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物理的電影
你的問題:關於物理的電影
推薦你去看地心引力,裡面對於宇宙畫面的刻畫是非常生動的,讓你身臨其境。
或者星際穿越,電影裡面對於維度的介紹詳細透徹,還有近些年科學家很熱門的猜測---第五維度的認識。讓你了解時間在第五維度其實是可以控制的,挺燒腦的,如果看不懂可以來問我,我看了3遍全是了解的比較透徹。
或者火星救援。宇宙中萬有引力的體現的非常充分,同時還有火星表面的情況,一些航天高科技技術設備,對物理愛好者十分有用,值得一看
推薦了三部,希望對你有幫助
『貳』 有哪位知道大概10多年前一部描寫德國納粹黨一群水下作戰的片子!!!名字急求!!!
《從海底出擊》 (德語《潛艇》)
大導演沃夫岡·彼得森一舉成名之作,影史上少見廣受好評的戰爭片,在出品本片的德國創下極高賣座紀錄。 完整版片長293分鍾。 劇情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發明了一艘出沒無蹤的深海潛水艇,在海戰中無往不利,後來跟英國海軍發生了遭遇戰,雙方都有重大犧牲。影片製作認真,戲劇張力逼人。導演在潛艇內狹窄的空間內運用行雲流水般的鏡頭將船上的軍隊生活作出生動逼真的呈現,海戰鏡頭的氣氛亦掌握得相當不錯。
電影相當忠實地紀錄了一艘德國U型潛艇在二戰中的一段航程,從奉命出航搜索並擊沉大洋上的英國商船
《從海底出擊》電影劇照(21張)隊,歷經驚濤駭浪出生入死,直到最後返回基地(電影的結局實在太有意味,從海底出擊
為顧及未看過此片的讀者,這里還是不煞風景不說為妙)。攝影機彷彿觀眾的眼睛,身臨其中,但又自始至終旁觀著一幕幕險景的發生。從娛樂的角度來看,電影的戲劇性與緊張度無時無刻不在(雖然它的放映時間是那麼漫長,一如全體船員的航程)。看完該片沒幾天,我碰巧看到一部講二戰片的電視片,其中就有該片導演及主要演員的專訪。據導演說,他拍此片時為照顧狹窄的內景空間,特意改制了一部小型攝影機,以追求寫實與紀錄的風格。而且,整部電影打破了拍攝常規(眾所周知,一部電影並非按照放映的物理時間先後來拍攝),盡量依照故事的順序來拍,所以觀眾甚至可以留意到演員的胡須生長程度。 為了拍攝的真實,演員們有差不多1年的時間沒曬太陽,個個臉色蒼白。 曾有評論說,與沃夫岡的《從海底出擊》相比,斯皮爾伯格的電影簡直是在講童話故事。
二次大戰期間,德軍一艘U型潛艇奉命出擊,完成對英國船隊的襲擊任務,當他們完成任務返航途中,卻遭遇上前所未見的危機。《從海底出擊》片長超過三個小時,而從開始到結束的每一分鍾里,時間幾乎都消耗在一艘德國潛艇的封閉空間裡面,滿臉油污、鬍子拉茬的德國海軍是影片的主要角色。在它的悠長篇幅之中並不缺乏大起大落的情節起伏,潛在的重重危機隨時威脅著艦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這個貌似強大而冷冰冰的龐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只能聽天由命。 以德國人的觀點去審視、反思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並不多見,但幾乎一出現都成為了精品,從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ondorff)的《鐵皮鼓》(The Tin Drum,1979)到薩博(Szabo)的《摩菲斯特》(Mephisto,1981),雖然取材和角度各不相同,但對戰爭的批判和人性的揭示同樣深刻。《從海底出擊》並沒有以上兩部電影那樣尖銳而明顯的批判性,也沒有在影片中為敵對雙方作出道義上的判斷,它僅僅以二戰中一群普通的德國士兵的角度出發,寫實、客觀地描寫這群非常時期的軍人。他們無條件地執行上級的命令,兢兢業業地堅守自己的崗位,甚至災難來臨也毫不退縮,深入研究對「敵人」的作戰方案,拯救即將崩潰的艦艇和日漸失去的勝利果實。然而面對無休止的戰爭,他們漸漸麻木了,朋友或敵人的界限越發模糊,被他們重創後掉下水中生靈的絕望求救都不能觸動他們的神經。而長時間徘徊在生死邊緣的折磨和壓迫,面對敵人、面對同袍、面對無助的困境,他們逐漸喪失了理性的判斷力,他們苦悶、憂郁難以自拔,行為日漸失控並趨向瘋狂和歇斯底里。在殘酷的戰爭中,他們更象是一堆行屍走肉,原來性格鮮明、思想單純的年輕人已經徹底死去,取而代之的一部一部的冷血戰爭機器。他們失去了熱情、失去了思想,沒有現在更沒有未來,在一個冷漠而朝不保夕的環境中惶恐度日,何時會死去,何時才能結束,沒有人可以給他們答案。時間已經無人關心,空間已經不再重要,一切將會如何了斷…… 沃爾夫岡·彼得森通過《從海底出擊》,從人性的角度重新審視戰爭為全人類帶來的毀滅性災難。它通過詳實的資料充分地說明,戰爭不單只為被侵略的國家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作為德國、這個戰爭的發動者,它的人民同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同樣是廣大受苦受難民眾中的一員,而直接參與戰爭的士兵,更成為瘋狂野心的陪葬品,他們犧牲的不只是寶貴的生命,還有生存的權利和尊嚴,他們的在天之靈將永不瞑目!
幕後信息
德國人沃爾夫岡·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被人們褒揚並不是因為從海底出擊
他被好萊塢同化之後的商業作品《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1997)和《完美風暴》(The Perfect Storm,2000),而是一部令他完全有資格受到廣泛尊敬的德國電影《從海底出擊》(Das Boot,1981),這部反映二戰時期潛艇戰的驚險片獲得了82年奧斯卡金獎六項提名,沃爾夫岡·彼得森更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憑著德語電影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人。該片徹底征服了全球觀眾,也為戰爭類型電影建立了一次幾乎不可逾越的典範。 沃爾夫岡·彼得森通過《從海底出擊》,從人性的角度重新審視戰爭為全人類帶來的毀滅性災難。它通過詳實的資料充分地說明,戰爭不單只為被侵略的國家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作為德國、這個戰爭的發動者,它的人民同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同樣是廣大受苦受難民眾中的一員,而直接參與戰爭的士兵,更成為瘋狂野心的陪葬品,他們犧牲的不只是寶貴的生命,還有生存的權利和尊嚴,他們的在天之靈將永不瞑目!
影片分析
一向對表現熱兵器戰爭的影片都不是十分的熱衷,人脆弱的身體在這些現代武從海底出擊
器的攻擊下總會令我產生厭惡的感覺。幾乎每一部令人稱道的戰爭電影,其編導都會去專心的標明每一個參與戰爭的是人類,而非冰冷的機器。除了本能的排斥外,戰爭對現在的我們而言,確實有著疏離感。看著自己的同類在眼前血肉橫飛,看著構建的一切在影像里灰飛煙滅,而來尋得感官上的快感,戰爭這種殘酷人性最佳表現的方式,一再重復的在電影里出現時,需要觀眾在這影像里去憐憫誰人? 《從海底出擊》已把戰爭脫離了本質上的意義,更是人類本身的一個歷程。在U潛艇的內部空間里活動著的艦員,宛如人身的神經那般,各司其位,每每在絕境處做出相應的反應,一路保護著潛艇這個『身體』沖破道道屏障。若把這部電影稱為『全金屬外殼』更為合適,穿行在海底自保多於攻擊的過程中,金屬外殼和現實里人身體的無異,一次次在深水炸彈的攻擊下,在艙里所有人凝成一線的恐懼心理,每一次突破底線的下潛深度,潛艇里的所有軍士都是在一樣的情緒下操作著各自的工作,把軍人與這艘潛艇看作一個完全不可以分割的整體,綳緊著神經不敢出任何錯誤的處理每一個突發難關,在海底里無奈的潛行者,在炮火中,遠方則是故鄉,停泊的港口。 這艘名為U96的潛艇在下水時已是二戰末期,出航的任務則是封鎖航道上的英國貨船。電影以這幫潛艇艦員在俱樂部里的狂歡開場,導演對室內戲的調度是當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高手,先不說在潛艇里製造的巔峰效果,僅是在俱樂部里群軍士的歡狂場景,在視聽上所造成的效果已是現在頂尖大片的效果。在上潛艇執行任務的前一夜,所有的艦員都忘我的投入了狂歡之中,這是戰爭給予他們的權利,但沒人知曉下一秒是否還有生存可能。 在俱樂部這一幕經典:瘋狂飲酒調戲舞女滿屋亂竄的豬玀兵哥哥與一臉淡然坐在吧台前的艦長。狂亂中拉開航程的序幕。上潛艇前艦長向將士介紹著前來隨軍報道的記者,於記者前面擠眉弄眼的娃娃兵們仍把心情留給了俱樂部舞女的身上。如果再下一城,或者他們也會像宛如《現代啟示錄》馬龍·白蘭度喃喃說著的『恐怖』,再也找不到任何形容以表達自我。 潛艇對外敵方信息的接受方式只能靠肉眼、潛望鏡及聽螺旋槳這幾個簡單途徑來獲取。無盡黑暗的艙里聽著驅逐艦在水裡傳來的螺旋槳打水聲時,將恐懼無限放大。當驅逐艦停在頭頂上時,聲聲鑽心入肺的隆隆聲宛如惡鬼催命那般。絕境。在水底除了這一層『金屬外殼』的保護之外,幾乎是無處可逃。每次因躲避深水炸彈而再三地潛過各個艦員可承受的心理底線之外的潛艇。外殼因水壓而發出的吱吱聲,像利刀那般擊在各個將士隨時崩潰的神經線。潛艇竭斯底里的大吼或喃喃說著上帝救我,在黑暗裡等待著每一次死亡的來臨。但他們知道,上帝是絕不會在這艘潛艇里的,每次躲過死亡的淚水與歡呼,在呼喊著下一個死亡危機的到來。在水底,除了這個金屬外殼,他們便一無所有了。而這個外殼,則是所有人的生命。生則同生,亡則同亡。而唯一能接受外面信息的感覺只能是那對牽連全身神經的耳朵。頭頂穿梭著敵軍的驅逐艦時,只能是雙手握於胸前,緊閉雙眼,在黑暗裡聽著潛艇外那由遠至近的螺旋槳打水聲與深水炸彈爆炸聲。 父母生我一對耳朵,於此時,我用它來感受死神的面貌。 航行初,第一次潛水演習設定了潛艇成員的第一個心理底線。艦長把潛艇潛到水下170公尺時,流著冷汗都欲出聲制止艦長這個令人心生恐懼的演習。這個深度是艦長所能接受的心理底線,看著在低頭禱告著的手下將士,微笑著把潛艇升回水面。但是他也沒料到在之後居然要一次次的突破對潛艇可以潛深度的底線,以至在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完全突破底線。電影不只是用一次次心理底線的突破來釋放及加深艦員及觀眾的恐懼、來描述這一過程。在航行了差不多一個月之後,除了躲避驅逐艦的追擊之外,幾乎毫無建樹的U96潛艇全體成員的士氣在慢慢的低落,在大海里毫無目的漂流。在某一天在前方居然看到了已方近在眼前的潛艇,站在瞭望台上的對方艦長正是出航前一天一起在俱樂部狂歡的老湯姆森,這名須發皆白本來是處於退休狀態的老艦長正站在暴風雨對面的潛艇上向這邊狂揮著手。『嘿,湯姆森,湯姆森!』茫茫大海居然相遇,互揮手擦邊而過。那刻百感交集,宛如在一個偏遠的地方,看到自己親近的人,與他互望而過。 此片如此完美,可以說是導演對『室內戲』超乎常人的理解。特別在潛艇『可視』的狹小空間里用『聽』來表現無限的空間。在狹小空間里所做到的不凡效果,把『視聽』范圍做到了極致。導演在訪談中談及,不過是把攝影機改小一些來適合這個拍攝空間罷了。而把電影表現得妙到顛峰的不是影像里可視的空間,而是聽到的關於潛艇外傳來的各種聲音。驅逐艦探測潛艇方位的聲納,驅逐艦的螺旋槳打水聲,在頭頂上爆炸的深水炸彈,艇殼受到水壓而發出的聲音。每一樣聲音都讓人真切的宛如置身於這個黑暗潮濕的潛艇之內,而外面則是無限空曠的大海底。於狹小空間表現另一空間無限性且讓人身臨其境的處理手法,確實是在視聽表現上的一個里程碑。導演在進軍好萊塢之後的《空軍一號》如法炮製,卻未達到如此真實引人入境的感覺。《從海底出擊》足已讓導演不朽。 當U96駛入碼頭全體將士接受著凱旋歸來的禮儀時,被盟軍的飛機擊沉時,這樣的歸宿對於U96而言不是最好的結局么?我更願意把這艘潛艇看作是一個活生生的物體,一個包著金屬外殼的智慧體。影片則是表現它從生到死的過程。
影片信息
這部影片有三個版本,136分鍾的劇場版,216分鍾的導演剪輯版及293分鍾的未剪輯版。泰盛文化最新發行216分鍾的導演剪輯版。對這部影片有著由衷的喜愛,不但是導演技驚四座的表現手法,還因U96潛艇一次次的劫後餘生,將心理底線拉到退無可退的崩潰點。生活並不是像影片里所表現的潛艇航行過程那般驚險,而所謂的窘境也不是潛艇次次所面對的生死一線那樣決絕。對生活現狀有所不滿並嘰嘰歪歪的一般都是我般吃飽撐的傢伙才說的事,真正有資格出來吼幾聲的,大多給累得說不出話了。而這部電影在絕望的氛圍里一直都透著一線生機,一個多月的航程,上艇時一臉稚氣的娃娃兵在下潛艇時已一臉滄桑,磨難是最好的成長方式。而那副在海底里所有人賴以生存的金屬軀殼,不正是現在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么?當看到它在回到港口既被擊沉時,若不覺得悲傷,那就不妨歡呼吧。
幕後花絮
德國導演彼德森揚威國際影壇的作品,改編自戰地記者布克海姆的暢銷自傳。影片用狹窄場景,取得了宏大場面所特有的巨片氣氛,被譽為潛艇片的經典。原為六小時的電視片,現在以不同長度的版本流傳。
『叄』 物理電影有哪些
2001太空漫遊》天才反擊》深淵》十月的天空
『肆』 求有關物理學家或數學家的電影,感激不盡!
1.美國電影《A Beautiful Mind》(漢語翻譯是:《美麗心靈》),這部電影曾經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四項奧斯卡大獎,影片的故事講述的是真人真事,影片故事的主人公原型就是曾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天才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 John Forbes Nash)
2.《心靈捕手》
3.《雨人》
4.拿波里數學家之死,關於法國青年數學家伽羅瓦(華)的電影
5.極限空間
6.陳景潤
7.維度;數學漫步,Dimensions: a walk through mathematics
8.費馬最後定理,Fermat's Last Theorem
9.死亡密碼,pai
10.笛卡兒,Decartes
11.博士的愛情方程式,Hakase No Aishita Sushiki
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人走過的路或許對你就有幫助。
『伍』 「包含物理原理的科幻電影推薦」
19) Frankenstein (the 1931 version) 19) 科學怪人 (1931年版)
18) 2001: A Space Odyssey 18)2001:太空奧德賽
17) Solaris (the 1972 version) 17) 的Solaris(1972年版)
16)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the 1956 version) 16) 入侵 (1956年版的魔花 )
15) The Terminator 15)終結者
14) Brazil 14) 巴西
13) Galaxy Quest 13) 銀河探索
12) Bride of Frankenstein 12) 科學怪人的新娘
11) The Road Warrior 11)道路勇士 (10) Aliens 10) 外國人
9) Star Wars (the 1977 version) 9)星球大戰 (1977年版)
8) The Host (a Korean movie from this year) 8)主機 (今年韓國電影從)
7) Children of Men 7) 兒童男子
6)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the 1980 version) 6)帝國反擊戰 (1980年版)
5) Minority Report 5) 少數派報告
4) Alien 4) 外國人
3) Metropolis 3) 都市
2)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 永恆的美麗心靈的陽光
1)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外星人
。。。
。。。
。。。
近距離接觸的第三類
地球停轉之日
『陸』 求一部有關物理的電影
至暗之時 (2011)
導演: Chris Gorak
編劇: Leslie Bohem / Jon Spaihts
主演: 奧莉薇·瑟爾比 / 埃米爾·赫斯基 / 瑞切爾·泰勒 / 喬爾·金納曼 / 麥克思·明格拉
類型: 動作 / 科幻 / 驚悚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1-12-25(美國)
片長: 89分鍾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401684/
『柒』 求關於宇宙,物理,科幻型的電影!
哥們兒,這種電影很少,只能給你推薦兩部,而且你最起碼要有高中的文化水平,否則裡面的一些技術概念你可能會理解不了,否則拿什麼談宇宙?
1,《超時空接觸》,充滿理性與真實,特效很出色,簡直不能再攢,不過需要較高的知識基礎。
2,《2001漫遊太空》,很玄奧,不適合爆米花的觀眾,不過思想深刻廣遠,發人深省。
3,《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單一的場景,合乎科學卻又違背現實的劇情,出人意料的結尾,可以說是低成本影片里的佼佼者。
此類電影不是商業片,看的人少,拍的人更少,沒有刺激的星際大戰,也沒有波瀾壯闊的劇情,所以出色者寥寥無幾,如果其他同學有知道的也麻煩向在下推薦,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