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去高雄旅遊有哪些注意事項
旅遊注意事項
1、在台灣,有屋頂的公共場所幾乎全面禁煙,一旦發現,將依規定處以2000元至1萬元新台幣的罰款。
2、小費的標準是每件行李新台幣五十元,而住宿與用餐都會再加百分之十的服務費。
3、台灣的一斤等於16兩也就是600克,1兩也就是37.5克,在購買干貨、葯材、海鮮時要尤為注意這一點。
4、等待公車時,要向公車招手示意,司機才會在站台停靠,下車時, 需要按響車內的下車鈴,司機才會靠站讓你下車。
手機與電話卡
手機卡
1、已經在大陸開通國際漫遊業務的移動或者聯通的手機仍可在台灣正常使用 。
中國移動的手機漫遊到台灣,撥打大陸電話是1.99元人民幣/分鍾,撥打當地電話0.99元人民幣/分鍾,接聽一律是1.99元人民幣/分鍾。發簡訊0.39元/條,接收簡訊免費。
2、手機卡在台灣一般稱為行動電話「預付卡」,優點是通話費用較相宜,還可以方便台灣的朋友或同行旅伴撥打台灣手機號碼來聯絡你。台灣主要的通信運營商有三家: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三家都有提供與預付型電話卡,若要購買,在機場或城裡運營商的營業廳、7-11便利店都可以憑雙證件(通行證、護照、或有照片的證件),當場辦理、立即開通。
撥號:
1、從台灣往大陸撥號:國際電話碼002+該國國碼(如大陸86)+區域號碼(需去掉0)+對方電話號碼;
2、從大陸往台灣撥號;886+區域號碼(需去掉0)+對方電話號碼;
3、在台灣當地打電話:在台灣當地打市內電話只要撥6-8個號碼;例如台北的電話號碼為(02)1234-5678,在台北就只需播1234-5678。若是跨縣市的長途電話,則加上區域號碼,在撥打電話號碼。台北區域號碼為(02),桃園區域號碼為(03)。
網路環境
台灣的wifi覆蓋率很高,但並非全免費。只有台北、新北、高雄等城市,以及台灣行政院研考會為替台灣政府做的iTaiwan的免費的wifi服務。大多數台灣旅館都停供wifi,也有為數相當多的民宿提供wifi,然而,很多五星酒店的wifi是收費的。台灣的NCC法律規定,必須要知道誰在使用網路,所以,無論免費還是收費,都規定要登入,以及提供登記人的數據。所幸,台灣的免費的wifi賬號是相通的,主要的iTaiwan和台北的TPE-free的賬號可以互通,也就是一個賬戶可以走遍台灣。
公共場所wifi
1、iTaiwan:台灣行政院提供,全台灣與澎湖、金門、馬祖共有三千個熱點,主要在郵局、車站、遊客中心、政府單位等地方。
2、TPE-free的wifi信號:這是由台北市政府出錢提供給台北市民的,覆蓋率在台北地區最多最密。
3、new taibei的wifi信號:免費wifi,可在新北市的市府、區公所、衛生所都找得到信號。
4、其他城市wifi信號:台南市有自己的wifi,要單獨申請,覆蓋也不大。高雄市的所有捷運車站,都提供不需要賬號密碼的free wifi。台中等其它地方,還沒找到。
5、便利店wifi:7-11都有自己的7-wifi,但不免費,不過7-11因覆蓋面廣,而且通用,非常方便。需要單獨購買7-11的上網包,或是7mobile的月租用戶,而且免費使用。
6、景點wifi:台灣的故宮博物館、國父紀念館等少數景點都有自己的免費wifi,可以現場申請,當天有效。
自助辦理wifi
1、證件辦理:在台北車站的台北市觀光傳播局的櫃台可以拿證件(通行證、護照)申請免費的iTaiwan、TPE-free的賬號
2、手機號申請:如果已經有了台灣的手機號,可以連接wifi信號,在官網申請,立即可用。
借用wifi
在來台前三天可以發簡訊給[email protected]索取iTaiwan、TPE-free的賬號。
電源與電壓
台灣的電壓是110V,為平行兩針的插孔,大陸用的手機、筆記本電腦大多數是110-220V的,所以不用帶變壓器來,不過筆記本的充電器是三孔的,帶的話就需要帶一個轉換插頭。
B. 國內有哪些門票免費的小島值得一去
國內門票免費的小島真的不多,基本上都需要買門票的。但是還有兩個地方是免費的,一個就是《後會無期》里的出現的小島東極島;另一個是翡翠島。
河北的翡翠島是一座海島,卻有著「京東大沙漠」之稱。在這里一般沙漠,一半海水,沙子特別的細膩,水也是十分的清澈,這樣的沙灘誰不喜歡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潮水起伏不是很大,讓旅遊折增加了很大的安全感。
在這個島上還會有很多的小鳥出沒,也被人們稱之鳥類王國。在這些鳥類里有很多都是珍稀保護鳥類,喜歡觀賞鳥類的愛好者,是不容錯過的。在這里是免費的,不需要門票的。
C. 金門馬祖【兩岸「前線」金門與馬祖(上)】
金門、馬祖,是兩岸戰爭時所謂的「前線」,但因多數重大戰役與故事多於金門發生,如「八·二三」炮戰、林毅夫泳渡廈門等,加上金門高粱酒「酒香遠播」,比較起來,馬祖就較不為人所知了。
金門、馬祖的地理位置,分別在福建的南、北,同屬戰地,都受戰地政務管轄,金、馬的命運常被勾聯在一起。公元上世紀九。年代,金馬地方人士,感於當局疏於照顧離島,常會合抗議,為金馬居民爭取權益。陳水扁執政時代,金門、馬祖都被邊緣化,金馬為了抗議當局不公待遇,常放話要聯合澎湖,自成組織,以抗議阿扁當局。故,金門、馬祖常被掛在嘴邊,災難相同、命運與共。然而,我好奇,金、馬關系,真如字義上緊密嗎?
「金門、馬祖」因戰地背景,多年來稱謂緊密聯系,事實上,多數金門人沒去過馬祖,多數馬祖人也沒到過金門,「金馬」只是掛名的兄弟。很多人以為馬祖就在金門上面一點點,蓋個橋,可直達;或搖小舟,唱幾首歌,便能遙見島影(謝長廷擔任「行政院長」時,就曾這么認為)。然而,金門到馬祖、金門到高雄,幾乎等距。這是多遠?近三百公里,從基隆乘台馬輪,晚上十點開,隔天清晨六點抵達。
金門跟馬祖相似的環節不少。清朝為了遏止民間支助鄭成功,頒布「遷界令」,金、馬同樣受創,居民遷離故居數十年,再回鄉,已是滿目瘡痍。國民黨軍隊退守金、馬,在兩個島施行正名政策,舉凡俗氣的、俚語的、不雅的,盡皆改名,馬祖莒光島,形似蹲踞在閩江口外的小狗,舊稱東犬、西犬,合稱白犬,而今改為東莒、西莒,合稱莒光。
金門島地名的由來,有些根據形狀、位置或用途,以閩南語為其命名,軍隊駐守以後,叫不來或覺得不雅,行文「內政部」更改,如痳瘋礁改名建功嶼、虎仔嶼改為猛虎嶼、鼠嶼改為獅嶼、蚵殼墩改作復國墩等。也有覺得民眾名字不雅,把「薯」改作「慈」、「豬」作「珠」、「憨」改為「光」等。驗證改名的邏輯,不外是軍國主義跟優越感作祟,從命名上,撕裂跟過去的聯系。
金門文史工作者黃振良指出改名的疑慮,「將不雅的名字改為好聽好叫的文音雅字,原是一樁美意,但地名的更改有時候會使人失去摸索尋找的方向……許多這段期間更改名字的軍人或民眾,在過後之兩岸親友搜尋時,常因一方改名而平白喪失了與親人相會的時機,誰又能知道,未來的史學家們在整理這半個世紀的檔案時,是否會因為一些地名的變更,而誤入今人無意中設下的陷阱。」這個陷阱,金門、馬祖倒是一起踩下去了。
金湖鄉「花蛤節」已舉辦多年,馬祖東莒也有「花蛤節」。提地方節慶,不可不提發起的由來。九。年代以降,「地球村」成了耳熟能詳的詞彙,很多人歌詠地球一國、世界一家的榮景,但國與國、城市與城市、鄉鎮與鄉鎮,環環相扣就是好事嗎?「全球化」帶來「均一化」的危機、競爭力喪失的窘境,當局跟小區紛紛投入地方營造,盼能在均一化的單調里,發揚自己的特色。金湖鄉跟東莒的「花蛤節」以及其他地方節慶,都在同樣環境被創造出來。
幾年前我造訪東莒時,正值花蛤節。規模不大,群眾不多,主辦單位卻不減用心,設攤,邀請旅客到營區看駐軍「跳炮操」。下午到傍晚,鄉公所不停廣播,還配合免費公交車搭載旅客,看外來的搖滾樂團表演。活動連著舉辦兩周,我沒碰上喝啤酒大賽,但看見軍民兩人三腳比賽,再現軍民一家的熱鬧。
金門、馬祖都一樣宗親意識強烈?誰是馬祖的大姓?哪一島人口最多?我默數金馬相同處:早期都得搭乘軍艦往返,都因為戰爭產生大量移民潮。金門移民高雄、左營、三重、中和、永和;馬祖移民基隆、中和、永和跟桃園、八德等地。再者,軍隊參與植樹任務,都屬花崗石地形,都曾被日本占據。而天候變化更同時主宰兩個島的交通。
戰略地理、歷史人文,以及最主要的戰場讓金門、馬祖,唇齒相依,宛如兄弟,卻畢竟還存在著若乾的差異。比如說,馬祖說福州話而不是閩南語、住石頭屋而非三合院。
雖然金門、馬祖喊得順口親,卻是相見未必相識,相信大陸同胞,也必不知道這名稱相連的兩個島,現狀竟是如此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