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死狙擊》豆瓣評分並不高,為何口碑那麼好呢
影片用一個老套的政治陰謀作背景展開,東非的丘陵、車隊、「陸虎」JEEP和武裝直升機,使這個片段帶有明顯的《三角洲部隊》游戲的風格。
在「猛禽」無人機的支援下雇傭兵陸軍正在做一件見不得人的勾當。有兩個頂尖水平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狙擊手提供掩護,其中射手就是主角斯瓦格。當大批敵人和武裝直升機趕來時,指揮官卻拋棄了狙擊手,讓他們自生自滅。
在這個片段中,兩明狙擊手的配合過程簡潔直白。狙擊是一道復雜的應用算術題,測距離、算風偏、估速度、查射表、裝表尺,再加上戰場觀察和彈著點的修正。這么多內容需要在一、兩秒中完成,工作負擔非常重。通常美軍雙人狙擊小組來分擔工作量。他們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2. 世界十大狙擊手是哪十位
第一位 卡洛斯·海斯庫克(美國) 即使他並非記錄在案的打死敵人最多的狙擊手或者是戰斗時間最長的狙擊手,卡洛斯·海斯庫克仍然是一個傳奇。他是狙擊手世界裡的"貓王"。 美國海軍陸戰隊授予狙擊手槍法的最高榮譽就是以海斯庫克命名的;同樣,在位於北卡羅來納州樂潔恩營一個射擊訓練營里的一個圖書館也是因他而建造的。另外,弗吉尼亞的一支民間空中巡邏隊也打算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海斯庫克有個綽號"白羽毛",因為他總是戴一頂插有羽毛的帽子。他17歲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不久,軍隊就發現這個來自阿肯色州的窮孩子具有射擊天賦。他還在新兵訓練營的時候就取得了專業步槍手資格,隨後開始在各大知名射擊比賽中大顯身手。但是,部隊對於海斯庫克的天才另有所用,1966年,將他派往越南。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海斯庫克在越南執行了很多任務,他的指揮官甚至不得不強迫他在營房裡休息。 海斯庫克曾對《華盛頓郵報》說,"我喜歡潛伏,讓自己悄悄在對著敵軍的位置上潛伏下來。在越南沒有別的地方可以選擇,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那就只有運屍袋了。每個人都很緊張害怕,但這樣的環境也讓人更加警覺、更加敏銳--這些讓我成為最棒的。" 1999年,海斯庫剋死於多發性硬化症,享年57歲。 第二位 西蒙·海耶(芬蘭) 如果你沒聽說過他的話也不足為奇,因為他在他的祖國之外知名度並不高。 在1939年-1940年蘇聯和芬蘭的嚴冬血戰中,芬蘭狙擊手海耶將自己隱藏在雪地中,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射死了500多名蘇聯人。由此,他被稱為"白色死神"。 他的狙擊技術是老式的,他沒有激光瞄準器,也沒有50口徑子彈。他有的只有他的感官和一把老式步槍。 第三位 阿德爾波特·F·沃爾德倫 III(美國) 阿德爾波特·F·沃爾德倫,美國最成功的狙擊手之一,射死敵軍人數高達到109人。 在《狙擊手身在瞄準鏡》一書中,由邁克爾·李·蘭寧撰寫的一篇題為《越戰中的狙擊手》的文章描述了沃爾德倫是一名何等優秀的狙擊手-- 一天下午,沃爾德倫正坐著兩棲裝甲運兵車沿著湄公河行進。突然,敵軍的一名狙擊手在距離運兵車900米的河岸上朝車上射擊。沃爾德倫拿起狙擊槍,朝著一大片椰子樹開了一槍(並且這時車還在行進)…… 這就是最優秀的狙擊手。 沃爾德倫是僅有的幾名被兩次授予十字英雄勛章的人之一。他死於1995年,葬在加利福尼亞。 第四位 弗朗西斯·皮克漢格頓(加拿大) 弗朗西斯·皮克漢格頓在一戰中的戰績讀起來更像是一本漫畫書或者一部大片。 這名勇士在索瑞爾山之戰,帕斯尚爾戰役和思卡爾普戰役(均在加拿大境外)中,射死了378名德國官兵。 他還因為穿越敵軍重重火線送達關鍵性救援消息而被嘉獎,當時他的指揮官已經身負重傷;他還在自己的部隊彈葯快用完時穿越敵軍火線運送了更多的彈葯。 《多倫多之星》稱,皮可漢格頓把兒時就磨煉出來的狙擊技能用在了喬治亞灣的戰役中;但是歷史學家提姆·庫克卻說,皮克漢格頓和其他的加拿大人在祖國之外奮勇殺敵的原因在於"他們覺得他們的犧牲可能會換來他們以後在社會中更多的權利"。 盡管皮克漢格頓在歐洲被認為是英雄,但當他回到加拿大之後卻幾乎被人們忘卻了。 第五位 柳德米拉·琴科(蘇聯) 當這位蘇聯女英雄在1942年被《時代》雜志采訪時,她卻嘲笑了美國媒體。 她說,"一名記者甚至批評了我的制服裙的長度,說制服讓我看上去很胖。他說美國女人穿的裙子更短," 但是對於這位女英雄射死的309名納粹敵軍、以及被她的勇敢和狙擊技能所激勵的眾多蘇聯人來說,裙子的長短根本不是問題。 據報道,柳德米拉1916年7月12日出生於烏克蘭南部,從小她就是假小子。她常常會忘記玩自己的洋娃娃,取而代之的是,她經常會用彈弓射麻雀--她玩得比大多數同齡男孩要好。 1941年,德國向蘇聯宣戰,柳德米拉也想參戰,但是她一到前線,就發現現實和想像的"一點都不一樣"。 柳德米拉回憶道,"我知道我的任務就是對著人射擊,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但是要真正做的話是完全不同的感覺。"她說對了。 她第一天上戰場的時候,即使她看見了敵人從她潛伏的地方通過,她都不能說服自己真的舉槍射擊。 但是有一天,德國人在離柳德米拉埋伏很近的地方射殺了一名蘇聯戰士,這完全改變了她。"這樣一個快樂的男孩就在我面前被殺害了,從那之後,任何事情就都阻止不了我了。" 第六位 瓦西里·柴瑟夫(蘇聯) 在"歷史上十大狙擊手"中的很多都成為電影里的主人公,或者是成為電影里人物的原型,但是沒有一個會像瓦西里·柴瑟夫這般有名,他是2001年電影《兵臨城下》的主人公原型。 "當長相帥氣的裘德洛在熒屏上扮演你,演繹你的人生的時候,你就知道,歷史上也有了你的位置。" 但是電影中間階段的那場決斗卻是虛構的。 學者們和軍迷曾經試圖弄清楚這場發生在蘇聯王牌狙擊手和德國同樣久負盛名的狙擊手中間的這場決斗是否真的發生過。各種記錄眾說紛紜,常規的解釋是蘇聯媒體杜撰了這次決斗,作為宣傳工具。他們當時是不需要主動出擊的。 還是讓記錄說話吧,瓦西里·柴瑟夫射死了149名敵軍;而未經證實的記錄顯示,這一數字還可能高達400名。 第七位 莫西·墨菲(美國) 說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歸功於一名狙擊手其實並不為過。 真的,歷史就是這樣的。 薩拉托加之戰是美國獨立戰爭的一場轉折性戰役,而這場戰役眾多主要的轉折點中就包括1777年10月7日狙擊手蒂莫西·墨菲射死了英軍的西蒙·弗雷澤將軍。 墨菲是一名摩根肯塔基步槍手,他在距離弗雷澤500碼的距離上射死了弗雷澤,他使用的是當時有名的長管肯塔基步槍。 獨立戰爭的勝利也要感謝另一名狙擊手,但是,這次並不是由於狙擊,而是由於這名狙擊手的這一槍沒有射出。 就在墨菲射死弗雷澤的前幾個月,在布蘭迪萬戰役中,帕特里克·弗格森的瞄準器中出現了一位高大的美國軍官,他的後背對著福特格森,但是,弗格森認為朝人背後射擊是沒有風度的,於是,他沒有開槍。 後來他才知道,喬治·華盛頓那天來到了戰場上。 第八位 查克·馬維尼(美國) 要不是有人寫了一本書描述查克·馬維尼在軍隊中的服役生活,查克·馬維尼的妻子都不知道她丈夫是越戰中美國海軍陸戰隊中最頂尖的狙擊手之一。 這本書名為《親愛的媽媽:一名狙擊手眼中的越南》,公布了馬維尼在越戰中射死103名敵軍的記錄,另外還有213名是還未被證實的。這一驚人的記錄馬維尼並不急於承認,因為他當時覺得不會有人對此感興趣。 在16個月的狙擊手生涯後,一名牧師認為馬維尼可能患上了戰爭疲勞症,於是他在1969年離開了越南。在潘德頓基地擔任了一段時間的步槍教練後,他離開了海軍陸戰隊,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他說,"我只是做了我被訓練來做的事情,我只是在一個非常炎熱的地區呆了很長時間,並沒有做什麼很特別的事情。"但是,查克,你仍然在前十的名單中。 第九位 羅伯·弗隆(加拿大) 羅伯·弗隆創下了最遠距離狙擊的記錄。他在距離基地組織2430米遠的地方射死了一名敵人,那可是超過1.5公里啊。 第十位 海豹突擊隊狙擊手(美國) 馬士基公司"阿拉巴馬"號的船長理查德·飛利浦將自己送給了海盜,以換來他的船員的安全。 海盜在試圖和美國海軍談判的同時,將飛利浦船長困在救生艇內。但是最終救生艇用光了燃料,海盜同意讓美國海軍從"班布里吉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上搭了一根麻繩上來。 對於海盜來說,這是個致命的錯誤。 這讓三個美國海豹突擊隊的狙擊手從巡洋艦尾端找好了狙擊位置---離海盜只有75英尺。 由於暈船和憤怒,海盜們變得更有攻擊性,在場的指揮官開始擔心飛利浦船長的生命安全,於是下令射擊。 狙擊手必須要在射死海盜的同時確保不傷及飛利浦船長。狙擊手登上了一艘小船,而海盜們所在的救生艇在海上搖擺不定,當時,只有唯一的一次機會可以射准目標。 狙擊手確定了兩個海盜在救生艇駕駛室里的位置,但是他們對於第三個海盜的位置很不確定,於是第三名狙擊手一直在等待這名海盜的出現。一旦第三名海盜出現,三名狙擊手就能同時開槍了。 這時,機會出現了,由於暈船,第三個海盜將頭探出了駕駛室的窗子。 目標鎖定之後,三名狙擊手全部扣動了扳機。
滿意請採納
3. 求電影名字
拯救大兵瑞恩~~~~就是因為那個送子彈的又多死了幾個人啊~~~~
中文片名
拯救大兵瑞恩
英文片名
Saving Private Ryan
更多中文片名
搶救雷恩大兵
雷霆救兵
影片類型
動作 / 劇情 / 戰爭 / 歷史
片長
170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捷克語 英語 法語 德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SDDS
評級
Rated R for intense prolonged realistically graphic sequences of war violence, and for language.
級別
Portugal:M/12 Finland:K-16 Germany:16 Iceland:16 Sweden:15 UK:15 France:U Spain:13 USA:R Canada:PA Canada:13+ Australia:MA Hong Kong:IIB Norway:18 Singapore:NC-16 Chile:14 Canada:14 Australia:R Italy:VM14 Malaysia: Netherlands:16 Singapore:R Argentina:16 Finland:K-14 Ireland:15 Canada:18A Singapore:M18 Denmark:15 South Korea:15 Canada:14A Switzerland:16 Mexico:B Brazil:18 New Zealand:R15 Israel:PG
製作成本
$70,000,000 (estimated)
票房成績
美國本土票房$216,119,491
海外票房$224,700,000
全球總票房$479,300,000
拍攝日期
1997年6月27日
演職員表
導演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編劇
羅伯特·羅達特 Robert Rodat .....(written by)
演員
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Captain John H. Miller
湯姆·塞茲摩爾 Tom Sizemore .....Sergeant Mike Horvath
馬特·達蒙 Matt Damon .....Private James Francis Ryan
愛德華·伯恩斯 Edward Burns .....Pvt. Richard Reiben
亞當·戈德堡 Adam Goldberg .....Pvt. Stanley Mellish
范·迪塞爾 Vin Diesel .....Private Adrian Caparzo
巴里·佩珀 Barry Pepper .....Pvt. Daniel Jackson
吉奧瓦尼·瑞比西 Giovanni Ribisi .....T-4 Medic Irwin Wade
傑瑞米·戴維斯 Jeremy Davies .....Cpl. Timothy P. Upham
保羅·吉亞瑪提 Paul Giamatti .....Sergeant Hill
克里·約翰遜 Corey Johnson .....Radioman
約翰·沙拉恩 John Sharian .....Corporal
哈里遜·楊 Harrison Young .....Ryan as Old Man
特德·丹森 Ted Danson .....Captain Fred Hamill
製作人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procer
Ian Bryce .....procer
Bonnie Curtis .....co-procer
Kevin De La Noy .....associate procer
Mark Gordon .....procer
Mark Huffam .....associate procer
Gary Levinsohn .....procer
Allison Lyon Segan .....co-procer
原創音樂
約翰·威廉姆斯 John Williams
攝影
Janusz Kaminski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輯
Michael Kahn
選角導演
Denise Chamian
藝術指導
Thomas E. Sanders .....(as Tom Sanders)
美術設計
Tom Brown
Ricky Eyres
Chris Seagers
Alan Tomkins
Mark Tanner .....(uncredited)
布景師
Lisa Dean .....(as Lisa Dean Kavanaugh)
服裝設計
Joanna Johnston
視覺特效
斯蒂芬·范米爾 Stefen Fangmeier
副導演/助理導演
Daisy Cummins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Ireland
Catherine Dunne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Ireland
Adam Goodma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Toby Hosking .....assistant director
Martin Krauka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Sergio Mimica-Gezza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Barbara Mulcahy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Irish unit
Hannah Quinn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Ireland
Karen Richards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Andrew Ward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劇情介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百萬大軍登陸諾曼底海灘時,一小隊由約翰·米勒上尉(湯姆·漢克斯飾演)率領的美軍士兵卻深入敵區,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一名士兵詹姆斯·雷恩(麥特·戴蒙飾演)。詹姆斯·雷恩是家中四兄弟的老幺,他的三名兄長都在這次戰役中相繼陣亡。美國作戰總指揮部的將領為了不讓這位不幸的母親再承受喪子之痛,決定派一支特別小分隊,將她僅存的兒子安全地救出戰區。
當小分隊的士兵們陷入敵區,面對隨時降臨的各種危險,他們逐漸懷疑這項任務的合理性:為什麼這個士兵,就值得讓八名士兵去冒死拯救?雷恩的一條命為何比他們的生命更有價值?但是,盡管他們心存疑惑,他們還是堅決執行上級的命令。
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條通往死亡之路,人性在戰爭中受到考驗。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一句話評論
The mission is a man.
In the Last Great Invasion of the Last Great War, The Greatest Challenge for Eight Men was Saving... One.
The were only one man left in the family, and the mission was to save him
I'll see you on the beach!
The movie that inspired to the world to remember
戰爭片中的里程碑。
——《洛杉磯時報》
演員們的表演全都無可挑剔。
——《阿波羅導報》
50多年前的驚天動地
影片重現了50多年前驚天動地的諾曼底登陸戰的恢宏場面,讓人驚駭的目睹了戰爭的激烈和殘酷。壯觀宏大的戰爭場面,血肉橫飛的諾曼底戰役,整個海灘被戰士的鮮血染紅了。影片用紀錄片的手法表現了腥風血雨的戰場,震撼人心。導演著重刻畫了戰爭中人的關系和人性的表現。評論普遍認為此片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戰爭片。
逼真與寫實
影片在戰爭場面的表現非常逼真,幾乎是真實再現了當時的戰場血腥景象。許多二戰老兵對影片給予了極高評價,稱它是"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長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另一方面,影片探討了戰爭中人道主義的一個難題,用8個人的生命去拯救一個士兵的人道主義精神究竟是否應該?從這一點一下提高了影片單純作為紀實性電影的品格,從而更深層的挖掘了戰爭中的正義和人道精神。
總結
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美國電影協會將其定為「極度渲染戰爭暴力」片。不過,許多二戰老兵對影片給予了極高評價,稱它是「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長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幕後製作
【戰爭+人性】
說到著名編劇羅伯特·羅達特(Robert Rodat)創作本片劇本靈感的來源,與諾曼底登陸戰役50周年紀念和羅達特兒子的降生密不可分。羅達特回憶說:「關於諾曼底登陸的書籍不勝枚舉,兒子降生時,我恰巧正在讀這些書。那時,我住在新罕布希爾州的一個小鎮里。每天早上,我都要抱著剛出生的孩子出去散步。小鎮中心矗立著一座紀念碑,上面鐫刻著自美國獨立戰爭以來為國捐軀的小鎮英雄們的姓名。從中可以看出,幾乎在每次戰爭中都有同胞兄弟一起血灑疆場。在戰爭中失去一個兒子已然非常痛苦,而同時失去幾個兒子的悲慟更是可想而知。」羅達特將自己對影片的構思告訴給製片人馬克·戈登(Mark Gordon),戈登認為這是一個既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又可以深刻剖析戰爭中人性弱點的好故事。1994年,羅達特和戈登連同製片人加里·萊文森(Gary Levinsohn)一起將這個構思發展擴充為劇本。隨後他們將劇本分別送給大導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和他們一直認為最適合擔綱主演的湯姆·漢克斯。令他們喜出望外的是,斯皮爾伯格和漢克斯對這個故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漢克斯說:「我一直對二戰歷史很著迷,而且一直在尋找能夠從人性或人類情感經歷而不只是從戰略行動上來描繪整個二戰的書籍與材料,而《拯救大兵瑞恩》的編劇正是出神入化的將這一點描繪得淋漓盡致。這部影片不僅是一個氣勢恢宏的戰爭故事,更是一個催人淚下的剖析戰爭中人性的影片。」
斯皮爾伯格與漢克斯交情莫逆,兩人一直希望能夠攜手合作,本片終於讓他們夢想成真。「能和漢克斯合作我很興奮,我對他一直十分敬仰,而這次拍片的經歷使我對漢克斯的為人和演技都更加欽佩。漢克斯經常能夠提出一些重要建議,而當我闡明塑造角色的看法時,他總能虛心聆聽,」斯皮爾伯格說。
【魔鬼訓練】
為了將這些平素養尊處優的演員們造就成訓練有素的軍人,劇組可謂煞費苦心。為此他們找到前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尉戴爾·戴伊,戴伊說:「我相信在為國家而戰斗的軍人們心中都有著一種為國獻身的熱血豪情。演員們必須親身經歷一下軍人們的艱苦生活才能充分理解這種感情。」於是演員們被帶到了昔日金戈鐵馬的戰場,他們每頓飯只吃罐頭食品,在泥水中匍匐前進,甚至睡在冰冷、泥濘的地上,戴伊說:「如果有成效的話,演員們在訓練結束時就應該對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所做出的犧牲有了直接感性的認識。」
從一開始,演員們就進入到影片的環境之中,他們以各自飾演角色的名字相稱,每天學習大量軍旅常識,在為期10天的訓練中,演員們學習了如何使用武器、近戰本領、單兵戰術和二戰時軍隊的暗語和手語信號,迪塞爾說:「我們對這些作戰技能了如指掌,感到進入了角色。我們還掌握了如何熟練使用武器,甚至可以蒙住雙眼熟練拆裝M-1步槍。」
「從本質上說,我們要以一個士兵的思維去考慮問題,但要真正成為這樣的人的確很難,」吉奧瓦尼·瑞比西感慨道,「我們風餐露宿,負重40磅的裝備急行軍5公里,每天只能睡3小時,而且你根本無法入睡,因為在帳篷里你會冷得發抖。但經歷了這些之後,我有一種強烈的成就感。」湯姆·塞茲摩爾承認他開始並不想參加軍訓,但通過訓練,他終於明白,軍旅中僅靠個人的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完成任何任務的,團隊精神是勝利的根本保障。塞茲摩爾說:「如果一名隊友有了麻煩,那麼你就必須停下來幫助他,這使我們在感情上更加接近,所以當我們真正開始拍片時,彼此之間的感情將我們維系成了一個整體。」
漢克斯說:「我們扮演的這些士兵都已心力憔悴,想回家的情感日漸增加。我認為如果沒有戴伊的幫助,我們不可能表現得那麼到位。他向我們一直灌輸一種概念,那就是當你認為不可能做到時,其實你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面臨抉擇時,人們一定要果斷做出決定。」
【重現諾曼底戰場】
重現50多年前諾曼底登陸的恢宏場面是斯皮爾伯格和攝制組面臨的最大挑戰。其中最棘手難題就是尋找合適的拍攝地點。奧馬哈海灘--這片昔日的戰場如今已經成為受到保護的歷史遺跡,而且隨著歲月的流逝這里己變得面目全非。美工湯姆·桑德斯等人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走訪了法國、英國和愛爾蘭的很多海灘,最終在愛爾蘭發現了一處非常完美的狹長海灘。這片海灘沙質很好,海水的顏色是金黃色,而且還背靠險峻的懸崖,一切都與諾曼底頗為相似。桑德斯和他的人馬將這片愛爾蘭海灘迅速變成了德國人固若金湯的諾曼底海灘。在海灘上,他們設下各種障礙;在海岸上,修建了布滿鐵絲網的防護牆和位置隱蔽火力強大的地堡。
製片人伊安·布萊斯(Ian Bryce)面臨的更困難的任務就是找到二戰時使用的登陸艇。布萊斯說:「坦克和其它武器應有盡有,唯獨登陸艇奇缺。我們在英國和蘇格蘭四處尋找,僅發現了幾艘。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們在美國加州的棕櫚灘竟發現了大量這種登陸艇,隨後這些船被運到英國,然後重新粉刷一新,參加登陸的拍攝。」
拍攝大規模的戰爭場面當然需要很多臨時演員,愛爾蘭軍方派出了750名士兵協助拍攝,其中居然有很多人參加過梅爾·吉布森的《勇敢的心》的拍攝。
服裝設計師喬納·約翰斯頓重新設計製做了3000套以假亂真的軍服,還找到二戰時為美軍製作軍靴的公司,讓他們按當年的樣式重新生產2000雙,然後將所有軍服和軍靴進行特殊處理,以顯得經過無數次戰斗的洗禮。道具師西蒙·阿瑟頓花了3個月的時間收集、訂制了2000件拍攝使用的武器,阿瑟頓每天都對槍支進行安全性能檢查,查看槍栓是否被沙土或一些廢棄物卡住,以確保萬無一失。安全間題是劇組最關心的問題,特效總監內爾與斯皮爾伯格密切合作,根據爆炸點的位置來確定演員的移動路線,他們花費了幾個月時間探測爆炸物的安全性,並且和演員們一起演練了多次,力求確保每個人的安全。
【真實鏡像】
為了增加真實感,斯皮爾伯格用近乎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來拍攝片頭25分鍾的登陸場面。他在拍攝之前根本不去想故事情節,而是在大部分時間里使用手提攝影機跟蹤登陸的士兵們進行近距離拍攝。斯皮爾伯格說:「這樣我就像一個跟隨士兵上戰場的戰地記者,可以真實拍攝整個登陸場面。」
斯皮爾伯格與《辛德勒的名單》的攝影師賈努茲·卡明斯基(Janusz Kaminski)再次合作,斯皮爾伯格稱要將影片拍成1944年6月6日當天實地拍攝的彩色戰地紀錄片。為此卡明斯基從攝影機鏡頭上取下保護鏡,使這台現代攝影機接近於40年代的老式機器。沒有了保護鏡,光線可以直接進入鏡頭並反射開來,比原來更加分散和柔和。同時,這位攝影師還將膠片底片進行特殊處理,淡化色彩,最終形成了影片中的效果。
漢克斯說:「以前,我從沒體驗過那種腎上腺素驟然分泌的感覺,因為一開拍,整個拍攝場地一片混亂。人們不斷倒下,炸彈就在你附近接二連三的爆炸,我可以想像到當年士兵們在槍林彈雨中成批倒下的情景,我們的眼中充滿了恐懼,我們知道這都不是真的,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真正恐懼」。伯恩斯補充說:「我們在整部影片拍攝的開始就拍登陸戰役的鏡頭,這徹底改變了我們在拍攝以後的戰斗場面時的態度。沒人會預想到登陸的場面有多麼恐怖,你會真正感受到當年士兵們需要勇敢面對的生死考驗。」巴里·佩珀說:「那天坐在登陸艇上遙望愛爾蘭海灘時,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二戰時的士兵,我開始胡思亂想,我能體會到多年前士兵的心中是多麼的恐懼,他們疲憊不堪,渾身濕透,然後跳下登陸艇,但是迎接他們的卻是密集的子彈。他們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夥伴死在身邊,而他們所能做的就是爬上海灘。」著名的歷史學家和作家、諾曼底登陸戰役的權威學者斯坦芬·安布羅思是這部影片的歷史顧問。他評論說:「這部影片真實再現了當年戰役的情況,毫無疑問這是我曾經看到過的最真實、最准確反映戰爭殘酷性的戰爭片,無論是從戰斗部署,還是士兵的表情、語言、相互之間的爭論與埋怨,以及彼此之間的尊敬與愛,無一不與當年的士兵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