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的電影有哪些
有不少,著名的有:
《黑雨》,1989年日本拍攝的電影,講述了廣島原子彈爆炸後廣島發生的事
《少女們的日記本》,這部比較新,是2009年日本拍攝的。
上面三部都是劇情片,還有像《廣島》這樣的紀錄片。
2. 求電影《太平洋戰爭》觀後感
正在熱播的《血戰太平洋》,藝術品質遠超斯皮爾伯格之前的《拯救大兵瑞恩》(1998)和《兄弟連》(2001)。該片不只滿足於歌頌為自由而戰的豪情,鏡頭直指戰爭對人性的傷害和異化。也可以說,它從側面告訴觀眾,原子彈的發明有多麼重要。
今年是二戰勝利和廣島核爆65周年,在照例舉行的各種紀念活動中,有無必要對投降只剩時間問題的日本使用原子彈,仍將是一個熱門話題。美國2005年公布的解密檔案顯示,當時的日本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將原子彈稱為「上蒼賜給日本的禮物」。海軍大臣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感慨,首要原因就是這場戰爭日本已註定失敗,多延續一天,就意味著無謂地增加日本及中美等盟國巨大的人員傷亡。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同仇敵愾,一個小鎮上的3個青年,竟因未能通過體檢、無法參戰而自殺。自由的代價是慘痛的。有時候,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諾曼底登陸,兩萬多法國平民死於盟軍的空襲。其中一個留下了感人至深的遺言:「知道我要死去非常可怕,因為我已盼望自由這么長時間。但我知道因為我的死,能給更多的人帶來自由。法國萬歲!同盟國萬歲!」
《血戰太平洋》里的美軍,除了集體搶奪友軍物質,還有嚇得尿床的、精神崩潰自殺的,虐殺戰俘更是屢見不鮮。陸戰隊菜鳥斯萊治親眼目睹戰友在敵人的屍體上撬取金牙;害怕暴露目標,失控者竟被同袍失手打死。一臉稚氣的斯萊治,被戰火燒得目露凶光,也用刺刀去撬日軍的金牙。
《血戰太平洋》花了1/3的篇幅描述被人們遺忘的佩里硫島戰役:1944年4月,日軍大本營調派王牌中的王牌、在中國戰場如入無人之境的第14師團擔任佩里硫島的防衛。「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中川州男大佐汲取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教訓,不再發起無謂的「萬歲沖鋒」,而是將整個山體掏空,利用堅固的工事血戰到底,在喪失制海權、制空權、完全被動挨打的情況下,讓美軍付出了傷亡1.3萬人的慘重代價。戰敗投降後,殘留的日軍仍然堅持戰斗。1947年4月21日,原日軍少將澄川被請到佩里硫,這才說服山口永少尉率最後的34名日軍繳械投降。
獲得國會榮譽勛章(美軍最高榮銜)的巴斯隆無須再戰,但他無法消受推銷戰爭債卷、美酒佳人的和平生活,一再要求赴湯蹈火,1945年2月19日在硫磺島陣亡。美國未簽署禁止使用毒氣的國際公約(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二宣言),硫磺島不斷攀升的傷亡數字令媒體驚呼「讓陸戰隊喘口氣,向日本人放毒氣」。五星上將尼米茲戰後表示,未使用毒氣是出於人道考慮。美軍此役戰死6812人、1.9萬多人負傷!接下來的沖繩島,日軍、平民(包括「鐵血勤皇隊」的上千名學生)總計死亡20萬,美軍傷亡7萬餘人!
日軍王牌部隊受過嚴格訓練,單兵作戰能力罕有其匹;平民也不一般,除了夜以繼日地拚命生產武器彈葯,當南京淪陷,日本舉國若狂,徹夜遊行慶祝。估計攻佔日本列島,征服這個全民被軍國主義洗腦和綁架,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激情高漲得無以復加、軍民一體、戰力強悍的集團,盟軍要傷亡上百萬,這讓不願使用原子彈的軍方毛骨悚然。另一方面,日本的傷亡至少十倍於盟軍!必須承認,運用一切手段盡快結束戰爭,粉碎日本的戰爭潛力和戰斗意志,減少戰爭雙方的損失,即為最大的人道主義。
1944年11月24日,美軍出動111架B-29轟炸東京;1945年3月9日,因日本木質房屋居多,334架B-29向東京傾瀉了2千多噸燃燒彈,並直接撒下數十噸汽油。此後,B-29動輒以5百架編隊空襲,共炸死40萬日本人,傷者無數。
1945年5月7日,日本仰賴的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6月6日,日本軍政最高級會議迫於軍方壓力,決定進行全民皆兵的本土決戰;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進行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試驗;8月6日和9日,廣島、長崎挨了兩顆原子彈,至少21萬人喪生,170萬蘇軍猛攻關東軍;15日,為了「讓領導先走」,美軍打算把第3顆也是最後一顆原子彈投向東京,日本及時地宣布無條件投降。
若非原子彈令日本軍部的「一億總玉碎」失去意義,常規轟炸和戰爭導致的傷亡人數將遠超核爆,損失會更加驚人。認為核爆不人道的邏輯,類似小三自以為比普通性工作者高尚,因為後者是零售,而她們是批發。這種邏輯的荒謬性在於:每天殺1萬日本人,殺幾年、死個幾百上千萬都沒問題,一直殺到它投降為止;如果一天殺個20萬,哪怕就此結束戰爭,避免了上千萬人的死亡,那也非常不人道。
據不完全統計,5560年的人類歷史,共發生過大小戰爭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人類作為地球上最好鬥的一種動物,因為信仰、資源,甚至為了一個女人或是一塊石頭都會大動干戈、血流成河。
在愛因斯坦看來,核武甚至是賜給人類的禮物:「威懾效果將獲勝,國際安全的發展會加速。」的確,原子彈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迫使喜用戰爭解決矛盾的人類冷靜下來,盡量控制和壓抑與生俱來的貪婪、殘酷和好鬥,試著學習妥協、理解和寬容。
3. 美國在日本丟下核武器的電影叫什麼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日語:日本のいちばん長い日)是戰後七十年之際,由導演原田真人改編自半藤一利原著《日本最漫長的一天》之電影作品,於2015年8月8日在日本上映。本片是繼1967年由岡本喜八拍攝《日本最長的一日》後,再次以宮城事件為背景製作的同名電影作品。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軸心國成員之一的大日本帝國在海外勢力節節敗退,在日本本土也面臨著東京大空襲、長崎和廣島遭受美國毀滅性轟炸。內閣總理大臣鈴木貫太郎和政府內部軍隊商討如何終止戰爭,希望能夠盡早結束災難的昭和天皇在御前會議表明接受波茲坦條約,並請日本放送協會製作昭和天皇親口錄制的終戰詔書全文的黑膠唱片,打算在1945年8月15日正午播放。不料15日凌晨,為阻止這段玉音放送的陸軍軍官,發布軍事動員令控制皇居;叛亂最終被平息,受降的錄音準時播送至日本各地,正式宣告結束戰爭。
4. 美國偷襲日本廣島長崎得那部電影叫什麼名字啊
叫《廣島之戀》
《廣島之戀》是由阿侖·雷乃執導,埃瑪妞·麗娃、岡田英次等主演的愛情電影。該片於1959年6月10日在法國上映。該片講述了一位法國女演員與日本建築師之間的愛情故事。
劇情簡介——
來自美國的女演員(埃瑪妞·麗娃飾)到日本廣島拍攝一部宣傳和平的電影,邂逅了一位日本建築師(岡田英次飾),兩人迅速陷入了熱戀,後戀人被殺害,她的情感也隨著死去的愛情一同逝去,在她講述自己的故事的同時,真正的遺忘開始了。
就在女人的愛情被摧毀後,廣島也被原子彈摧毀了。整個城市變成了一片廢墟,廣島人民的精神和生活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摧殘。可十幾年後,女人卻在廣島看到,人們只有靠博物館中保存的戰爭的遺跡來回憶那段慘痛的歷史,而本身卻已經漸漸遺忘。
角色介紹——
1、Elle 演員埃瑪妞·麗娃
一位美國女演員。去日本拍攝電影時,因邂逅了一位日本建築師,而迅速與他陷入熱戀。她本以為可以將初戀失戀的痛苦永埋心底,但她與日本男人迅速升溫的戀情卻開啟了記憶大門。兩段情的糾纏使她感到困惑。
2、Lui 演員岡田英次
一位日本建築師。與一位法國女演員產生了婚外的戀情。他和Elle去參觀博物館時,令Elle想起了她14年前的初戀。在最後將要分別的時候,Lui極力勸說Elle想要把她留在廣島,可Elle終究還是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