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韓國拍了一個慰安婦的電影叫什麼
《鬼鄉》。
該片是由趙廷來執導,姜荷娜、崔莉主演的歷史電影,於2016年2月24日在韓國上映。
該片以韓國慰安婦受害者姜日出為原型,講述了1943年日本侵佔朝鮮時期,14歲少女正敏以及一群女孩們被日軍強行帶走後成為慰安婦的悲慘故事。
劇情簡介:
1943年日本侵佔朝鮮時期,朝鮮慶南居昌郡的一個普通的村莊,天真爛漫的14歲少女正敏(姜荷娜飾)在父母的愛護下幸福地長大。
某天卻被日軍強行拉走,和她一同被抓走的還有少女英熙(崔莉飾)以及其他差不多年紀的女孩們,她們連英語一句都不懂就被帶上了火車,離開家人和家鄉的懷抱去到完全陌生的國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冰冷戰場中,正敏和其他女孩們就像被遺棄的孩子,在那裡她們被日軍糟蹋成為發泄工具,陷入了無盡的苦難中,戰爭結束後只剩下少數人能活著回到家鄉。
② 電影劇情是一個女的 被一群人糟蹋然後復仇 有兩部 叫啥名字
《我唾棄你的墳墓》。
《我唾棄你的墳墓》是由邁爾 扎奇執導電影執導,Camille Keaton、Eron Tabor等主演的一部具有爭議的強奸復仇類影片,於1978年10月1日在美國上映此鍵棗。
該片講述了作家珍尼去一個河邊小鎮度假,在夜晚被幾個男人施暴,宛如從地獄復活的復仇,珍尼展開了對地痞們的報仇行動。
(2)開頭一個女的被一堆日軍輪奸相關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年輕漂亮的作家珍妮(Camille Keaton飾)去一個樹林里的小木屋度假。在加油站,她認識了史丹利等三個男人。下午,小木屋的下水道壞了,便叫人修理,一個叫馬修(Richard Pace 飾)的羞澀文靜的男人幫助她修好了下水亮散道。從珍尼家出來之後,馬修興奮異常。
因為他愛上了性感迷人的珍尼。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的朋友們——在加油站的三個男人。三個男人說會幫助他追求珍尼。
夜晚,珍尼僅穿著內衣在小木屋裡。突然間,四個人走進她的小木屋,馬修和加油站的三個男人,四個男人圍了上來,恐懼的珍尼敵不過年輕力壯的男人,被羞辱一番後只好逃跑。
後來遇到一位警長,她向警長報了案。警長要求珍妮帶他去小木屋觀察情況,珍妮把他帶到小木屋,結果森拆警長和另外三個人是一夥的,他們按住珍妮,威脅靦腆的馬修糟蹋她。馬修也忍不住慾望的誘惑,強奸了珍尼。
③ 南京 南京觀後感
1.《南京!型蔽南京!》:一場迎合主流歷史觀的意淫
屠城,這是一場人道慘劇,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幕,是戰爭史上最骯臟的篇章,也是中國抗戰史上最悲痛的一頁。我要強調下這個觀點,免得有人說我立場不對。有些人討論問題總喜歡先看立場,不管問題是不是問對了,自然也就掩蓋了追尋答案的要求。
影片《南京!南京!》,簡直像一部科幻片。別誤會,我不是說南京大屠殺是幻想的,毫無疑問,我從不懷疑這段歷史的真實。但是,我們需要的「真實」不只是 Yes 和 No 的答案,我們還需要「為什麼」和「怎麼樣」,需要「誰」和「什麼時候」,只有這樣,我們的反思和討論才有真實的基礎,我們得出的判斷和結論才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我們要以史為鑒,史之不明,何以鑒之?
然而,這些問題,在影片《南京!南京!》中,全部找不到。我說《南京!南京!》像一部科幻片,是因為,整部影片像是一個虛擬出來的時空,一個漂浮在黑暗太空中的舞台,沒有前史,沒有周邊,沒有上下文。片中出現的人沒有名字,沒有來歷,沒有生活,沒有靈魂,沒有與其所在世界的任何關聯。即使是導演偶爾試圖描寫的人物心理活動,也是斷裂的、碎片的。
動機甚至都不存在。日軍為什麼屠城?或者下放到個體,一個日本士兵為什麼會嗜殺成性?人們為什麼不抵抗?同樣地,下放到個體,一個普通市民,為什麼不抵抗?我要的,不是「抵抗」這個結論,我要的是「為什麼」,他們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他們怎樣面對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怎樣面對一場要奪去自己和至親好友生命的戰爭?怎樣面對一支和我們同樣面孔和體格卻像惡魔般行為的軍隊?
影片預設了這一切,即日本軍隊的嗜血、殘暴、無人性,是無需解釋的。影片同樣也預設了,中國人就是麻木的,是隨時待宰殺的,是命如螻蟻的。影片中的日本士兵(除角川外)就是用來殺人的。同時,片中的中國人,就是用來吃槍子的,用來成片地倒下,用來快速、高效地達到導演的預期。他們像麻袋一樣,被堆疊在洪水之前,面無表情,亦無生命。這和我們多年來習慣的只有集體、沒有個體的主流歷史觀,有何不同?
很多人提到了《南京!南京!》片中對「人性」的描寫。是的,「人性」是有的,但只賦予了一個主角。但即便如此,這個叫角川的日本士兵,沒有身份,沒有軍銜,沒有部隊番號,沒有年齡,沒有出生地,除了他媽媽做的火鍋很好吃,你不知道關於他的一切。影片粗暴地省略了任何合理的交待,角川沒有任何來歷,沒有關於這個「人」的任何背景。因此,雖然角川有了去向——自殺,但也無法掩蓋這個全片唯一被真正「描寫」了的人物的蒼白與空洞。
甚至我們只被告知他姓角川,連名字叫什麼都不知道。想像一下,這還是全片主角的待遇。至於陸劍雄(估計你也不知道這人是誰吧?)、姜老師、拉貝,這些配角甚至更不配獲得交待。至於南京城,影片根本就無暇顧及了。導演希望我們有一些新的理解,但理解什麼?用什麼去理解?
《南京!南京!》迎合了主流的受害者控訴心理,這與以往的主旋律影片沒有本質不同,區別只是韓國大片式的聲畫效果,以及一個導演幻想出來的日本士兵的視角。是的,我說它像韓國式的大片,而不是好萊塢式的大片,因為它學會了在電影中使用大量慘烈與血腥的鏡頭,但連好萊塢那種通過現成套路造出內涵的技巧都沒有掌握到。
至於導演幻想出來的日本士兵視角,這是一次創新,我必須承認,這畢竟打卜枝州破了以往以「高大全」的搭鄭英雄人物來異化戰爭的主旋律做法。但它仍然是幻想出來的,角川缺失的人格和身份,與我們的教科書對「董存瑞」和「雷鋒」的描述方式一脈相承。內心掙扎而後自殺的角川,不過是導演從受害者的角度去幻想施暴者的心理,從而獲得補償。
嚴格說來,痛苦的角川是一個被疏離了的旁觀者,他連施暴者都不是,除了偶爾的軍事行動和只言片語的對話,你甚至不知道角川和其他日本士兵的關系。導演真正去試圖了解施暴者嗎?一個人、一個軍隊、一個國家,為什麼會充滿戾氣、乃至變成惡魔?施暴的過程中,他們內心是怎樣的?施暴之後,他們如何面對自己惡魔的那一段歷史?
抱歉,這些問題,看來都不是導演陸川想要提供的。《南京!南京!》一片,只提供了一個叫做「南京」的地方,它甚至連城市都算不上,因為它只有一個軍營、一個難民區和一個教堂,甚至連軍營和難民區的描寫都是缺失的。
歷史也是缺失的。南京,堂堂中國首都,為什麼會淪陷?市民為什麼無法逃離?日軍的暴行為什麼沒有人干預?在影片中,一切皆只有果,沒有因。角川的死,貌似有因,但卻是被強行施加了導演意圖之後的因,是被粗暴剝離了若干內容之後的因,因此也是不完整的因。這就像,當我們聽說某大學男生跳樓自殺之後,我們如果只想知道他是為情所困,因為一個他喜歡的女孩拒絕了他,從而尋了短見,那這只會是小報新聞,或稱社會新聞。我們也許無法對每個自殺的孩子充滿探因溯源的動力。但,我們對歷史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小報水平上。
《南京!南京!》,把一切都變成了符號,侵略者、中國士兵、被屠殺的平民、施救者,包括南京這個城市,以及屠殺本身。
然而,任何一個事物,若變成了符號,它的深度和關於它的嚴肅討論便會被消解。而當歷史事件和人物被符號化了,便會變成一個不可言說、不可探究的主題。
而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最大擔心正是,我們對歷史仍然是遮遮掩掩的態度,真話仍然夾雜著假話,並且禁止讓人去討論和辨別。同時,我們的主流歷史觀仍然只有整體,沒有個人,這種視角和思維方式維系了兩千年,至今未變。
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慘劇,它需要我們去勇敢地直面和公開地討論,需要我們還原歷史事件本身冷酷的起因和過程,也需要我們還原裡面的每一個個體,每一個被數字取代了的人。但我擔心,《南京!南京!》只會推動新一代人沿著舊的慣性前行,讓我們繼續難以真正去研究和反思。
2.陸川吹噓的所謂對同題材影片的超越,如果是指增加了一個日本人視角、增加了「支那」散兵的抵抗、增加了一些患難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一個「漢奸」的轉變、增加了少兒不宜的強奸寫實鏡頭的話,我以為,這些在平面上的加料,談不上超越,提煉一下,無非是日本軍國主義可憎、中國人可敬、中日兩國人民都是戰爭受害者這些早已顛撲不破的主流屁話,並不能深化或改變觀眾對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悲劇的認識:該抹眼淚的還是抹眼淚,該意淫東京屠殺的還是意淫,該為日本人辯護的還是辯護。
我並不認為南京大屠殺是一個沒有價值的題材,雖然這個題材的影片都一無例外拍成了活報劇。這個題材,非常有價值,但只有放到一個揚州十日、奧斯維辛、紅色高棉、這一樣一條縱向的語境里拍,才能真正拍出意義,才能叫做超越。這樣題材的電影,應該回答這樣的問題:人為什麼要殺害同類?在什麼情形下,一個受過教育、知書達理的人會變成野獸?施暴的人為什麼失去了應有的悲憫和良心?
我覺得如能超越具體的時代、民族國家背景去深刻反思打著正義旗號的群體犯罪,那這樣一部影片才是真正有價值。拍南京大屠殺,是為了反思慘劇發生的社會歷史政治根源,反思人性之惡與人性之善的深刻內在沖突。最基本的,應該揭示出日軍暴行背後的邏輯。
即使是暴行,也是有理由,有邏輯支持,甚至是道德支持的。這個邏輯就是:施暴者事先將受害者符號化、非人格化,從而獲得了暴行的正義性,才脫敏了暴行本身所帶給施暴者的不適感,才擺脫了日常情況下良知和道德的約束。這種「正義施暴」「有道伐無道」的邏輯,在陸川的影片中是看不出來的,陸川的人物和情節,沒有邏輯,只有羅列。
這樣的邏輯適用於一切群體性、制度性的暴行:從古代中國的人殉,到瑪雅人的血腥祭祀,到納粹的「徹底解決」,到「古拉格」群島,到南京大屠殺。。。。將某個階級、某個社會群體、某個民族帖上「非我族類」的邪惡標簽,對方便可以不被視作人類,對其屠殺,就可以偉大光榮正確、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暴行就成為一種義舉,在這種意識形態中,人性固有的惡得到充分的釋放,卻又披著善的外衣,而人性固有的善良、憐憫、理性等等,都統統失靈。
這才是莫大之悲劇,比巨大的人身傷亡更大的悲劇。
除了那些赤裸裸的開膛破肚血雨腥風的暴行,支持這種暴行的邏輯也會表現為強度較小、但可能時空范圍更大的隱暴行——歧視、冷漠、排斥等等。五道口小資們對乞丐的妖魔化、我的右派朋友對北川自殺官員的不屑,都是這種隱暴行的表現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南京大屠殺的病毒無所不在,各種形式的南京大屠殺無時不在進行。這種打著正義的旗號將某個人群符號化再加以迫害的毒素,如果不得到認真的清算,那麼,原始意義上的大屠殺今後會一再發生。
3.再說整個構成,先是男人怎麼被殺光,然後女人怎麼被蹂躪,接著就是漢奸的產生,繼而良心發現被槍斃。先說說男人怎麼被殺光的,我想陸川這個編劇在寫劇本的時候,肯定讀了好多遍中國現代史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文字,否則,他怎能如此相似的把文字變成了畫面呢,譬如兩個日本軍官殺人比賽,又如把大批人趕到江邊機槍掃射,還有講大批的平民和卸了武裝的士兵活埋,活活燒死等等,用黑白畫面來重現歷史,只可惜這么大的現實場面在電影中只表現出一角,更多的是人們對其他部分的想像,畫面的單一與拼湊,簡直就像是思維混亂,不知所謂。。。劉燁在這段的最後部分帶著文藝青年的表情出現,我只想說,不錯,他很帥。
說起女人,我實在無言。看到很多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導演往往會選擇以點蓋面,因為赤裸裸的畫面不僅會對先人的不敬,也是對後人的傷害。陸導演覺得味道不夠重不能讓人家記住,所以,不斷的出現女人被強奸,而且不斷的被強奸、輪奸,再加上一直晃動著沒停過的鏡頭。也罷,歷史本來就這樣,也不能怪我們的導演,好歹你在給我們復述這段傷心的歷史,可你不知道的是,我們從電影中看到的是中國的無能與悲哀。我們在干什麼?不斷的去挖掘傷心的墳地……這個唐先生操著怪里怪氣的吳語跟老婆嘀咕嘀咕,因為沒了拉貝的保護,便變著法子投靠了小日本,走上了漢奸的道兒。最後,他並非良心發現才改頭換面,說是小姨子被拉了去做慰安婦,後來瘋了被小日本殺害,再後來拉貝帶了他們夫妻離開,他終究把逃生的機會給了另外一個人。這個交接很奇怪,最奇怪的是他留下後就直接被帶到了法場,這是為什麼呢?屠城是為了毀滅侵略的證據,不只是為了殺人而殺人。難道兩個小時的時間不夠你把這段本來就垃圾的一個故事說清楚?
④ 求電影<南京大屠殺>的故事情節梗概
本片1995年由中制公司、台灣龍祥影業公司聯合出品。1937年,日本開始全線進攻中國。醫生成賢和他懷念的日本太太理惠子,一雙兒女,為躲避戰亂,從上海逃回老家南京。
廣德失守,日軍向南京進發,蔣介石叛逃。南京城內的大學里建立了難民安全保護區。老師劉書琴在安全區給孩子們上課。1937年12月13日,南京論陷。日軍在城裡搜索傷兵,理惠子因為她的日本身份逃過了一次災難。日軍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在草鞋峽屠殺了中國俘虜和平民5萬7千8百多人。家裡只有紅薯了,成賢只好帶著家人去安全區。這時,司令部的聯絡員,已經逃出南京城的劉書琴的男友鄧天遠,也來到了安全區。
幾百個日本兵來到安全區,不顧一切往裡沖,救委會主席雷佰用身子擋住,遭到暴打。日軍在安全區喪盡天良,書琴為保護孩子受傷,理惠子被踢中肚子死去。天遠背著書琴,孩子們緊跟著,向原野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