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30宀佸簲璇ョ湅浠涔堢數褰
銆婇欓熼潚鏄ャ(Whip It)
鍐呭瑰寘鎷浜嗚繍鍔ㄣ佹垚騫撮暱澶э紝涔熺湅瑙佷竴涓琚閫肩潃鍙傚姞閫夌編鐨勫コ瀛╁備綍鎵懼埌鑷鎴戙備竴閮ㄥ叧浜庡啋闄┿佸繪壘鑷鎴戱紝浠ュ強鎵懼埌鑳介噺鐨勭數褰便
鈼嗐婂洓涓姣曚笟鐢熴(Reality Bites)
涓閮ㄥ叧浜庝漢鍦ㄤ簩鍗佸嚑宀佹椂鍏呮弧鑷鎴戞鐤戠殑鐢靛獎錛屾兂鎴愪負鐢靛獎浜虹殑濂癸紝濡備綍闈㈠規畫閰風殑鐜板疄鑰冮獙錛熻繖閮ㄧ數褰卞厖鍒嗘弿榪頒簡鍦ㄦ垜浠鎴愪負鎯寵佸彉鎴愮殑浜轟箣鍓嶏紝蹇呴』瑕佸厛鎵懼埌鑷鎴戙
鈼嗐婄編涓戒笌鍔ㄤ漢銆(Lovely and Amazing)
鎻忚堪涓涓瀹跺涵鎵閬閬囧埌鐨勯毦鍏籌細姣嶄翰鐨勫仴搴峰嵄鏈恆佸け璐ョ殑浜嬩笟鍜屽氬Щ銆佹湁浜嗗皬瀛.....錛屽憟鐜頒簡鎵鏈変綘闀垮ぇ鍚庤侀潰涓寸殑鍚勭嶅洶闅俱
Ⅱ 男人30歲前,你要記得看的十部好電影(牆裂推薦)
一、《天堂電影院》
義大利南部小鎮,古靈精怪的小男孩多多(薩瓦特利·卡西歐 飾)喜歡看電影,更喜歡看放映師艾佛特(菲利浦·諾瓦雷 飾)放電影,他和艾佛特成為了忘年之交,在膠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好心的艾佛特為了讓更多的觀眾看到電影,搞了一次露天電影,結果膠片著火了,多多把艾弗達從火海 中救了出來,但艾弗達雙目失明。多多成了小鎮唯一會放電影的人,他接替艾佛特成了小鎮的電影放映師。
多多(馬克·萊昂納蒂 飾)漸漸長大,他愛上了銀行家的女兒艾蓮娜(阿格妮絲·那諾 Agnese Nano 飾)。初戀的純潔情愫美如天堂,但是一對小情侶的海誓山盟被艾蓮娜父親的阻撓給隔斷了,多多去服兵役,而艾蓮娜去念大學。傷心的多多在艾佛特的鼓勵下,離開小鎮,追尋自己生命中的夢想……
30年後,艾佛特去世,此時的多多已經是功成名就的導演,他回到了家鄉,看到殘破的天堂電影院,追憶往昔,唏噓不已。
好的電影總是這樣,在光影流轉之間勾起你對往事的回憶。這部電影的背景和我的童年類似,所以每次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很羨慕多多能遇到艾費多這么一位不是父親卻勝似父親的人。他教會多多放電影,更教會了他為人處世。他給多多講的那個士兵和公主的故事讓人深思;而他最後兌現諾言將剪下來的少兒不宜的片段遺贈給多多的那一幕,讓人感動流淚。
二、《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電影是由亞歷山卓·巴利科根據1994年的劇場文本《1900:獨白》改編而成。
《海上鋼琴師》的精神內核是純真與自由,天賦秉異的1900就是這樣的象徵,他放盪不羈、不為世俗所動,只因演奏是他畢生所愛,他不必下船隻要一直沉浸在音樂中就得到了最純碎的快樂。這部影片就是獻給那些始終嚮往單純、遠離喧囂的人。純真是他們固有的屬性,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
三、《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Malèna)是2000年發行的一部義大利浪漫電影,由義大利名模莫尼卡·貝魯奇(Monica Bellucci)主演。該片與費里尼的《想當年》相似,但多了一位美麗的女主角。二戰時,13歲少年雷納多迷上了當地一個比他大很多的少婦瑪琳娜,她丈夫上了前線,而她的美貌招來當地婦女的妒忌和排斥。
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在於不同的人都能在電影找到樂趣和歸宿。反戰的人可以看到和平的珍貴;有深度的人可以看到人性的醜陋;無聊的人可以當三級片看。
四、《熔爐》
昨天和老婆一起看的這部電影,我看過多次了,所以比較平靜;而她第一次看,顯得特別氣憤,我都一度擔心她把電視砸了。
我一直記得男主進法院之前,抬頭看到的那六個大字:自由 公平 正義。我不知道他當時心裡是怎麼想的,反正我看到這幾個字是想笑又想哭,笑的是法院掛這幾個字簡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哭的是對這六個字還抱有幻想的勞苦大眾。
五、《釜山行》
影片講述主人公單親爸爸石宇與女兒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車往釜山,列車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僵屍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傾刻間列車陷入災難的故事。
最近這部電影真的太火了,朋友圈都快刷爆了,而我一直沒看。朋友們都笑話我說:虧你還是電影發燒友,連這部電影都沒看過!
迫於重重壓力,我不太情願的點開了電影。因為我一直覺得這么多人都喜歡一定是一部口水片。
結果再一次被打臉,而且是狠狠的打。這部電影真的超贊,無論在災難片還是喪屍片的范疇里,都能算得上頂尖之作。它既有歐美喪屍片那種宏大的場景,也有深深的愛和情懷,更有韓國電影標志性的對機制的反思和對人性的拷問,是一部有溫度的電影。
六、《阿甘正傳》
《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於1994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的勵志故事。電影上映後,於199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外國電影,至今已記不清看了多少遍,每次重溫總是能有新的體會。
七、《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電影描述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周內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
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開幕就是戰爭場面,槍林彈雨、血肉橫飛。我還以為僅僅是一部單純描述戰爭殘酷的反戰電影而已。可隨著劇情的推進,影片中不斷閃現出的人性的溫暖,讓人動容。
印象較深的一幕是瑞恩的母親看到車子開到自家門口時,腿一軟一屁股坐到地上。我想這也正是馬歇爾上將發布搜救瑞恩命令的原因之一。對整個世界,對這場戰爭而言,瑞恩只是一個大兵,一個二等兵;而對他母親而言,他已是整個世界。所以,我們無需糾結於派八個人去救一個人是否值得,就像影片中他們說的那句經典的話:「有一天我們回首往事,會覺得拯救大兵瑞恩是我們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完成的一件傑作。」
戰爭是殘酷的,它對人類社會的傷害不是我們這些生在和平年代的人所能體會的,所以奉勸那些無聊的人,不要成天唯恐天下不亂,老是大放厥詞的說中國應該跟這個跟那個打一仗,而且我敢斷言,假如真的戰爭來臨,你們這些人一定比影片中的厄本縮得還快!備不住還能幹出點背叛國家和人民的勾當。
八、《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而改編成的《肖申克的救贖》劇本,並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影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在IMDB當中被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
該片與《阿甘正傳》同於1994年上映,二者一直被比較,孰優孰劣的爭議不斷,頗有一點「既生瑜何生亮」的味道。個人感覺應該是難分伯仲,無需硬要分個高低。
《肖申克的救贖》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hope is a good thing,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九、《雨人》
《雨人》是巴里·萊文森1988年執導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達斯汀·霍夫曼和湯姆·克魯斯主演。影片中,查理·巴比特(湯姆·克魯斯飾)發現父親將遺產留給了患自閉症的哥哥雷蒙·巴比特(達斯汀·霍夫曼飾),便計劃騙取這筆財富,並計劃利用哥哥超強的記憶力去賭博贏錢,但在此過程中,血緣的親情打破了原有的疏離,真摯動人的手足之情取代了查理原先只求一己利益的私心。影片播出後引起了很大關注,於1989年獲第6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4個獎項,以及金球獎,金熊獎等多個大獎。
有的電影演員沒有哭,而觀眾卻想流淚;有的電影演員歇斯底里,而觀眾卻無奈苦笑。《雨人》是一部將感情抒發得細膩而又真誠的電影,不煽情、不做作、不故作深沉,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彷彿看到的就是身邊的故事,卻依然那麼感人,讓你心情沉重,甚至潸然淚下。
電影中間部分也許會讓你覺得有一點冗長和無聊,請保持耐心和細心,你會發現那都是影片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最後的結局保證不會讓你失望。
結局的那句one for bad two for good一下子就擊穿了我的內心,讓我久久沉浸在影片之中,回味無窮!
十、《勇敢的心》
如果你從未失去自由,你一定無法體會華萊士臨死前喊的那句freedom是多麼的震撼人心;如果你從未被人背叛,你肯定無法理解華萊士身陷囹圄時的哀莫大於心死般的悲傷。還有他的那句「每個人都會死,但不是每個人都真正活過」真心勝過千百句裝逼的名言。