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鮮為人知的宜賓趙場人趙慧深,
鮮為人知的宜賓趙場人趙慧深,
趙慧深(1914年5月1日-1967年12月4日),女,四川宜賓人。趙慧深出生於四川省宜賓縣黎湯鄉大水窩(今宜賓市敘州區趙場街道)趙氏書宦之家。她的祖上是宜賓的名門望族,父親趙錫名曾任河北永年縣知事、江蘇東台縣長等職,又頗得書香傳承。她從小隨父離川去天津,就讀於天津女子師范小學,南京教會中學,青年時期在上海南方大學攻讀文科。
在良好的家風家教熏陶下,趙慧深自幼聰明過人,耳濡目染,酷愛讀書,對文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喜歡閱讀《小說畫報》《安徒生童話》,尤其喜歡閱讀小說。年僅十二歲就參加話劇演出。她是個才女,天資聰穎,愛好學習,會吟詩填詞,寫劇本,又能言善辯,豪爽風趣,且具有組織能力。夏瑜在《一代名導陳鯉庭的悲歡戀事》一文中回憶道:「她那間斗室像一塊磁鐵,吸引了滿座的高朋,從她的門縫里,經常會飄出笑聲話語聲。有時是為新的創作和劇目安排而爭論……她是個侃女,天南地北無所不知,和呂恩、秦怡都很談得來。」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趙慧深在上海南方大學攻讀文科。1929年軍閥混戰時,她來到北平,隨堂兄趙景深演出《潑婦》等戲。1932年,18歲的她就到山東省立實驗劇院擔任戲劇幹事,並組織演出了《父歸》《湖上的悲劇》等進步話劇。
1934年,趙慧深的堂兄趙景深將她引薦給中國旅行劇團的掌門人唐秋槐。生活中的趙慧深大大的眼睛,薄薄的嘴唇,齊肩直發,平時打扮樸素大方,穿士林藍或者黑色、灰色的旗袍,從來不著顏色鮮亮的衣服,始終是一副清純的學生模樣。而這份天然去雕飾的美麗,讓唐秋槐一眼看中。那時正值唐槐秋領導的中國旅行劇社第一次把曹禺的新創劇本《雷雨》搬上舞台,這是國內職業話劇團第一次上演該劇目。趙慧深就與演周朴園的唐槐秋、演周萍的陶金、演魯侍萍的唐槐秋女兒「中旅台柱」唐若青等同台演出,趙慧深飾演繁漪。1935年10月8日,天津新新影院邀請中國旅行劇團前往演出。10月12日,《雷雨》正式開演,長達五個多小時的《雷雨》獲得空前的成功,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繁漪是《雷雨》中最有特色、個性最鮮明的人物,趙慧深以深沉含蓄,充滿內心激情的表演,淋漓盡致地演繹了繁漪的復雜心理,受到曹禺的特別推崇。那時,趙慧深僅有21歲。
1937年,袁牧之編導的影片《馬路天使》,這是我國早期社會問題片的集大成者,中國電影藝術發展高峰的標志性作品,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年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趙慧深在《馬路天使》中扮演妓女小芸。她對角色寄以極大的同情,並把這種同情深深地融化在對角色凄涼身世的准確細膩的理解和體驗之中,有生的努力和放任,有愛欲的嚮往與掙扎,有壓迫但沒有沉淪,有屈辱但沒有輕賤,有樸素者的卑微,但騰達著寧折不屈的光彩,生動地再現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都市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她以自己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塑造了善良而又不幸的妓女小芸的藝術形象,深得各界好評。因而,趙慧深以一部話劇《雷雨》,一部電影《馬路天使》;一個繁漪,一個小雲,享譽藝苑影壇。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趙慧深加入上海業余劇人協會實驗劇團,成為上海灘上的著名電影製片人和表演藝術家陳鯉庭的秘書。她隨劇團奔赴滬、杭、漢口等全國各地進行抗日宣傳演出活動,與趙丹、陶金、顧而已、魏鶴齡等成立職業劇團。她不僅負責組織劇本,還編寫宣傳稿、聯系演員和作家等。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曹禺的《原野》等都是趙慧深親自組織,第一次搬上舞台的佳作。1938年初,在重慶、成都的多場演出,轟動遠近。
1941年,趙慧深在重慶加入共產黨領導的中華劇藝社,任幹事,協助社領導負責組織劇目和宣傳工作,曾在趙丹導演的《清明前後》中任副導演,參演《面子問題》中的小姐角色等。後劇團改組,她又到中央青年劇社陪都實驗團從事戲曲工作,參加了《屈原》《天國春秋》等40多台話劇的演出。她還替演過《屈原》《天國春秋》等劇里主要角色,被譽為「百代公司」,什麼角色都可以「代」。在此期間,趙慧深演出過《秦良玉》等劇,並擔任眾多劇目的群眾角色。趙慧深寫過劇本《自由魂》《三不滿意》《不怕鬼的故事》均獲得佳評,還參與以大連海港工人為主人公的五幕十七場話劇《窮漢嶺》的創作。
劇團輾轉到西北演出時,趙慧深與陳鯉庭日久生情,慢慢地走到了一起,結為夫妻。抗戰年代後期,她與陳鯉庭聚少離多,感情漸漸淡出。1946年回到上海不久,失業的趙慧深跟著進步人士前往蘇北解放區,後又轉移到山東解放區。1948年3月,她又跟隨東北文工團到了濱城大連,她歷任旅大教育廳社教團戲劇指導、旅大文協藝委會副主任、東北戲改處編審科長、東北戲曲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東北戲曲學校校長等職。趙慧深到了大連,陳鯉庭心裡割捨不下這段感情,他趕到大連去看趙慧深,要求與她重歸於好。也許趙慧深的心已經死了,她清楚地意識到,他們兩人會互相思念,卻不可能再生活在一起,所以她沒同意陳鯉庭的建議。陳鯉庭帶著遺憾離開了大連,這大概就是他們這對冤家相見的最後一次,她與陳鯉庭的婚姻就此走到了盡頭。陳鯉庭和趙慧深,都是圈內公認的「怪人」。他們走到一起是因為「怪氣相投」,他們分開可能是因為「怪不相容」。他們一個出身貧寒;一個是書宦門第之後,但都屬於寧折不彎的那種倔人。這對璧人分道揚鑣,時圈內朋友都深深為之惋惜。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趙慧深作為進步藝術家從東北調到北京,擔任中國戲曲研究院編劇,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編輯及「北影」編輯部副主任等職。1960年,她作為文藝界代表參加全國第3次文代會。
B. 新新影院的介紹
新新影院成立於2010年,主要提供好看的電影,搞笑電影,好看的電視劇,美國大片,韓國電影,日本電影,香港TVB電視劇、韓劇、日劇、美劇、綜藝節目、動畫片等網路影音高清免費在線觀看
C. 中國最大的影院在哪
全國最大的電影院:首都電影院位於西單大悅城內
首都電影院始建於1937年,當時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等15人籌資修建,稱「新新大戲院」;1939年11月6日放映第一部電影;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兩個多月的裝修改造,1950年6月14日由周總理定名為「首都電影院」後正式開幕,成為第一家國家級電影院;1957年成為全國第一家寬銀幕電影院;1987年成為北京市第一家票款超百萬的影院;1996年為本市第一家票款超千萬的影院。1998年票款收入達到了1250萬元。
D. 大觀樓影城的影城歷史
1905年,任景豐任老闆,兼營「豐泰照相館」、「中西葯房」、「木器行」生意。同年,任景豐拍攝譚炎培主演的戲曲影片《定軍山》,並在大觀樓影戲院公映。《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放映的最早的一部民族電影。
1907年,改為「大觀樓影戲院」,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麻風女」。
1913年,前門外大柵欄街的「大觀樓電影園」更名為「大觀樓電影院」改造重張,正式開業。從此才有了當時北京首家由中國人自己開辦、經營的「專業電影院」。
1927年1月,前門外大柵欄的大觀樓重張。
1930年8月1日,大觀樓在南城最先實行男女同座,這在當時的影院中引起了轟動,表明了經營者比較先進的經營意識。
1935年,改造設備,安裝法國百代(Pathi)35毫米有聲放映機。
1941年2月7日,大觀樓再次重張,並經過改造建成為南城一家較好的中型影院。
1945年3月,更新設備,使用設備羅拉(Roia)<日>35毫米固定放映機,晉升為主輪影院。
1945年10月3日,大觀樓等八家影院同時上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新聞電影」,也陸續上映了一些當時有一定影響的國產影片。還加演曲藝、話劇、,如:尤光照、馬三立、趙佩茹、常寶昆、劉寶權、喜彩蓮、小蘑菇等知名人物都在這里登台獻藝。
1945年10月,大觀樓與真光、芮克、蟾宮、亞洲會館、新新、同樂、中和等八家影院最先一批開始了聯合放映。
1955年1月,大觀樓作為對私營資本主義改造的試點,率先實行公私合營。公私合營後的影院實行計劃經濟,基本上是電影公司排什麼影片,影院放映什麼影片,放映收入按照分成比例全部上繳。
1992年7月17日,大觀樓被北京市文化局評為「一級影院」。
1998年2月16日,大觀樓成為「北京市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團體會員。
1998年2月,大觀樓被宣武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一九九七年度宣武區文明單位「。
1999年3月,大觀樓被宣武區精神文明委員會授予「看愛國影片做新時代好少年大觀樓杯徵文活動最佳活動獎」。
E. 大連哪裡有便宜環境又好的電影院
和平廣場的奧納比較便宜,而且吃,購,玩等娛樂設施齊全。四樓的四維影院和方特科技城也都很好玩。就近還可以去星海廣場。
奧林匹克廣場的萬達影城環境很好,票價相對貴一些。我可以介紹一個朋友給你,找他可以半價。
如果你想表現的與眾不同,推薦你去咖啡館看電影,100寸投影,放的都是歐洲獲獎的文藝片,外面看不到的。純正的咖啡,純正的電影。地址在理工北門新新園。坐26,901,507到新新賓館或新新廣場下車。
電話:84718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