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問一部港片的片名,十年前的電影,3集片,片頭一開始,晚上,一個女乞丐走在路上碰到了兩個賭博輸了的人
❷ 在DVD看的香港有部八九十年代電影,一群大陸偷渡到香港搶劫金店搶劫殺
中華戰士
6.3
動作
年代:1987
地區:香港
演員: 楊紫瓊 爾冬升 吳耀漢
導演: 鍾志文
❸ 朱延平被封殺原因
2005年,曾經作為台灣最成功商業片導演的朱延平。
帶著吳宗憲、吳孟達、曾志偉、林心如、雪村等人在內地隨手拍了部《一石二鳥》。
結果票房收入1600萬元,相當於同期同類型華語片在台灣票房的數百倍。
因為早在2001年時,台灣就沒有一部票房能超20萬人民幣的本土電影。
朱延平喜笑顏開。
進入21世紀,因為內地電影市場的快速成長(年復合增長常年超過30%)以及內地資本崛起。
港台演藝圈北上「淘金」的趨勢愈發明顯,最誇張的時候TVB一度「空巢」,視帝視後紛紛「逃離」——
2011年林保怡宣布和TVB解約,2014年是林峯,2015年是胡杏兒,2018年是陳豪。
香港導演更甚,徐克、陳可辛、劉偉強、爾冬升等人近十年幾乎沒再拍過純港片。
而台灣導演中,朱延平堪稱寶島北上「第一人」。
朱延平
早在2000年的時候,朱延平就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內地。
執導了由彼時因《還珠格格》紅遍全國的趙薇,和能在內地繼續吃小虎隊老本的吳奇隆主演的——《俠女闖天關》。
此後10年,演員出身的導演鈕承澤、《流星花園》導演林合隆、《痞子英雄》導演蔡岳勛等人紛紛北上。
鈕承澤
甚至連侯孝賢都不能「免俗」,於2015年在內地資本運作下拍了《刺客聶隱娘》。
曾與楊德昌、侯孝賢齊名的導演陳國富,則在轉戰內地後做起了監制,比如內地觀眾非常熟悉的影片——
《天下無賊》、《唐山大地震》、《集結號》、《狄仁傑系列》、《風聲》、《尋龍訣》都出自他手。
用馮小剛原話講:內地電影真正的監制制度,就是從陳國富開始,他會對劇本提很具體的意見。
陳國富
但是,
在21世紀頭個十年還在內地電影市場「頗受待見」的台灣導演,很快就在接下來的十年,陷入了集體「焦慮」。
陳國富監制的《狄仁傑》系列因為賠錢被摁下暫停鍵。
朱延平2010年後執導的電影幾乎都沒怎麼賺錢,其中蕭敬騰、江疏影、謝娜、大鵬主演的《大宅男》更是只收了134萬票房。
程偉豪的電影《緝魂》1.11億票房估計也很難回本。
陳奕先執導的投資4個億的賽車電影《叱吒風雲》,由周傑倫親自出資參與,整合兩岸資本,並擔任監答迅孝制、客串出演。
是周董力挺老婆昆凌的華語大製作。
結果豆瓣4.5分,以502.9萬的票房賠了近4億。
《叱吒風雲》還是昆凌主演周董客串力挺的電影
2021年五一檔,又有部叫做《秘密訪客》的電影,公映前它被稱為「狠人集中營」。
因為主演段奕宏,郭富城,近幾年作品不是演一根筋作到底的猛人,就是深藏不露的終極BOSS。
片中兩位孩子的「出身」也狠:
《唐探》系列"微微一笑很瘮人」的思諾——張子楓。
《隱秘的角落》「我只是數學很好」的朱朝陽——榮梓杉。
因此市場普遍看好本片。
來自寶島台灣的導演陳正道更是如此形容自己這部新作:「新型的柔性懸疑電影」。
但結果呢?
《秘密訪客》豆瓣評分5.7分,在全年最重要的電影檔期五一檔,以1.9億不到的票房收官。
口碑票房雙撲。
不少觀眾看後表示一頭霧水,最後還得從影評人的解讀文章中去修復觀影體驗。
對一部院線商業電清稿影而言,失敗寫在臉上。
陳正道算是目前台灣導演在內地的代表人物,此前憑借懸疑片打響名號,前作《催眠大師》、《記憶大師》都算同類型華語片中的上乘作品。
但同樣沒逃掉台灣導演在內地市場的「式微」和「票房毒葯」。
兩點原因:
一、終究還是「水土不服」。
相比內地導演,台灣導演早年的視野更國際化,對好萊塢沖擊下的本土電影市場表現也有更深刻的認識。
所以21世紀初,他們導入娛樂性更強的西式商業類型片,是內地導演做不好,內地觀眾又亟需的產品。
因此受歡迎。
但市場不是一成不變,內地電影市場從好萊塢獨霸,到近五六年已經變成國片天下。
看看如今內地票房前五,一水國產,其中有四部還不是科班出身的導演作品。
市場更買賬的是什麼作品?
有創新精神、能和內地觀眾產生極大共情,並形成話題效應的作品。
但這恰恰是港台導演,尤其是台灣導演的軟肋。
因為他們並不成長於斯,過去累積的生活經歷,對與內昌頃地觀眾搭建共情並不適用,因此很容易就「脫離現實」。
改編自軟科幻小說的《緝魂》同樣有在現實和架空中拿捏不好的問題
比如陳正道這部《秘密訪客》。
有網友就直言不諱:
「這么一個架空的故事.....」
沒錯,單看《秘密訪客》,故事最大的問題還不是講得通不通,而是過於脫離現實,一個憑空的貴族學校,一個憑空的社會。
離開現實就容易缺乏力量。
陳正道說的「柔性懸疑」,點解?
就是不把刺激元素直接扔觀眾臉上,而是通過電影的「視聽語言」和故事本身,帶給觀眾更綿長的回味和思考。
然而沒有現實空間的情感羈絆,這種回味就十分勉強,或者僅存於導演的「妄想」。
也許有人會說,《寄生蟲》不也挺「架空」的嗎?
但《寄生蟲》擊中了韓國社會的痛點,誇張不代表不現實,相反它的內核是極具韓國社會現實性且表達地清晰濃烈。
其實反觀這幾年的台灣電影,《孤味》,《同學麥娜絲》、《無聲》、《親愛的房客》都有很鮮明的社會現實性。
比如——《親愛的房客》,聚焦了社會收養制度的轉變。
《無聲》則根據 2004 年到 2012 年台南某學校真實發生的164 起校園性侵事件改編。
而內地現實題材,選題尺度他們難以把握,先天又比內地導演有認知上的劣勢。
為了避免麻煩,於是很多時候劇本都會架空起來。
這就使得台灣導演在內地更傾向去拍一些商業題材影片。
二、資本裹挾下的工具人
有人說一張電影票,半個資本局。
近10年資本對內地電影的影響不言而喻。
相比內地導演,多數港台導演在這種體系之下,扮演了工具人的角色。
因為他們能夠保證資本需求下的出品完成度。
比如資本覺得某男演員搭配某女演員在時下最熱門的題材中會大概率賺錢,這時就需要一個能把這些「盈利元素」攢成局的人。
2008年前後,因為周傑倫轉型影壇的巨大話題性。
資本亟需周傑倫為主演的華語大片。
於是又懂台灣藝人,又有豐富商業類型片操盤經驗的朱延平被相中。
他接連導演了兩部周董主演的電影——《大灌籃》和《刺陵》。
再看陳正道,打開履歷會發現拍懸疑片聞名內地的陳正道,其實也常拍愛情片,甚至「跨界」電視劇。
比如翻拍自韓國大熱電影的《重返20歲》,鹿晗、楊子姍、歸亞蕾、陳柏霖、趙立新等主要演員都是資本精心搭配而來的。
加上原本沒毛病的故事,只需要一個聽話有能力的導演去落地即可。
陳正道的多元,讓他成功拿下導演一職。
2012年以後,作為熱門行業,騰訊、萬達、阿里紛紛入局電影。
而工具之下,自然多了套路和噱頭,少了靈氣與神韻。
因為電影終究是門藝術,越是功利,卻越難打磨出一流作品。
《戰狼2》、《你好,李煥英》、《哪吒》、《流浪地球》盡管都有套路,但它們也有自己反套路的地方。
給觀眾以驚喜,成就了其票房神話。
在內地的台灣導演,很多時候作為「工具人」,似乎顯得他們沒有這份反套路的話語權。
但真的沒有嗎?
陳正道某次接受采訪時說:
「最近回台灣有人問我如果在內地發展怎麼接地氣?我覺得不用接地氣,首先你得學會尊重這邊的觀眾,我跟北京這邊的朋友越來越好,後來發現,大家對愛情、對親情、對於恐懼,對於很多事情關注是一樣的。」
尊重並找出我舒適區里你們喜歡的,和我想做你們真正喜歡的,這是有區別的。
陳可辛為拍《親愛的》,花了好幾年時間深入了解那些失孤的家長,收集資料,匹配合適的演員。
最後票房口碑雙贏,成為在內地市場適應性最好的香港導演。
《少年的你》,曾國祥更是成功融合了內地的現實題材和香港導演類型片嫻熟的表達手法。
成為2019年華語電影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最後想到一句話:越是功利主義、越是工具理性,就越難做出好的電影。
留給在內地打拚的台灣導演們的時間不多了。
❹ 那些年被禁的6部港片,每一部都是童年陰影,你看過嗎
九十年代,是香港類型片數量爆發的時期,為了追求新奇、視覺刺激、感官刺激甚至挑戰大眾認知誕生了很多大尺度的影片。這些影片不乏高票房、高口碑的佳作,當然,到電影審查嚴格的今天,這些作品大都被禁了,成為港片的歷史。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溶屍奇案》這部電影的攝影和剪輯的確很帶感,劇情雖然俗套但卻很港式快餐,只要拍得好就百看不厭。關秀媚作為本片唯一的女性顏值擔當,被拍得好醜,而她領盒飯後電影質量也開始一落千丈,甚至變得有點可笑。
呂頌賢開頭很帥,本以為他會大放異彩,結果沒想到居然是個窩囊廢。歐錦棠這個角色其實很有魅力,但根本沒有深入挖掘,總的來說可有可無。
❺ 李連傑被禁播的5部電影,都看過才是真愛粉,哪5部呢
李連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武打演員,在他一生中拍過了許多優秀的電影,大多數我們都看過,但也有一些因為各種原因而被禁播了。雖然有些我們通過各種渠道也曾看過,但也有我們沒有看到的,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那些李連傑被禁播的電影。
第一部是《中南海保鏢》這部電影是1994年的香港上映的,《中南海保鏢》不能在國內上映,是因為1994年香港還未回歸,現實中不會有中南海保鏢去香港發生這樣的故事。後來在《給爸爸的一封信》中電影情節盡量接近現實,但在當時也沒通過審查。
而這段精彩的動作戲使小編想起了當年《葉問》中甄子丹的那一句,我要打十個!甄子丹的「一個打十個」打的全是小嘍啰,而李連傑在片中的一個人打的可是一群專業UFC,真是要比甄子丹「一個打十個」表現還要霸氣!片中李連傑的功夫,完美的詮釋了快准狠,以及各種讓人吃痛的手法…~可惜美中不足,本片是動作片,看點也只有動作。但是功夫皇帝李連傑的動作還是很靠譜的扎扎實實的武打功夫,帶中國口音的美式英語,真是可愛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