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經典電影有哪些求推薦。
中國經典電影有:《看上去很美》、《讓子彈飛》、《十七歲的單車》。
1、《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是張元導演的一部作品,改編自王朔同名小說,講述3歲男孩方槍槍的成長故事。
2、《讓子彈飛》
《讓子彈飛》是2014年上映的一部電影,本片是姜文導演的第四部電影作品,馬珂為製片人,主要演員有姜文、周潤發、葛優、劉嘉玲和陳坤等;電影改編自著名作家馬識途的長篇小說集。
這部被稱為中國經典青春影片的電影,因未經有關部門審核就參加銀熊獎展映而被禁止公映,原因是「拍了太多胡同,沒把北京現代化的一面拍出來,有關方面認為不利於申奧」。2014年7月13日、7月14日,該片首次在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開始公映。
⑵ 老電影有哪些好看的
老電影《天堂電影院》《阿甘正傳》《小蝌蚪找媽媽》《小鯉魚跳龍門》《城南舊事》比較好看。
1、《天堂電影院》
《天堂電影院》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執導,菲利浦·諾瓦雷、薩瓦特利·卡西歐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88年11月17日在義大利上映。
⑶ 推薦小學生看的電影
1.《和你在一起》
精彩內容:
該片講述了一個拉琴少年的成長故事,是一部反映普通人微小情感的「小」題材電影,雖然沒有宏大的場面和史詩般的氣質,但這部近距離的動心之作卻處理得非常動人,其開放式的結局更加引人暇思。影片將音樂和親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令觀眾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隨音樂感悟,看親情落淚。
推薦理由:
面對生活,我們如何自我省思?如同小春的琴聲,因反省而更加動人。
2、《瘋狂動物城》
精彩內容:
瘋狂動物城是一座獨一無二的現代動物都市,許多動物在這里和平共處。史上第一任兔子警官朱迪為了證明自己,決心偵破一樁神秘案件,追尋真相的過程中卻發現這樁案件背後隱藏著一個意欲顛覆動物城的巨大陰謀……
推薦理由:
在動物城,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勇敢地去愛,只要你不懈地堅持,你想要的都會來。
3、《小王子》
精彩內容:
一個被奪去童年快樂的小女孩,偶然結識了鄰居——一位年老的飛行員,並根據他回憶的指引,開啟了追尋小王子的探索世界之旅。
推薦理由: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位世界的探險者,小王子的故事裡,大人和孩子能解讀出兩個世界。
4、《淺藍深藍》
精彩內容:
豆丁是一個很自信的孩子,他跟小夥伴們最愛輪滑,但有一天,他遇到了挑戰,大王騎著飛車佔領了這塊地盤,豆丁站出來跟大王叫板,但他輸了,以後不能在這里輪滑了,還失去了好朋友。豆丁嘗到了失敗和孤獨的滋味。
推薦理由:
電影里有很多觸動內心深處的畫面,我們通常以為孩子想法單純,不會有任何心事,而其實孩子也是有心事的,也是需要關心的。
5、《魯冰花》
精彩內容:
從大城市調到水城鄉小學的美術老師郭雲天發現其它老師眼中的「壞學生」古阿明是個繪畫天才,加上得知阿明家境貧困,更是對他照顧有加,不顧學校反對幫助阿明實現繪畫夢想,但天才少年的故事結局令人悲憫。
推薦理由:
從小就會哼唱的《魯冰花》背後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電影質朴、純凈,讓藝術與生活實現了最大的交融。
進階版:中學影視藝術班
1、《尋夢環游記》
精彩內容:
夢想成為音樂家的小男孩米格爾和魅力十足的落魄樂手海克特在五彩斑斕的神秘世界開啟了一段奇妙非凡的冒險旅程。
推薦理由:
家庭、音樂、夢想與冒險,回憶與遺忘的核心是情感的維系,最溫暖的鼓勵還是家人的支持。只要我不遺忘,你就不從離開,電影用一種細膩的手法滿足了很多人對於另一個世界的美好期待。
2、《摔跤吧!爸爸》
精彩內容:
印度國家摔跤冠軍辛格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有兒子幫自己完成心願,卻無奈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關於摔跤的驚人天賦,於是她決定讓女兒們:換掉裙子 、剪掉了長發,練習摔跤,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
推薦理由:
「你們的爸爸在跟全世界對抗,就是為了你們的未來」,痛苦的訓練背後其實是一場愛的鼓勵和教育。
3.《美麗中國》
精彩內容:
紀錄片共有6集,每集時長60分鍾,由CCTV和BBC第一次聯合攝制的作品,歷時4年拍攝,影片中極具中國民樂風格的背景音樂配以及美輪美奐的畫面,都十分難得。
推薦理由:
中國,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囊括了多種特質的地貌,哺育著各族兒女,也孕育著各類珍奇野獸,奇花異草。讓孩子從小知道祖國的自然歷史和如同仙境的自然風光,孩子也能從中受益良多。
4、《城南舊事》
精彩內容:
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從台灣飄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京華古都的城垣頹院、殘陽駝鈴、鬧市僻巷等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著迷。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夥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
推薦理由:
覺著忘卻的東西,覺著忘卻的那些人、那些事,卻原來一直潛藏在心的某個角落裡,會突然像潮水一般慢慢涌來。每一代人都有著獨特的一段童年記憶,復刻不來,遺忘不掉。
5、《建軍大業》
精彩內容:
「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推薦理由:
獻禮建軍90周年的歷史片,讓發生在特殊時期的故事,特定歷史角色和事件呈現出極為熱血的質感。
⑷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的影視製作
上影集團以發展影視內容產業為立身之本,以「華語電影」為品牌理念,始終追求創作生產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優秀作品。
上海電影集團公司出品故事片、美術片、科教片、譯製片、電視電影、電視劇、電視專題片、廣告片、紀錄片、資料片及電視綜藝節目等各種類型的影視片。長期以來,上影的優秀作品受到國內外廣大華語影視觀眾的喜愛和歡迎。僅故事片就榮膺500多個國內外獎項。 「上影出品」,體現的是上影影視藝術創作對弘揚民族精神,追求商業價值,鼓勵藝術探索。以產業思維,探索融資新途徑;以優秀項目,提高資本吸引力;以優秀團隊,確保出人出作品。主打系列——重點片、都市片、經典片、風光片。
上影致力與募集多方資金,吸納各路精英、精誠合作,共同打造上海電影品牌,攜手推動華語電影繁榮。出品的部分電影和電視劇有《鄧小平1928》、《生死抉擇》、《紅河谷》、《緊急迫降》、《美麗上海》、《城南舊事》、《一江春水向東流》、《2046》等。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57年,是中國唯一的生產美術影片的專業製片廠。出品了大量優秀美術片,首創水墨動畫片、折紙片等美術新片種,在國內外獲得重要獎項200多個。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未來將充分發揮品牌優勢、片庫優勢、生產優勢和網路優勢,以股份制運作形式,吸納社會資金,重組以動漫電玩游戲製作為主的股份公司。
核心——動畫、漫畫、游戲;
載體——電影、電視、圖書、音像製品、平面媒體、網路;
輻射——服飾、玩具、文具、食品、游樂等;
目標——中國動漫電玩產業的兩大主要創作生產基地之一。
代表作有《寶蓮燈》、《隋唐英雄傳》、《我為歌狂》、《大鬧天空》、《梁山伯與祝英台》等。 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以拍攝科學教育片為主的專業電影製片廠。1953年2月2日在上海建立 。1954-1956年度建立翻譯片組,翻譯國外科教片。1958-1962年曾成立新聞片組,拍攝上海新聞與紀錄片。全廠編導、攝影人員約佔全部職工的1/5。可同時成立20多個攝制組,年產影片100多本。設創作辦公室、技術辦公室和生產辦公室,分別管理創作、技術和製片生產等工作。廠里還建立了藝術委員會和技術委員會,並有動畫車間、照明車間、特技布模車間、錄音放映車間、剪接車間等技術部門。
廠內有1個大攝影棚,可供搭景、拍攝特技模型;還有1個特殊攝影棚,可以進行顯微攝影和定格攝影,拍攝植物的生長、細胞的分裂,微生物的活動等微觀世界的真實生活情景。
30多年來,該廠拍攝了一大批比較優秀的科教片,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專業科教片創作人員。從建廠到1985年底,共拍攝科教片923部、科學雜志片《科學與技術》236本。
在國內外獲獎的影片有《根治水稻害蟲——三化螟》、《水土保持》、《淡水養魚》、《桂林山水》、《榮寶齋的木板水印畫》、《 沒有外祖父的癩蛤蟆》、《金小蜂與紅鈴蟲》、《知識老人》、《中國武術》、《帶翅膀的媒人》、《喜見光明》、《熊貓》、《紅綠燈下》 、《地殼運動》、《敦煌藝術》、《葉面施肥》、《遺傳工程初探》、《蜜蜂王國》、《萬里長城》、《膽結石的奧秘》、《中國冰川》、《台風》、 《西藏——西藏》、《細胞重建》、《冠心病》、《燕子》、《森林和我們——綠色世界》、《中國地熱》、《急性心肌梗塞》、《以蟎治蟎》 、《木屑種香菇》、《防腐與防癌》、《預防近視》、《懷孕以後》、《兒童防聾》等60多部次。 確立主導地位、活躍滬港合作、推廣亞洲互動、促進歐美聯手,是上影集團對外合作製片的基本定位。上影對外合作製片公司,是上影集團公司下屬專門負責與國(境)外製片公司進行聯合製作的專業機構。二十年來,公司先後與美國、法國、德國、韓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台灣等地區的許多影視公司合作,成功地拍攝了《太陽帝國》、《紅色小提琴》、《阮玲玉》、《風月》、《上海大飯店》、《軍火》、《地下鐵》、《2046》、《世界》、《伯爵夫人》等50多部具有影響的故事片以及《風雲》、《光明世界》等十多部製作精良的電視連續劇。
上影對外合作製片公司以真誠的合作態度、雄厚的製作實力。勤奮的敬業精神和卓越的管理水平使所有合作者都感受到了上影國際化的專業素質。上影代表著中國對外影視合作的最高水平。
⑸ 尋找淡淡風格的影片
《父子》:值得肯定的是,《父子》在許多方面都很具有獲獎影片的氣質:精良的製作、朴實的風格、感人的故事、不瘟不火的節奏、淡淡的文藝氣息、有點悶、有點煽情、還有點苦情……所有這些都是優秀文藝電影所共通的特質。再加上候孝賢的御用攝影師李屏賓為影片掌鏡,使得影片在整體風格上更像一部傳統的台灣文藝苦情片,樸素的影像和冷冷的色調很好的為一幕家庭悲劇的上演營造出了悲情的氛圍。明白了這些,我們就不難理解《父子》為何如此深得金馬獎評委們的寵愛了。
除了平平淡淡中展現真情、不動聲色間感動觀眾的故事情節之外,影片在一些技術環節上的處理同樣是相當的出色,朴實細膩的影像風格與低緩平穩的敘事節奏營造出了一種哀怨苦情的環境氛圍,令每一位觀者為之神傷。攝影、美術、配樂等環節的出色表現更是為我們完美的再現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馬來西亞的風俗面貌,這點倒和另一部將故事背景放在回歸之前的澳門的港產文藝片《伊莎貝拉》很是相像,兩者都在影片的一些細節上做足了功課,只不過《父子》比《伊莎貝拉》更加的朴實、更加的感人。
《花與愛麗絲》:《花與愛麗絲》:喜歡一篇文章的標題《青春,愛情,你好,再見!》,正契合了《花與愛麗絲》清清淡淡的浪漫風格。《花與愛麗絲》描述的正是兩個青春年華的少女的一段愛情故事,135分鍾的片長,看來也並不覺得很累,這可能都要歸功於影像的考究和精緻。影片延續著岩井俊二一慣的唯美自然風格,難得的是雖然鏡頭很唯美,但是故事內容和人物內心獨白及少女對於愛情的思考卻不做作,兩個少女平靜普通的生活,有簡單的歡笑,有莫名的心動,也有誤解和傷心,以及一切來自各方的干擾,只是白雪、櫻花、山川、起伏周轉的街道把一切襯得很完美,細細碎碎的打造著細節之美。少女粉紅的心事忽爾明朗、忽爾憂傷,並不是極盡曲折狂亂的那種,而是平平靜靜的發生在各人身上,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花暗戀著學長,卻無法接近,偶爾的一次事故,令學長暫時失憶,花「趁虛而入」,謊稱自己就是學長的女友,隨即發生了一段令人歡喜又令人憂的愛情故事,彷彿是每一個人在青春期道路上都會碰到的那種。只是《花與愛麗絲》雖然已經很完美,但是依然比不上看《情書》時的耳目一新甚至驚艷的感覺。
《在黑暗中等待相遇》電影首先從陳栢霖在一個小火車站等列車開始的,陳柏霖右手拿著個挎包,靜靜地地站在那兒,眼睛望著遠方,好像有什麼心事,似乎不是要坐火車。接著,鏡頭慢慢轉換到了他看著的對面,原來對面是一個房子,從窗戶處走出來一位安靜的女孩田中麗奈,只見她收起窗簾,打開窗戶,眼睛也似乎望向遠方。於是影片出現了兩人對望的場景,然而真的是四目對望嘛,仔細一看才知道,原來四中麗奈是個盲人,她在一次車禍中失明了。
電影在這樣一個鏡頭下開始了。用了2個小時零8分鍾的時間向我們娓娓道來一個美麗的電影故事。不可否認,田中麗奈在這部電影中演技相當棒,電影角色本身給了她足夠的表演空間。她把一個盲人的一舉一動刻畫得如木三分,惟妙惟肖。
觸不到的戀人:之前看過韓國版的《觸不到的戀人》很唯美。基努李維斯與之比少了點平淡下強烈的憂傷,也喜歡這種淡淡的風格了。美麗而干凈的畫面再加上相當有感覺的配樂,這個電影毫無疑問是值得觀賞的。
還有大陸的<小城之春>,台灣的<一一>,日本的<夢旅人>.
⑹ 介紹一些80年代的國產喜劇老電影,越全越好。
1.1980《廬山戀》
1980《廬山戀》 豆瓣評分:7.5
中國第一部吻戲,是「文革」後國內首部體現愛情主題的電影,女主角張瑜片中的服裝換了43套,遠遠超越《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套旗袍;當年的新人張瑜也憑這部電影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並中選第一屆金雞獎和同年百花獎的「雙料影後」。如今在廬山上,有一座非常聞名的廬山戀電影院,每天從早到晚只放映《廬山戀》一部影片。看《廬山戀》已成為廬山的一個固定旅行項目。
2.1981《三個和尚》
1981《三個和尚》 豆瓣評分: 8.6
這部影片是依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而成,是70後的寶貴幼年回想。憑借著高明的藝術水準,這部電影在國內外取得多項大獎,包含1981年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第四屆丹麥世界兒童和青年電影節銀質獎1982年第三十二屆德國柏林世界電影節銀熊獎。
3.1982《茶館》
1982《茶館》 豆瓣評分: 9.2
這是一部由原著改編而來的威望電影。影片中「北京人藝」絢爛群星的扮演非常超卓,影片充分發揮電影藝術手法的優勢,影片根本保留了原舞台表演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風格,將電影化的處理與原作風格有機交融,使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愈加傑出。該片獲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文化部1982年優異影片獎特別獎。
4.1982《少林寺》
1982《少林寺》 豆瓣評分: 7.9
由張鑫炎執導,李連傑主演。是一部在武打電影史上具有劃年代含義的作品,影片一反舊式武打片中那種純扮演的花架與鏡頭技巧的做作,經過李連傑和他的一班功夫隊員們樸素真實的功夫讓觀眾真正賞識到了中國功夫。《少林寺》的顫動,使光頭和尚覺遠的形象成為一個年代的印記。
5.1983《城南舊事》
1983《城南舊事》 豆瓣評分: 8.7
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書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經過孩子的目光審視近代中國的變遷,對文革之後的中國電影來說彌足珍貴。
6.1985《黃土地》
1985《黃土地》 豆瓣評分: 7.9
根據珂蘭《深谷回聲》改編。本片可以說是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張藝謀擔任攝影,這也是當今國內最頂尖的兩位大導演在25年前的初次協作。賈樟柯曾說自己當年在街頭散步,溜進一個錄像廳,在放黃土地,其時就被震懾了,從此立志拍電影。
7.1986《芙蓉鎮》
1986《芙蓉鎮》 豆瓣評分: 8.8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6年,聞名導演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這是一部反映建國以來屢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悲歡離合的電影。影片經過芙蓉鎮上的女攤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書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運動中的遭遇,對我國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後期近20年的前史做了嚴厲的回憶和深入的反思。
8.1987《紅高粱》
1987《紅高粱》 豆瓣評分: 8.1
張藝謀導演,鞏俐姜文主演的電影《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而為人所稱道。影片塑造了「我奶奶」、「我爺爺」、羅漢大叔等一批中國普通老百姓群像,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國人豪邁爽快的一面,跟中國內地電影一貫的哀傷沉重的傳統風格大相徑庭。攝影師顧長衛在取景和色彩的運用上有出色表現,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國電影罕見的「景人合一」之美。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中國電影。
9.1987《老井》
1987《老井》 豆瓣評分: 7.7
一部富有深刻哲理性的影片,它以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了當代農村青年的獻身精神,並由此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毅力。在上映後引起較大反響。呂麗萍、張藝謀主演,獲得過第11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演員獎,1987年美國第7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第11屆沙爾索國際電影節一等獎。
10.1987《末代皇帝》
1987《末代皇帝》 豆瓣評分: 8.6
這是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的一部傳記電影。盡管這不是一部國產電影,但是它的選題與時代背景都是與中國密不可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那個時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社會縮影。影片詮釋了溥儀一個作為皇帝的人的故事,並沒有洋洋灑灑的去講溥儀的故事與中國的歷史,而是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待末代皇帝的人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榮獲了第六十屆(19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拓展資料: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務院法制辦於2018年2月2日—22日就《電影行政處罰裁量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⑺ 關於著名導演的問題
太多了,寫不下了,我只說中國的吧
鄭正秋
編導故事片:
1913:難夫難妻(與張石川合作)
1926:小情人 一個小工人
1927:二八佳人 血淚碑 楊小真
1928:黑衣女俠 俠女救夫人 血淚黃花(前集)
1929:血淚黃花(後集) 刀下美人 戰地小同胞
1930:桃花湖(前後集)
1931:紅淚影 玉人永別
1932:自由之花
1933:春水情波 姊妹花
1934:再生花 女兒經(與洪深、張石川、沈西苓等合作)
電影劇作:
1922:滑稽大王游滬記 擲果緣 大鬧怪劇場 張欣生
1923:孤兒救祖記
1924:玉梨魂 苦兒弱女 好哥哥
1925:最後之良心 小朋友 上海一婦人 盲孤女 早生貴子
1927:掛名的夫妻 俠風奇緣 山東馬永貞 車遲國唐僧鬥法
1928:美人關 火燒紅蓮寺(第一集) 大俠復仇記 女偵探
1929:新西遊記
1930:娼門賢母
1931:恨海
導演影片:
1927:梅花落(上中下集)
1928:白雲塔 碎琴樓
1935:熱血忠魂(與張石川、徐欣夫、吳村等合作)
演出影片:
1922:滑稽大王游滬記 擲果緣
1924:苦兒弱女 誘婚
張石川
張石川(1890-1953),中國電影導演,事業家。中國第一部故事短片《難夫難妻》的導演。
1916年,他創辦幻仙影片公司,將文明戲《黑藉冤魂》搬上銀幕。
1922年由他和鄭正秋等人發起組織了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
他的主要作品有:《火燒紅蓮寺》第五至第十六集的編劇;《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第一至第十六集、《白雲塔》、《孤兒救祖記》、《擲果緣》、《難夫難妻》等片的導演;《黑籍冤魂》中的男演員之一。
沈浮沈浮,原名沈哀鵑,又名百寧。天津人。家境貧寒,早年失學,曾做小販、照相館徒工。1924年入天津勃海影片公司任演員,自編自導自演無聲喜劇短片《大皮包》。1933年在上海加入聯華影業公司,曾任《聯華畫報》編輯,後任編導。先後編導《出路》、《無愁君子》等影片。所作電影劇本《狼 山喋血記》被認為是較優秀的國防電影作品。抗日戰爭爆發後,與陳白塵、白楊等組織上海影人劇團,輾轉至重慶,導演舞台劇《草莽英雄》、《 兩面人》、《日出》、《雷雨》、《 霧重慶》、《群魔亂舞》等,同時創作話劇劇本《重慶二十四小時》、《 金玉滿堂》、《小人物狂想曲》等。 抗戰勝利後到北平,任中電三廠副廠 長,編導影片《追》。後至上海,加入昆侖影業公司。1948年編導影片《 萬家燈火》,運用現實主義手法,充分表現了下層知識分子覺醒的過程。 1949年編導《希望在人間》,導演手法細膩含蓄,生活氣息濃郁。同時還參與編寫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 建國後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 56年導演影片《李時珍》。同年赴蘇聯考察寬銀幕立體聲影片導演業務。 1958年導演了中國第一部寬銀幕立體聲影片《老兵新傳》,於1959年獲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後相繼導演《萬紫千紅總是春》、《北國江南》、《曙光》等。其中《曙光》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其創作態度嚴謹,富於探索精神; 風格朴實沉厚,抒情意味濃郁;結構布局和節奏處理,尤見功力。曾任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一屆委員、第二至四屆常務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電影局藝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編導故事片1926:大皮包 1933:出路1935:無愁君子 1937:聯華交響曲·三人行天作之合自由天地1946:聖城記1947:追1948:萬家燈火(與陽翰笙合作編劇)1949:希望在人間 電影劇作 1936:狼山喋血記1949:烏鴉與麻雀(與王林谷、徐韜、趙丹等合作)導演故事片1954:斬斷魔爪1956:李時珍1959:老兵新傳萬紫千紅總是春1963:北國江南1979:曙光演出影片1926:大皮包1936:迷途的羔羊1937:藝海風光·電影城
鄭君里,曾用名鄭重,千里。1911年生於上海,原籍廣東中山,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導演。自幼家境貧寒,進義學念書。因酷愛藝術,讀到初中二年級,毅然中途輟學,考入南國藝術學院戲劇科學習,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1929年夏,在南國社參加《莎東美》、《卡門》等劇的演出,與陳白塵等創辦《摩登》戲劇半月刊。1931年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起草《最近行動綱領——現階段對於白色區域戲劇運動的領導綱領》。同時,他還加入摩登劇社、大道劇社,演出《乞丐與國王》、《血衣》、《亂鍾》等劇。1932年,加入聯華影業公司為基本演員,先後在《火山情血》、《奮斗》、《大路》、《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近20部影片中擔任主要或重要角色,並參加上海業余劇人協會,演出《娜拉》、《大雷雨》等劇。在銀幕和舞台上,以形體動作灑脫自如,並善於把握並表達角色的內在情緒,富於藝術魅力而成名。抗戰爆發後,任上海救亡演劇三隊隊長。1940年,在重慶加入中國電影製片廠,任新聞影片部主任,歷時兩年,赴西北、西南地區拍攝各兄弟民族團結抗戰的長紀錄片《民族萬歲》。1943年,參加中國藝術劇社,導演了《戲劇春秋》、《祖國》等劇。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任昆侖影業公司編導委員會委員。1947年,與蔡楚生合作編導《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雖是在老藝術家指導下的電影導演學步之作,卻已顯露出他作為一名電影導演的非凡的稟賦與才華。翌年,他參加了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的集體創作,並單獨執導了該片,以強烈的使命感和鮮明的時代感,真實地記下了蔣家王朝的「最後罪惡史」。影片在人物刻劃、場面調度、鏡頭處理,以至細節運用等方面,都體現出他對電影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現能力。影片於1957年榮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50年代後,他的電影導演藝術步入鼎盛時期,影片《宋景詩》(與孫瑜合導)場面宏偉,氣勢磅礴,反映了當時魯西農民起義的真實面貌。他執導的《林則徐》和《聶耳》,被譽為「紅燒頭尾」,是上影向建國1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1961年導演的《枯木逢春》以精雕細刻的手法和富於詩情畫意的鏡頭畫面,動人地描述了血吸蟲病人苦妹子從絕症中獲得新生及一家人在新舊社會悲歡離合的遭遇。影片較好地借鑒了傳統藝術的經驗,體現了他在探索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的銳進精神。長期以來,他還致力於電影、戲劇的翻譯和著述。《論抗戰戲劇運動》,在1939年曾以單行本出版。進入40年代後,他即以開始《角色的誕生》的構思和撰稿。在他的藝術道路上,理論研究與藝術實踐,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迄今以出版的論著有《角色的誕生》、《畫外音》,譯著有傑希.波里斯拉夫斯基的《演講六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自我修養等。鄭君里是一位擅長駕馭「重頭戲」著稱,以拍攝人物傳記片見長的電影藝術家。1969年因文革遭受迫害死於監獄。他曾是上海市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中國影協、劇協常務理事、上海影協常務理事。
費穆,字敬廬,號輯止,1906年生於上海。中國電影導演。
1916年費家遷居北京,因長年苦讀,致左眼失明。後開始接觸電影,撰寫影評,辦電影雜志,翻譯英文字幕和撰寫說明書。
1932年至上海任聯華影業公司導演。同年執導了《城市之夜》,反映人民疾苦,這部電影充分顯示出他的導演才華。之後,他又陸續導演了《人生》、《香雪海》、《天倫》。
1936年由他導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記》,被認為是國防電影的代表作。抗日戰爭爆發後,費穆拍攝了《北戰場精忠錄》。「孤島」時期,導演了《孔夫子》、《世界兒女》及京劇戲曲片《古中國之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租界後,費穆轉向戲劇舞台。抗戰勝利後重返影壇。
1947年,他執導了由京劇大師梅蘭芳主演的戲曲片《生死恨》。這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達到了建國前戲曲片拍攝的最高水平。
1948年,導演《小城之春》。
1949年5月去香港,創辦龍馬影片公司,執導影片《江湖兒女》,片未竟而病逝。
費穆憑借《小城之春》開啟了中國詩化電影的先河,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開始發現費穆,認為他把中國傳統美學和電影語言進行完美的嫁接,開創了具有東方神韻的銀幕詩學。
姓名:謝晉 出生年月日:1923年11月21日 生肖:豬 星座:天蠍座
籍貫:浙江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縣
學歷: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個人簡歷及工作成就(獲得獎項):
1923年 11月21日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在家鄉度過童年,並上了一年小學。
三十年代隨父母遷居上海繼續讀小學。
1938年 赴香港讀中學。
1939年 回上海就讀於大夏附中、稽山中學高中,業余時間到華光戲劇專科學校、金星電影訓練班學習,指導老師有黃佐臨、吳仞之等,並參加由於伶等人支持的學生戲劇活動,在多幕劇《岳雲》中扮演岳雲。
1941年 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話劇科,受教於曹禺、洪深、焦菊隱、馬彥祥、陳鯉庭等名家。
1943年 就讀於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後主動輟學,跟隨馬彥祥、洪深、焦菊隱去重慶中國青年劇社工作,在《少年游》、《槿花之歌》、《黃花崗》、《雞鳴早看天》、《郁雷》等戲中擔任劇務、場記和演員。這一時期,確立了向導演專業發展的藝術志向。
1947年 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專業復學,導師余上沅。
1953年 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
1983年 作品:《秋瑾》(導演)義大利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4年 作品:《高山下的花環》(導演) 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剪輯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一等獎;《文匯報》、《中國電影時報》新時期十年電影獎(1977一1987)故事片獎、導演獎。
法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5年 美國十大城市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6年 作品:《芙蓉鎮》(導演) 獲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美術獎;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獲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水晶球獎」,(演員徐松子獲「捷克戲劇家協會評委獎」);捷克第40屆勞動人民電影節榮譽獎;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頒發的1989年發行影片評論獎、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法國第1屆蒙彼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任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委員。前後曾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於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1988年 作品:《最後的貴族》(導演) 獲第1屆中國電影節榮譽獎。
任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第5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任第7屆中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1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1989年 任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
1991年 作品:《清涼寺鍾聲》(導演)《啟明星》(導演)1992年 8月8日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成立於上海,任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美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93年 作品:《老人與狗》(導演) 獲上海電影評論學會1993年「十佳影片」獎。2月任上海謝晉——恆通明星學校校長;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
任第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任第8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第2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
1995年 作品:《女兒谷》(導演)獲1995年第4屆全國大學生電影節特別榮譽獎。5月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6年 任第6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
1997年 作品:《鴉片戰爭》(導演) 獲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錄音獎、最佳道具獎、最佳男配角獎;1997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上海影評人獎「永樂懷」1997年「十佳影片」榮譽稱號。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1998年 任第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當代電影大師」稱號。任第9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個人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出版《我對導演藝術的追求》。
擔任副導演的影片: 《啞妻》(48年,大海大同電影廠)《雞毛信》(53年,上影廠)擔任導演的影片:
《女籃五號》(57年,上影廠,57年獲世界青年聯歡國際影片展覽「銀質獎」,58年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紅色娘子軍》(60年,上影廠,獲第一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64年獲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
《大李、老李和小李》(62年,上影廠)
《舞台姐妹》(64年,上影廠,獲第二十四屆倫敦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第十二屆葡萄牙菲格臘.達.福日國際電影節評委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榮譽獎——國際電影導演獎。
《天雲山傳奇》(80年,上影廠,獲第一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第四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牧馬人》(81年,上影廠,獲第六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84年,上影廠,獲第八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芙蓉鎮》(86年,上影廠,獲第六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卡羅維伐
利國際電影節大獎
《最後的貴族》(89年,上影廠)
《清涼寺鍾聲》(91年,上影廠)
《啟明星》(92年)
《老人與狗》(93年)
《女兒谷》(95年)
《鴉片戰爭》(97年,峨眉廠,獲第十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三次擔任「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擔任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干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獲獎情況及代表作:
《大李、小李和老李》、《秋瑾》
《女籃五號》獲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
《紅色娘子軍》獲1962年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3屆亞非電影節上獲得「萬隆獎」第3名
《舞台姐妹》獲第24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
《啊!搖籃》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天雲山傳奇》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首屆金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4屆百花獎最佳影
片獎
《牧馬人》獲1982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6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獲19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第8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芙蓉鎮》獲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球獎
張暖忻簡介
張暖忻(1940—1995) 於196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以《沙鷗》一片獲1982年金雞獎導演特別獎。接著又拍攝了《青春祭》、《北京,你早》。張暖忻是紀實美學最早的實踐者。她的幾部作品,顯示了她在電影美學上的不懈的探索。《沙鷗》中以新穎的電影語言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的敘述形式,《青春祭》中營造的含蓄、飽滿而又溫煦的意境,《北京,你早》中以生活流和紀實風格顯示出來的潛在激情,在中國藝術電影創作中是獨樹一幟的。
作品:
雲南故事
青春祭
沙鷗
南中國1994
你好,北京
閨閣情怨
鄭洞天,河南羅山人,生於重慶,在上海讀中小學,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任過文學編輯,導演助理等工作。1976年,鄭洞天調回北京電影學院任教,並從事電影創作。先後與謝飛等合作導演了《火娃》、《向導》等片。後者獲得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1981年,鄭洞天與徐谷明合作導演了影片《鄰居》,獲得次年的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影片被視為第四代導演早期的抗鼎之作,確立了「紀實美學」的風格。此後,鄭洞天又先後拍攝了《鴛鴦樓》、《秘闖金三角》、《人之初》、《劉天華》、《台灣往事》等影片。
鄭洞天除了擔任北京電影學院的教授,還曾擔任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廠長。這使他比一般的電影學者更能深切的體會和認識到電影作為工業的基本特性以及電影作為工業對個人化電影創作的巨大制約(他自己的創作實踐就證明了這一點)。鄭洞天任電影學院教師以來,為中國電影事業培養了不少導演人才。同時,在電影評論、電影藝術創作等方面都有較高的建樹,他的評論文章,論文在電影界有一定的影響。
作品
台灣往事
鄭培民
故園秋色
人之初
秘闖金三角
鴛鴦樓
鄰居
向導
火娃
吳貽弓,男,漢族,1938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大學文化。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任上海海燕電製片廠導演助理。1977年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導演。1983年4月當選為上海第六屆政協委員。1984年任上海電影局副局長,兼任全國影協副主任、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1985年3月任上海電影總公司總經理。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任上海電影局局長兼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1989年1月後,任上海電影局局長、中共上海市委委員、上海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第六屆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文藝一級導演。中共第十屆、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導演的影片有《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等。《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城南舊事》獲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二屆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和1984年第十四屆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黃蜀芹(1939-),導演,原籍廣東番禺,生於上海。196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曾任《啊!搖籃》、《天雲山傳奇》等影片的執行副導演。1983年,其獨立導演影片《青春萬歲》,於次年獲蘇聯塔什干國際電影節紀念獎,1984年的《童年的朋友》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和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1987年,黃蜀芹與人合作編劇並導演影片《人鬼情》,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法國第十一屆克雷黛國際婦女節公眾大獎。1996年,執導兒童片《我也有爸爸》,獲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由錢鍾書同名小說改編的著明電視連續劇《圍城》,為黃蜀芹贏得了1991年第十屆全國電視飛天獎二等獎和最佳導演獎;首屆國際電視節金熊獎等。1996年起兼任上海新文化影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