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麗人生》是一部打動過太多人的電影,如果寫觀後感的話,應該從哪些角度入手
「這是個簡單的故事,但不容易講述。像寓言,有悲有喜;也像寓言,讓人不可思議。
美麗人生,只因有你。」
經典影片的偉大,在於它依靠的不是劇情,而是真理。
《美麗人生》是一部打動過太多人的電影,即使被反復劇透,在觀看時,也依然會被席捲其中,讓人微笑著流淚,在灰暗的色調中看見耀眼的光芒。
影片的英文名「Lifeisbeautiful」,直譯為「人生是美麗的。」人生的確是美麗的,可這意味著什麼呢?
1.簡單的快樂,幸福的人生
影片的前半部色調明亮歡快。
出身貧苦、收入微薄的猶太青年基度在義大利生存艱難,看起來並沒有微笑的理由,然而他卻縱情歌唱,以十足的裂漏信心和浪漫的智慧最終獲得貴族姑娘多拉的芳心,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讓人羨慕。
基度用自行車載著美麗的妻子,車筐里坐著機靈可愛的兒子,在街道上飛馳而過。
耶穌就是愛的化身,智慧的源頭。他在上十字架的前一夜,對門徒們說: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
風暴中的寧靜才是真正的寧靜,霜雪下的美麗才是真正的美麗,逼迫下的平安才是真正的平安。
願我們都能常常住在耶穌裡面,享受耶穌賜給我們真平安。
美麗人生,只因有禰。
B. 一份英倫片單:《至暗時刻》導演比諾蘭更早拍敦刻爾克
事隔十年,喬·賴特又拍敦刻爾克了!
聽說《至暗時刻》是一部關於英國老頭子的傳記片,我本來是興趣不大的,丘吉爾這樣噸位的歷史人物,總會不斷有人去拍他的傳記。
喬·賴特,是這個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個拍了《贖罪》和《傲慢與偏見》的導演。十年前的《贖罪》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如今早已紅透全球的凱拉·奈特莉(你K)和男神詹一美(《X戰警》里飾X教授)。
也是在《贖罪》里,我看到愛情,看到長達5分鍾一鏡到底的長鏡頭。畫面跟隨著一美的目光走遍那片海灘,然後又回到了一美憂郁疲憊的藍色眼眸。那個長鏡頭所拍攝的,就是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我懷疑喬·賴特是有敦刻爾克情結的。我也有,從《贖罪》開始。我知道我阻止不了自己走進電影院了。
果然是熟悉的喬·賴特配方,工整、精緻的畫面,流暢、細膩的敘事,還有那些細節處的英式早餐、英倫時尚……從服裝到演員的表演全都一絲不苟,丘吉爾就是丘吉爾,1940年就是1940年,英國就是英國。
對這樣精緻細膩的英國電影毫無抵抗力,特別是其中還有這樣「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魅力角色。看完《至暗時刻》就想來再推薦幾部,同樣既有大時代背景又有個性人物的電影。
喬·賴特/加里·奧德曼
推薦指數:四星
人物一出場就是他對早餐的挑剔和苛刻,緊接著是臨危受命首相之職。得不到國王信任的同時,在自己組建的內閣里,反對的聲音更響亮。西方世界長期的綏靖政策下,面對瘋狂的納粹,歐洲已顯得無力抵抗,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更是破碎了丘吉爾早期的結盟願望。
正義的勝利並不是劇本最初就設計好的。或許妥協換來的和平比正義更能給國家和人民幸福?接連失利的法國、比利時,這場戰爭到底還要搭上多少年輕的生命?
質疑和悲傷的重壓下,絕望的氣息一度使得正義和勝利彷彿遙不可及。
影片以丘吉爾在實施「發電機行動」(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行動代號)時遭遇的內部阻力為主要矛盾,同時也將丘吉爾非凡的熱情和雄辯的政治才能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絕望中爆發出更堅定的希望,在黑暗裡勇於走在最前面,用激情的聲音和睿智的頭腦帶領人們繼續前行。勝利屬於不放棄的民族,正義屬於敢於為之奮斗的勇士。
最喬·賴特的地方,是丘吉爾看到秘書錢夾里的照片,秘書告訴丘吉爾,那是她弟弟,犧牲在戰爭中了。兩人互相望著,又互相閃躲著,長久卻並不尷尬的沉默。
這樣朦朧又直白地探索著人物的情感,攝影師像是睡著了,角色並不說話,導演也隱身了, 留下觀眾去想:此刻,丘吉爾在想什麼呢。
喬·賴特/凱拉·奈特莉/詹姆斯·麥卡沃伊
推薦指數:五星
在《至暗時刻》中沒有看到敦刻爾克的鏡頭,可能是因為導演在《贖罪》里5分鍾的長鏡頭已經拍夠了。不過這次的故事裡,沒有丘吉爾。
《贖罪》中喬·賴特的風格特徵更為明顯,他顯然是一位非常重視戲劇作品中文學美感的導演,除了多次改編經典文學作品將其搬上大熒幕外,對於文字細節的電影化處理也是非常忠誠。用鏡頭語言准確轉化文學表達的功力,真正呈現了更立體的藝術審美效果。
例如,某次KK和一美發生爭吵,KK憤怒地走開了,留下茫然地一美不知該如何安撫戀人,他只能看著池水來尋求平靜,伸手去企圖撫平池水的漣漪。這一細節就是來自於伊恩·麥克尤恩的原著小說,羅比(一美飾)撫摸池水以試圖安撫戀人的憤怒。影片中,這樣深情而精美的細節無處不在。
毫無疑問喬·賴特也是一位非常善於講故事的導演,加之又有伊恩·麥克尤恩高質量的原著打底,《贖罪》獲得當年金球獎最佳劇情片,也並不意外了。
那是一對被拆散的戀人。因年幼的妹妹看到姐姐與家裡管家的兒子,一個下人,有著不尋常的互動,甚至發現了羅比寫給塞西利婭(KK飾)的情書,不懂愛情的孩子開始浮想聯翩,她舉報了這個猥褻她姐姐的卑鄙下人。沒有人願意聽身為管家兒子的羅比的辯解,也沒有人把身為女人的塞西利婭的話當回事。
由於人們的偏見,他們被拆散了。比他們的關系更加充滿不安的,是當時世界的局勢。戰爭像毒氣一樣彌漫開來,從監獄被發配戰場,羅比沒有選擇,也沒有機會跟他的戀人規劃未來。由於戰爭,他們再一次匆匆分別。
從此,每一次跋涉都是為了靠近你,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是因為思念你,每一個清晨都在期待回到你身邊,每一場戰役,都是為了你。
多年後,妹妹終於明白自己給這對戀人造成了怎樣的痛苦。她想像著,在戰爭結束後,自己登門拜訪,向他們道歉;她想像著,在戰爭勝利後,這對戀人在海邊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她不能原諒自己,唯有將這個故事講述給更多的人來尋求慰藉。
「發電機行動」將三十三萬五千士兵送回了英國本土,1945年盟軍取得二戰勝利。在人類奔向黎明的時刻,羅比和塞西利婭的愛情,離散在偏見與戰爭的灰霾里。
索爾·迪勃/凱拉·奈特莉
推薦指數:四星
在《贖罪》里看過KK抽煙的酷樣兒之後,還可以在《公爵夫人》里看到KK在賭桌上的俊俏。
主人公,18世紀末的英國貴族和社交名媛,德文郡公爵夫人——喬治婭娜。這里有一個小八卦,喬治婭娜和著名的英國王妃黛安娜,兩位都是來自斯賓塞家族的女性。兩位來自同一家族的女性,在個性和命運上,竟也有諸多相似之處。
17歲的喬治婭娜嫁給了最有權勢的男人,德文郡公爵。少女嚮往著愛情,但公爵想要的只是繼承人而已,他甚至公然允許情婦與自己和喬治婭娜同住,這是三個人的婚姻,而公爵的情婦此前是喬治婭娜唯一的朋友。
美貌且個性張揚的喬治婭娜轉而在社交和政治活動中尋找安慰,「整個倫敦都愛上了她,除了她的丈夫」。幻想著真愛與自由的喬治婭娜,投向了輝格黨政客查爾斯·格雷的懷抱,兩人甚至生了一個女兒。
而無論,是在餐桌上,面對著丈夫和丈夫的情婦;還是公爵找到喬治婭娜和格雷的住所,希望喬治婭娜明白「維持體面甚於滿足私慾」;甚至是在生下了和格雷的孩子後,喬治婭娜重回社交圈,面對上流社會的流言蜚語和昔日情人的目光……
這些在國產劇中能爆出三升狗血,讓無數個招娣兒和海娃兒他媽們哭天搶地的矛盾沖突,在《公爵夫人》里,人物卻從未爆發,連演員的面部肌肉都沒有多大變化。
對峙,在簡短而體面的台詞和人物不能自主的命運中,深刻的存在著。
這些講述著獨特故事的英國電影,時尚而不乏經典,在體面的英式風度下蘊藏著震懾人心的力量,人類最艱難的時刻、愛情里無法承受的痛苦、歷史上冰冷激烈的斗爭…都融在導演詩一般的鏡頭語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