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快遞小哥微電影哪裡看
北京快遞小哥微電影在騰訊視頻和優酷視頻可以看。因為這兩個軟體有許可權,微電影《快遞小哥》成品修改是微電影類高清視頻,畫面清晰,播放流暢,發布時間:20170816。
2. 快遞的微電影什麼名字
快遞的微電影是微電影《快遞,讓生活更美好》。
微電影《快遞,讓生活更美好》根據圓通速遞真人真事改編,由3個小故事《騎士》《禮物》《逆行》組成,近距離生動講述中國快遞小哥的點點滴滴。
以微小見大愛, 展現生命至上、舉國同心的偉大抗疫精神,弘揚了這座城市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騎士劇情介紹:
在充滿煙火氣的石庫門里弄,快遞小哥救助了一位獨居老人……影片在金陵東路上的寶興里——申城第一個居委會拍攝完成,獲得街道居委和居民的大力支持。
如今,創造上海舊改徵收速度的寶興里已經圓了居民們的「新居夢」。
3. 如何利用營銷思路邏輯做好借勢營銷
前幾天借順豐事件的熱點營銷談談借勢吸引上千流量,順豐小哥被打事件,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對於營銷行業內的朋友來說,除了關注事件本身,其實還有更多內容值得深思,本博主也進行了參與話題,一天60多點的推廣費用吸納2300多粉,下面就和大家說一說如何做好借勢營銷。
當然在這里說個題外話就是不要怕別人怎麼罵你,只要去借勢發布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別人覺得有幾分道理就可以輕松吸粉了,我自己都覺得自己惡心。
這種營銷思路邏輯很簡單,找准自身產品的品類特性,抓住潛在用戶群體的心理特徵,巧妙地和熱點話題勾搭融合,並且快速地在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平台上發布,然後就等著「創意不錯,雖然是廣告,但還是贊一個」的各種好評吧。借勢營銷就富有這么一種魔力,因而廣受各行各業中小企業的追捧。
素來低調的順豐集團總裁王衛事發當天(4月17日)即在朋友圈發聲稱,「如果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順豐總裁!」,隨後順豐集團也在微博等公開渠道對私家車車主的行為進行譴責,並在公開信表示了其力求維護快遞小哥權益,追究私家車主的決心,社會各界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對打人者的道德抨擊,對順豐小哥的關懷與支持,都讓大家感覺到一股暖流。但是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面對如此鋪天蓋地而來的新聞,身在營銷界的各位朋友,深思的自然是事件背後的另一面可能性—借勢營銷。
所以,企業想在社會化媒體平台曝光自己的品牌,只有兩種可能:
1、製造稀缺性內容,藉助新聞性熱點話題,製造一種既不會遭用戶排斥,又能滿足媒體內容需要的創意圖文,只不過想要製造出這種內容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低到必須不斷地嘗試,看似簡單,實則是從0到1,需要在內容導向、情緒感染、廣告注意力轉移等層面完成質的轉變。
2、采購渠道資源,說白了就是付一筆高額的公關費買通媒體,然後就可以任性地發揮媒體的「喉舌」作用了,只不過隨著網民對內容辨識度的提高,媒體在利益和公信力之間需要有個權衡,即使背後有金主,也不可能任性胡為,何況買通媒體這事,邏輯又是從1到N的,除非你的企業足夠大,包里足夠多金,不然根本玩不起。
相比之下,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只能是有限的采購渠道無止境的製造稀缺性內容了,而創意這個東西,一個人玩算新鮮,一群人玩就庸俗了,以至於現在的網路媒體營銷生態就成了一兩個西施走秀,一大群東施效顰的奇異景象,幾乎充斥著整個社會化媒體,根本無力逃脫。
二借勢營銷是一種思維升級
盡管抱熱點大腿,是一種很無腦的內容生產邏輯,但當下對廣大中小企業而言卻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玩這種營銷,沒有人再大紅大紫,沒有品牌賴以成名,沒有產品賴以暢銷,但現在的借勢營銷跟傳統的事件炒作還是有區別的,之所以缺乏持續性熱度,取決於媒體不斷刷新的信息洪流和用戶不斷迭代的獵奇需要,今天偉大的安妮又打著夢想的旗幟來刷朋友圈,大家都一窩蜂的追捧,明天文藝范的足記又成了熱門了,回頭一看,沒有人再去過問余佳文在做著什麼,整個網路內容生態都有一種淺薄症存在。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借勢營銷,只是一場熱鬧,有必要做么?
1、「流量」是線上的生存邏輯:眾創背景下,小企業越來越多,都需要藉助媒體喊那麼一嗓子,加之傳統企業在互聯網開放、透明規則的侵蝕下,再也無法悶聲發大財了,不得已加強品牌輸出,通過媒體優越感來強化品牌競爭力。從新品發布,到粉絲party,再到線上線下聯動促銷,無一例外都需要通過營銷來聚焦眼球,對他們而言「流量」是線上生存的基本邏輯。如果企業沒有調戲媒體,吸引眼球的能力,靠什麼闖盪網路江湖?
2、傳統營銷思維亟待升級:現如今微博、微信公眾賬號已經成為大小企業的標配,這可愁煞了那些被高薪挖到傳統企業做新媒體運營的媒體人。因為這些新媒體平台,很多都是老闆上了一堂培訓大師的課,覺得有必要認真做就來搞的,老闆並沒有考慮清楚如何去做。要知道,做新媒體營銷是個短時間很難見效的差事,跟傳統的廣告資源投放邏輯不太一樣。
之前有個房地產企業,老闆只提了一個需求,能不能通過一篇文章就把我們的品牌引爆網路,我說准備投入多少錢,他說給你配一個實習生助理,我說,再見。雖然很搞笑,但確實是廣大中小企業面臨的窘境,想搞傳播,又沒啥投入。大多數企業新媒體從業者都被嚴苛的KPI考核搞死了,或者說製造虛假的閱讀數、轉發量、評論量、點贊數等矇混過關。敢問,這是老闆們想要的么?
3、借勢營銷的過程很痛:當《後會無期》熱播時,里邊有一出「仙人跳」的場景,尚客優連鎖酒店就以尚客優酒店作為場景拍攝了《後會有期》輕喜劇,花費不菲,很多中小企業老闆第一反應會是,這樣能給酒店帶來訂單量嗎?
事實上幫助很小,但這樣做的話會給品牌帶來近千萬的曝光度,外行看了稱贊,這個團隊的創意不錯,同行看了著急,這么下血本搞新媒體,不明覺厲。這可能就是一家公司走品牌路線必須要經歷的,過程會很痛,從品牌隱效果轉化成訂單顯效果,需要長時間的摸索。
三如何看待借勢營銷的效果、目的?
首先:與媒體博弈,得學會如何示好。盡管說社會化媒體充斥著大量的垃圾信息,有價值性的原創內容還是比較稀缺的,企業捆綁熱點做創意圖文,拍微電影,可以為媒體提供高質量的原創內容,這種做法其實是親和媒體的,某種程度上能夠改變企業與媒體的關系,形成一種新的基於「創意」的「內容供應鏈」關系,如果不做這種嘗試,只是發發企業自身的新聞稿,價值性並不大,如果媒體認可了你們的創意能力,沒准趕上哪一個熱點,就是一次給力的資源位推薦。
其次:借勢的最終目的是人格化品牌形象。企業有好的產品是前提,但同一品類有很多好產品的情況下,企業就必須具備一種產品表現力。產品表現力是企業做品牌,塑文化,圈粉絲的綜合素質。這種產品表現力玩多了就會改變企業的營銷基因,潛在效果可想而知。而持續性的借勢營銷,就能將企業的品牌形象人格化,時間久了自然會打動媒體,網友。杜蕾斯能成為新媒體時代的腦白金就是最好例證。
最後:借勢能改變與用戶的關系。表面上看似借勢營銷是企業借媒體的舞台在作秀,但跟媒體玩其實挺費勁的,每一次無節操的作秀,都是在傳遞自己的情緒、品性、格調,然後吸引一大批好這口的粉絲關注,一旦有了自己的社群,企業無需再討好媒體,也無需製造大量的噱頭性內容,因為已經靠人格化的品牌形象取得了粉絲信任,和粉絲之間會建立一種品牌黏性。
4. 參加NIO Day像追星回顧現場,發現「套路」太深
這幾天蔚來又傳來好消息:蔚來汽車在12月一共交付3170台新車,其中ES6交付2537輛,ES8交付633輛。
蔚來的上一個好消息三季度亮眼的財報,以及NIODay和由其引起的一連串反應,這次就和大家聊聊NIODay。如果你不介意這盤冷飯,可以花一點時間看一看,如果能留言交流一番,那是最好不過的。
最後總結一下,我很同意我們主編王建軍老師的觀點:蔚來的出現,使得中國品牌有一個能跟特斯拉(或者其他豪華品牌)正面競爭的希望。
確實,說蔚來有這種實力著實有些託大,但說有這種希望,倒是不過分。
一句話,2020我看好蔚來,你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