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電影八佰里,為什麼要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嗎
我寫過四行倉庫相關歷史,還被人罵過,說是國粉來的。我就在想,咱們中國的軍隊,為何國軍英雄咱就能隻字不提呢?他們不也是為中國付出了生命嗎?謝晉元,我唯一寫過的一位國軍英雄。而最近熱榜電視劇《八佰》,就是根據謝晉元的英雄事跡改編的。
另外一個原因,陳樹生這么做,實際上也是“漲我軍之士氣,挫敗日軍銳氣”的一種戰術考量。戰士們見陳樹生勇敢犧牲,人人都更加鬥志昂揚。日軍見守軍均以自殺式的方式退敵,英勇果敢,不怕犧牲,膽都被嚇破了。
因此,陳樹生果敢躍出6樓,對鎮守四行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從此之後,日軍再也不敢試圖靠近偷襲四行倉庫的圍牆。
『貳』 電影《八佰》第二日發生了什麼
死守四行倉庫,正是出於士兵素質太差的無奈之舉。蔣介石原本命令第88師全師死守閘北,為全線撤退的40萬大軍斷後,並向租界內的全球媒體展現中國抗戰到底的犧牲意志。師長孫元良據理力爭指出,第88師火線補充五次,全師都是新兵,「雖然一樣忠勇愛國,但訓練時間較短,缺乏各自為戰的技能」。若按照委員長的命令,新兵可能會陷入混亂,在全球媒體鏡頭前「被敵軍任意屠殺」,貽笑國際。
縮小死守規模,反而能達到宣傳效果。孫元良選定外觀堅固的四行倉庫,配置一營兵力死守。這個「非典型陣地」,老兵看來不堪一擊,新兵卻會得到安全感,才能從容為國赴死,達到國際宣傳的目的。於是,全師死守閘北計劃縮小為一營死守四行倉庫。唯一目的就是整營官兵慷慨戰死,在全球媒體前展現中國抗戰到底的意志。對軍人而言,這是很憋屈的一個戰斗,卻創造了對日抗戰永恆不朽的宣傳奇作。
炮兵不開炮,攻堅一籌莫展,在全球媒體前開打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持續4天。蘇州河南岸的觀眾親眼見證第10大隊傷亡狼藉,而楊惠敏送旗、陳樹生捨身炸日兵以及謝晉元一槍擊斃200米開外日兵等精彩畫面,更燃起全球媒體同情中國的輿論熱潮。孤軍誤打誤撞,打贏了宣傳戰,也就不必非得戰死在四行倉庫了。
拖到第四天深夜11時,第10大隊才以步兵炮與迫擊炮猛烈射擊四行倉庫,「最激烈時,每秒鍾發炮一響。轟轟之聲,震破長夜的沉寂」。就在這個深夜,第1營接到撤退命令。
八百壯士成為抗日戰爭的精神碉堡。送旗女童軍楊惠敏以參加世界青年和平大會為名,出洋宣傳,引發旋風,受到羅斯福與希特勒的召見。四行孤軍的英雄們則成為媒體焦點,無數的訪問與演講,產生巨大號召力。
最快捷的宣傳法還是拍電影。1938年,香港片商火速拍成《八百壯士》,成為抗戰年代最經典宣傳片。1975年,國民黨黨營「中央電影公司」拍攝《八百壯士》,由林青霞主演,成為台灣最受歡迎的戰爭巨片。重播40年,感召力至今不衰。2019年的《八佰》,已是第三代八百壯士電影了。
望採納
『叄』 《八佰》電影好看嗎
對於一個只會看電影的人來說我覺得好看,我哭的稀里嘩啦。我們更應該從這部劇里看到歷史的影子,而不是單純的評價劇情怎麼樣,開頭日本軍隊用噴火槍(不知道專業名字)在向類似兩個集裝箱的金屬箱噴火,我感覺裡面押的應該是士兵,開頭已然很慘烈。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尊重歷史的電視劇,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是不可磨滅的。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是在大前方,而中產黨那時還不夠強大,是敵後根據地,所以抗日戰爭前期幾乎都是國民黨在發揮功勞。而且影片中每個士兵,不都是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中國人么!(共產黨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軍力大增,因為積極發動群眾,走農民路線),所以我看有的說拍國民黨是反革命題材真的是無知,當今的國民黨是反革命,而抗日戰爭時期,是國共聯合抗日,國民黨雖有消極方面,但絕不可磨滅他的功勞,為的不是國民黨,而是中國大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為國赴死的將士們)
我國需要這種題材電影,曾經有《集結號》,從那之後近代戰爭題材電影時至今日才出現《八佰》,我們國家在和平的歲月里需要這種回顧歷史的題材,銘記歷史才能更好的發展和強大。對於裡面人物的刻畫,我覺得裡面每個士兵都很重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像為國赴死的普通士兵同樣很重要,單獨刻畫他們才能讓大家更能振聾發聵,而不是單純單獨英雄人物的刻畫,小人物的英勇有時更能突出其偉大的愛國精神。脫離電影來看,我們不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嗎?國家真正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能像片里的愛過民眾那樣表現嗎?如片中一個一個普通壯漢l為了送電話線而付命,誰都知道那是回不了頭的橋。
前階段才查了資料,國民黨雖有德械師,但打到後來那還有什麼德械師,都快被打光了,都是後來的其他兵不沖上來,國民黨的裝備被神劇吹爆了,當時國民黨的軍械裝備其實比日本差的太遠太遠了,從網上看來一句「這哪還是打仗,簡直就是屠殺」。國民黨的飛機飛一個少一個,而日本的飛機卻源源不斷的製造。這部電影很好的展現了國民黨真實的機械裝備,就是這樣,一發子彈一上膛,這功夫日軍的子彈都可以掃射多少,中國人是以命相博啊!軍事力量懸殊,使我們很難有贏的機會。
我認為這部電影不應該以該不該看,拍的怎麼樣來定奪,總之這是我在集結號之後看的最讓我振聾發聵的歷史題材電影了,這是一部紀念壯士的電影,我們應該從中感到的是裡面所體現出來的愛國情懷。小時候總覺得是共產黨打天下,長大了知道了歷史,因而對那些抗日神劇嗤之以鼻,現在看來真的是太不尊重歷史。而這部電影不管是國民黨士兵,還是民族資產階級,還是知識分子,還是小資產階級,還是外國人………最後都為這場戰役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犧牲或者捐贈。總之《八佰》看的是精神,曾經是為民族解放而戰斗,如今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肆』 八百電影反叛人物是誰
「待我化作塵土,你將見我的微笑。」
《八佰》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淞滬會戰為背景,主要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整個影片圍繞著上海的四行倉庫展開。四行倉庫是由4所銀行共同出資所建設的一所大倉庫,倉庫建築面積共2萬平方米,因為要防水防盜,所以房屋全部採用了防爆工藝,日軍想要沖破這所倉庫,必須要使用重武器。
被刪減了十幾分鍾的電影,讓本來敘事線索就模糊的電影變得不是很完整,也沒有交代所有戰士的結局。但現實中,英雄的結局是,撤離橋頭後,剛到租界,就被英國軍隊繳納軍械,四天激戰尚不離手的槍支就這樣被搶走。扣押到了義大利兵營,在兵營里他們每天都會升國旗,唱國歌,後來英國軍方沒收了國旗,全體將士就每天對著無形的國旗唱國歌,1941年4月24日凌晨,謝晉元在照例出操時被叛徒刺殺,這一噩耗一經傳出,全國上下一片哀痛。
另外,這部電影名叫《八佰》,沒有用到「百」,而是用了「佰」,創作團隊是希望用「佰」這一字告訴觀眾:這部電影所關注的並非「八百」這個數字,而是這個數字背後,每個活生生的人。
像影片開頭所說:「待我化作塵土,你將見我的微笑。」
『伍』 為什麼電影《八佰》的關注度那麼高
第一,《八佰》是疫情得到控制後,電影院正式營業的象徵。由於疫情的原因,電影院被迫停業長達半年;這對於影院來說是不小的損失,對於觀眾來說同樣是一種損失;尤其是喜歡電影的朋友,不能去影院看電影是很大的遺憾。許多電影都被迫下線,觀眾期待許久,卻無法觀影,《八佰》同樣是觀眾期待的電影之一。不能看電影使人們的娛樂生活不再豐富,看電影也成了一件難事。
第三,在近期在《八佰》的點映中,收獲一致好評。吳京也觀看了《八佰》的點映,一位不經常流淚的鐵血男兒,卻流了三次淚。可見,這部電影的震撼程度之大。首輪放映票房接近一千萬,觀眾對這部電影是非常期待的。不少網友稱看完《八佰》,心情復雜;稱其為國產史詩級戰爭大片。這些無疑讓觀眾更加期待這部電影,也更加關注《八佰》。
『陸』 請問電影八佰里為什麼要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這部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電影也讓很多人了解了那一段不為人知歷史。電影上映之後便引起了強烈的方向,很多家長也將自己的孩子帶去觀看,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雖然這部電影的製作非常精良,但是因為很多觀眾不了解那一段歷史,所以對於一些情節就會感到非常奇怪,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那麼為什麼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可能很多人不了解當時中國士兵的裝備,當時德械師全面學習德國軍隊,就連手榴彈也是與德軍同種型號的,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德國M24手榴彈。最為一款性能優異的手榴彈,M24的使用時間貫穿了整個二戰時期,也在抗日戰爭時期給了日軍沉痛打擊。M24手榴彈又被稱為木柄手榴彈,這是因為除了圓柱形的攻擊部,手榴彈還有一個長長的木柄,為的是便於投擲並且讓投擲距離更加遠。當時M24手榴彈大多由中國兵工廠仿製,因為中國工業的落後,所以國產M24的裝葯量要小得多,這也使得威力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直接將手榴彈投擲下去,一來自重過小不能擊穿日軍的鋼板陣,而且還會被日軍的鋼板彈開,其次單枚手榴彈的威力過小,就算擊中鋼板也不會產生多大的傷害,所以英雄陳樹生才義無反顧的跳了下去。
『柒』 《八佰》中的88師戰鬥力有多強為何被稱為德械師
88師非常強,是當時最精銳的,國軍德械師,是接受了德式(仿製德式)裝備、按德國顧問建議編組、接受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准所改編和組建國民革命軍,故對其統稱為德械師
塞克特曾點明“中國軍隊的武器處於缺乏的狀態,然而向外購買武器、彈葯只能視作過渡期的行為。若本土無可靠的軍火生產,以資平時練兵和戰時所需,則中國勢必被迫依賴外國進口,而在戰時無法自保”。
結果就如前述所言,連最精銳的第88師都重火力不足,國民政府也據實報告在整編20個師的時候,尚缺步槍12,000支、輕機槍108挺、重機槍缺612挺、迫擊炮缺120門等。
這造成國軍內武器雜亂、土洋混用、後勤補給不易的窘況,以及缺乏步戰協同的演練機會。
『捌』 電影《捍衛者》中的服裝道具符合歷史原貌么
《捍衛者》的確是一部非常難得的電影,無論是對人物塑造還是反映寶山保衛戰的史實都比較到位,很值得一看。當然,電影在服裝道具方面尚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電影里日軍的服飾也存在問題,例如士兵的帽子上出現了垂簾布。當時日軍雖然早有使用垂簾布,但多是在南方。進攻上海的日軍,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陸戰隊,都沒有使用垂簾布的情況。這大概正如咱們講軍服的文章里所說,「屁簾」成了國人心中日本鬼子的標志性形象,所以影視劇中的鬼子,無論南北,帽子後面都要掛幾片「屁簾」。
不過從還原歷史的角度來說,作為觀眾自然希望以後反映這段歷史的影視作品能夠在服裝道具細節上有所突破。《捍衛者》雖然還有些瑕疵,但卻是近年來少有的不是神劇的抗戰片,單沖這點,就應該支持,更要向那些在抗戰戰場上浴血奮戰,獻出了自己生命和鮮血的捍衛者,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