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台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
[編輯本段]一、1988年電影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片名:媽媽再愛我一次
片名:My Beloved
類型:劇情
片長:87分鍾
國家/地區:中國台灣
語言:漢語普通話/閩南語
色彩:彩色
發行時間:1989年
導演 Director:陳朱煌 Chu Huang Chen
演員 Actor:楊貴媚 Yang Guimei、李小飛 Xiaofei Li謝小魚 Xiaoyu Xie
主題歌:《世上只有媽媽好》《牽你的手》《爸爸我愛你》
插曲::《酒落喉》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描寫精神病醫生林志強留學歸國,正要展開精神病院的業務,偶然發現院中一名病人,竟是他失蹤18年的母親秋霞!原來當年其母秋霞與父國榮相戀,但遭林母以秋霞身家不清白為由拆散鴛鴦,另外為國榮娶妻。已經懷孕的秋霞乃到鄉下投靠姨母,並在生下志強後獨力撫養,母子二人感情極佳。數年後,國榮之妻娟娟經證實不能生育,林家父母為了延續香火,用盡辦法要志強離開母親回到林家認祖歸宗。秋霞幾經內心掙扎,終於答應。但年幼的志強因思念母親而無法過平靜生活,經常偷偷回到鄉下找母親。
一次風雨之夜,志強躲在廟外避雨,秋霞等人遍尋不著,翌晨找到時,志強已奄奄一息昏迷不醒。秋霞大為激動,失足跌下樓梯成為瘋婦。18年後,志強終於找到他心愛的母親,並以一曲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重新喚醒母親塵封多年的記憶,母子相認大團圓。
[編輯本段]電影評價
應該說從上世紀80年代走來的觀眾,大抵都還記得記憶里的那一次集體揮淚———《媽媽再愛我一次》。幾乎每個從電影院里走出來的人,手裡都攥著哭濕的手帕。一部台灣苦情戲在內地獲得如此之廣的共鳴,這是當時發行這部影片的工作人員都沒有想到的。或許是因為母愛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題材,或許是因為那個時代還不像現在這樣喧囂,或許是因為它給了善良的人們一個宣洩感情的埠。
《媽媽再愛我一次》的轟動在上世紀80年代幾乎不僅僅是一部電影的成功,更反映出當時的文化現象。80年代末期是內地的商業片高峰時期,都把港台作為自己借鑒的對象。台灣動作片不發達,但它的悲情片符合中國人的心態,代表了內地觀眾的觀影情結。拍攝《媽媽再愛我一次》的時候,台灣文化已經在轉型了,正在批判瓊瑤電影,而侯孝賢、楊德昌等人處在上升階段;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內地正在涌動商業化的大潮,《媽媽再愛我一次》其實也是當時的中影集團一次市場化的探測。
《媽媽再愛我一次》之後,相類似的悲情題材都引起了轟動,這暗示了中國內地的觀眾和台灣觀眾在心態和情結上比較接近,它們的成功也提醒了我們要往市場化的方向運作電影就要考慮觀眾,尤其是中國人深層次的文化心理,不要以為動作片是解決市場化問題的惟一出路。
[編輯本段]轟動效應
1990年6月左右,《媽媽再愛我一次》開始在全國試映,首先是在武漢熱起來,然後是上海,在全國鋪開放映是在9月份。到1990年底的時候,我們發行了397個拷貝,觀眾達到了2億多人,票房上億元———當時的電影票價有1元到3元的,也有三五毛錢的。這個電影在當年是越演越好,創造了一個奇跡。
這部片子成功的原因在於它特別煽情。「小強」和「母親」的扮演者都不是很美,煽的也不是愛情而是親情,電影也敘事平淡沒有任何花里胡哨,但它符合當時中國人的心理需求。因為在它之前觀眾看了太多動作片,需要調劑一下口味,這種倫理悲情劇剛好滿足了觀眾的需要。其實我們發行部門和宣傳部門都沒有把這部小製作的電影當回事,它完全是靠觀眾的口碑來宣傳的,另外,它的主題曲在片中出現了四五次,街上小孩都會唱,這也是間接地為這個電影做了宣傳,觀眾們都知道看這部電影要帶手絹進場,不僅花錢買票,還哭個痛快。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背景:沒得到台灣觀眾的重視
《媽媽再愛我一次》是台灣獨立製片富祥公司於1988年攝制的低成本倫理悲劇片,故事改編自台灣民間故事《瘋女十八年》,由陳朱輝與柳松柏編劇,陳朱煌導演,楊貴媚、李小飛、謝小魚主演。它是台、港通俗影視產品中最典型的家庭倫理大悲劇。《媽媽再愛我一次》在台灣公映時,並沒有得到台灣觀眾的重視,映了幾天便靜悄悄下片了,在海外市場更連公映的機會都沒有。不料在兩年之後,《媽媽再愛我一次》竟在內地造成了空前的轟動。
花絮:「全中國最知名的媽媽」
談起《媽媽再愛我一次》中那個經典的「年輕媽媽」角色,楊貴媚曾經回憶說:「當時我才十八九歲,就讓我演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我根本就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幸好有我媽媽在背後當軍師。最後電影拍出來後,我媽媽帶頭感動得直掉眼淚,直誇我體會到當母親的真髓了。」演完《媽媽再愛我一次》後,楊貴媚在內地擁有了極高的支持度———她去打車,司機不肯收錢;她去住店,服務生搶著要幫她買單。至今還有太多的觀眾對她這位「全中國最知名的媽媽」念念不忘。整理劉晉鋒
B. 求台灣的倫理劇"娘家"劇情
「嫁出去的女兒不是潑出去的水,娘家永遠是你的依靠」…
「霹靂啪啦!」鞭炮聲炸得震天尬響,今天是退休校長林石獅(石英飾)小女兒麗芸(方馨飾)出嫁的大喜之日,她的夫家,是當地有名的豬腳特產世家,她的丈夫-建弘(李政穎飾),是彭大海二房春莉(朱慧珍飾)所生的兒子,石獅為女兒即將嫁到一個復雜的家庭感到不舍與些許憂心,但還是叮嚀著麗芸該有的應對處世。迎娶的車隊緩緩離開,石獅激動的阻止了妻子寶珠(唐美雲飾)潑水,「嫁出去的女兒不是潑出去的水,現在的人,女兒就是女兒,娘家就是女兒永遠的家」。
這是一個女孩為人妻、為人媳的故事。她的家,從此叫做「娘家」。
初入彭家的麗芸,還未熟悉夫家的一切,事情就不斷接踵而來,先是為了支持丈夫創業,毅然決定辭掉工作代替建弘走入不熟悉的豬腳工坊,又得在大房(劉秀雯飾)與二房春莉的明爭暗鬥中為難生存,而兄(李興文飾)嫂(高宇蓁飾)的刁鑽為難、婆婆的指責期待,都讓她新婚的生活備感壓力,所幸公公大海(雷洪飾)和丈夫建弘對她疼愛有加,還有個善解人意的小姑玲惠(葉家妤飾),讓她對未來的生活仍然充滿希望。
石獅的大女兒-麗華(高欣欣飾),處事能力一向為人稱道,家裡或姐妹間的瑣事幾乎由她一手包辦,八面玲瓏的交際手腕卻與丈夫正男(張銘傑飾)耿直的個性恰恰相反,彼此的熱情逐漸在生活中消磨殆盡,某日,正男的學校來了個和他志趣相投的女老師佩珊(李佩怡飾),一段不為人知的情愫隱然產生,也將麗華逼向崩潰的邊緣……。
而嫁入豪門、看似最為美滿的二女兒-麗芳(鄭仲茵飾),卻是「一入侯門深似海」,不僅要輔佐懦弱的丈夫家豪(宋逸民飾)經營家族企業,還要面對處處堤防著自己的婆婆(張瓊姿飾)、和虎視耽耽欲爭權位的大姑(況明潔飾),所幸麗芳多年來謹守本分、工作能力頗受公公楊開文(崔浩然飾)稱許,然而正當夫妻倆接班態勢逐漸成熟的時刻,妄想一步登天的么弟文傑(傅子純飾)卻為她惹出了一個致命錯誤,幾乎就要毀了她的婚姻與前途…。
C. 【盤點】台灣同性電影大觀
台灣,一個文化與社會觀念交織的獨特舞台,其同性電影作品猶如歷史的見證者,揭示著從禁錮到開放的變遷。早在戒嚴時期,台灣電影就悄然埋下了關於同志題材的種子,如早期的《孤戀花》與《孽子》,白先勇的作品如《失聲畫眉》更是深入人心,它們以藝術形式反映著社會的脈搏與文化的獨特韻味。
這些電影不僅講述愛情,也探討成長與人生。如《浮生若夢》延續《飛躍情海》的主題,而《那年夏天的浪聲》則用海浪聲講述情感的起落。《童女之舞》通過倒敘展現成長的力量,而《夜奔》中的孤獨與離世則讓人深思。
在這里,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個故事,一個視角,一個時代的縮影。【觀影三千歲】,讓我們一起探索更多台灣同性電影的深度與魅力,感受那些被歲月溫柔雕琢的情感與思想。
《台灣黑電影》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edjAc0G7q-YRrZnZtw_Mmw
E. 台灣二十部打真軍電影
台灣打真軍電影:
1、《趕屍艷談》
《浪女迷魂記》講述的士司機遇到了艷遇,可事後得知是女鬼采陽捕陰,嚇的司機趕緊求神拜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