飽吃足,把燈光調暗,而且讓螳螂自得其樂,人不在一邊觀看,而改用攝像機紀錄。結果出乎意料:在三十場交配中,沒有一場出現了吃夫。相反地,他們首次紀錄了螳螂復雜的求偶儀式:雌雄雙方翩翩起舞,整個過程短的10分鍾,長的達兩個小時。里斯克和戴維斯認為,以前人們之所以頻頻在實驗室觀察到螳螂吃夫,原因之一是因為在直接觀察的條件下,失去「隱私」的螳螂沒有機會舉行求偶儀式,而這個儀式能消除雌螳螂的惡意,是雄螳螂能成功地交配所必須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實驗室喂養的螳螂經常處於飢餓狀態,雌螳螂飢不擇食,把丈夫當美味。為了證明這個原因,里斯克和戴維斯在1987年又做了一系列實驗。他們發現,那些處於高度飢餓狀態(已被餓了5到11天)的雌螳螂一見雄螳螂就撲上去抓來吃,根本無心交媾。處於中度飢餓狀態(餓了3到5天)的雌螳螂會進行交媾,但在交媾過程中或在交媾之後,會試圖吃掉配偶。而那些沒有餓著肚子的雌螳螂則並不想吃配偶。可見雌螳螂吃夫的主要動機是因為肚子餓。但是在野外,雌螳螂並不是都能吃飽肚子的,那麼,吃夫就還是可能發生的。在1992年,勞倫斯(S.E.Lawrence)在葡萄牙對歐洲螳螂的交配行為進行了首次大規模的野外研究。在他觀察到的螳螂交尾現象中,大約31%發生了吃夫行為。在野外,雌螳螂大概處於中度飢餓。吃掉雄螳螂,對螳螂後代也的確有益。198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吃掉了配偶的雌螳螂,其後代數目比沒有吃掉配偶的要多20%。里斯克和戴維斯也承認,歐洲螳螂發生的吃夫現象可能比其他螳螂遠為普遍,是他們給螳螂帶來惡名。但是,雄螳螂很顯然不是心甘情願地被吃的。
大約兩年前,美國出了一本題為《性與死:生物學哲學導論》的高級教科書。這本書介紹、討論的都是關於「進化」、「基因」這些很專業化的生物學哲學問題,與性和死都沒有什麼關系。為什麼用了這么個題目呢?作者解釋說「因為這個題目很有趣」、「生物界是奇妙和古怪的,至少比我們所能想像的還要古怪。」其實作者完全可以更明白地說:因為性和死是生物界的永恆主題,就像愛和死是文學作品的永恆主題一樣。
無性的生物可以靠不斷的分裂而永世長存,有性的生物卻必死無疑。性是對死亡的抗拒,是新生命的開端。這兩個相對的力量,有時卻能古怪地結合。例如,在蜘蛛綱和昆蟲綱動物中,有時能觀察到所謂「性食同類」(sexual cannibalism),即在交尾前後甚至交尾過程中,雌性吃掉與之交尾的雄性。最著名的例子當然是螳螂了。對雌螳螂殺夫的首次描述,出現於1658年出版的德語著作中。在1886年,一位美國昆蟲學家向《科學》雜志報告了他在實驗室看到的雌螳螂在交配前吃掉雄螳螂的頭,而無頭雄螳螂仍設法完成交配的奇怪情景,大概是關於這一現象的第一篇科學文獻。稍後,法布爾在《昆蟲記》中也描述了螳螂殺夫:
「然而在事實上,螳螂甚至還具有食用它丈夫的習性。這可真讓人吃驚!在吃它的丈夫的時候,雌性的螳螂會咬住它丈夫的頭頸,然後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最後,剩餘下來的只是它丈夫的兩片薄薄的翅膀而已。這真令人難以置信。」從這段描述看我們不知道法布爾是親眼所見,還是只是在轉述一個公認的事實。不管怎樣,隨著《昆蟲記》風靡世界,雌螳螂「殺夫」(或者更確切地說,「吃夫」)的惡名和雄螳螂「殉情」的美名也就盡人皆知了。生物學家們甚至試圖論證「吃夫」的合理性。
有的說,雌螳螂產卵需要大量的能量,雄螳螂的肉正是極好的能量來源。斷頭的雄螳螂能完成交配,這是已被實驗證實的,因為控制交配的神經不在頭部,而在腹部,而且,由於某些神經抑制中樞位於頭部,頭被吃掉反而還有助於增強雄性的性能力呢。雄螳螂不死,真是天理難容了。
不過,很少有人在野外觀察到雌螳螂吃夫。我們說的螳螂,乃是一大類昆蟲的總稱(是昆蟲綱下的一個目——螳螂目),包括形態、生態各不相同的1500多種螳螂。絕大多數螳螂物種都沒有被觀察到吃夫現象,這個名聲,主要歸咎於兩種分布較廣的螳螂:中國大刀螳螂(Tenodera aridifolia sinensis)和歐洲螳螂(Mantis religiosa)。
但是,研究者報告的吃夫現象都是在實驗室里觀察到的,在這種條件下,擔驚受怕的動物往往會有異常的舉動,在自然狀態下,是否果真如此呢?這是真的與生殖有關的自相殘殺,還是純粹為了喂飽肚子的自相殘殺?沒人否認螳螂的確會自相殘殺,而個子要小得多的雄螳螂也很容易成為雌螳螂的犧牲品,問題在於這是否有生殖意義?
同名電影:螳螂
又名: Shaolin Mantis / Tang Lang
導演: 劉家良
主演: 姜大衛 / 黃杏秀 / 劉家輝 / 李麗麗
上映年度: 1978
語言: 國語
imdb鏈接: tt0078360
劇情簡介 ······
由一代武打巨匠劉家良師傅執導又一功夫之作《螳螂》,當年有梁家輝、黃杏秀、李麗麗及姜大衛坐陣演出,為觀眾活現「螳螂拳法」!
故事背景於清朝,清官之子韋風(姜大衛飾)為了到田家找出叛變之實據,遇上了田家孫女芝芝(黃杏秀飾),芝芝最後為掩護韋風,慘死於田老拳下;韋風死裡逃生,為報仇創出螳螂拳法……
㈣ 螳螂電影演員表
由一代武打巨匠劉家良師傅執導又一功夫之作《螳螂》,當年有劉家輝、黃杏秀、李麗麗及姜大衛坐鎮演出,為觀眾活現「螳螂拳法」。
㈤ 求《螳螂》百度雲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姜大衛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EdAL5WJzQuTIioqreMUiRQ
㈥ 中國有多少會武功的影視巨星
李小龍,精湛的武功。發千斤於一點,沖極限於苦煉,集所有搏擊武功之大成,創造截拳道,使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威震搏擊界,並首次將「功夫」做為影片的中心構成因素,發中國功夫片之韌,並成功打入世界。美國空手道冠軍是他的徒弟。成龍 :今年52歲 從影44年拍了80多部影片 在拍攝過程中重傷29次足跡遍布5大洲,演戲唯一一個不用替身的藝人!唯一一個在好萊塢留下鼻印,腳印,手印的中國藝人!成龍是個真的英雄,他排戲的冒險精神是無人可比的,他不服輸,也只有他能真正振興香港演藝事業的那段黃金歲月,沒有他,香港電影不足以對世界影壇產生震撼。
李連傑:連續六屆中國武術大賽冠軍,雖然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但他的對戰動作之快,令所有與他排對手戲的演員無不嘆服,他所展現的是更正宗的中國功夫,黃飛鴻,方世玉,洪熙官.陳真,霍元甲...他演的全是英雄。在中國人心中,他是功夫皇帝!
洪金寶:香港武打電影的「大阿哥」,還在李小龍階段就已經受器重,後來集導演、武術指導、演員於一身,製作出許多相當賣座的影片。他在香港影壇有很大影響力。到好萊塢排過《過江龍》系列,具備一定影響。像他這樣身寬體胖又身手敏捷的似乎目前只有他.
劉家良,身兼導演、武術指導、演員三職,可以說是香港影視界最德高望重同時武功最高的影星,成龍的《醉拳2》的導演就是他,他在該片中還出演和黃飛鴻一起護國寶的晚清武狀元,吳京主演的《醉猴》里打不死的老英雄文彪也是他演的,他還和洪金寶出演過《香港超人》,和錢嘉樂出演過《蠍子戰士》,全都出演武功頂硬的角色。
甄子丹,母親在美國開武館,而他又曾到北京武術隊進修過,與李連傑曾是相差幾屆的師兄弟。他出演的《精武門》,大長我們中國人的志氣。
元彪,生於富人家庭,能如此吃苦相當不易,做為香港一度的一線影星,他曾風靡不少的世界、尤其日本影迷,與成龍曾不分伯仲。
於承惠,中國傑出武術家,出演過《少林寺》中的王仁則。尤以劍術為最精,出演過許多電影、電視劇,是以「武魂」為宗旨的德高望重的武學長者。新版神鵰里的東邪。最厲害的黃葯師!
於海,中國傑出武術家,出演過《少林寺》中的緊師父,尤以螳螂拳為最精,出演過許多電影、電視劇,同樣是以「武魂」為宗旨的德高望重的武學長者。與李連傑有師徒情誼'
趙長軍,全國武術冠軍,主辦趙長軍武術學校,洪金寶與之惺惺相惜。拍過不少電影、電視劇,較著名的有《武當》、《海燈法師》等,在香港排的有洪金寶導演的《神州第一刀》。
計春華,出演過《少林寺》中的禿鷹。他武藝相當高,並出演過許多電影、電視劇,經常與李連傑演對手戲,如《方世玉2》,《洪熙官》等等。在《天龍八部》里演段延慶。
錢小豪,香港著名武打演員,出道相當早,香港早期最賣座的影片《僵屍叔叔》中有他高難的武打鏡頭,與李連傑合作出演的《太極張三豐》中他的戲份其實不亞於李連傑。《精武英雄》也有出色表現
鄒兆龍(又名倪星),香港著名武打演員,入行較早,經常與李連傑演對打戲,如《中南海保鏢》、《冒險王》,及在與何家勁、鍾麗緹一同出演的《虎猛威龍》中的船長,其中表現最出色的當屬《中南海保鏢》。他曾到美國發展,演出功夫角色,比如黑客帝國,最近的是霍元甲
周比利,開有武館--周比利武館。入行較早,經常與成龍李連傑演對打戲,如《奇跡》、《鼠膽龍威》《冒險王》中,但表現最出色的,當屬在《精武英雄》中出演的日本將軍藤田剛。
林國斌,著名武師,主演過周星馳的《破壞之王》,在鄭伊健劉青雲的《新龍虎風雲》中出演武功高強的老大,在《鼠膽龍威》中與李連傑對打過。他受關注的還有他和梅艷芳的公開戀情。而且這傢伙長的很像天王「黎明」,看過他的電視劇馬永貞。
於榮光,原為京劇武生,武術根基極好,在當時能做極少有人能做的高難動作。後進入影視圈,早期有很有名的《木棉袈裟》《海市蜃樓》,後曾長時間處於香港影壇一線明星行列 _
劉家輝,劉家良親弟,武功精湛,最輝煌時期是在美國,美國觀眾都稱他是「光頭英雄」,他出演過許多電影、電視劇,提示:古天樂版的《神鵰俠侶》中的金輪法王就是他扮演的
元華,與成龍、洪金寶、元彪、元奎,及元武、元德同為香港於占元武師教出的七小福之一,李小龍時代曾做過李小龍的替身,武功很好,常與元彪、成龍、李連傑配戲,還出演過不少周星馳喜劇片中的反派主角。合肥足球,合肥籃球,合肥打折卡,合肥運動袁和平出身武術世家,自幼便與其他幾位手足袁祥仁、袁信義、袁日初、袁振威、袁龍駒一起隨父親習武,20歲時進入電影圈做龍虎武師及龍套演員,25歲首次為吳思遠導演的《瘋狂殺手》擔任動作設計,其時為1970年。
黃元申,祖籍四川,一九四八年出生於上海一個書香門第,年輕時家境清貧,十二歲時拜師學習武藝,由於刻苦、機靈,練就了一身過硬武功。那時,電影電視播出的功夫片還很少,而黃元甲對武功卻執著追求,精益求精,練的爐火純青。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弟弟替他報名報考演員。在初次試鏡的功夫片《餓虎狂龍》中,黃元申發揮得淋漓盡致,獲得導演的高度贊賞,由於他的武藝高強,表演出色,一炮打響,之後片約不斷。黃元申為何要出家?他說是「聽聞佛法」,緣分註定。過去拍戲時有很多問題在他的腦子里弄不清楚,許多人生問題在書中也找不到答案。接觸佛法後,他感到很多問題都能解釋融通
梁小龍,曾在八十年代被觀眾視為偶像,陳真,是個響當當的名字,《霍元甲》中他的飛腳曾被多少人視為神奇,在《陳真》中他更是義薄雲天、催人下淚,--而現在已年近五十。《功夫》中的火雲邪神應該知道吧!
元奎,他的導演名氣遠遠大於他作為武打演員的名氣,《方世玉》、《漫畫威龍》、《中南海保鏢》、《賭聖》、《龍之吻》、《新精武門》(周星馳版)等幾十部電影都由他導演,但他作為七小福之一,武功是真材實料的,這也許正是他更加過人之處。熊欣欣,他才是真正的幕後英雄,大家永遠記得他與李連傑《黃飛鴻》中的「鬼腳七」!腿功最好。
[程天賜,在《上海灘十三太保》中出演背叛組織的快刀「項方」殺氣逼人!霸氣十足! 眼疾手快! 演過《雪山飛狐》,領銜主演香港影片,(與成龍合作的一部影片) 等動作片。
狄龍,香港功夫片巨星中有三條龍,除了最有名的李小龍與成龍外,還有一位就是在大量的武俠片中塑造許多氣宇軒昂、除強扶弱,伸張正義的豪傑人物,享譽「標准大俠」之稱的狄龍。
姜大衛,此人在七八十年代的走紅程度就像現在的劉德華,他身上特有的憂郁氣質和不羈的性格在當時曾被認為是另類。而且身高只有1米72、體態弱小的他卻成為武俠片當仁不讓的男主角,顛覆了當時「武俠片男主角必須高大威猛」這一傳統觀念。代表作:《游俠兒》《小煞星》《保膘》《大內群英》《九陰真經》《新獨臂刀》曹榮,香港著名武術指導、電視劇《西遊記後傳》孫悟空的扮演者曹榮,當初和成龍拍一個《一個好人》,十多歲時看到李小龍的戲以後,就決定一定要拍戲,一定要做動作演員。從那時候開始就開始學武術了,從不間斷到現在
吳京,全國武術冠軍,通過《功夫小子闖情關》闖入香港影壇,成為受鍾麗緹、胡慧中、於海、計春華、周比利眾人烘托的明星,後主要演出電視劇集,最近的電影作品是《醉猴》,殺破狼等。武功過硬,並朝青春活力方向發展。
吳越,武術武英級,國家健將級,電視劇《霍元甲》,《精武英雄》,連城訣主演。1998年至1999年參加北京市高校武術邀請賽共獲五個冠軍。看過《力王》觀眾就知道他的厲害!港版《天龍八部》中的虛竹也是他演的
釋小龍,他聰慧,兩歲深黯少林武術之道,成為少林寺第二十九代接法傳人釋永信大師的弟子;他靈動,4歲時便以武之神韻,匯聚影視,拍攝了電影《旋風小子》;他閃耀,十幾年的輪回里,17部影視作品演火東南亞,叫響華人區;他博學,刀槍劍棒、主持演唱無所不通,以生命的潛質譜寫著一首絕妙之曲;他魅力獨具,以硬朗的武功、精道的表演征服著影迷...這就是釋小龍,一個出生少林長在中國輝耀影壇的十幾歲「神奇小子」上移十幾個春秋的龍年,中嶽嵩山那方被先祖稱為天中地心的聖土上,那片承載著無數先哲無盡嚮往的地方,那座深盡玄機的禪宗祖庭,那延續著神奇與聖靈的地方,一個小生命降生了...
謝苗,現在北京體育學院就讀本科,演出過《小飛俠》,《赤子威龍》,《新少林五祖》等。動作很像李連傑。
㈦ 拍動作片的問題
不用替身,又沒有學過功夫的明星拍攝前一般會先進行一些訓練吧。給你轉一篇香港老功夫演員、武術指導郭振鋒寫的一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邵氏所謂的動作演員與真功夫分析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對邵氏每一部動作電影的評論,或對演員拍攝動作的真假功夫評論,無可厚非的是各說長短,不管是網路收集也好或聽來也好轉載也好,能講的能說的都盡其表達自己的語論,但是不是真的能了解到拍戲又是怎麼一回事,有沒有人能真正的去了解這其中的點點滴滴,相信不就是網路上看得多逛得多,而身不在其境又豈能知長短呢?不就是過於自信了......
要在邵氏當演員是不是每一位都要配備真功夫才可以當動作演員嗎,理由是不須要,那麼真功夫就可以很優先當動作演員嗎?理由是不見得真功夫就可以優先,早期邵氏的演員都是從訓練班挑選出來的,經過須要學一些拳腳的功夫套路或基本的動作及刀槍與其它,盡其能在拍攝動作上發揮所長,我就不知道這樣是不是也叫真功夫,要說所謂的真功夫基本上是真正的比賽過才稱得上真功夫吧.......
演員基本的條件是出在導演的選角,臉型,身型,高度,最重要的還是"眼緣",喜歡一個人當主角沒有什麼理由可說,好不好導演說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下次一定可以就是這麼簡單,由王羽,姜大衛,狄龍,王鍾,羅烈,李修賢,傳聲,戚冠軍,王龍威,梁家仁,還有其他人等等拍武俠片須要真功夫嗎,理由不須要的,拍戲就是拍戲,電影能賣錢就是動作演員了,捧不紅下一部再不紅再下一部,總會有機會,以上這幾位不就是這樣捧紅了,不管你什麼真不真功夫,電影只要有票房好賣阜好就是"NO1" 捧紅一個人是很無形的,天時,地理,人和,時機一來一部戲就紅了,再說也是要看導演的功力及手法拍攝,而演員有好的角色可以發揮所長這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不能走紅也是時期未到不是沒有機會,所謂邵氏的動作演員就是訓練班出身,訓練有成能打能摔能演的人稱為動作演員了。
我們第四代除了,孫建(胎拳道),羅莽(螳螂),韋白(詠春),後兩位也是訓練班出身挑選出來的演員,也沒有什麼真不真功夫,各有各的拳術練法,孫建(胎拳道)早期拍攝他踢腿都是鏡頭千就很笨重,也許這就是所謂(胎拳道)力度吧!在拍攝動作場面也是吃不少NG比不上"劉宗良"的腿功,電影拍多了後期就順點了,韋白在動作上比較軟弱記性很差,但很用心去學習,羅莽是一位不輸於別人的心態,學過螳螂拳套路加上一身的肌肉,是一位很用心去表現自我的長處,但在某些動作是不夠敏捷比較慢,至於我們三個,郭追,江生,鹿峰,哈哈哈講實在我也不是什麼雜技出身的,我十四歲進陸光閩南語劇隊(所謂的歌仔戲)呆了五年學會了翻跟斗及刀槍把子,後期跟江生另幾位同事組成(復興雜技團)到處表演,都是一些不知所謂的媒體胡言亂寫,一傳十十傳百當件事是真的一樣真是要命得很,所以到處瞎說的人也是很無奈,所以我各人認媒體不可以盡信。鹿峰也是陸光不過是小陸光平劇隊(京劇),江生是(復興劇校)出身的也是(京劇),江,鹿,一般都是從十歲開始入校如果沒有講錯的話,為期十年訓練有書讀畢業後就自由發展。
劉家良劉前輩是(洪拳世家)十八般武藝,所以他拍攝拳腳片用於自己的長處起家,我知道的,劉家榮,劉家勇,劉家輝,練的都是洪拳套路,另一位小候也是京劇出身 ,除了他一人可以翻跟斗以外,動作上與我們大至相同,他的翻騰比我們還好,劉家良也是有給他機會但紅不起來,命也!
洪家班洪導演應該都知道七小福也是唱家班,洪金寶,元彪,元華,元武,元彬,元德,成龍,其他等等。在動作上都是很敏捷的,做什麼動作都是難不倒各位,除非是特別危險的動作不至於演員上陣,怕受傷戲就停下來以外都是親身體驗的演員。
袁和平袁前輩有幾位兄弟也是唱家班,袁祥仁,袁信義,袁日初,還有幾位我很少見,他們拍攝的動作由其是奇門之術拍得相當好,袁信義早期也是TVB同事,拍過無數電視劇後期離開了TVB住外拍電影。
以上那麼多動作演員或導演是不是備有真正的真功夫呢,所謂的真功夫是怎麼樣才算是真功夫呢.........這個不是...那個不是...到底又是那一個才是呢,成龍他的電影都是那麼危險的動作那是不是真功夫呢,電影是拍出來的不是真正的打出來的,是鏡頭角度擺攝出來的,也是各位武師去用命博出來的,沒有人是高手只有拿錢出來拍電影的老闆是高手他才是真功夫能去利用怎麼樣娛樂觀眾,提拔一些有才華的人物出來讓電影有票房保證這才是英雄人物才是真正的真功夫之家。(原帖地址http://tieba..com/f?kz=655149593)
㈧ 姜大衛電影<形影相隨>,是哪部電影啊
螳螂 (1978)
導演: 劉家良
編劇: 司徒安
主演: 姜大衛 / 黃杏秀 / 劉家輝 / 李麗麗 / 徐少強
類型: 劇情 / 動作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語言: 漢語普通話
劇情簡介 · · · · · ·
由一代武打巨匠劉家良師傅執導又一功夫之作《螳螂》,當年有梁家輝、黃杏秀、李麗麗及姜大衛坐陣演出,為觀眾活現「螳螂拳法」!
故事背景於清朝,清官之子韋風(姜大衛飾)為了到田家找出叛變之實據,遇上了田家孫女芝芝(黃杏秀飾),芝芝最後為掩護韋風,慘死於田老拳下;韋風死裡逃生,為報仇創出螳螂拳法……
㈨ 記著螳螂拳電影 最後男主角被點的滿身紅點 忘了名字
是不是姜大衛的《螳螂》,這是邵氏經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