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非主流
英文:Non-mainstream
拼音:fēi zhǔ liú
(非主流興起於2006年,於2009年12月31日,非主流天王楊誠俊宣布結束了長達4年的非主流扭曲文化潮流)
非主流其實真正指的是仿造中世紀歐洲風格的服飾,也就是類似一種懷舊的服飾,這一點與E+E有點相似,與E+E沒有任何相關,也沒有E+E那麼「時尚」,非主流的服飾穿在身上或許會有一種貴婦的感覺,服飾看起來會有點像洋娃娃,而國內的非主流更多追隨的是日韓風的服飾,這點和非主流的傳統意義是不同的。
國內非主流:「大多時候,非主流的主體都難以被大眾社會所接納。歷史其實也正是如此。所謂的歷史,往往是大眾版的歷史,而不是以歷史的真相為歷史。」「非主流」當然是針對「主流」而言的,「主流總想要確認什麼,樹立什麼,劃定什麼,保持什麼。」主流是大多數人的思想,佔有統治地位,不會被推翻,因為「非主流」畢竟是少數人。通過「主流」與「非主流」這個問題從而擴大到歷史或者是這個世界,就像所說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也是這個意思,有些事情能被少數人推翻;但畢竟還有很多事情是不可以的、無奈的。
再說另一個問題,「非主流」人群如果能將自己的個性展示到位,那會是讓人欣賞並接受的;如果太過另類、另類的過了火就是不好的了,不僅破壞了自己的形象,也會引領一些跟風的人從而破壞了社會的形象或者上升到一個國家的形象,舉例,如E代天王楊誠俊,就是一個太過另類的人,思想太過復雜,他大膽的改造了非主流,在他的音樂里,把社會、人類、生命突出得極為黑暗,使非主流達到了另類的極端,從而影響到人類的思想墮落,難以自拔,最後造成心理疾病。這就是所謂的「非主流不光破壞自己,也破壞周邊世界,非主流的部分個人形象其實是很可恥的。」
非主流就是張揚個性、另類、非大眾化,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講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裝 、衣著、言行。
非主流指年輕人打扮穿著方面到了難以被大眾接受地步,故用非主流稱呼。也就是說人們隨著生活發展,追求的物質也因此改變了觀念。人們對吃喝穿著等一系列問題解決後,從此便對自己進行了物質上的戰爭,身體上的物質需求不斷的在增加。從實際方面講這個變化我們叫做發展,因為這種不斷在變化,所以我們就必須要用一個名詞代替,因此才說成非主流。當一個自詡為非主流衛道者去模仿其它非主流的時候,他就不再非主流了,他不再個性了,他只是眾多非主流的復製版本,非主流也是現在青年用來表達內心的孤獨的一種手段。
國內非主流形象:在中國,非主流形象代言還沒有到達巔峰,已存在著極大的泡沫成分和非理性行為;隨著消費者的成熟、行業的規范,企業也會走向理性,明星代言潮自然會回落,啟用普通模特將成為主流;同時,感性形象代言人將異軍突起並逐漸走向成熟。最近在韓國暴紅的青年形象代言明星梁朝偉,成為非主流形象代言大亨,他第一次代言的是韓國的一家服裝品牌,出場價僅為1.6萬韓元,也是他決定在中國尋找到更多的機遇,同時避免不了挑戰。企業啟用形象代言人,可能有各種目的,尤其當明星效應和炒作之風盛行的年代。在對形象代言人按照「准確營銷」的觀點進行理論總結,把形象代言人的角色細分,發現了現代市場形象代言人基本特性,但在張庾玄的形象代言生涯中也是曲折的,並非一凡風順,也證實了他所做的努力,是改變中國的形象代言走向世界化,他的品牌形象代言,亦即以形象代言的方式傳達品牌獨特、鮮明的個性主張,使產品得以與目標消費群建立某種聯系,順利進入消費者的生活和視野,達到與之心靈的深層溝通,並在其心中樹立某種印象和地位,使品牌變成一個有意義的帶有附加價值的符碼。他通過一定的媒介或載體傳播訴諸目標受眾,從而在品牌如雲的市場中樹立和打造個性化的品牌形象。他或者通過品牌創立人獨具人格魅力的形象代言,給目標受眾以鮮明的品牌個性和信心;或者通過影視明星、社會名人極具親和力的形象代言,令品牌產品迅速對目標消費群的購買施加影響;或者通過虛構人物演繹品牌敘事,傳達品牌理念與價值取向,贏得目標受眾的認同;或者通過漫畫式卡通動物的形象代言,塑造活潑可愛、耳目一新的品牌形象,讓人在相視一笑中對品牌產生美好的聯想和印象。他的形象代言並不完全等於企業的形象,所以,他的走紅並不意味著產品就能夠走紅。企業的監督與他們的配合就顯得相當重要。而他們也應有自我約束的責任意識,真正融入這個企業文化,真正用心去演繹產品宣傳理念,才會凸現Subchord effect模式,即張庾玄的「子弦效應」商業模式。
他們始終相信張揚的色彩不會被膚淺的世俗所掩埋!
1、無法確切定義或到目前為止沒有定論。
2、正在變動當中,或者說仍然存在較大變動。
主流的事物,應該說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整體,內部或許運動劇烈,但依然遵循既有的規律和法則,結果是可以預見的。
比如旅行,通過旅行社的話,今天明天後天的行程、景點、遊客的反應,導游心中大概都有一個譜在那裡,不會有大的變化。若是通過單人騎馬旅行,在今天則是無法預測會遇到什麼情況:比如社會的反應、交通法規的限制、馬料的補充、住宿等,都存在一系列問題。但是在古代,騎馬旅行是很常見的方式,是主流方式。到今天變成非主流的,也是世界變化的結果。
非主流應該保持它的活力。這個活力不是指其存在與否或正在運行與否,而是指其創造的能力。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創造力,盡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那麼只有兩種結局:一、消滅;二、被同化。比如嬉皮士風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歷史創造力,不能與時俱進的發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漸淪落到一種時尚了。而無法確切定義或沒有定論,則是非主流事物擁有創造力的反映。比如R&B風格,在誕生之初,並非現在的唧唧歪歪盡說些沒用的風花雪月。也因為它的尖銳與野蠻血統,充滿了張力,難以為大眾社會所容納。
因此,現在R&B風格的風靡全球,是經過改造加工後的東西,保留了其形式美,但斬斷了其發展的根。沒有了現實的營養,它也就成了主流當中的一個零部件,成了一個流行語,被商品化,然後在世界各地的櫥窗里展覽、出售。
這些都是已經主流化了的非主流事物。更多的非主流事物,正在產生,但是在地下或者角落裡,不為人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非主流代表的正是社會的發展趨向,人類前進的活力源,社會肌體里的變異基因片斷,創造力的所在。所以,請你不要將非主流看成消遣與奇聞異趣似的八卦新聞。如果覺得非主流很淺薄,那很遺憾,只能證明你真的很平庸而已。因為已經喪失了自信和大氣,沒有勇力繼續創造、接納未有過的事物,如同行屍走肉般的存在於世,這樣的下場不就是所謂的地獄么。
從心理上來說,主流總想要確認什麼,樹立什麼,劃定什麼,保持什麼。然而世界的本象並非因人而在,不斷的發現發現再發現,創造創造再創造,對世界的認知也就越深刻,當然也更繁復而深奧。這註定是一個殺死腦細胞的好方法。非主流不光破壞自己,也破壞周邊世界。因此,大多時候,非主流的主體都難以被大眾社會所接納。歷史其實也正是如此。所謂的歷史,往往是大眾版的歷史,而不是以歷史的真相為歷史。
非主流是一種體驗,而作為一種體驗,必然要經過行為主體的感覺思考與行為。那麼,較為通俗的說法就是,非主流的傢伙總能表現出一種個性。這種個性必然是強烈的,否則將湮沒於共性的芸芸眾生。其實眾生皆有個性,但是很微弱,絕大多數個性種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殼,更不用說生根發芽,開出他人能見到的繁麗之花了。所以說,個性的表現,不是每個人都有。
但是,所謂個性,似乎又通過言行來表達。言行總要遵行一定的規律和法則。因此就有了可以模仿和學習的可能。智商較為發達的陰謀家於是可以通過故意的放言高論欺世盜名,比如終南山道士。這些非主流的言行,其實都是死了的,斬斷了思想之根的流行語、商品,是可以大規模刊行發售的武功秘笈,註定,不能繼續前進。所以才有了幾千年的鬼蜮伎倆和衛道士以及形形色色所謂的高人們。
主流應該是一個時代的大眾的潮流吧。
非主流當然就不是跟隨大眾潮流的東西,另類些,張揚些,或者更確切點說是符合我們個人心理的行為。或者超前,或者滯後。
但,非主流是有轉變成為主流的可能的。目前,淘寶網旗下的"哥倆男裝"就已淋漓盡致地詮釋著非主流在現實社會中的時尚風格.
非主流起源
據研究,非主流的老祖宗正是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以哥特搖滾風(Gothic rock)和視覺搖滾風(Visual rock)為代表。朋克文化屬於後現代虛無主義,以帶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奇異裝扮表現憤怒,破壞,死亡等情緒,風靡於搖滾音樂人和愛好者之間。
90年代末,由Punk文化衍生出了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它融合了Pop流行元素,在視覺的表現手法上更加多元化,並且開始表達一些憂郁,悲傷的主題,於是便產生了Emo文化,Emo即是Emotional的縮寫。Emo文化同樣發源於音樂領域,但很快變成了一種時尚風格,風靡於全球的青少年中間。
主流與非主流模式的沖突
主流(常規固定模式):
主流的文化價值觀,對外通常顯穩定結構。顧名思義,主流並不是指時尚潮流的追求——而是一種已經被絕大多數接受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接受真正的主流觀點的,不是時下被稱為非主流的社會現象中的跟風者——而是指尼采等理想主義哲學家。)
非主流(非常規流動模式):
小眾文化價值觀,與現實的價值觀格格不入。卧軌自殺的海子,舉槍自殺的梵高,都是非主流小眾文化價值。
關於非主流的推動力
放羊娃在認定了:「放羊-生娃-放羊」的目標(我們稱為理想的東西)後,就風雨無阻,義無反顧的放羊去了。現代社會不正是缺少了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了嗎?當然,我們這種堅持的精神之所以流失,也是有深層次的社會原因的--我們的社會並不是完全的公平,公正的。由於每個人成長所處的環境等諸多因素,有時我們努力了卻並不一定成功。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我們實現目標的可操作性不大,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有兩種情況: A 有的人去玩非主流,玩頹廢和墮落,然後找到許多「非」友,一起尋找共鳴和「非」的環境及理由,從而找到了心理的平衡,以減少現實對自己無情的「傷害」。他們用「非」的方式「主」。 B 有的人去玩游戲了,像「放養-生娃-放養」一樣「打怪-升級-打怪」。在游戲里得到無窮的樂趣,因為他們有盼頭,網游公司會迎合他們,只要你在打怪,你就能升級,升級了就能打更大的怪,在游戲里,玩家同樣被一群人認同,獲得了在現實中無法或很難得到的成就感,以減輕現實對他們心理造成的傷害和「不爽」。其實,一部分流行歌曲同游戲一樣,是因為歌曲的動聽和所述故事對歌迷的認同而流行的。體育,選秀,電視劇,綜藝娛樂等等需多東西都有同樣的功能。只不過這里只有網游對人們的時間、金錢、身體、學業等影響最大罷了。
想想放羊娃,人間的目標雖然簡單,卻有十分強的可操作性,放羊就能賺錢,賺錢就能娶媳婦,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真實啊。
「非主流」一詞的起源 關於「非主流」一詞的起源,一說:
「非主流」的起源,相信有很多人聽說過TOKYO HOT,即翻譯過來是東京熱。東京熱是日本最大的一家AV電影電視台我們現在看到的世界上60%的AV電影來自這個電視台,它位於東京的涉谷地區也就是非主流的發源地,被自稱為非主流一族最嚮往的地方。 這種起源說法,可謂「非主流」一詞來自強大的東瀛日本文化詞彙的典型。
另有一說:
「非」,原為單純的否定前綴。「非主流」一詞在中國,最早為「主流」(詳見「主流」詞條)一詞的否定式。後因外來文化的流入,逐漸有比主流更深的內在含義。也隨著各種文化在中國的不斷融合,逐漸從最單純的泛指外來文化、價值觀,演變為了對「異類的、常人所不能接受的」文化的總稱。與此相似的外來文化作用下產生該詞的說法還有很多。
更一說:
「非主流」一詞,是在主流有了「河流主幹」等原始含義外的含義之後隨即誕生的。也就是說「非主流」從一誕生就只有相對於「主流文化」的「非主流文化」的含義。如此說來,「非主流」一詞誕生應該時間不可能超過半個世紀——或者說,非主流一詞甚至是海子卧軌後才產生的。
無論是如何產生該詞,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非主流」一詞不是因為「非主流現象」才產生的。
更有一說是,「非主流」一詞來源於義大利的一個樂隊,隨著時間的演變,文化的差異,形成了當今的局面。
盛行年代
非主流盛於90年代喜歡非主流的大都是生於90年代NC的男生女生。由於以年齡主導的各種差異(包括思維方式,知識結構,交流平台等),「FZL」很少能被傳統媒體的發言者所理解。所以通常傳統媒體對「FZL」採取溫和觀望的態度,對其報道常大篇幅引用專家的觀點,將其和火星文、應試教育、青少年心理問題以及早戀等行為聯系在一起。
在網路中曾經一度有人評論「FZL」敗壞風氣,並將其通過諧音貶為「肥豬油」。這些評論也往往被「FZL人群」所漠視。
一般來說,普通人士對「FZL」採取輕蔑的態度,將其視為低級品味的代表;「FZL」人群是貧窮和虛榮心混合的產物。「FZL」卻認為自己也是潮流人士。
現在喜歡非主流的大都是在校的生於90年代學生居多,他們年紀都差不多。
非主流在中國產生於80後,盛行於90後的學生中。
[編輯本段]非主流與非主流現象
·什麼是「非主流現象」?「非主流現象」是什麼意思?
非主流本是西方國家對於與主流生活方式不同的現象的稱呼,尤其體現在音樂領域,但傳至中國後,只被學習了視覺外觀,而並未真正得其內涵。中國的非主流體現在照片上ps成藍、黑等陰暗色調、添加上抑鬱的語句,人物發型、姿勢趨向同一風格。是名為「非主流」實為很大數量人們愛好的主流,其中以90後和80後為主。
從人數上講,追求「非主流現象」的時尚的人占相對少數,多了就叫主流時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